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能補血歛陰收汗,如果容易流汗的話,不妨學學如何炮製它。
一、性味:苦酸微寒。
二、歸經: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行經藥(脾、肺)。
三、功能:
1瀉肝火。(酸歛肝,肝以歛為瀉,以散為補)
2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剋土則脾安,土旺能生金,則肺安脾和,肺安則腠理固矣)
3和血脈,收陰酒,歛逆氣。(酸主收歛)
4利小便(歛因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謂也)
5緩中止痛(東垣曰:經曰『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
6益陰除煩,歛汗安胎,補勞退熱。
四、主治:
1治瀉後重(能除胃中濕熱)。
2脾虛腹痛。
(瀉痢俱太陰病,不可缺此,寒瀉冷痛忌用。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芍藥甘草湯,蓋腹痛因營氣不從,逆於皮裡,白芍能行營氣,甘草能歛逆氣,又痛為肝木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天民又曰:白芍止治血虛腹痛,餘不治,以其酸寒收歛,無溫散之功也。)
3心痞脇痛。(脇者,肝膽二經往來之道,其火上沖則胃脘痛,橫行則兩脇痛,白芍能理中瀉肝。)
4肺脹喘噫(噯同)癰腫疝瘕。
5其收降之體,又能入血海(衝脈為血海,男女皆有之)。而至厥陰(肝經)。治鼻衂(鼻血曰衂,音女六切)。目濇,肝血不足(退火益陰,肝血自足)。婦人胎產及一切血病。
五、禁忌:產後忌用。
1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發之氣也,必不得已,酒炒甪之可耳。
2時珍曰: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瀉也。
3寇氏曰:減芍藥以避中寒,微寒如芍藥,古人猶諄諄告戒,況大苦大寒,可肆行而莫之忌耶?
4用白朮補脾,同參耆補氣,同歸地補血,同川芎瀉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證,同薑棗溫經散濕。
六、赤芍藥:主治略同。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血痺疝瘕(邪聚外腎為疝,腹內為瘕。)經閉腸風,癰腫目赤。
七、異同:
白補而收,赤瀉而散。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水,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後俱忌用。
八、入藥:
赤白各隨花色,單瓣者入藥。
九、炮製:
1酒炒用。(制其寒)
2婦人血分醋炒。
3下痢後重不炒。
4溫中麩蜜炒。
5麩蜜炮製法:
1工具:火爐、鍋子各一個。
2藥材:生白芍片三斤,蜂蜜三碗,麥麩九碗。
3製法:先將蜂蜜倒入鍋中待熱起泡,再加麥麩拌勻,後倒入白芍中火拌炒,待均勻後蓋上鍋蓋悶卅秒,再翻炒再蓋,炒至白芍內外熟透,變金黃色,再篩過即成。
十、異同:
1惡芒硝、石斛。
2畏鱉甲、小薊。
3反藜蘆。
十一、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柔肝止痛,養血補陰。
1入煎劑以麩蜜炒為佳。
2入膏劑可依上法炮製,再加蜜與其它藥材收膏,能增加潤燥的效果。
3入丸劑可依上法炮製後再與配伍之藥磨成粉,以蜜調和為丸收存。
4入酒劑可以酒浸二月濾渣,再將酒密封埋入土中三月,即可取出飲用。
5用治治月經不調崩漏而有小腹不適或疼痛,取其有養血和鎮痛作用,配當歸、熟地等,對治療經痛效果更好。臨床上在治療經痛的方劑中,白芍常不可少。
九、使用注意 :
1前人有謂產後忌用白芍(因產後宜溫,而白芍味若酸而微寒),但實際上,只要對證,白芍仍可用。例如產後積熱,用張宗素之芍藥湯(白芍、茯苓、黃芩),後肝火熱盛用加味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加當歸、白芍、梔子、膽草)。
圖:為剛炒完篩好的白芍,炒到焦黃的麩蜜成就了金黃色的白芍,又香又脆的炒麥麩是小雞愛吃的食物,我把炒好的麥麩送給有養雞的鄰居,鄰人也回送我一箱剛採收的地瓜,剛好中秋節可以用來烤。
發表時間:2004/09/2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