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在土地使用前做祈福儀式??
首先佩上禮刀與頭冠,獻上玉米、甘藷、小米穗與麻糬,透過蕉葉沾染米酒後,由巫師依傳統儀式進行,透過巫師及祭儀的辦理,和神靈交會,祈求祖靈保佑部落平安、去除災禍、避邪祈福告祭天地祖靈眾神,期望先靈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真誠,獲得祖靈的祝福與庇護,讓農作物能夠豐收。
另外巫師手拿生薑葉進行祈靈儀式,生薑葉對這場儀式來說,除了是引領前往與去世祖先及親族會面的媒介外,還是最潔淨之物件,可拍除祭師身體附著之不潔。儀式過程中,巫師以歌聲召喚祖靈,並透過各種肢體動作如不斷步行繞走,呈現祖靈爬山涉水等經歷的景況,隨後族人以誠摯的敬意奉上家中所帶來的酒及杜侖等作物,藉由巫師的引領祭拜去世的親族們。
當祭師有許多禁忌要遵守,例如終身禁食蔥、蒜、羊肉等食物,或在主持儀式前禁止夫妻行房等,以避免觸怒祖靈,也因為神秘感以及學習不易,許多的阿美族部落當中祭師都快找不到接班人,也面臨到逐漸凋零的困境。
肆、文獻探討
阿美族自稱 Pangcah(音譯:邦查),意為「人」或「同族」。Amis為南方的卑南族對阿美族的稱呼,意為「北方」之意,因此南部的阿美族也會自稱為Amis。經日本學者著作等影響,擴大並受統治政府定名為全族族名。
阿美族的語言阿美語為台灣南島語言的一種,是目前臺灣南島語言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
伍、發現/創意/想法
1.發現:休閒農場這個概念是讓四分田不單單只是一個農田,改造成觀光農場,讓人們可以對這片土地有興趣,能來參與耕作,或者是開一間咖啡屋,讓來參觀的人能坐下來喝杯咖啡,同時能欣賞這片努力栽培有著各種作物的土地。
2.創意:隧道、LED、休閒農場。
3.想法:
隧道:在四分田下方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所以老師提出一個想法,想要製造一個非常厚的壓克力板,做成一個隧道,走在隧道中,抬頭就能看到水中的小魚小蝦。 LED:使用LED燈來裝飾圍籬或植物,這是一種常見的方法。
休閒農場:當地農作物特色運用。在地鮮釀lounge Bar & lunch Bar & farm Bar可以成為在地人平常交際場所或是在經過一天的勞累下班後的休息放鬆的酒吧!讓霧峰人培養享受生活與學習正面人生態度,也可以成為有特色的庭院餐廳,成為繼林家花園後最吸引外地觀光客來的特色景點!
陸、分析、討論與結論
分析:土地與食物的重要性。
討論:資源對人類是至關重要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生產的勞動資料,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讓的存在條件和再生產條件。
首先,沒有土地,人類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空氣、水、陽光一樣。土地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基礎性的物質條件,人類從土地中得到賴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條件。特別是,當其他條件一定時,土地的數量、品質、分佈等決定著土地的人口負載量和人們平均生活的品質。如果人類能正確、科學地開發、利用、改造、保護土地,使人與土地正確結合,保持恰當的配比,就能在利用土地、取得土地產品和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實現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結論:我們應該更珍惜我們所剩的良田與食物,因為如果破壞了,很難回到原本的地利,所以我們也學會了珍惜。
柒、個人期末總心得與週誌
● 心得
資傳2B 楊翊宗:因為通識課程選修的關係,又剛好在朋友的邀約之下選了這堂課,當然也是帶著滿懷期待的心情選了她,而且也聽說這門課程的老師,會帶著學生出去在霧峰趴趴走,還有有趣的媽祖繞境活動,真是一堂充滿知性又有強身效果的課程。
我忘不了第一次上課的情形,是大家一起在大教室上課然後由每個社區老師為我們介紹每個地方的特色,也都很吸引我這個好奇寶寶,分組後老師要我們選地方,話說我本來想要選鳳梨的,可是後來卻別組先選走了嗚嗚,但後來發現選到的花東新村也不錯!
第一次踏入田裡是一個下雨的午後,撐著傘愜意的走進在田裡的小涼亭,也看到了我們的社區老師柳賢冠老師,他第一堂課介紹先自我介紹他的人生歷練還有那塊田--四分地,都讓我覺得很有趣。
一次兩次三次…我到那塊田裡聆聽老師對這四分田的規劃,還有他的一些平常我們沒學到的知識,例如栽培的方式就有很多種,像是LED式栽培、氣霧式栽培、網室栽培…這很有趣呢,而老師也在課程中安排我們去作栽種的一個動作,但是前幾次都下著雨,到了最後一堂可終於實際的去體會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體驗栽種還真辛苦。
在田裡我學會了彎腰,唯有你彎下了腰,你才會發現你,從未在高處看到的景象,我認為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只是栽種的這件事,而是在教我們更深層的人生道理,農夫在烈日當下工作,他所要需要的是體力的付出是身體上的傷害,而這些的總和就是忍耐,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柳老師的說過的一句話:「人生只要衝就對了,失敗了又怎樣?」
最後我要感謝亞洲大學所開出得這一堂課程,不只讓我認識霧峰,也讓我的心智更加有所成長,也謝謝廖老師的帶領,「霧峰學.學霧峰」讚啦!
保健2A 林忠翰:第一次修課是去戶外上課,每次上課前都好好的天氣,陰陰的很舒服的好天氣,但到了上課時間卻下起了毛毛雨,只有在最後一次上課是大太陽的。第一天看著老師示範他平常祈福向大山大地上天講著今天要做甚麼,能讓我們平平安安的完成,老師也穿著傳統原住民的服飾,說著原住民的語言,讓我覺得好有感覺,好莊重,祈福完,陰雨越下越大,老師和我們聊聊天拍張照就結束了活動,希望下次上課可以有好天氣,可以讓我們做更多事情。謝謝老師辛苦淋著雨,述說他的故事,每一次去上課,老師總是講著他對於土地的熱愛,用之於自然,取之於自然,回歸於自然。
老師有好多好多想法,想利用LED燈建造一個植物房子,不需要出門花錢,自己種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還想著研發一種藥小小的一顆,就能夠補充一個人一天所需的營養,可是這樣不知道是好是壞,每天不就無所適事,但如果是在世界末日,就能讓人類在無法生存的空間裡面繼續延續個人的生命。
看到每個霧峰區的人致力的想把霧峰更加活化,看到老師多麼想把他經營好,好多對這霧峰地區的想法,對土地的熱愛,在都市的繁忙生活根本就沒有人有這樣子想法和感受,自己的房子範圍顧好就好,自私自利的生活,但在霧峰讓我看到每個人對自己活在的土地付出,多麼的用心,是我們很值得的學習的。
保健2A 羅仁鴻:這幾次是上課下來,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師人也很好,不斷的要我們創新求變,增加自己的 想法,望未來有更多無限的可能,例如 ELD栽種技術,自動化養殖工廠等等,四分地有很多很棒的資源可以利用,地下有豐富的地下水,還有很多路蟹,生態多樣化的花東新村。
資傳2B 徐于涵:一開始對於「霧峰學.學霧峰」這門課,還以為會有點無聊,因為前幾週上課都在教室內上PPT的東西,但過了幾週分組後,才發現似乎是有點辛苦,因為不像其他通識課在教室上課而以這樣,但也發現這堂課背後的趣味和有趣。
「霧峰學.學霧峰」這門通識課,打破了平常上課的一貫模式。平常都是一位老師對多位學生,而霧峰學識多位老師對多位學生;這樣的小組教學模式,可以讓我們和老師更親近,也可以學習到更多東西,而且就平常上課來說,都是我們學生坐在下面,老師在台上講,但是霧峰學這門課,老師會親自代我們到戶外去實地學習,也可以讓我們實際的了解霧峰的地方民情。
「霧峰學.學霧峰」,為什麼會選這堂課呢?其實是因為同學相約選課,很幸運的,我們這些人都選到這堂課了!會想選這堂課的用意是:要多了解霧峰的一切;在台中至少待了快兩年,卻對週遭環境不怎麼熟,就藉著這堂課帶我出去逛逛吧!
「霧峰學.學花東新村」,為何選花東新村呢?因為…想了解原住民文化!但到了上戶外課時卻發現與我們所選的花東新村組要了解的確有點不同!但沒關係,瞭解四分地也是很有趣的,老師很活潑、上課也生動有趣,最後一堂課還帶我們一起種田呢!
生科2A 王卲:這幾個星期到四分田上課,雖然常常在下雨,有時候太陽大到快把人烤焦,但是我這這裡學到了生命是如何的強韌,希望我在以後的日子也能堅強的生活,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之中,都能有著強韌的意志來有所突破;要有所突破一定要先有足夠專業的知識也必須自我了解,所以要先努力的充實自己,平常多留意一些社會上各個領域的資訊,當時機成熟後努力的衝,與其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倒不如勇敢跨出那一步,就算失敗,也要從中學習。放寬自己的視野,增廣見聞,在對的時機加上自身的專業和創意,不管是誰都是有成功的機會。
生科2A 謝秉峪:經過一學期課程讓我對這霧峰學印象深刻,因為還沒有上過這麼特殊的課程,為什麼呢?!因為內容非常之豐富且涵蓋非常之廣!在一開始還沒有心理準備下真的有些嚇到與不適應,但經過這麼多體驗後終於慢慢漸入佳境,像是團康遊戲、媽祖遶境、道具製作、農地體驗、農舍上課、一日農夫等等…雖然過程有很多阻礙但現在想想那些都沒什麼了!希望我們種下的種子能夠茁壯能夠撐過這大自然的考驗,也在我們的呵護下慢慢長大!這堂課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老師分享的人生道理還有生命的過程與歷練,這些諄諄教誨是教科書裡學不到也學不到的!最後我想感謝老師們,這堂課讓我收穫很多。
時尚2A 鄭庭歡:這門課中我認為最喜歡最有趣的課是有一次老師帶著我們做團康遊戲,老師以及助教要我們大家分成幾組手牽著手圍成圈圈,把自己打結再把自己打開,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而且這個遊戲也讓大家的感情變好,和不認識的人一下子就熟悉起來了,組員們必須運用腦袋去思考大家一起幫忙才能解開,我覺得十分有趣。
上這門課其實我覺得對我十分有幫助,除了能夠更加認識霧峰以及交新朋友以外,老師為我們安排的演講當中其實也能學習並且體悟非常多的事情,這門課對我來說十分有意義並且有趣好玩,非常喜歡。
藉由這堂課的戶外活動讓我體驗了種田的樂趣,每個禮拜的戶外課都十分有趣,雖然好多次都是傾盆大雨,但能夠在大雨中的田埂中走路也是一種體驗,一步一腳印親手栽種澆水施肥十分的有趣。
資傳2B 蔡尹文:雖然這學期上課一直碰到大大小小的雨,但是對於這堂課的熱情依然不減,還記得第一堂下著毛毛細雨,老師帶領著我們在一個舊工寮裡聊聊這學期的課程,乍聽之下,以為只是很簡單的種田,但是過了幾堂課過後才發現原來這背後的意義還蠻重大的,老師總是講著他對於土地的熱愛,用之於自然,取之於自然,回歸於自然,老師的夢想,老師丹存而實際的期望,真的讓me深深地影響起來,課程回歸於最初的「霧峰學.學霧峰」,這簡單的六個字,但是背後所學的東西所代表的意義將是超乎你想像。
「霧峰學‧學霧峰」週誌
101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柳賢冠老師 班級:保健2A
組別:花東新村 姓名:林忠翰
組員:楊翊宗、徐于涵、蔡尹文、王卲、謝秉峪、 繳交日期:102/5/8
林忠翰、羅仁鴻、鄭庭歡
第二週:四分田和原住民祈禱
內容包含:
1.學習內容:這節課是第二次去戶外活動上課,本來上課前都好好的天氣,陰陰的很舒服的好天氣,但到了上課時間卻下起了毛毛雨,到了目的地聽著同學報的路,本來想說應該跟光復新村那邊的環境一樣,結果也差太多了吧,在一條只有兩米寬的小路,以為走進去會別有洞天,原來是在田地一個老師自己搭的小棚子;雨偶爾還會滴進來,看著老師示範著他平常祈福向大山大地上天花草樹木講著今天要做甚麼,也希望能讓我們平平安安的完成。老師穿著傳統原住民的服飾,說著原住民的語言,讓我覺得好有感覺,好莊重。祈福完,陰雨越下越大,老師和我們聊聊天拍張照就結束今天的活動,希望下次上課可以有好天氣,可以讓我們做更多事情,謝謝老師辛苦淋著雨,述說他的故事。
2.分享:看到每個霧峰區的人致力的想把霧峰更加活化,看到老師多們想把他經營好,好多對這霧峰地區的想法,對土地的熱愛,在都市的繁忙生活更本就沒有人又這樣子想法和感受,自己的房子範圍顧好就好,自私自利的生活,但在霧峰讓我看到每個人對自己所在的土地付出,多麼的用心,是我們很值得的學習的。
3.學習反思:既然有這個機會我想老師可以好好規劃,幫助社區的老師們出點力,經營好社區,對於上課的地方可以把它整理得更好,不然蚊子好多,上個課就要忍受蚊子叮咬實在很痛苦,也讓之後有修這堂課的,或有機會來這參觀的人,可以有更好的環境可以使用。
「霧峰學‧學霧峰」週誌
101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柳賢冠老師 班級:生科2A
組別:花東新村 姓名:王卲
組員:楊翊宗、徐于涵、蔡尹文、王卲、謝秉峪、 繳交日期:102/6/5
林忠翰、羅仁鴻、鄭庭歡
第五週:種植
內容包含:
1.學習內容: 這次的上課是跟以往截然不同,平常老師都在那簡約的小涼亭中,跟我們分享他這一星期來的所見所聞,在針對其中內容跟我們一同探討以及分享他的想法,並且不斷的激勵我們。之前上課時總是脫離不了各種大小的雨,但這次終於是艷陽高照的好天氣,所以大家就拿著耙子鋤頭之類的工具栽種一些植物;植物的種類有香草以及茴香,經過鬆土的動作後,將種子放在土壤上,再把他們用一層薄薄的土埋住,這樣種子發芽後才能順利的鑽出土壤,接下來就給予種子是量的水,就能等他發芽了。後來將竹子切段,將一段一段的竹子插在土上做為標誌就完成了。這事讓我們體會農人的辛勞,以及生命的強韌的一種簡單卻意義深重的體驗。
2.分享:雖然家裡有種一些植物,但是都是買來再加培養土,沒有經過從翻土埋下種子的步驟,所以這次的實作課程讓我覺得非常的新鮮有趣,在那些乾燥的土壤中加些水,不久後新芽會慢慢的冒出地面,雖然我還沒看到,但我卻能感受到那生命的強韌,以及在那辛苦耕耘後能有所收穫的成就感。我想,不管在任何方面只要我們能努力去做,就一定會有所成長,再看到成果後,不管那是多大多小,就會讓我們燃起鬥志帶來新的希望。
3.學習反思:親手耕作後,才真正了解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段話,雖然我們耕種的面積不大,但是卻讓我們汗流浹背,既然有了這塊地,希望也能讓大家能了解到我們所吃到的食物是多麼珍貴,能跟附近的社區一起經營,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美好。
捌、工作分配
海報:楊翊宗、徐于涵、蔡尹文
收集資料:羅仁鴻、鄭庭歡
照片拍攝:林忠翰
初步整合:王卲、謝秉峪
完整統合:楊翊宗、徐于涵、蔡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