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七性命洞源詳解-17【不易厥中】
去有象而歸無形,大象依然如睹。從至變而參不動,百變不易厥中。
【原解】
呂真人曰:此言性之還其本體,統承上而申言之也。
何謂去有象而歸無形?有象者,本性發用之實跡,如上文所論五常迭運,及六氣安平之用等類是也。
人于有象處一一持循,自足完乎后天之學。然猶有跡象所拘,未到神化境地,惟從實處反歸于虛,萬理畢具,杳冥內只存得一點涵萬有之真靈,是有象還歸無形也。
到此境地,連百骸亦覺不自知,而性見矣。即丹書所謂:“三昧大定後,杳冥一點靈”,亦即無人無我功候。
何謂大像如睹?蓋性道渾化,既歸無象,而本體之真神愈固,于虛無中見出活潑全身。象又孰大于是,人不能睹,而已若睹之,故曰“大象如睹”。
《太上經》所云:“大象如睹“,蓋即此也。丹書謂之“真身”,又云“天中五岳”,亦非別義。
人欲超凡、必須求到此境,未到求其到,已到亦不可矜其到,乃為入妙。一有所著,則功仍未化也。
何謂從至變而參不動?此就神將還虛時而言。人當功候既深,將歸性之本體,此時一點陽神,活潑非常,有許多變動處。
然變動者,其靈之初結,仍于本體上,未滿其分際,此神尚未能還到虛,故必再參到不自覺其神之活,而還虛之境始臻,是謂之不動。
所以神化玉室后,猶有無跡之跡存,到得還虛不動,乃為無極之境也。
何謂百變不易厥中?百變者,蓋就后學修持進步之層級,自有為而歸無上之境界而言,其中境地之變遷無窮,故曰“百變”。中者,即陰陽未判,寂然不動之妙境。
蓋修持功候雖百變,而以到此境為極,無可再移,謂之不易厥中。所以功候有一分未到,尚待修持,足見功修之不可自滿焉。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言性之還其本體,統承上而申言之也。
呂真人曰:這裡論述性如何返還其本體,統合承接上文而申論它的過程。
何謂去有象而歸無形?有象者,本性發用之實跡,如上文所論五常迭運,及六氣安平之用等類是也。
什麼是去有象而歸無形?有象,就是本性運用的有形跡象,如上文所論述的五常更迭運行、循環變易,及六氣安平的運用等這一類型的就是。
人于有象處一一持循,自足完乎后天之學。然猶有跡象所拘,未到神化境地,惟從實處反歸于虛,萬理畢具,杳冥內只存得一點涵萬有之真靈,是有象還歸無形也。
人在有形跡象的地方一一持守遵循,自然能夠成就後天的學問,然而後天的學問仍受跡象所拘束,尚未到達神化的境界。只有從有形質的後天之學返歸於先天的虛無,萬般事理備具,高深幽遠之內,只存有一點涵育萬物的真靈,這就是「有象還歸無形」。
到此境地,連百骸亦覺不自知,而性見矣。即丹書所謂:“三昧大定後,杳冥一點靈”,亦即無人無我功候。
到了這個境界,連身體也感覺不到了,那麼本性就顯露了。就是丹書所謂的「三昧大定後,杳冥一點靈」也就是「無人無我」的功夫。
何謂大象如睹?蓋性道渾化,既歸無象,而本體之真神愈固,于虛無中見出活潑全身。象又孰大于是,人不能睹,而已若睹之,故曰“大象如睹”。
什麼是大象如睹?性道完全轉化,既然歸於無象,而本體真神愈加凝固,於虛無中現出活潑的生氣遍佈全身。就如同生命的氣息遍佈在天地宇宙之間,這生氣遍佈的象(狀態),還有什麼比它還大呢?大到用人的肉眼是不能看到的,從自身性道完全轉化回歸於無形的過程,就好像親眼看到天地氣運變化的大象,所以稱為「大象如睹」。
《太上經》所云:“大象如睹“,蓋即此也。丹書謂之“真身”,又云“天中五岳”,亦非別義。
《太上經》所謂的「大象如睹」,指的就是這個。丹書所謂的「真身」,又說「天中五嶽」,也並非別的意思。
人欲超凡、必須求到此境,未到求其到,已到亦不可矜其到,乃為入妙。一有所著,則功仍未化也。
人想要超越凡俗,必須設法到達這個境界,還沒到的就設法到達,已經到達的也不可以驕傲自恃已經到達,這樣才算是達到神妙的境界。一但有所執著,則功夫火候仍然還未完全達到精妙超凡的境界。
何謂從至變而參不動?此就神將還虛時而言。人當功候既深,將歸性之本體,此時一點陽神,活潑非常,有許多變動處。
什麼是從至變而參不動?這裡依照精神將要還歸虛無的時候而言。人當功力
火候已經深厚時,將要回歸性的本體,此時一點陽神,活潑非常,有許多變動的地方。
然變動者,其靈之初結,仍于本體上,未滿其分際,此神尚未能還到虛,故必再參到不自覺其神之活,而還虛之境始臻,是謂之不動。
然而變動的地方,他的真靈剛開始凝結,仍然在本體上還沒有圓滿的時候,此精神尚未能回歸到虛無,所以必需探究領悟到不自覺自己還有的精神的活動,才算到達「還虛」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不動」。
所以神化玉室后,猶有無跡之跡存,到得還虛不動,乃為無極之境也。
所以精神轉化為虛無後,仍然有無跡之跡1存在,等到回歸虛無心念不動,這才是無極的境界。
何謂百變不易厥中?百變者,蓋就后學修持進步之層級,自有為而歸無上之境界而言,其中境地之變遷無窮,故曰“百變”。中者,即陰陽未判,寂然不動之妙境。
什麼是百變不易厥中?百變,就是指後學修持進步的高低層次,從有為而回歸無上境界的過程而言2,其中的境界有無窮的變化,所以稱為「百變」。中,就是陰陽二氣還沒有分開,寂靜不動的神奇美妙境界。
蓋修持功候雖百變,而以到此境為極,無可再移,謂之不易厥中。所以功候有一分未到,尚待修持,足見功修之不可自滿焉。
修持的功夫火候其過程雖然有無窮的變化,而以到達這個「寂然不動」的境界為最高,無可再使心念動搖,稱為「不易厥中」。所以功夫火候有一分未到,仍尚待再修持,可見修行的功夫是不可以自滿的。
註1無跡之跡:沒有跡象的「無」象。無也是象的一種,這裡指還能感受到無。
註2有為、無上境界:同佛家所說一切法可以分成有為法及無為法。
從因緣中出生的法,稱為有為法。有為法分成色法、心法、不相應行法。依次舉例如:瓶子、心識、有情。
反之,不是從因緣中出生的法,稱為無為法。比如虛空、法身、空性。如《大乘百法明門論解》提到:「言無為法者,即不生不滅、無去無來、非彼非此、絕得絕失,簡異有為,無造作故,名曰無為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