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0-08 02:47:38| 人氣2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後一個霸權的興起(3.發展速度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發展速度問題
關於發展速度,或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問題,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至少包括了傳統的帝國主義理論、新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依賴理論、拉美經委會的理論、中心邊陲論、世界體系、新自由貿易理論、現代化理論、全球社會理論、跨國理論等等。 這些理論固然都同意應該實現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但路數往往有很大的歧異。例如現代化理論與新自由貿易理論認為應該與先進國家的勞動與貿易分工,但經典依附理論則認為要實現對先進國家的依賴,必須與國際經濟體系脫勾。 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則有核心到邊陲的區分,一些國家會從邊陲進入半邊陲,形成一種在核心國家邀請下的發展;因此對個別國家來說,卻仍然存在向上提昇的可能。 此外,發展中國家有提出所謂的「趕超戰略」者,但此一策略本身雖然也是被批判的對象。 也有認為,各國的現代化進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類型,一是現代化的先行者,二是現代化的後來者,三是現代化的趕超者,四是始終未能進入現代化者。 雖然此種分類,未必提出了首尾一貫的發展路徑。
如果只關切事實,那麼簡言之,整體來看,世界的發展似乎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此種論述目認為,由於先進國家的創新努力,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且還不斷加大。這從二次大戰以來,特別是在1970到1990年,特別被重視。事實上,二次大戰以來,雖然發達國家之間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有趨同化的現象,但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中國家的差距,則整體來說是相差更大了。 但已開發國家之間的趨同化本身,對於霸權理論就有相當的重要性,即說明了新生的霸權,無論如何必須有比現存霸權更大的權力基值。
然而,也有一種論述認為,由於後發國家勢必會參考成功的發展經濟,因此成功的發展模式會逐漸散播,落後的大國有可能逐漸成為強權國家。現代化理論也提供了一些發展成功的案例。例如,廿世紀的下半葉,在政治與經濟上,出現了東亞經濟的奇蹟發展與社會主義革命的落幕;在發展理論上,雖然一些爭論仍然存在,但參與全球經濟以分享國際分工的利益,也已被中國與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證明為可行。
更樂觀的看法指出,世界幾個大國在經濟起飛期的經濟增長速度愈來愈快,平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一倍的時間愈來愈短;英國用了58年(1780-1838)使平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一倍,美國用了47年(1839-1886),日本用了34年(1885-1919),巴西用了18年(1961-1979),中國僅用了10年(1977-1987)。而經濟增長速度愈來愈快的原因是工業化和工業技術傳播的速度加快。
1978年後中國迅速趕超世界平均水平,開始了全面追趕的過程;包括蘭德公司、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都認為只要中國繼續其經濟發展的步奏,不發生動亂,就算增長率逐步降低,但到下一世紀的10-20年代,中國以購買力評價計算的的國內生產毛額,都會超過美國,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 但這種樂觀的想像也不時受到挑戰。例如1997與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對亞洲進行「趕超」的一些國家造成了打擊,印尼、韓國等國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降低了三分之一乃至於一半,約為各國十年的發展成果,毀於一旦。
無論如何,後進國家發展的可能性,如前所述,至少是存在的。只要這種可能性存在,那麼我們就可以對此進行進一步推論。

台長: 包淳亮
人氣(2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