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 社論/言論/天下事 2001-12-20
“反台獨”和“促統一”的矛盾
--------------------------------------------------------------------------------
● 張灝
“全民公投”有台獨嫌疑,但反對“全民公投”又和“一國兩制”中“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承諾相矛盾。作者認為,目前大陸最缺乏的,恰恰是對台灣民意的體諒和認同﹔胡蘿卜加大棒也許能奏效于一時,民心的向背卻非強力所能扭轉。
“反台獨,促統一”形式上似乎一氣呵成,流暢無礙,實際操作中卻有著許多矛盾。“反台獨”,尤其是那種無限上綱,甚至有些為淵驅魚的“反台獨”有時非但不能“促統一”,反而令兩岸人民越走越遠。經過此次台灣選舉,大陸在這方面的確需要認真反省。
客觀地講,自1979年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國策以來,就一直試圖通過繞開台灣民意來解決台灣問題。有時出于政治上的僵化思維,甚至將台灣的許多民主訴求也歸為台獨,實在是令親者痛仇者快,最為典型的恐怕就是“全民公投”了。
不可否認,“全民公投”有台獨嫌疑,但反對“全民公投”又和“一國兩制”中“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承諾相矛盾,讓台灣人對統一心生疑慮。畢竟台灣人經過了百多年的“外來”統治,目前又生活在一個民主的政治體制下,不許他們對台灣的未來擁有決定權,而由几個政黨在台面上操控統一的進程,很難讓人放心。
大陸更不希望“三通”
這也是一到選舉,本土情結便開始發酵,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每次都能借此挑起台灣人對統一的反感的主要原因。可惜的是,大陸對此除了語氣強硬的口誅筆伐之外,并無妥善的應對之策,徒然做了台獨分子制造兩岸對立的幫手。
還有,選后就有大陸涉台人士指出外交部與國台辦無法配合。的確,外交上高奏凱歌之時,往往就是民心上一敗涂地之日,可謂“贏了面子,輸了里子。”20年來,大陸對台灣國際空間的封鎖算得上不遺余力,成果亦斐然,這對遏止台獨勢力野心膨脹有相當正面的意義。不過換個角度考慮,“孤立台灣”的負面效果也相當明顯,畢竟那里几十年形成的國家認同不可能消除于一夜之間,有時刻意,甚至不乏過分的打壓矮化“中華民國”,只能造成台灣民意的反彈,大陸最后成了台獨分子制造“台灣悲情”的素材提供者。
在兩岸經貿關系上,大陸政策的泛政治痕跡也過于明顯。坦率地講,目前兩岸“三通”遲遲不通,大陸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陸的所作所為某些時候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比台灣更不希望兩岸實現“三通”。這話聽起來很荒唐,但事實確實如此,因為“三通”不通可以直接增加台灣廠商的運營成本,導致台灣產業的加速外流,島內企業的怨聲載道最終必然轉化為對政府開放“三通”的巨大政治壓力,而大陸的底線很清楚,要“三通”先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可謂一石二鳥﹔一方面通過市場的吸盤作用吸引台灣資金,造成台灣產業的空心化,自己卻毫無損失,一方面又借“三通”議題坐困台灣當局,逼其政治上就范。算盤打得很精明,效果也非常明顯,過去一年多,陳水扁的日子可以用“內外交困,焦頭爛額”形容。可我們不要忘了,為那八個字付出代價的卻是全體台灣人民。
爭取台灣民心民意民愿
當然,大陸盡可將責任一股腦推卸到至今還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陳水扁身上,可同時大陸唱衰台灣的心機也令許多心向統一的台灣人寒心,畢竟不擇手段的“反台獨”目前已經結出了這樣一個邏輯上的怪胎:只要能讓民進黨下台,台灣的經濟越亂越好,越爛越好。
與其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統一歸根結底不是對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招降納判”,而是對台灣民心民意民愿的爭取,這里來不得半點陰謀詭計。最需要的,目前大陸最缺乏的,恰恰是對台灣民意的體諒和認同。胡蘿卜加大棒也許能奏效于一時,民心的向背卻非強力所能扭轉。為反台獨而“反台獨”的結果往往是台獨情緒不見減少,統一意識不見增加,“反台獨”的成功都成了“促統一”的失敗。
既然尊重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權利,那就應該先賦予大陸人當家作主的權利,推動大陸的政治改革。台灣人是沒有獨立的公投權,但是兩岸最后的統一方案,必然要得到台灣人民還有大陸人民的批准,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有資格締造一個新的國家,這也是民主的真諦。由此角度講,大陸無法照顧台灣民意,有時甚至漠視台灣民意,很多又是來自自身制度上的局限。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專制傳統尚未在大陸滌蕩干淨,今天大陸的對台政策已經演變成過去封建時代帝王權謀的翻版。用台灣有識之士的話說,就是不講溫情主義,凡事一切從實力出發,片面追求短期效應,統一成了對台灣人的“征服”,而非兩岸民心的“融合”。也許憑大陸的強大國力,最終能收復台灣回中國版圖,但如果這種統一是以台灣民主的犧牲作為代價,試問:統一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又有什么進步意義呢?
﹒文發自中國湖北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