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三葯法闡微詳解-55【肺金明潔】
本真明潔,粘濁焉可上浮。物氣飛揚,糅雜亦難遐舉。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本真明潔?本真者,蓋指人肺金之本體而言。人之肺金,其本體至明至潔,一物不可染,一染于物,則少頃不能忍。
試看人之食物,或偶誤入于肺,則作咳咳之聲。又如痰涎壅于肺,則為之哮喘。
蓋肺主乎氣,一染于物,則氣阻隔而不能疏達。觀此便見肺之本真,為至明至潔也。
論其本體則如此,然究乎肺氣之質,原來是輕清上浮,決不可下墜,一有時陷于下,則病見矣。
氣既不可下陷,則陷者必欲使之上浮而后安。所以法必用升提之品,此不易之理也。
然其中自有喜忌,肺氣既喜上浮之品,以調之使不陷。上浮之品盡屬輕清,最忌雜以粘濁之物,蓋粘濁多主下流,若升提之品雜乎此,必連上浮者亦減其力。
在肺氣稍損者,猶無大礙,若肺氣至于下陷者,其升提之功要速,倘雜以粘濁,則本上浮者亦不能效,故曰“粘濁焉可上浮”。即輕則易騰,重則難拔之義也。
何謂物氣飛揚?物氣者,即指提振之物氣也。蓋提振之品,其氣之本來,原系飛揚于上,用以提振乎肺金之氣,自當順其飛揚之本性,全其飛揚之妙用。
如上所謂粘濁固不可相湊,然更有忌者,如飛揚直上之品,苟或雜以走竄橫行之品物,則氣方欲上騰,又被他物牽之橫行散溢,此便是糅雜。
一至糅雜,連直上者亦橫溢,安能成其升騰遐舉之功?此即用法不細,反為所累。
所以人往往認症既不差,用法亦合,往往一投不見其效,再投亦無其功,卒至屢投不驗,遂因疑生惑。
甚則突然思變,竟誤入于迷途,而為患不淺者,大率類此。未可咎其法之不明也,特法合而微有差訛,故相為阻礙耳。學者可勿細意乎?
【白話解】
何謂本真明潔?本真者,蓋指人肺金之本體而言。人之肺金,其本體至明至潔,一物不可染,一染于物,則少頃不能忍。
什麼是本真明潔?本真,就是指人肺金的本體。人的肺金,其本體非常乾淨、明亮,一點都不可以污染,一旦受到污染,則片刻都不能忍受。
試看人之食物,或偶誤入于肺,則作咳咳之聲。又如痰涎壅于肺,則為之哮喘。
試著看人所吃的食物,有時不小心誤入於肺(氣管),就會因此而發出咳咳的聲音。又如同濃稠的痰與口水壅塞於肺,就會引發哮喘(氣喘)。
蓋肺主乎氣,一染于物,則氣阻隔而不能疏達。觀此便見肺之本真,為至明至潔也。
因為肺的主宰氣的運行,一旦被雜物污染,則氣受到阻隔而無法通達。從這裡便可看見肺的本體,是非常地乾淨、明亮的器官。
論其本體則如此,然究乎肺氣之質,原來是輕清上浮,決不可下墜,一有時陷于下,則病見矣。
論述肺這個器官的本體雖然是這樣,然而進一步研究肺氣的本質,原來是輕清上浮,決不可以下墜,一旦有時下陷,就會生病。
氣既不可下陷,則陷者必欲使之上浮而后安。所以法必用升提之品,此不易之理也。
肺氣既然不可以下陷,那麼下陷的肺氣必需要讓它上浮然後才會安定。所以對治的方法必需使用升提的藥品,這是不變的道理。
然其中自有喜忌,肺氣既喜上浮之品,以調之使不陷。上浮之品盡屬輕清,最忌雜以粘濁之物,蓋粘濁多主下流,若升提之品雜乎此,必連上浮者亦減其力。
然而這個方法其中自然有合用與忌諱的分別,肺氣既然喜歡上浮的藥品,用來調養讓肺氣不下陷。上浮的藥品完全屬於輕清的性味1,最忌諱夾雜粘濁的品物,因為粘濁的品物的性味大多主下流1,若是升提的藥品夾雜粘濁的,必定會減低上浮的藥品功效。
在肺氣稍損者,猶無大礙,若肺氣至于下陷者,其升提之功要速,倘雜以粘濁,則本上浮者亦不能效,故曰“粘濁焉可上浮”。即輕則易騰,重則難拔之義也。
在於肺氣稍微減損的病人,還沒有大礙,若是肺氣已經下陷的病人,肺氣升提的功效要快速,如果用粘濁的藥品夾雜其中,那麼本來上浮的藥品也不能奏效,所以稱為「粘濁焉可上浮」(粘濁的藥品怎能夠上浮呢)。就是用以說明藥品性味輕清就容易上騰,濁重則難以拉高的意思。
何謂物氣飛揚?物氣者,即指提振之物氣也。蓋提振之品,其氣之本來,原系飛揚于上,用以提振乎肺金之氣,自當順其飛揚之本性,全其飛揚之妙用。
什麼是物氣飛揚?物氣,就是指用來提振的藥品當中的藥氣(性味)。因為提振的藥品原本的氣味及藥性就會向上飛揚,如此用來提振肺金的氣,自然應該順著它飛揚的本性,完全發揮它飛揚的妙用。
如上所謂粘濁固不可相湊,然更有忌者,如飛揚直上之品,苟或雜以走竄橫行之品物,則氣方欲上騰,又被他物牽之橫行散溢,此便是糅雜。
像上文所說的粘濁本來就不可以和清輕上浮的藥品摻雜在一起使用,然而更有忌諱的,例如飛揚直上的藥品,如果夾雜走竄橫行的藥物,那麼氣才剛要上騰,又被這類走竄橫行的藥品牽引而橫行散溢,這就是「糅雜」。
一至糅雜,連直上者亦橫溢,安能成其升騰遐舉之功?此即用法不細,反為所累。
一但到了「糅雜」的地步,連直上的藥效也會橫溢,怎麼能完成它升騰高飛的功效呢?這就是使用藥理不夠周密,反而會被它所牽累。
所以人往往認症既不差,用法亦合,往往一投不見其效,再投亦無其功,卒至屢投不驗,遂因疑生惑。
所以人經常辨別症狀已經不差,用藥也對症,但是往往一投不見效果,再投也沒有功效,最後到了數次投藥都無效,於是因此懷疑自己的醫術而產生迷惑。
甚則突然思變,竟誤入于迷途,而為患不淺者,大率類此。未可咎其法之不明也,特法合而微有差訛,故相為阻礙耳。學者可勿細意乎?
甚至突然改變想法,竟然誤入迷途,而為害不淺,大多像這一類的。不可以歸咎他對治法的理解不夠清楚,只是對症但所開立的藥方有微小的差異,因此造成互相阻礙罷了,學者們可以不細心注意嗎?
註1性味:性是指藥物的溫、熱、寒、涼四種不同的屬性。味是指藥物中有辛、甘、酸(澀)、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這裡以性味輕清陽氣(溫熱)主上浮,重濁的陰氣(寒涼)主下流。辛甘主上浮,酸澀苦鹹主下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