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資產
|
支持
|
1.
家庭支持
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提供孩子持續性高標準的愛、身體照顧及正向積極的注意
|
2.
積極的家庭溝通
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溝通對話中,表現出正向、尊重的態度
|
3.
與其他成人的關係
在家人的支持下,孩子持續性與家人以外,其他成人的關心及照顧
|
4.鄰居的關懷
孩子的社交網絡,包括可提供情感性支持及歸屬感的鄰居連結
|
5.
關愛的幼兒照顧及學校氛圍
照顧者及學校老師創造一個滋養、接納、鼓勵及安全的環境
|
6.
有父母參與的幼兒照顧及學校教育
父母、主要照顧者及老師一起創造一個持續性、支持性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途徑 。
|
賦能
|
7. 社區對兒童青少年的重視及珍惜
透過社區生活,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受歡迎的。
|
8. 可見的兒童資源
社區將孩子視為可貴的資產,因此願意投入孩子的照護系統;並提供家屬支持、高品質的活動支持及資源以滿足孩子在身體、社會性及情感性的需求。
|
9. 服務他人
孩子可以以簡單但有意義照顧他人行為的機會
|
10. 安全感
父母、照顧者、老師、鄰居及社區共同負起照顧孩子的健康及安全。
|
界線與期待
|
11. 家庭界線
家庭給予孩子持續性的監督及對孩子提供一個合理、可理解並且可接受的行為準則。
|
12. 兒童照顧及學校的界線
照顧者及老師使用正向的教養規則,並鼓勵孩子養成自制及可接受的行為。
|
13. 對鄰居的界線
鄰居會以一種支持、不具威脅性的方法,鼓勵孩子以正向、可接受的行為互動 。
|
14. 成人角色楷模
父母、照顧者及其他成人對自制、社交技巧、對學習及健康的生活形態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
|
15. 正向的同儕關係
父母及照顧者提供孩子與其他孩子正向互動的機會 。
|
16. 正向期待
父母、照顧者及老師鼓勵並給予孩子在遭遇挑戰、表現最好的行為時上的正向支持。
|
建設性的時間運用
|
17.遊戲及創造性活動
孩子透過每天不同的機會去學習自我表達、 體能活動及與他人互動。
|
18. 戶外及社區計畫
孩子在專人的帶領下參與設計完善的活動。
|
19.宗教社區
孩子參與符合年齡的宗教活動及培育出靈性的發展。
|
20.居家
孩子在家花了許多時間參與家庭活動:一同看電視、玩電動玩具等。
|
內在資產
|
學習承諾
|
21.精進的動機
學習新的事物,因有好的愉悅的經驗,孩子會不斷對新的經驗感到好奇及具有活力 。
|
22.樂於從學習中體驗
孩子會充分參與學習各式各樣的活動。
|
23. 居家-計畫結合
在居家及戶外照顧及學習活動中,孩子會有安全感、一致性及聯結。
|
24. 與計畫緊密配合
孩子與外出照護及教育性計畫維持有意義的連結。
|
25. 早期讀寫能力
讓孩子嘗試各種讀前活動,包括每日共讀、閱讀手邊書、一起分享媒體訊息及有趣的圖片、文字及數字。
|
正向價值
|
26. 關懷
孩子開始表現出同理心、理解及察覺到他人的情感。
|
27.公平與社會正義
孩子開始從遊戲及其他活動中開始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公平的對待。
|
28. 正直
孩子開始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懂得去分辨是與非。
|
29. 誠實
孩子開始了解事實與謊話的差異及在他理解的程度下其真實性如何
|
30. 責任感
孩子開始可以遵循簡單的技巧去照顧自己及他人。
|
31.自制力
孩子逐漸在特定的某種壓力下,以健康的觀念及在成人具體的支持下認同、調整及控制自己的行為。
|
社會能力
|
32. 計畫與作決定
孩子開始對未來計畫,試著從數個選擇中作決定並試著解決問題
。
|
33. 人際能力
孩子學會合理、分享、遊戲的和諧性及在壓力下感到自在。
|
34. 文化自覺及敏銳力
孩子開始學習屬於自己的文化認同及對他人不同的種族、外在、文化或倫理展現開放性。
|
35.
反抗能力
孩子開始會意識到危險,並尋求信任的大人幫忙及開始對同儕不適當或危險行為表示抗拒並不參與
|
36. 和平解決衝突的能力
孩子開始學會不以肢體或傷害性的語言去解決問題。
|
積極認同
|
37.
個人權利
孩子能夠自己做決定,而且覺得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對他人有影響力。
|
38.
自尊
孩子喜歡自己,而且有被許多人重視的感覺。
|
39.覺得有目標
孩子在生長中一直覺得有新的機會、體驗、成長…
.
|
40.
對個人未來有正向觀感
孩子認為這世界市愉悅可依靠的,是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