有位師姊分享了她的故事。
多年前,師姊的第一胎流產,第一次產前檢查就發現孩子沒了心跳。後來,每一次有機會就為他立一個牌位,希望能夠超度這一位不小心流掉的孩子。這個孩子說師姊都沒有想到他。師姊現在有兩個兒子,他說師姊只想到要那兩個孩子讀書,只擔心他們的出路,指導他們要怎麼樣讀書才能夠出人頭地,從來沒有想到他的出路。師姐很惶恐,說:「有呀,我有想到你,我也幫你立了牌位。」他說:「可是,妳都沒想到我,妳只想到他們兩個。」有時候生活當中很忙碌,有時候以為立了牌位就了了這個心願,平常的生活當中,並沒有把流產孩子放在心上。心念是很重要的,我們動一個什麼念頭,有一個什麼樣的心,諸佛菩薩都悉知悉見,更不用說其他跟我們有緣的眾生們,其實他們都是很清楚的。
超度嬰靈的心態
大家有沒有想到,那個不小心流掉的小孩,不是媽媽不要他,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也許不小心,或覺得孩子太多,身體不好,小孩很難養,因此不要他們。等到你來學佛以後,你說你對他們很抱歉,每次法會都貼一張牌位在那裡,可是你心目中,就像她夫婦一樣,眼睛只看到那兩個孩子,你要去做一點什麼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對,那個沒有緣來做我孩子的小朋友,我也要把他算一份。」那個小朋友說:「妳只想到兩個弟弟的出路,妳們有沒有想到我的出路?」這句話,如同一把刀子,插在那些人心頭:只把他們當成法會就幫他寫個牌位,有空就為他念念往生咒,要他往生西方,是這樣做嗎?
小朋友說:「媽媽,我雖然沒有緣當妳的孩子,只要妳每次都想到我,兩個弟弟要如何安排,妳安排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是妳要讓我在那裡遊蕩?吃飯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我,餵兩個弟弟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我這個無緣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還是很盼望能度化他。不是說:「我現在有兩個小孩子,又有一個是流掉的,總共有三個孩子。」或者說:「我本來有五個孩子,現在有兩個住在某寺。」以為這樣做就圓滿了。請問你們,你心裡有沒有想到:「我栽培這兩個小孩子,那個我看不到的孩子,我心心念念也要讓他得到好處。」小朋友說:「妳只照顧兩個弟弟要怎麼讀書,妳有沒有想到我?是的,妳有幫我貼一張紙在那裡。」你有每一次這兩個孩子參加任何活動時,會想到第三個孩子要怎麼安排嗎?看不到他,可是他說他讓媽媽背在後面,讓媽媽的腰快要斷了。這一次我問他要不要留下來?他說:「不要,我要跟著媽媽回去,我還要看著她。」
為什麼一直要大家用心?「有呀!我有幫他寫牌位超度。」「有呀!我有念往生咒回向給他。」用心嗎?可能也只是那種應付性質吧?當你被傷害,要被人家這麼應付了事嗎?
真的沒辦法體會被我們傷害的眾生恨意有多重。他們說:「妳幫我們寫牌位,貼在上頭,妳以為我就來嗎?」他問這句話讓人很震撼,「你們以為寫個牌位,那些冤親債主都願意來嗎?你有誠心真的懺悔嗎?你真的體會到我們被你害得多慘嗎?」
懺悔心不夠,說:「我已經幫你貼了牌位,我已經出了錢。也許人家出兩百塊,我一張還出五百塊。」你真的向他們懺悔嗎?被你害得那麼慘,你這樣子懺悔夠嗎?很多人說:「我來拜佛拜了那麼久,我也念很多經了,為什麼他們還要對我這樣?」答案只有他的冤親債主知道,他自己知道,有時候他們還不願意讓你知道,他說:「我實在不願意讓你知道原因,今天我之所以出來講,是菩薩慈悲。我不願意原諒你,你不用請我原諒你。」害人,然後一句請求原諒,人家就肯原諒嗎?這種話很難講。如果自己沒有辦法體會,都只是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功課,人家不應該不原諒你,這樣子,依理是說不過去的。
師姐說:「在這邊我很懺悔,因為學佛多年,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希望能夠盡到孝道,可是多年以來,我總覺得不夠孝順父母,這是我心中很大的一個結。
在我的家裡奉了一個活佛:我的奶奶(婆婆),我也知道她也是我的媽媽,我也應該像對我自己的媽媽那麼孝順她,可是我總是找不到一個很好的方法,年輕時候我總覺得我應該不會有這樣子的困難,我當然知道應該怎麼跟人家相處,但是在這上頭我跌了一個很大的筋斗,這麼多年以來,我才知道什麼叫做業障,多生多劫以來,跟眾生牽扯的這些結,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解開來的,而且在許多事情上,我們是欠債不還,也不覺得在這個世上我會有什麼過錯,這是我的障礙。
很多時候我只覺得事情實在太巧了,事情發生得太剛好了,雖然不是我原來想的樣子,剛巧會有誤解發生。為什麼平時不發生誤解,偏偏那個時候誤解?師父非常慈悲,總是教導我:『某某,妳要想,想想看菩薩是怎麼度眾生?』這句話一直在我的心裡,很慚愧,我一直沒能做好。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過錯,與別人無關,我自己應該要好好的懺悔。過去生如果不曾給人家障礙,今天人家又怎麼會來障礙我呢?當然,很多時候是自己的習性,我很笨拙,想的與做的會有一段差距,當然難免要發生一點誤會,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習性。現在我很受感動,很高興,很感謝佛菩薩不捨一人,也很感謝師父時時刻刻很用心的提醒我:「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那個用心,當那個心念真的誠摯,就會知道該怎麼去做。」藉著我不小心流產的小朋友,我於其中有一點點的心得,他也教我,有時候因為太恭敬,彼此的距離會變得太遠。我的婆婆雖然不會覺得我們不孝順她,她卻感受不到溫暖。什麼是一個老人家在晚年時候最需要的?那就是家庭的溫暖。如果我只是好像很恭敬她,可是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她心裡頭還是很孤獨的。這個是我沒有做到的部分。怎麼樣讓老人家裡心裡頭感受到溫暖?這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需要一點小技巧,不要太古板。我是一個很古板的人,孩子都說:「我的媽媽是很古板的人。」有時候跟年輕人的想法有一點不同,比較不懂得怎麼撒嬌,討老人家開心。我那個小朋友教我,他說:『奶奶叫妳時,妳就拍拍她的肩膀,輕聲的說:“不要這樣,好嗎?原諒我,好嗎?”』我以前都不是這樣,太死板了,也可以說我沒用心去考量老人家的心情。這是我個人的障礙,不是其他人的。」
我的上人說:「所以,人來了參加法會超度,要有恭敬心,如果你只是要應付他一下,“聽說在某寺超度有多麼靈驗!”死了,那些人都來超度,插一炷香,表示自己來過,回去了,能有多少靈驗?很多人都看到報紙上刊載,某某蛋塔多少錢一個,擠破頭也要買到。如果拿來給我吃,那也只是麵粉加上一點糖和香料,有什麼好?倒不如家裡面的人用心煎一點什麼東西,因為那裡面有親情,有溫暖,有關懷。不一定要那麼好吃。你們要的是什麼?
有一個信徒,嫁到夫家,這個嫂嫂煮了三年的飯,小叔都不吃。她在娘家是人家的掌上明珠,“我嫁到這裡當老媽子,煮飯給你吃,你還不領情!”她整天哭。有一天她打電話給我,我說:“對,妳是大學生,不應該煮給人家吃;應該是妳的婆婆奉侍妳。”“可是,師父!我沒有這個意思。”我說:“妳有沒有想過,問一下婆婆她的菜是怎麼煮的?能不能教妳?”為什麼她的小叔不吃她的東西?因為這不是媽媽煮的。後來慢慢的能煮得跟婆婆的一樣,她端出去,她的小叔吃了。她說:“師父,非常謝謝您,如果您不提醒我,我總是想:『我煮得這麼用心,你還不要吃。不要吃算了,拉倒!』結果整個家庭的氣氛很不好。”學到佛嗎?佛法裡面有教你那樣嗎?」
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啊!真正的超度是,真正懂得道理,真正去實行。孩子墮掉了,才要超度,或殺了動物,吃了牠們以後,才來超度,有時後悔或業報現前都來不及了。就像有人說,我把你殺了,再來超度你,你願意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