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2-11 19:50:47| 人氣1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重保險確保穩定:2001年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進黨在台灣12月1日的大選獲勝後,海外媒體又迎來了一波關心台灣統獨變化的言論潮。許多人已經指出,雖然民進黨勝選,但由得票比例來看,台灣的民意結構並無大幅度的變化;繼承自原國民黨路線的所謂「泛藍」的國民黨、親民黨與新黨三黨合計,仍獲得五成以上選票,若考慮到李登輝出走,使此時的「泛藍」已經往「前李登輝」路線、或者「統」的方向回歸,那麼此一比例本身,就應該是海外關心「中國統一」的民眾的一個很大的安慰。

在另一方面,就算是揭櫫「本土」旗幟的「泛綠」民進黨、台聯黨兩黨贏得勝利,也不代表兩岸關係就將航入險區。大選的勝敗固然會影響政府的人事,從而決定了執政菁英的意識型態,以及政府的施政、論述方向;但政府的所思所言,並不能與公民社會、並不能與一般民眾的情感、思考、判斷劃上等號。在台灣這樣一個漸趨成熟的民主社會,一般民眾並不會隨政府起舞,相反的,隨著「泛綠」陣營的擴大,這些泛綠執政菁英反而必須去包容更多不同的聲音,「意識型態純度」也必然隨之下降。我們甚至可以說,僅僅權力增加本身,就能腐蝕意識型態的堅持;此一權力運作的內在邏輯,既見於中共的意識型態轉變,而對民進黨來說,又何嘗不然。

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也使新勝的泛綠陣營不至於「鋌而走險」。此一關係包括了五百億美金以上的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包括了每年兩百億美金以上的貿易額,包括了每年三百萬人次的往來。不僅「泛藍」陣營的支持者參與兩岸經貿往來,支持「泛綠」陣營的工商業者,也多身陷於此種網絡之中。例如泛綠陣營的長期支持者「長榮航空」,卻開始自稱是「中國的航空公司」。關心兩岸統獨的人們多數並不知道,或雖然知道但其實並不瞭解,在所謂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沒有工商業支持的政黨是不可能長期運作發展的。如果不理解存在於兩岸、存在於台灣工商業界與政黨之間的綿密經貿網絡,那麼片面誇大政治版圖變化的危害,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的角色在兩岸關係中也發揮著一定的穩定作用。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不武、台灣不獨」,維持兩岸分立的局面,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至少在中短期內,此種局面似乎並不會有所改變。熱切期望統一的人也許因此憤懣,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倘若較傾向「台灣獨立」的泛綠陣營聲勢鵲起,則美國亦極有可能施壓於民進黨,要求民進黨正式廢除「台獨黨綱」,並採取更溫和的兩岸關係政策,以降低可能的「美中衝突」風險。美國的此種平衡者角色,還受到台灣內部政經力量的支持,從而有更大的影響力。這就為兩岸關係增加了一重「保險」。

憂心兩岸關係的人,還可能忽略了中國政府本身的政策走向。1990年代下半,由於對自身「經濟吸引力」的自信不足,並感到被李登輝的兩岸政策所欺騙,加上當時的李登輝政權在台灣內部並無足夠的制衡力量,因此中國大陸曾經在1995、1996年大選與其後「兩國論」期間,以大規模軍事演習恫嚇台灣。但隨者大陸方面自信的增長,「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通促統」政策的效力日漸提升,並考慮到台灣內部「泛藍」陣營的制衡作用,在2000年陳水扁主政以來,兩岸反而能夠維持穩定。這個態勢沒有因為12月1日的選舉而改變,5日大陸「國台辦」的記者會,也已經說明此點。

總之,從此次大選的選票分配所反映的民意結構,從民進黨自身意識型態的變化,從兩岸綿密的經貿網絡,從美國維持台灣海峽穩定的利益,從大陸方面以逸待勞的戰略指導,都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兩岸關係不會因為前此的大選而有任何重大改變。從台灣本地看來,此刻的政壇焦點反而是三大黨之間如何合縱連橫,以及如何修改法律以促使「小選區兩票制」的實現。很少人爭論選後的兩岸關係,這本身即說明兩岸關係不會有何變化。相對於台灣內部的平靜態勢,少數海外分析文章有時反倒過去專注在兩岸關係上,「關心則亂」,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台長: 包淳亮
人氣(1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