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管2B,陳佩詩
健管2B,陳昭芸
健管4A,賴亭維
健管4B,張暐莉
保健1A,李芸萍
保健1A,潘佳君
指導老師:孫崇傑 老師
報告日期:2009/12/29
指導老師簡介-熱情活力ㄟ小毛老師
1992年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研究助理
1993年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研究助理
2000年 阿罩霧文化基金會 執行秘書
2001年 阿罩霧文化空間工作坊 負責人
2002年 『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 常務理事
2003年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研究員
2004年 亞洲大學 社區講師
2007年 新故鄉見學中心 籌備主任
2008年 絲田水舌 新農夫
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 參與調查研究(1992,01)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聚落保存 參與調查研究(1993,07)
台中縣二級古蹟霧峰林宅修復保存規劃 專案總執行(1994,01)
桃園縣民居調查 協同研究(1995,06)
台北縣民居調查 協同研究(1996,08)
南投武德殿縣史館文化園區再利用規劃 專案設計規劃(1997,07)
文建會地方文史記錄片「古早戲台˙1999」紀錄片製作(1999,06)
台中縣屯區社區公民大學霧峰課程 阿罩霧文化基金會專案執行(2001,03)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東勢客家圍屋大伙房重建記實」紀錄片(2001,09)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村農村產業文化村規劃專案調查研究(2002,06)
文建會文化產業開發工程「戀戀峰城、古藝新生」 櫟協專案執行(2003,10)
文建會重建區二區社造中心 社區 專案輔導(2004,04)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夏季學校 通識中心 策劃執行(2004,09)
營建署生態社區專案輔導中心 台北、苗栗、嘉義社區 專案輔導(2005,06)
亞洲大學 霧峰學 通識中心課程 社區講師(2006,03)
日本Paper Dome 台灣再生移築計畫專案執行(2007,05)
新故鄉社區見學中心 專案執行(2008,03)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文化性資產清查計畫 專案執行(2008,09)
臺中縣社區營造點 戀戀峰城·社造培力-跨社區的整合型社區營造計畫專案執行(2009,07)
阿罩霧組員介紹
健管4B張暐莉,從小到大老師都喜歡叫我們自我介紹,但是如果沒有相處過,怎麼會真正了解一個人呢?
我是陳佩詩,健管系的學生,也是阿罩霧的小組長,個性愛玩、活潑,開心過每一天是我的人生哲學。
我是健管系2年級,陳昭芸,因為愛玩所以選了"阿罩霧"這一組,想說可以到處玩不用上課。
我是賴亭維,健管系4年級,當初在朋友的介紹,下修了這堂霧峰學,畢竟在亞洲在霧峰,畢業後如果有人問起霧峰這個地方,我也可以為他們介紹。
哈囉,我是李芸萍,今年剛升大一,就讀保健系興趣,當然是逛街買東西囉!!
嗨!我是潘佳君,是保健系的學生,招牌笑容就是我的風格。
我是黃婷暄,住在彰化縣田中鎮,就讀於亞洲大學會資系3年A班。平常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發呆跟聽音樂。
我叫蘇筱筠,是嘉義人,目前就讀於亞洲大學-會資系。
題目:新年快樂瘋媽祖
摘要:這次的報告重點,著重在-霧峰當地的特有民俗活動"東保十八庄迎媽祖"及"擲爐主的由來",藉這次的阿罩霧課程,認識更在地的生活文化、態度、精神樂活的自在哲學,明年在三月~四月這段時間,東保十八庄迎媽祖活動,也要起程繞境保佑村民的平安、祈求來年有更豐收的收成。
指導老師也帶領著組員們,到霧峰林家花園,認識當地林家的歷史和菇類文化館,增廣對菇類的知識,而有這些當地的資訊,更加可以適當的放入到,這次東保十八庄迎媽祖之行腳活動。
報告背景及動機:大部分民眾的信仰還是以道教為主,而從以前到至今農村生活,更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一環,居民有不順遂的事情、過年喜慶的拜拜活動,都會到廟裡拜媽祖,因此"東保十八庄迎媽祖"最貼近我們大家的生活習性,因此我們選"東保十八庄迎媽祖"來作為報告主題。
問題:
1. 有什麼物品最具有代表媽祖的意義?
2. 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目的為何?
3. 霧峰當地有什麼重要資源可以顯現出霧峰當地特色及重要代表?
4. 廟裡的爐主是什麼?有什麼意義?由來呢?
5. 怎會是十八庄呢?總共有二十個地方?
6. 「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活動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那它是怎麼開始 的呢?
目的:想藉由「霧峰學.學霧峰」這堂課程,一步一精神一文化,指導老師帶領的我們,去探討組員心中的疑惑,透過這些接觸之後,更深入了解到霧峰特色,而經過我們實際接觸後,也能清楚把這些特色表達出來,而也與當地居民有不錯的互動、學習等。
文獻探討(期刊論文之相關研究或報導)
東保十八庄迎媽祖
恭迎媽祖:
彰化南瑤宮、台中旱溪樂成宮、台中萬春宮、大里內新新興宮、大里福興宮、烏日新南宮、大里番社振坤宮,天上聖母。
所經過的地點包括:車籠埔、塗城、草湖、霧峰、坑口、石螺潭、旱溪等。
怎會是十八庄呢?總共有二十個地方?
整個繞境的活動,通常從農曆三月初一就開始了,但實際繞境區域,其實包含二十個庄頭,因此其中的喀哩、石螺潭、溪心壩三個庄頭是聯合舉辦的,故算十八庄,歷時十八天。但近年來由於工商社會,大家都相當忙碌,實在無法連續十八天舉辦繞境活動,因此實際上繞境時程已經大大的縮短,以今年﹝2002年﹞來說,繞境活動以車隊方式進行,僅為時四天三夜。
間 | 村 名 | 所屬行政村里名 | 村廟名 | 村廟(庄) 主神 |
初一 | 下哩仔 | 東園村之一部分 | 無 | |
初二 | 阿密哩 | 光明村 | 永興宮 | 馬舍公 |
初三 | 五張犁 | 五光村 | 無 | 土地公 |
初四 | 瓦嗂仔 | 大里村之一部分 | 無 | |
初五 | 詹厝園 | 夏田村 | 無 | 媽祖 |
初六 | 大突寮 | 大元村 | 無 | |
初七 | 部 仔 | 新里村 | 無 | |
初八 | 涼傘樹 | 樹王村 | 萬安宮 | 玄天上帝 |
初九 | 內新庄 | 內新村、日新村、東昇村、西榮村 | 新興宮 | 媽祖 |
初十 | 車籠埔 | 光隆村、興隆村、德隆村 | 廣興宮 | 三府王爺 |
十一 | 塗 城 | 塗城村、瑞城村、金城村 | 聖明宮 | 三府王爺 |
十二 | 草 湖 | 西湖村、東湖村 | 太子宮 | 太子爺 |
十三 | 霧 峰 | 錦榮、本堂、萊園、甲寅、中正、本鄉等六村 | 南天宮 | 媽祖 |
十三 | 坑 口 | 坑口村 | 無 | |
十四 | 柳樹湳 | 兆柳村、南柳村 | 新柳宮 | 媽祖 |
十四 | 乾 溪 | 峰谷村 | 無 | |
十五 | 吳 厝 | 五福村 | 福成宮 | 神農大帝 |
十五 | 四塊厝 | 四德村 | 新德宮 | 太子爺 |
十五 | 萬斗六 | 萬豐村 | 土地公廟 | 土地公 |
十五 | 舊 社 | 舊正村 | 萬慶宮 | 城隍 |
十六 | 丁 台 | 丁台村 | 新登宮 | 媽祖 |
十七 | 喀 哩 | 北里村、南里村 | 新南宮 | 媽祖 |
十七 | 石螺潭 | 螺潭村 | 順天宮 | 三府王爺 |
十七 | 溪心壩 | 溪壩村 | 南興宮 | 三官大帝 |
二十 | 旱 溪 | 旱溪、祖聖、泉源、東門、樂成、十甲等東區六里 | 樂成宮 | 媽祖 |
http://tw.myblog.yahoo.com/jw!0bzeNmuCHwaaFSQZz94O65IL/article?mid=182
霧峰香米的介紹
香米自民國66年開始育種,先後育出台農4號、台農72號,而由台農4號與絹光米擷取其優點,改良成功為台農71號,於民國89年由農試所郭益全博士登記為第3個香米之品種。
此品質極為優異,為紀念郭益全博士,故取名為「益全香米」,又因研發地在霧峰,因應霧峰天候及水質各要素,加上霧峰鄉農會極力推廣,而稱之「霧峰香米」,是為台灣加入WTO後,進軍國際市場最具競爭力的稻米品種。
l 霧峰香米特色
l 米粒短圓飽滿
l 外觀晶瑩剔透
l 烹煮時散發芋頭香味
l 飯粒黏度適中
l 香Q彈性優、口感佳
l 澱粉質低、易消化
農會對霧峰香米要求
1. 品種嚴選:精選優良品種,掌控純度,使每粒米都品質均一。
2. 契作栽培:由農會與核心農民簽訂栽培契約,確保稻米來源及品質優良。
3. 安全安心:建立田間生產履歷制度、嚴格控管農藥與肥料的 施用,讓人食安心。
4. 品質保證:以先進的儀器設備,剔除雜質,確保稻米品質。
5. 新鮮冷藏:稻穀收穫後,以低溫冷藏,確保米粒新鮮。
6. 真空包裝:真空包裝設計,確保香味不流失。
因為嚴格的要求,霧峰香米現在已經有生產履歷,更品質更上一層樓!
“初霧”清酒-生產緣由
農會稻作自民國92年成功試種、栽培「益全香米」品種,經營企劃,積極推廣,繼而成功打造霧峰鄉為「香米的故鄉」之形象,為了整合霧峰鄉農業整體發展,農會除繼續投入香米事業,拓展優質益全香米市場及發揚產業文化外,從去年起新建設置「台中縣霧峰鄉農會酒莊」,以霧峰益全香米為主要原料生產清酒,得以延展傳統稻米產業的價值週期,提升「米」之經濟附加價值,並帶動整體霧峰鄉觀光產業發展。
此外,為追求一流釀造技術與高等品質產品,隆重邀聘曾榮獲數十次酒品金牌大賞的日本新瀉縣東北大學廣井忠夫博士之首肯,獲取大吟釀級清酒的獨家技術授權,同時派遣二名技術士,前往日本研習清酒釀造技術;初霧清酒釀造期間,廣井忠夫博士,亦多次來台指導及傳授大吟釀技術,是全省第一家由農會酒莊以益全香米釀造的清酒,從而生產具有延續日本清酒文化、及本會固有農特產-香米代表性的初霧清酒。
“初霧”清酒-命名根緣
由於初霧清酒為延續本鄉特色農產-香米所研發釀製,因此命名必然要具有產業文化代表性,在經由本會全體員工熱烈討論,並公開徵求票選後,命名為「初霧—純米吟釀」,並隨即於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公報註冊在案;所謂「初」即代表首次霧峰鄉内首次生產成功、品質首善之產品,「霧」則擷取本鄉地方名”霧峰”之霧字,兼具文化及產業雙重代表性,亦積極宣傳、推廣,希望能深植入本鄉每位鄉民心中,成為霧峰鄉民認可、標榜、讚揚的代表性產品。
“初霧”清酒-品賞風味
初霧清酒繼承益全香米優質農產之血統,蘊含清淡、淳郁香氣,味道、口感皆屬上乘,「初霧—純米吟釀」包裝以每瓶容量720毫升、酒精15%、精米度60%、原料以霧峰益全香米為主,其他系列產品正在積極策劃、研發生產釀造中,敬請期待本鄉未來代表性之-“初霧”系列產品。
霧峰與金針菇
每年台灣的金針菇的總產量約為三萬六千公噸,其中霧峰鄉就佔了一半以上,霧峰鄉當地有世界上最大的溫控與環控栽培場,金針菇產量全台灣,產品不僅銷售全台,並以半真空包裝的技術、小包裝貨櫃銷往美加地區、澳洲、東南亞、東亞 … 等地方。現再世界各地一整年,都可以吃到新鮮的金針菇,就是霧峰鄉的菇農和研究者的功勞,這真是我們台灣的驕傲 !
因此霧峰鄉農會特別設立「菇類博物館」,展示完整的菇類生產沿革及演化,位我們台灣菇類的發展做了鉅細靡遺的說明,等於見證台灣菇類發展的歷史,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言喻;所以將台中縣霧峰鄉垂「金針菇的故鄉」應該十分貼切。
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針菇供應地,而霧峰鄉市金針菇的故鄉,也台灣金針菇的最大生產與集散中心;其中大部分金針菇又多來自於六大農場,各農場都有自行培養菌種的能力,所栽培、生產的金針菇已經脫離過去的略帶黃色,改良成雪白品種,外觀乾淨整潔和討人喜歡;而且栽培過程完全不使用農藥,採收後即可生吃,已經成為市場主力銷售品種。
部分菌園全程使用溫控栽培,所以完全不會受天候、季節的影響,全年都可以生產以及採收;雖然生產技術及某些設備均來自日本,但產量遠遠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金針菇栽培場。
金針菇的介紹
又稱金絲菇。
是原產於中國北方針葉林地野生的可食用菇,目前台灣產地為台中霧峰、草屯一帶,有雪白及微黃兩種。
早在元代時即有詳細的食用記載。早期因為產地氣候酷寒且保鮮、運輸技術不佳的緣故,使得鮮品採集不易,故多產乾品;50 年代時,日本人研發出人工栽培技術,70 年代,台灣引進栽培,而於80 年代達到興盛。使用太空包、塑膠瓶栽培。
目前,金針菇的鮮品受到大眾的喜愛,甚至有供過於求的趨勢。外型纖細,久煮不爛的金針菇,適宜汆燙、涼拌、炒製或熱滷。
金針菇的珍貴在於夏天颱風季節過後,各蔬果價錢飛漲,它卻仍因為自動化設施的栽培而維持價廉物美,永不缺貨的狀態。
方法和過程:
從第一次到霧峰林家花園時,指導老師(小毛)就以霧峰林家花園作基礎介紹,當地以引為敖的驕傲,述說霧峰從以前到至今的發展過程;接下來陸陸續續也看了,日本當地社區為何能有這麼高的凝聚力、團結向心力一起把社區推到最高峰,進而變成全世界都爭相模仿的一個對象,從影片當中觀察到日本的人民,對於自己國家所擁有的祭典,或是社區中的大小活動等,都踴躍的參加、活躍的在社交場合中,盡情表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或是人文精神。
再來小毛老師也播了,親自帶領了鄰近國小的小朋友,體驗農民辛苦生活,教導小朋友,珍惜每一粒農夫所播種出來的稻米,更把一些知識傳授給未來的主人翁,更親自讓小朋友動手播種出屬於自己的稻米,也讓小朋友親自下田體驗,在太陽底下的流汗感覺等過程,整個活動結束之後,小朋友紛紛發表自己的心得。
從心得中,都可以感覺到小朋友,很珍惜自己所播種的收穫,更會把這種精神繼續傳授下去;指導老師也帶著我們到附近的廟宇觀賞、菇類文化館參觀了解等,才發覺“原來是這樣,才能有現在的特色與傳承下去的人文文化",其實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去研究開發與不懈的毅力,才能有今天的"霧峰"獨有的風格。
因此以當地獨有的民俗活動「東保十八庄迎媽祖」作為研究,結合上課所了解的資訊融入明年的三月~四月的活動遶境,做一個活動行程,把特色推展出去。
成果展現:
1東保十八庄迎媽祖: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
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例如,台中縣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庄參與,這十八個村庄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庄媽」。
每年3月1日(農曆)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台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庄媽」在前領路,各庄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庄內迎神繞境並請客。近來學界人士從「祭祀圈」的概念,來探討這些迎媽祖的活動,藉由「神界」的疆域觀念,重新解讀「人界」中不同地域之間的從屬關係。這是典型宗教社會學式的研究取向。
2擲爐主:「爐主」代表地方社區居民,負責一年當中的祭祀事宜,另有頭家協助爐主分擔祭祀工作。通常是在神前擲茭(卜杯)的方式決定,聖杯最多者為下一年爐主。頭家人數不等,視社區人數多寡或地方慣例而定。頭家爐主通常是男性的戶長擔任,不過也有女性擔任爐主的情況。
爐主是因神明旨意而卜選出來,早期擔任爐主是莫大的榮譽,人們會認為是得到神明庇佑,才會被卜選成為爐主,因此通常都會用心服務。
爐主要負責收取祭祀費用,稱為「收丁口錢」,頭家則分攤收費的工作。爐主在神誕日要請戲團來表演,稱為「請戲」。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頭家還要「擔戲籠」,幫忙挑戲班的樂器與戲服等。近年來,由於收丁口錢的習俗逐漸淡薄,頭家爐主的需要性就沒有那麼高了。
現代廟宇有管理委員會或財團法人等組織負責廟務的經營與管理,但早期許多廟宇是以爐主制的方式進行管理;利用「爐主簿」記載歷年爐主與頭家的姓名、每年的收支明細、廟產記錄等。
有些地方是有神無廟的情況,通常以每年由爐主輪流祭祀的方式,維持神明的信奉,因此爐主可以把神明請到家中奉祀一整年,例如臺中縣新社鄉由九庄聯合祭祀媽祖,九庄媽堅持不立廟,是希望每年可以澤被爐主,親臨爐主家中受奉祀。
3祈求平安的吉祥物品:祭祀媽祖時最常見的祭祀供品有:平安龜、平安米、壽桃、壽麵還有用米所做成的米龍。在繞境結束後,善男信女可以祈求將平安龜、平安米、壽桃、壽麵等帶回家分享親朋好友,藉以祈福,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而是要經過擲筊,請媽祖同意。擲筊的方式是:物品較小的只要擲一到三個聖杯即可(隨個人誠意);物品較大者,則必須連擲三個聖杯才能獲得。而最大的龜王,還有附贈紅包呢!
時間:99年的三月~四月
地點:草湖橋頭迎接媽祖
規劃行程安排:
繞境繞到草湖橋頭時,是在凌晨的五點,天未亮就必須先到橋頭接帶媽祖的到來,而這時可結合各村庄製作霧峰當地的「初霧酒」、「美濃瓜」、「香米」、「金針菇」等模子或是圖案,最好可以再行經街道兩旁擺上桌子陳列出產物,以提供遶境的人士最直接的欣賞、也可以直接解答民眾的問題等。
迎媽祖繞境活動,前面有人會抬著媽祖的神像走步伐,這時在旁邊就可以呈現出一項產業物品,以供民眾欣賞。
會來參加遶境的應該是對媽祖有一定的信仰程度,又是當地所辦的遶境,因此當地居民對此活動一定有很高的熱忱度,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也很熟悉,所以在晚上休息吃飯時,可以對外來的民眾做個小解釋,當個小導遊。
www.matsu.idv.tw/topicdeta...4&t=40940/
www.cyhg.gov.tw/16/information/chiayi15/discuss.htm
分析、討論與結論:
藉著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想要喚回以前活動的精神,經過了幾年又幾年的活動傳承,當初的熱情似乎已有所減少,不變的活動過程,似乎缺少了點創新的點子,使的活動的精神逐漸的消失,剩下的只有形式上的傳承。
當初第一次辦活動是為了大家保平安、解決旱災、抑制蟲害,每家每戶都自己煮菜,然後大家一起吃,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大家已經不再自己煮,變成了請外面的辦桌,又隨著一年的一年過去,大家對這樣的形式已不再有興趣,參加的人數逐漸的減少,所以我們要改變現有的形式,加入霧峰特有的農產品。
在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把農產品變成玩偶或者是牌子,跟著活動一起遊行,藉此機會換回大家對活動熱忱和吸引大家的目光,藉此推廣自己的農產品,並且加入傳統保平安的元素,讓活動變的更有活力,也可以趁此機會讓農產品和當地的傳統活動做結合,延續最初的精神,傳承最原始的活動,不要忘了最終的精神和意義。
我覺得上完這門課,應該還有很多更值得探討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明年的東保十八庄迎媽祖,所以整個焦點都集中在這個活動上,也可能因為這樣,所以忽略了最原始的"阿罩霧"這個主題,其實關於阿罩霧,如果有時間,真想在更加的去了解他的起源,以及一開始為什麼會有人文行腳這樣的活動呢?還有很多很多,關於這個霧峰的故事,都很直得在繼續去探討。
至於我們心中的疑惑,為什麼是了解霧峰的民情,但都是在林家花園,而不是到處看看霧峰不一樣的地方?跟農會組的一起上課,感覺沒有學到霧峰的精隨?媽祖十八庄,是明年的活動,是不是應該讓明年度的同學來至做跟規劃呢?
阿罩霧是學習並深入了解霧峰的地方,是不是可以更詳細一點去做探討呢?!
當了解到一個霧峰特別的地方時,是否可以親自去了解一下呢?
結論:
雖然這門課一開始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總總疑惑也在此解開了。從一剛開始上課,老師就介紹了霧峰的美食、地方產業、廟宇歷史、一些建築物或是社區的發展、彩繪等,農村產業的培養。
這次到霧峰林家花園看了歷史過程、欣賞影片、到當地菇類文化館做了解。而迎媽祖活動不僅僅是全國性的活動,更溶入當地生活背景的遶境意義,這種感覺相信對當地居民有不一樣的體會感受。
看到霧峰居民的精神是樂天、惜福、知足、感恩,對老天給的一切都珍惜不已,對待外來客人更是親切熱情,對待自己的下一代也是抱著期待的心情,薪火相傳永不停止的延續下去,跟著潮流的演變,對於自己的產業也不斷更新求進步,希望能有更好的成績。
在台灣、國際間不斷活躍著,看見自己所培養的產業,被重視,這麼簡單的要求與願望,卻造成霧峰鄉的人們不斷努力著。而迎媽祖遶境活動或是擲爐主,也可以看出當地居民,對這片所生長的土地的愛護,及想要奉獻的那種生活態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