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老街初探----人物專訪篇』
社區老師:張芳玲。簡介
這是重修後的通宵神社,位在山坡上,日本神社的選址喜愛在高處望著面前的城鎮,予以庇祐。秋冬來此,更能感受到秋風瑟瑟的濃郁氣氛,挺浪漫的呢。
一:相關簡歷
1、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文化古蹟解說員
2、台中市文化局古蹟解說員
3、台中市東區「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樂成宮」古蹟解說員
4、華語導遊(導遊訓練第37期結業)
5、明台中學94年95年的「高中生解說研習營」講師
6、台中「樹王文史工作室」及霧峰「貓羅新庄文史工作室」文化古蹟解說員
7、台中市政府95年「青春列車」城市之旅隨車解說老師
二:張老師的心情寫真
「霧峰學」第一次開課時,我就與她結緣。將之當做是進修的課程之一。對一個在地人來說,有學校願意將地方的知識當成是一門課來開,有老師願意做這樣的事情,我的內心充滿感謝。
這學期,因為開課老師(註一)與協會(註二)的合作,有了這樣的契機來幫忙學生們做相關的作業,這是一份挑戰與回饋,眼看著學期即將結束,心裡期待的是學生們的作業,能夠如期完成,並且達到學校的要求。
這門課拓展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心情,衷心的祝福與希望,學生們努力與學習,能夠更上一層樓。以後畢業了,回想起大學就學的霧峰,心底仍是充滿了微笑!
註一:廖淑娟教授。
註二:霧峰創意文化協會。理事長是李謁政教授,總幹事是崔曼莉小姐。
組員介紹
成員:
醫管三C,蕭巧旻(前排左):閒暇時間最愛逛跟健康訊息有關的網站。在宿舍最愛跟同學或室友聊天,最愛聊美食與保養品。
社工二C,游原和(前排右)
社工二C,林翰陞(二排左):個性溫和但很懶散,喜歡幫助別人。
社工二C,李文仁(二排右):天生反骨特愛挑戰,事求簡便討厭囉嗦,暴風脾氣更是來的快去的也快!
社工二C,鄭博耀(二排中):充滿熱心愛好和平,喜歡到處走走增長見聞。
醫管二B,鄭元勝(後排右)
社工二C,杜俊璁(後排左)
註:這是非常寶貴的團體照,因為只有這一張。
分組
探訪對象 | 成員 |
仙公樓阿昭担仔麵 | 李文仁、鄭博耀 |
錦昌板金行 | 蕭巧旻、鄭元勝、杜俊璁 |
基督教霧峰長老教會 | 游原和、林翰陞 |
探討老街
說到老街,何謂老街?
老街,一般來講是指比路略小的交通路線,但在日治前,街是指早期聚落市集,日治後,街是郡下轄的行政區。
因此,老街泛指有一定歷史的聚落、城鎮。
而老街的形成最主要有兩種,一是市集,商品流通處會吸引大量人潮聚集,因此形成部落;另一種就是地方造街,以家族財力或商會名義而建造的市集。雖然其也是因市集而起,與第一種形成差別在於它不是自然人口移動。
老街建築特色一般來說有傳統建築,如:霧峰民主街;明治木造街屋,如:艋舺西園路、貴陽街;紅磚洋樓,如:湖口街;巴洛克式(繁複圖形、浮雕),如:三峽、鹿港、斗六。
建築時常用建材如木、竹、茅草、粘土、磚、瓦、石材等等,一般來說仍是就地取材。
老街是聚落發展到市集的開端,以不同建築記錄歷史軌跡,草萊初闢到人煙稠密的歷史見證。但今日經濟掛帥、老街街道狹窄、建築斑駁殘破,阻礙市容發展。因此其存廢一直都有所爭議。
霧峰老街:
霧峰老街一般來講是指日據時代以民主街和民權街所構成之市集。
圖中民生路為清朝時所建的,若今日將老街的時代前推至清朝,那民生路也算是老街的一部份。
霧峰老街興盛原因是因為文化,霧峰當時有的最大戲院,由戲院帶動商機和買氣。
而其衰退原因是九二一震垮大多數房屋,重建後古意街道蕩然無存,電影院也拆除,此後便逐漸遭遺忘。
專訪地點
生活周遭少不了的就是食衣住行育樂等。
探訪的地點,食物方面我們選擇的是正庄仙公樓阿昭担仔麵(藍點)。
而民國五十五年左右,板金算是一大熱門行業,當時的霧峰有十多家板金行,至今也只剩兩家。所以我們其中一個地點是錦昌板金行(紅點)。
回顧早期生活,宗教一直都是先民精神寄託,因此我們選擇了一個外來的宗教:基督長老教會做為我們第三個探訪地點。(綠點)
註:圖片來源為UrMap衛星地圖網
霧峰簡介
霧峰鄉位居台灣中部台中盆地之東緣,北接大里鄉與太平鄉為界,東鄰南投縣國姓鄉;西連烏日鄉,南界南投縣草屯鎮。
舊稱阿罩霧,就狹義而言,則指鄉內現有中正、錦榮、萊園及本鄉村等附近一帶。早期原為土著族社(Ataabu)盤據地,漢人入墾後,有鑒於境內附近山峰多霧,故又稱為「阿罩霧」,地名由來,似與土著社名音譯有關。
本鄉向為典型之農業鄉份,一般而言,居民大多為務農為業。農作物以稻米為主,山產水果以香蕉、鳳梨、龍眼及菇菌類為大宗。菌姑類農作係本鄉最具特色之精緻農業。
霧峰鄉交通道路四通八達,鐵路方面,早期有輕便車與火車鐵路兩種。另有中南線鐵路,建於民國元年。公路方面,對外主要交通由大墩(台中公園)經霧峰至草屯為主線,其餘各村落間之道路乃先民至此開發加以修造。
本鄉居民,大多來自閩、粵兩省,其起居服食以日常生活習慣,多依祖籍例規。 平時家庭飲食,以米食為主。
霧峰老街初探-人物店家專訪篇
採訪地點一:正庄仙公樓阿昭担仔麵
前言:
俗諺有云:「民以食為天!」
吃東西本就是人的天性,但在現在一出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小吃店和相關消費場所,眾多的店家中,各有燒烤、油炸、蒸燻等眾多的烹調方式,怎樣才能找到一家,能讓自己的五臟廟不造反的店,這就要看個人的機緣啦~
怎麼會去踏入一家小吃店呢?有人是看店面的招牌大小、有人看節目或美食節目報導、有人聽朋友提起、有人更是看店面招牌上寫的歷史。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專訪一間有兩代歷史的麵店-『正庄仙公樓阿招担仔麵』。
時 間: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地 點:正庄仙公樓阿昭担仔麵
對 象:老闆,黃錦昭。夫妻
指導老師:張芳玲 老師
探訪組員:社工二C,李文仁;社工二C,鄭博耀
註:圖為當天探訪的情形
介紹:
過去故事:
店面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老闆黃錦昭先生說道:「我們上一代一開始的是在鹿港,後來搬至沙鹿,再到今天的霧峰。到霧峰後先是在霧峰以前的戲院那賣,但因路邊攤容易被趕,所以搬到現在的不倒翁童裝那,但還是會被警察告知要移位,所以才搬到現在的成功路這。」
探訪當天還有提到這附近有其他三家仙公樓,老闆說他們都是以前請的幫傭,大家都是同一個廚房工作的人,有些人在學會一些東西後會回到自己家開店,因為都是從他們那流出去的,所以大多都掛著同樣的招牌。
店面掛的名和傳承確實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也有提到老闆兒女是否有意願像老闆一樣接下這行業?但我們確接收到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大部份的生意人小孩都是看到會而不是教到會!他將來想,我們就會教他更深入的!基本的做紮實,以後再學比較快。」
老闆表示會讓其子女學最基本的事情,最少要讓他能養活自己,但要不要承接就看他自己的意願囉。將來他兒子認為有更好的出路當然就不會強迫他做這行,但像老闆就提到他18歲就出去從事其他行業如:開計程車、賣五金外物等,但繞了一大圈還是回來承接這家庭事業!
每個行業都會有其苦,老闆當時為什麼要接下店?老闆表示:「做其他事不會比麵店好賺和單純啦!那時候家裡沒人願意繼承,所以我就回來接下了担仔麵的工作。現在年紀也大了,所以也沒想過要做其他事情。麵攤雖然比較沒有活客,但主要客源穩定,只要特色仍在,基本客源就不會跑掉。」
註:圖為店面正門
註:上圖為担仔乾麵;下圖為自製貢丸湯
現今店面:
一家店面會吸引人前往,主要來講還是取決於店面外觀和店內擺設,老闆店面夏天時店門就像右圖,但冬天時會掛上“阿昭担仔麵”的燈籠!五個燈籠在夜晚時,營造出當時路邊攤時,給人的樸實感和古早味,更能與店內食物相互輝映。而其燈籠更是尋根至鹿港,請薪傳獎得主:燈籠大師吳敦厚製作!
Ø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312號
Ø 吳敦厚藝師,向以遵古法製,已歷經60餘星霜。其作品精美細緻,被譽稱為民俗「文化國寶」,不但享譽中外,各種媒體經常報導,並獲政府首長訂製贈送國際友邦首長和政要,榮獲李前總統頒贈「技藝超群」匾額嘉勉。
Ø 為發揚中華文化,鼓勵發展中華文化藝術,喚起全球華人對中華文化與傳統藝術薪傳之重視,特舉辦「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對全球華人在中華文化、藝術、音樂、地方戲劇、民俗工藝、技藝等薪傳有傑出表現者給予獎勵、表揚。
店面夏天不掛燈籠,原因在於每年造訪的颱風總是讓其損失慘重!五個字被吹走和打壞兩三字是常有的
老闆也表示過陣子還會在去訂做燈籠,並做活動式的方便收掛,不然颱風一到真是損失慘重!不過老闆也說:「燈籠越做越便宜阿!從以前一個一千二做到現在一個算我八百。」
店內食物在之前也有熱炒和酒攤生意,因為互相競爭就會覺得說:「有酒攤比較好灌水!」
後來在陳美鳳的節目後,發覺說生意也可以做的有自己的特色,於是回歸到基本面,丸子自己做、雞卷自己包、肉燥自己炒、滷味也自己滷,熱炒類的全部收起來,客源跟她們(另外三家仙公樓)有區別。
註:圖為從內部外拍之實景
老闆表示:「我們食物方面很平淡,沒有說很五花十色的東西,不過我做的每樣東西就是真材實料,東西講究的就是:『第一點就是說品質會好;第二點就是說,我賣的就是這樣專的東西,就是說專業的東西。』你說我要什麼要什麼,基本上就是這兩項!」
工作至今的想法:
夫妻倆營業至今,老闆覺得對老闆娘很不好意思,因為當時認識的時候老闆還是在開計程車呢!
老闆說:「辛苦她了阿~好像被我騙了一樣!一個軍人的女兒嫁給我後,居然要賣這種東西。她以前可是連菜刀都不會拿的!」
老闆娘也表示:「以前菜刀都拿不好阿!雞卷切到被客人笑。還曾經大小姐脾氣,因為跟老闆吵架,而丟下滿店的客人,還讓老闆被客人問說:『ㄟ~阿你老婆去哪裡了?』現在比較好了,可以一邊跟老闆吵架一邊做事,轉頭還可以笑笑的面對客人!這就是為什麼店裡,要放音樂的原因了,因為外面吵裡面聽不到!」
看著能夠笑對自己工作辛苦的老闆和老闆娘,不禁問了他們對未來希望,有什麼改變?老闆娘覺得在台灣賣東西,比較沒像日本廚師那樣的有地位,東西太早賣完,客人會認為他們生意做的很囂張,而且常常都是還在準備東西時,就有客人硬要入座,當他們先賣給他時,又吸引了其他的客人來,所以常常補貨和賣東西會來不及,常常會有服務不周的情況!
老闆娘也說道:「我們的東西很有特色也很便宜,可是我不想聽到人家說我們東西很便宜,我比較想聽到人家說我們東西很好吃!」
本身特色介紹:
探訪前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先去實地勘查一下店面,扮演顧客時發現一件事,在麵、米粉或粿仔條類的食物撈起來後,老闆總會以麵碗敲擊麵杓,而探訪當天詢問後,老闆解釋其有兩個原因,一是告知其他客人:「客人~本店已開始營業,歡迎光臨!」;二是敲擊時會讓麵條鬆動,將過多的水份瀝乾。
老闆說道:「以前是用磁碗,聲音比現在的輕脆。」而且老闆還自豪說:「現在霧峰只有我會,又變成我們的一個特色!」
再來便是店內的食物,還真是令人驚奇!僅有此處有、他處尋不得的自製貢丸和雞卷真是令人垂涎!
老闆說:「我們的東西講究的第一點就是特色,舉例來說:現在外面的丸子要多少有多少,但我們的是限量的,一天的賣完就是沒有了;第二個就是比較有味道比較好吃。」
而老闆也提到,他們最自以為傲的特色除了食物古早味(堅持植物天然及動物天然的材料)外,乾淨的店面及自身清潔也是他們的堅持。
老闆還透露說他廁所每天洗、地板每天刷,桌子的話還他都邊擦邊從旁邊看,就怕遺露一絲髒污在桌上。
採訪地點二:錦昌板金行
動機:
在台灣民國50年左右的手工業中,板金行業算是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在霧峰這個鄉鎮也是不例外,除了有農業的蓬勃發展,板金業在裡面也有一定的地位在,藉由我們這組的訪問,讓大家了解板金業的板金技術操作與霧峰的人文文化。
時間:2006/11/20
地點:錦昌板金行
對象:曾文泉 老闆
指導老師:張芳玲 老師
組員:
醫管三C,蕭巧旻;醫管二B,鄭元勝;社工二C,杜俊聰
註:老闆曾文泉先生
註:老闆年輕照
Q:本板金店何時開店的?怎麼會想從事這一門行業?
A:老闆今年61歲,18歲就開始從事板金這項工作。老一輩的人生活比較困苦,所以有個一技之長混口飯吃就不錯了。
Q:出師需要多久時間?當學徒會很辛苦嗎?
A:古時候的人說學做東西要三年四個月,老闆從14歲起去當學徒,老闆學了四年之後才出師!
在當學徒時,老闆表示相當辛苦,沒有像現在可以一個月休幾天這種福利!每天從早做到晚,但像老闆這種小時候就出去當學徒,學成之後自己開店,這種都不錯。
註:下圖為錦昌板金行外觀,屬日式木造街屋
Q:此間店面是自己建的嗎?有哪些建材?
A:老闆表示這是第3次轉手,可以說是〝3手屋〞!大概有一百多年,也算古蹟了!雖說是老房子,但老闆自豪的說連921都沒搖壞哩!
房子是用卡榫的方式來建築,百分之百純手工!建材則為檜木。
註:下圖為當日探訪合照
Q:此間老房子居住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A:雖然是老房子,但卻不會漏水,只是需要定期做保養而已,需要油漆。
Q:板金手工與機器有何差別?
A:機器做的較為美觀,但是不耐用;而手工做的,雖然外觀不太好看但卻比較堅固耐用。現在大多都改以機器製作了,手工做的也不多了。材質也已經改變為鋁,而非錫了。
註:下圖為當日探訪合照
Q:現在的工作內容?
A:以現在來說,大部分只有修復的工作,例如有大的鍋子壞了,還是一些農具毀損,交給老闆來修復,做的部分已經不多了。
Q:此種行業還有沒有人在做?有無將此種技藝傳給下一代?
A:當然還是有阿,只不過真的已經很少了,但老闆心心滿滿的表示,雖然現在是沒落了,但是絕不會不見,只是工作量變少,現在雖然都改機器做了,但如果壞掉,還是要給他們修理。而老板的兒子已沒有繼承父業,繼續做這行了。
註:店外之陳設品
Q:是否願意將此種技術傳給他人?
A:還是願意將此種技術傳授給他人,只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太能吃苦,以老闆以前的訓練方式,大概年輕人也跑光了,雖說如此,但老闆還是有將此種技術,傳給另外3名年輕人。但這3名年輕人,現在有在做這個的,也只剩下一個人了。
Q:板金在全盛時期大約是民國幾年?霧峰這裡有幾家板金店?
A:大約民國五十五年的時候最為興盛,不只是農具,還有像是工廠的排風管等等(鉛板算最好,有鍍氬。),因為那個時候工業正開始發達,所以正興盛。而當時霧峰大概有十家版金店,而現在大概就剩兩間了。
註:店內成品擺設
Q:為何現在會沒落?
A:現在都已改成機器製作,手工漸漸式微,越來越少人做了。
Q:現在的工作內容?
A:板金又稱黏錫,而這種錫並不是百分之百純錫,是買錫回來,再自行加入鉛,以一定比例調製而成,錫融化時像水,一定要加入鉛,這樣硬度才夠,才可使用。
黏錫最主要的功用是防止漏水。
黏錫過程:
先將紅銅的棒子用火燒紅,(以前是用炭火將紅銅的棒子燒熱,現已改成瓦斯。)
把要連接的部份先以鹽酸沾塗一遍,先將表面清潔一下,把一些灰塵拭去才可以黏。
將紅銅棒觸碰錫條,因為已經燒熱了,所以可以融化錫。進行修補動作。
訂做器具的製作流程:
屬加工工作,製作前要先做版模,板模以啞板或紙板去做雛型,在以白金去製作成品。
註:下圖為氬板
註:上圖為紙板設計圖、下圖為錫條
實物送修之冰淇淋挖匙:如下
製作零件–小耳朵
採訪地點三:基督教霧峰長老教會
前言:
基督教霧峰長老教會建立至今已九十餘年,對霧峰本地社區與居民們產生深厚的連結、感情,因此我們選擇教會作為老街採訪的地點之一。
時間:2006/11/20
地點:基督教霧峰長老教會
對象:牧師 陳光炬先生
指導老師:張芳玲 老師
組員:社工二C,游原和;社工二C,林翰陞
霧峰教會簡史
霧峰又名阿罩霧。因此地氣候冬天受附近山中樹林影響,常有濃霧出現而得名。清朝以來就以霧峰林家古厝建築,人文薈萃聞名全島。主後一九一四年春節本地名紳林獻堂先生為端正風俗,就請佃農曾益善﹝住北溝庄的基督徒﹞前往大里教會,邀請李前文傳道師,前來霧峰林家談道,言談中林獻堂先生深受感動,就提議在霧峰佈教,並答允奉獻土地,協助興建禮拜堂。
遂以日幣五百元購買現址,約三百六十坪土地,並由李文前傳道師,申請母會台中柳原教會﹝原名台中教會﹞協助,於同年底三月興工建築土角厝建物,四月底禮拜堂與宿舍全部完工,五月第一主日舉行獻堂式並開始禮拜,時李文前為首任傳道師,屬於柳原教會之支會。
當時僅有二十多人參加主日禮拜,這些信徒大都由大里、大肚遷徙散居在乾溪﹝現名峰谷﹞、尖后或霧峰部落,以經營栽種香蕉、果樹維生,當時主日禮拜後都有和愛餐。
時代更替,教會歷經過幾次變遷,走過九十年歲月。回顧過去,信仰先輩們殷勤耕耘,使教會更深植霧峰教友、居民們心中。
註:早期教會禮拜照片
教會的服務
教會平日提供多樣的服務給社區,例如每個禮拜六晚上有社區主日學,所謂「小天使歡樂世界」,就是提供給國小小朋友來上才藝課,內容包含唱歌、辦活動。平常母親節、聖誕節開放給社區居民來參加慶生會、聚餐。教會成立九十週年還有請基督教醫院的醫生來舉辦義診,社區服務方面曾在社會福利館舉辦跳蚤市場,提供二手貨給居民們選購,九二一大地震後有成立二手貨交流中心,居民送來的二手貨都會先經過整理,再定期開放購買。由於人手不足,交流中心目前沒有開放。
目前有開放讓社區來借場地,例如歌唱班一個禮拜向教會借一次場地來唱歌,禮拜二中午則是提供給明台高中詩歌社在教會練唱。
註:教會內部
霧峰對教會的影響
以前霧峰這邊交通比較不方便,自從中二高開通後,南下北上就變得比較方便,因為之前要上高速公路一定要到成功嶺﹝烏日那邊的王田交流道﹞才能上去,所以要回家探望父母親都要經過烏日成功嶺那邊,現在有了中彰、中投、第二條高速公路後,要出去或到台中就比較方便多了。
霧峰會有交流道是因為以前省議會在這邊,雖然凍省後省議會不再成為重要地區,但交流道已規劃好,所以這裡有霧峰交流道,學校設這邊也是因為考量交通方便。霧峰不像大里市這麼熱鬧主要是因為這邊產業是以農業為主,居民的消費就往大里、台中市,因此霧峰這邊沒有很大間的餐廳、超市,加上霧峰很早以前就「禁建」,所以霧峰較不像台中市那麼繁榮。
之前教育廳、省議會、農業試驗所都在霧峰,所以很多地方保留要當實驗用的區域,所以無法蓋太多房子,農業發展在霧峰是個重要的面向之一,目前變更後才得以改建,但大部份仍是農地,像學校附近蓋起來的房子多是農舍,能建造的房屋面積只能佔一定量的百分比,因此住在這裡也是因為交通算方便。
牧師對未來的願景、規劃
牧師覺得在這邊服務的蠻快樂的,因為跟這邊的教友相處比較久,十一年來也都算熟悉這邊居民的特性,目前教會這邊的建築物大概都沒有問題了,但是教會旁邊有一塊住宅空地,教會也在籌募購地基金,想把它買下來。
買下來以後發展比較方便,想舉辦一些社區活動、社區服務,例如禮拜天教友來參加主日的時後,汽車停放的滿滿的,都放不下,甚至牧師來講道時車子都要停的比較遠,等教友回去後再把車子開回來,一個地點的停車問題如果無法解決的話,來參加禮拜的人數不會增長。
例如去一間大賣場一定要有足夠的停車場,不然來購物的人停車都很困難的話,則會減低再次購物的意願,所以教會也是考慮到這點,加上現在老年人口增加,地還沒買下來,但教會目前是有個願景希望能辦托老,老人家白天過來,晚上再由家人帶回,教會可以為長者提供一些服務。
註:教會外觀
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站
成立緣起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芮氏規模7.3級的大地震,帶給台灣一場歷史上百年空前的浩劫。
此時,社會各界及海內外認同長老教會工作與使命的友人,慷慨解囊奉獻大量的款項。長老教會除了在震災第一階段積極投入救援,並興建組合屋之外,更於救援與安置工作還在進行的同時便提出了設置社區重建關懷站之長期計劃。
「社區重建關懷站」不僅是災後重建的社區伙伴與身心靈補給站,也是長老教會對災後重建的長期承諾。
1999年12月1日,長老教會為921重建區所規劃的社區重建關懷站,正式在霧峰掛牌。至今,關懷站為了延續長老教會對重建區的關注,持續在霧峰地區,一方面建立社區關係,一方面發展宣教與社會福利並重的教會社區工作模式。在服務期間,老人、兒童兩大族群,成為霧峰關懷站協助重建區教會與社區的開端。關懷站的每一項服務方案,都是要協助照顧重建區家庭的老人與小孩,讓居民有更多時間去努力打拚,建立美好未來。
註:拆除教育館的相關照片
霧峰社區重建關懷站的功用
﹝一﹞社區需求基本服務:
1社會福利資源諮詢與轉介
2社區關懷訪視
3社區志工培訓
﹝二﹞特定族群專案服務:
1週末假日兒童營會
2獨居老人送餐服務暨關懷訪視
3悲傷輔導協談
﹝三﹞其他服務;
1關懷音樂會﹝不定期舉辦﹞
2信仰諮詢、協談﹝有需求者﹞
﹝四﹞近期預定服務:
1單親家庭學童成長團體
2獨居老人「平安營」活動
3弱勢兒童課後輔導及營會活動
4邊緣弱勢族群送餐服務
註:鐘塔外觀
註:全新重建完工的教育館
長老教會對921災後重建的承諾
社區重建關懷站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九二一地震災後重建的長期承諾,我們將以四年的時間,本著基督真誠的愛,因著對生命的疼惜與哀哭的人同在,和居民做夥生活打拼、重建家園等一個具體行動。它將與各地方教會、地方公家機關和民間團體合作,依當地居民的需要,從事社區組織與社會服務工作,協助災民心靈輔導、陪伴災民走過創傷,並共同推動社區重建計劃。
社區重建關懷站計有設於南投縣的南投、集集、魚池、國姓、竹山、春陽、霧社、武界、埔里、族群關係站、中寮、鹿谷、信義,台中縣的東勢、石岡新社、霧峰,台中市的福音支援站等17站,由當地教會牧師或傳道擔任召集人,各站設主任、社工員等工作人員,協助推動重建計劃,並於台中市設立總辦公室擔任督導、聯繫、整合各關懷站之工作與資源。
人物專訪-陳牧師
Q:為什麼選擇當牧師當作一生中的職業呢?「誰」給您影響嗎?
A:陳牧師是民國30年生的,1946台灣光復後第2年生的,因為那時候陳牧師的爸爸是第一代的基督徒,10幾歲伯父引導他參加教會才受喜成為基督徒,陳牧師為第二代,民國30年他出生的時候剛好面逢戰爭時期,他有10個兄弟姊妹,3男7女,剛出生的他身體不好,父親說如果這個孩子養的起來,就把他奉獻給上帝,替上帝傳道。
陳牧師在初中的時候,正好碰到87水災,在回家的途中,牧師跟同學攀爬運糖火車的軌道想過河,當時水流很急,情況非常危險,牧師在心中對上帝默唸著,如果祢留我性命,就順從父親的安排,說來也真靈,上帝真的有聽到,並且救了陳牧師,因為這樣,牧師那個時候就決定,要替上帝傳道了。
Q:為什麼會想要來霧峰當牧師呢?
A:陳牧師1975民國64年從台南省議院畢業,畢業後被派到雲林縣最北邊的林內鄉傳道2年,然後1977年來到霧峰鄉民國66年,就來到霧峰鄉的豐穀教會,當牧師11年,由於小孩子的關係,在鄉下帶小孩,比較方便,而且比起都市工作不會那麼繁忙,牧師也可以順便進修。
他考上了東南神學院,但由於工作與讀書無法兼顧,於民國77年辭去豐穀教會牧師的工作,決心參加拖福考試,在芝加哥進修一年,回來的時候霧峰長老教會牧師的位置,正好有空缺,於是就回霧峰了,牧師認為霧峰是個好地方,不論環境、居住、人情味,到現在牧師已經在霧峰居住了有23年了。
Q:在您當牧師的這段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情?
A:九二一大地震,那天剛好送女兒去讀大學,晚上回來睡覺的時候天搖地動,站都站不住,牧師趕緊開放教會大門給附近居民避難,霧峰損失慘重,很多地方的房子都倒了,所以九二一大地震對於霧峰算是一場大災難,牧師在災難中看到居民互相幫助,雖然物質缺乏,但在鄉公所、省議會、附近的教會,都提供了食物與飲用水,慢慢的,霧峰才恢復了原本的面貌。
註:牧師與牧師娘
Q:牧師家的成員?
A:目前育有二女,大女目前在台中社會局上班,二女目前在台北上班,牧師娘以前是台中市生命線會計,一邊當牧師娘一邊在生命線工作,現在已辭去生命限的工作,專心於教會,由於父母的關係,兩女兒多少有受到影響,大女兒也因此從事社工系,希望能像父母一樣能給予大眾安慰,不論是在心靈或是生理。
Q:當牧師的辛苦處?
A:沒有上下班,只要有需要的人來找牧師禱告的時候,他們隨時都需要能給人安慰,平復對方的心情,平常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會準備其他天所需要用的東西,或是讀書,但是幾乎都二十四小時待命,遇到有教友快臨終時,必須及時趕到,替他們禱告,在冬天的時候最痛苦,就算外面再怎麼冷,還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給予病人跟家屬安慰,所以當牧師的辛苦處就是沒有上下班,空閒的時候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但忙得時候,連陪伴家人時間也沒有,所以也需要家人體諒,當牧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使命感與責任感。
Q:懂事以來最難忘的事情?
A:以前在豐穀教會傳道的時候,剛好在戒嚴時期,因為不能說台語,在戒嚴時期有推行國語政策,但是長老教會大多的教友都是說台語,於是國民黨會沒收教會的聖經,教會的聖經是用羅馬拼音,差不多是七、八十年前英國傳教士帶進來的,政府規定不能說台語,凡是有關台語的書籍都要沒收,在大眾反彈的情況下,實施一、二個月就解除了。
註:牧師、牧師娘與學員合影
Q:牧師您去留學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A:去美國讀書是剛好有一個機會,42歲才去讀碩士,教授推薦要去美國進修,但有一個條件,就是進修完要回來台灣奉獻,因為很多牧師去外國進修後,就很少回來台灣服務,42歲去國外進修很辛苦,天氣又冷,又是一個人,好險有在美國台灣教會的教友幫忙,剛去幾個月的時候很辛苦,要適應環境、語言不流暢、文化差異,外國人讀書很輕鬆,讀大學沒有限制,有錢再讀,學籍可以保留。
去國外讀書最好是申請獎學金,去外國讀書也不錯,可以開開自己的眼界,美國人比較好客,但是在學校很恐怖,身上要準備一些零錢,有些黑人會要錢,問題很多,去國外讀書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星期天,要去台灣教會講道,牧師穿著牧師裝準備去講道,但是由於塞車,時間可能來不及,正好碰到一位警察,跟他說明源由,美國對牧師很尊重,警察就幫他開道。在美國,如果有人臨終需要牧師去禱告,牧師有一種特權可以超速,但只限要去幫別人禱告,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
Q:牧師與牧師娘一路服務來有什麼感觸與感想?
A:做為神職人員,最主要就是服務侍奉神,是服務神也是服侍人,跟神同工,在人世上一起,主要是帶領人來認識神,教會最主要是服侍人的事情,人的團體一定有人的問題,不管是好得壞的,如何把人在面對他高興或悲傷的時候,能與神同在的感受、力量,有時候遇到很悲傷的事情的時候,如何帶領他到神的面前來,尋得答案或安慰,當然在喜樂的時候是比較容易,歸榮耀給神,遇到悲傷的事情的時候,作為一個牧者,怎麼去跟他們站在一起,用什麼樣地話語,這就是我們的重心工作。
有時候連自己也要問神,每天有時候會想說,何其榮幸來服侍神,從神那邊領取力量來跟人分享或一起走過,現在社會是多元化的,有些人的內心是不願給其他人碰觸,但是看到他做禮拜或是周邊的事情想去關懷他,但缺難以深入他的內心,會有無力感,所以發現說還是要要回到神面前,或許聖經中的話語會讓他有所體會,有時候人說太多也是沒有用的,只能為他禱告讓神來幫助他,會覺得自己也不是全能的向上地一樣,我們都是有限的人,都有自己的情率高低起伏,所以跟信徒相處也是出自真心,不讓他們感覺有距離。
只是牧者他多有這樣的專業訓練在神學的教義上面,所以在神學教導方面他可以成為信徒的領導者。
Q:每一位來教會的會友,都認識嗎?
A:有時候出門在外,想到哪一個會友,生病、家裡有事,是不是要去看他或是為他禱告,這些人就是我們的負擔,像是聖經裡面有說:耶穌是牧羊人,他牧養他的羊群,教會的人就像是我們的羊群一樣,每一家裡的大大小小事情多少都要放在心裡面,碰到的時候你能夠一句話關心他就會給他們鼓勵,但有些事情知道卻不能說出來,譬如說,教會的青年朋友,互相欣賞,就要等他們詢問牧師或是牧師娘的時候在給予他們祝福,對於每一位不同年齡的族群,就要用不同方法來對待,向是歐巴桑,就可以比較八卦,但如果是年輕人,就不能太八卦,雖然是鼓勵年輕人多交往,但是不希望他們傷害對方。
如何在社會的標準裡面作青年的模範,雖然現在社會誘惑這麼多,能夠靠著神信仰的力量,該有的原則、想法還是要有,才不失去教義的真理。該有的原則、想法還是要有,才不失去教義的真理。
小組共同日誌
95年11月06日 - 探訪店家事前準備與拜訪店家
95年11月20日 - 訪問店家
95年11月27日 - 室內課(討論綜合報告及文獻的部份)
95年12月11日 - 首次成果報告
95年12月18日 - 教學大樓6樓(各自小組的報告完整呈現)
95年12月25日 –綜合小組報告呈現
心得:
像這種訪問以及紀錄並且去了解一個行業興衰的過程,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新鮮而有趣的體驗。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沒有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做這種事,現在因為有選到霧峰學、學霧峰的課程,才有這個機會去做這樣的一件事。
在從與人的訪談之中,我學到了如何的去與人家溝通,而且掌握了一些訪談的技巧,如何問才不會使對方生氣,而我們也在小組的討論之中,體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這種作業,一定要很多人來做,才能順利的把它完成,並不是說一個人就沒辦法做,而是說很多人做的話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其很多的資料,在資料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就能將作業做好。
做這一份報告,不僅讓我們對霧峰這個地方更有深度的了解,還利用這一次的機會,將一個比較不起眼的產業重新認識,希望有機會能多做這種活動。
參考資料
書籍文獻:
霧峰鄉志,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霧峰鄉公所編印
大地的饗宴-疼惜台灣百年的農業成果和文化,溫秀嬌
台灣的老街 (ISBN:957-28031-1-5) 黃沼元
台灣老街圖鑑(ISBN:957-469-995-1) 沈文台
教會部分資料、內容載錄於「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站」網站
網路資源:
地圖截取
http://www.urmap.com/
吳敦厚資料
http://www.lukang.net/wu-dun-hou/index.htm
走讀台灣-霧峰鄉
http://www.tchcc.gov.tw/wrt/wufung/d.htm
霧峰鄉鄉土補充教材
http://content.edu.tw/local/taichun/yuan/h021/index.htm
台中縣霧峰鄉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http://www.wufeng.gov.tw/aindex.html
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站
http://921pct.yam.org.tw/921crc/about.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