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14 04:05:07|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卷2-25心宰百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話醫道還元

 

卷二症候源流總論-25心宰百司

 

二七離火鎮南藩,文明而天下治,扑滅則境土殃。

【原解】

呂真人曰:河圖之數,二七為離火,即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之數。離火之位,居于正南,故曰鎮南藩。

 

離火有文明之象,在人則心是也,亦有文明之本體。文明者,心經安和,無太過,無不及,作一身萬化之主張,而獨握萬化之綱領。

 

所以心中之火,能驅使乎百司,心經安和,則驅使百司者,皆順其道,而五行自無顛倒乖亂之虞。五行既不顛倒乖亂,各循其生生之度數,而一身之氣化自然和暢而調治。

 

曰天下治者,天下即指一身而言。治者,安平之謂也。如水不妄行氾濫,及漏泄,是水治也;土不崩衰焦燥,是土安其位而治也;金不破壞,木不傾頹,是木金安其位而治也;合金木水土而皆治,則周身之血脈,調理平順。

 

然悉由心火平和安順,不妄驅役乎各司,所以功效如此,謂之文明而天下治,誰曰不然?

 

何謂撲滅則境土殃?撲滅者,其義不一,或心液體乾枯,而心神為之不寧;或心胞有辟無闔,或闔而不辟,不循天地晦明之常度;或心中招引外物憧擾,致思慮妄生,皆足以撲滅其真元,故曰“撲滅”。

 

其發也,或情思鬱積,而飲食為之不進,是土受其害;或心中假火妄動,逼腎水滲漏,是水受其累;或心亂搖,使肝木不寧,是木被其牽;三者受累,而金亦難安其位。眾司失措,而百病有不生乎?故曰“境土殃”。境土者,亦指一身而言。

 

此一節渾言心為宰治一身之君,防病首貴平時調養其心,不使妄行驅馭乎眾司,病從何發,是第一要緊關頭也。及至病見,雖用外藥以治,而調養其心之法,亦不可失,則病乃易痊。

 

一一剖明,實發醫家之所未發。人苟知此奧妙,則不特醫學過半,即大道亦可窺見其源頭焉。此中微妙千層,半世難究。但得其門而入,久久未必不臻妙境也。學者共勉之。

 

【白話解】

呂真人曰:河圖之數,二七為離火,即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之數。離火之位,居于正南,故曰鎮南藩。

 

河圖的數字,二七是離卦屬火 (河圖之數中二七合火,即後天八卦之離卦),也就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的數字(此為河圖的口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後天八卦離卦的位置在正南,所以離火的方位在正南方,因此稱為「鎮南藩」。

 

離火有文明之象,在人則心是也,亦有文明之本體。文明者,心經安和,無太過,無不及,作一身萬化之主張,而獨握萬化之綱領。

 

離火有進步開化的象徵,相當於人的心,心也有靈智開化的本體。文明就是心經安詳調和,沒有太過與不及,可以主宰全身的變化,只有它能掌握所有變化的綱領

 

所以心中之火,能驅使乎百司,心經安和,則驅使百司者,皆順其道,而五行自無顛倒乖亂之虞。五行既不顛倒乖亂,各循其生生之度數,而一身之氣化,自然和暢而調治。

 

所以心中的火氣,可以驅使運化所有的臟腑,心經安穩調和,則被驅使的臟腑,都順從它的運化,而五行自然沒有顛倒混亂的顧慮。五行既然沒有顛倒混亂,臟腑各自依循著生生不息的規律,而全身的氣化,自然流暢而調理得宜。

 

曰天下治者,天下即指一身而言。治者,安平之謂也。如水不妄行氾濫,及漏泄,是水治也;土不崩衰焦燥,是土安其位而治也;金不破壞,木不傾頹,是木金安其位而治也;合金木水土而皆治,則周身之血脈,調理平順。

 

說天下治的意思,天下就是暗喻整個身體的意思。治就是平安健康的意思。如果水不妄行氾濫,及漏泄,就是健康的腎;土不崩衰焦燥,就是健康的胃;金不破壞,木不傾頹,就是健康的肝、肺各安其位;統合金木水土都健康,則全身的血脈,調理平順。

 

然悉由心火平和安順,不妄驅役乎各司,所以功效如此,謂之文明而天下治,誰曰不然?

 

然而這些都是因為心火平和安順,不任意驅役各臟腑,所以才有這樣的功效,所謂的「文明而天下治」(聖人的教化而使得天下太平),誰說不是這樣?

 

何謂撲滅則境土殃?撲滅者,其義不一,或心液體乾枯,而心神為之不寧;或心胞有辟無闔,或闔而不辟,不循天地晦明之常度;或心中招引外物憧擾,致思慮妄生,皆足以撲滅其真元,故曰“撲滅”。

 

什麼是撲滅則境土殃?撲滅,有很多種意思,或者是心血乾枯,而造成心神不寧;或者是心胞開而不關,或關而不開,不依循天地日明夜暗的規律;或是心中因為外物的干擾而紛亂不安,導致胡思亂想,這些都足以撲打消滅人的元氣,所以稱為「撲滅」。

 

其發也,或情思鬱積,而飲食為之不進,是土受其害;或心中假火妄動,逼腎水滲漏,是水受其累;或心亂搖,使肝木不寧,是木被其牽;三者受累,而金亦難安其位。眾司失措,而百病有不生乎?故曰“境土殃”。境土者,亦指一身而言。

 

它顯露的症狀,有情緒、思慮鬱積,而食慾不振,這是脾土生病的症狀;有心中虛火妄動,逼腎水滲漏,這是腎水受到心火的連累(火病及水);有心情混亂,使肝木不得安寧,這是肝木被心火牽連;土水木三者被火連累,而金很難安穩坐在位置上。百官及其機構舉動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怎麼會不生百病呢?所以稱為「境土殃」。境土就是指全身。

 

此一節渾言心為宰治一身之君,防病首貴平時調養其心,不使妄行驅馭乎眾司,病從何發,是第一要緊關頭也。及至病見,雖用外藥以治,而調養其心之法,亦不可失,則病乃易痊。

 

這一節說的是心為主宰全身的君王,預防疾病最要緊的就是平時調養心性,不讓它任意的驅使駕馭百官,使病無從發生,這是最緊要的關鍵。等到病症顯露,雖然是以外用藥物治療,而調養心性的方法,也不可以錯過,這樣疾病才容易痊癒。

 

一一剖明,實發醫家之所未發。人苟知此奧妙,則不特醫學過半,即大道亦可窺見其源頭焉。此中微妙千層,半世難究。但得其門而入,久久未必不臻妙境也。學者共勉之。

 

一個一個地分析清楚,其實是將現代醫學家尚未發現的部分發表講述出來,人如果明白這個心的奧妙,則不只是醫學所知已超過大半,就是大道也可以窺見它的源頭。這裡面的道理深奥玄妙、精深複雜,半輩子都難以探究清楚。但是得到它的要領而研究,時間久了未必不能到達微妙的境界,學者們共同努力。

 

註1心能主宰全身的變化,其掌握的綱領有二點:一是心是精神意識的所在,一是心可以生化血液使周身的血脈調理平順。在精神上可以指揮人的想法及行為,在肉體上又是血液製造輸送的源頭,故之。

 

註2心胞就是心包,又叫“心包絡”、“膻中”、“心主”。是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在經絡學說中,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裡,故心包絡屬於臟。

 

古代醫家認為,心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外邪侵心,則心包絡當先受邪,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

 

《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心包絡相當於宰相的地位,除了代心受邪,還有代心統領百官的功能。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氣流門論》至於心包絡的開關是有時間性的,心包經在戌時到次日辰時為開,在辰時到當日戌時為關。若要深入瞭解可參考以下網址(焦包之寄)。

http://mypaper.pchome.com.tw/tcm543/post/1321389309

 

台長: 藥王﹐小沈 & 非頑童
人氣(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醫道還元全 |
此分類下一篇:卷2-26夜夢鬼交
此分類上一篇:卷2-24肺朝百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