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茜草(胃、脾)-1
茜草,味苦,氣寒,陰中微陽,無毒。入胃、脾二經。止下血崩漏,治跌打損傷,散瘀血。女子經滯不行,婦人產后血暈,體黃成疸,皆能治之。但只行血而不補血,宜同補氣之藥以行血,不宜同補血之藥以散氣。至於各書言其能補虛熱,且治勞傷,徒虛語耳,吾未見其功也。
【白話解】
茜草,味苦,氣寒,陰中微陽,無毒。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二經。止下血崩漏,治跌打損傷,散瘀血。女子經滯不行,婦人產后血暈1,身體出現黃疸,都能治療。但只行血而不補血,適合與補氣之藥一同行血,不宜與補血之藥一同散氣。至於各書說能補虛熱,並且治勞傷2,只是誇大而已,我不見它有此功效。
或問茜草色紅,何以止血?夫茜草本行血之藥,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歸經耳。當血之逆行也,少拂其性,而其勢更逆。茜草之色與血色相同,入之血中,與血相合而同行,遂能引之歸經,而相忘其非類,此治法之巧也。但既引入於各經,即當以補陰之藥繼之,則血安而不再沸。否則,血症未嘗有不再發者也。
【白話解】
問:茜草顏色屬紅,如何止血?
答:茜草本來就是行血之藥,行血而反能止血的原因在於能夠引血歸經。當血發生逆行,稍有不順它的性情,而其逆行的情形更嚴重。茜草的顏色與血色相同,入之血中,與血相合而同行,於是能引血歸經,而忘記兩者並非同類,這是巧妙的治法。但既然茜草引入於各經,即當接著用補陰之藥,則血安寧而不再沸騰3。否則,血症難免有再發生的情形。
註1產後血暈:於產後氣血暴虛而出現頭暈眼花、不能坐起,或噁心嘔吐、心胸滿悶,甚則不醒人事者稱之。
註2勞傷:勞者,勞於神氣也;傷者,傷于形容也。饑飽無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常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
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饑飽勞役則敗於內。晝感之則病榮,夜感之則病衛。榮衛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也。
勞於一,一起為二,二傳于三,三通于四,四于於五,五復犯一,一至於五,邪乃深藏,真氣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氣弱,飲食減,行步艱難,及其如此,雖司命亦不能生也。故《調神氣論》曰:調神氣,慎酒色,節起居,省思慮,薄滋味者,長生之大端也。《華氏中藏經》
註3沸騰:指流鼻血、牙齦流血或二便出血等血症,長期服用補藥、尤其是補火藥及氣血兩補的藥會有沸騰的後患,傳統的防治法是在補藥中加黃芩二至三錢,這裡用止血藥來預防沸騰,不但避免掉黃芩會抵消補藥的缺點,還可以在安靜中得到休養,止血藥得補藥正是兩相需求、也互相幫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