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五-五氣心法詳解-19【秋金斂肅】
氣有發亦有收,待秋金之斂肅。心不違亦不御,合禮制之防閑。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氣有發亦有收?氣指上所論之氣言,人心木火二氣養成,自覺光輝發越,然不有收斂,則散漫,所以必須收。收者,屯束之謂。
究之木火二氣,果何以收而斂之?必有賴乎金氣焉。金者,西方之氣,于時為秋,謂之秋金。
試觀天地間化育萬物,無非氣之所為,當春和煦氣舒,而百物暢發,是天地之仁德發見也。際夏剛健氣布,而百物壯長盛強,是天地之義德發見也。
當此發揚到極,故藉秋金之氣以收斂之,斯生機不至洩盡而息,是金氣最主斂肅,如宮室之有門戶屏蔽。
人心亦然,木火二氣發揚既至,則必待金德以斂藏之,而后英光不至外流,故金德有濟于木火,又不可以不講焉。
試就金德存于心者言之,金氣主斂肅,有是金德于一心,自覺約之使不漫,隨所作用,皆有準繩,故曰不“不違不禦”。既能使此心違不禦,是即此心之禮也。
蓋自其本然言,則曰秋金斂肅。自其當然言,則曰禮制防閒,其實一理也。世人只知外面揖遜為禮,此乃禮之未,非禮之本真也。
當于此中妙理參究明達,便恍然于禮之真。所以先哲云:“禮以固肌膚束筋骸”,此語深達禮之真,即秋金斂肅之義也。
此一節,揭明金德之重,以起下文申論之意。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氣有發亦有收?氣指上所論之氣言,人心木火二氣養成,自覺光輝發越,然不有收斂,則散漫,所以必須收。收者,屯束之謂。
呂真人曰:什麼是氣有發亦有收?氣,是指上文所論述的氣而言。人心木火二氣培養形成之後,自然有光芒發揚播散的感受,如果氣一直處於生發而不收斂,則會變得紛亂渙散。所以必須收斂。收,有聚集、收束的意思。
究之木火二氣,果何以收而斂之?必有賴乎金氣焉。金者,西方之氣,于時為秋,謂之秋金。
推究木火二氣,要如何收斂木火二氣?必需要憑靠金氣。金,就是西方之氣,與之相應的時節為秋季,稱為「秋金」。
試觀天地間化育萬物,無非氣之所為,當春和煦氣舒,而百物暢發,是天地之仁德發見也。際夏剛健氣布,而百物壯長盛強,是天地之義德發見也。
試著看天地間化育萬物,無非是氣的作為,來看一下氣的運轉:
當春和煦氣舒,而百物暢發,是天地仁德的顯露。
際夏剛健氣布,而百物壯長盛強,是天地義德的顯露。
當此發揚到極,故藉秋金之氣以收斂之,斯生機不至洩盡而息,是金氣最主斂肅,如宮室之有門戶屏蔽。
氣當此時(夏季)發揚到極限,所以藉秋金的氣來收斂。透過收斂這股生機才不致泄盡而息滅。這股金氣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斂藏,就好像宮室有門戶屏蔽。
人心亦然,木火二氣發揚既至,則必待金德以斂藏之,而后英光不至外流,故金德有濟于木火,又不可以不講焉。
人心也是一樣,木火二氣發揚既至1,則必需憑靠金德來斂藏它,而後英光2才不至於外流,所以金德對於木火二氣是有幫助的(可以斂藏木火二氣的英光使不散漫),並且不可以略過而不講。
試就金德存于心者言之,金氣主斂肅,有是金德于一心,自覺約之使不漫,隨所作用,皆有準繩,故曰不“不違不禦”。既能使此心違不禦,是即此心之禮也。
試著就金德存在人心的功用來論述它,金氣主斂肅,有這個金德在心中,自覺約之3使不漫4(自然能感受到收斂管束的氣息使木火二氣不渙散),隨所作用,皆有準繩5,所以稱為「不違不御」(不違背也不防禦抵抗),這就是心中的禮德6。
蓋自其本然言,則曰秋金斂肅。自其當然言,則曰禮制防閒,其實一理也。世人只知外面揖遜為禮,此乃禮之未,非禮之本真也。
從金德的本來而論述,就稱為「秋金斂肅」;從他合乎事理的角度來說,則稱為「禮制防閑」(如同禮制一樣可以防止行為舉止的過失),其實是同一個道理。世人只知在表面拱手敬禮、言詞謙虛為禮節,這只是禮的微末小節,不是禮的根本(本來面目)。
當于此中妙理參究明達,便恍然于禮之真。所以先哲云:“禮以固肌膚束筋骸”,此語深達禮之真,即秋金斂肅之義也。
應當在這其中的妙理參究明達7,便恍然大悟於禮德的本原。所以先哲(前賢)說「禮以固肌膚束筋骸」(禮可以約束人的外在行為和活動)這句話深刻理解禮的本原,也就是「秋金斂肅的意思」。
此一節,揭明金德之重,以起下文申論之意。
這一節公開表露出金德的重要性,以做為下文申論的開端。
註1既至:已經到極至。
註2英光:1光輝。2明亮有神的目光。
註3約之:管束心的意思。
註4漫:沒有限制、沒有約束。這裡指使心不散漫。
註5準繩:比喻言論、行動等所依據的原則或標準。
註6前面5-4曾經提過儒家的五德心為禮,肺為義,而本文以心為義,肺為禮,心中一直充滿疑惑。觀文至此才明白,本文是以木火主升發故火為義,以金水主收藏故金為禮;收則以一心具備五德,發則以五臟各屬五德,心法不同,用處自然不同。由繁入簡,由博返約,真返還也。
註7明達:對事理有明確透達的認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