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學歷統計
農試所內:
博士約佔27%
碩士約佔55%
學士約佔10%
專科約佔6%
高職約佔2%
相關工作站及分所簡介
嘉義分所:分為三地區,有嘉義市區本部、溪口鄉試驗農場以及古坑農場。
主要業務:分為農藝系及園藝系和植物保護系,農藝系研究水稻及甘薯的改良栽培技術改進、種原蒐集保護。園藝系研究範圍包括熱帶以及亞熱帶果樹的育種、栽培技術、種原蒐集及保存,每年吸引國內外專業人士、學生及農民團體前往參觀。植物保護系研究包括病害及蟲害發生生態及防治方法,以及有益微生物的開發利用。
關西工作站:位於關西鎮石門段以及寶山鄉新城段
主要業務:對本省柑橘生產問題做研究,提高柑橘生產技術、品質以及降低生產成本。並建立柑橘展示園,提供北部果農教育,並引進品種試驗材料,選擇高經濟價值之新興保健植物之開發與利用。
鳳山工作站:位於高雄縣鳳山市之東北區
主要業務 :共設熱帶果樹、蔬菜、植物保護及經營利用等四個系,而工作任務包含熱帶果樹與蔬菜之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園產加工試驗等,而主要從事木瓜、檬果、蓮霧、荔枝、鳳梨、百香果、楊桃、印度棗、番石榴及番荔枝等熱帶果樹之試驗研究, 並以引種、育種及品種改進為主要研究項目。
訪問農試所之問題與解答
Q1﹒為何要從台北搬遷到霧峰?
Ans: 原來位於台北羅斯福路四段公舘地區,由於台北的都市發展與環境污染,以及試驗作物栽培面積狹小,不足因應現代農業試驗研究的需要,因此於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遷移至距當時台灣省政府附近,是向台糖公司購買了145公頃地,作為新農試所的用地。
Q2﹒作物是否會有地域性?
Ans: 沒錯,作物的確是有地域性的,農試所的二個分所和花卉研究 中心,都以它們地處的環境、緯度、氣候,栽種適合的作物,進而研發其栽培技術和品種改進,使其成果更為顯著。
Q3﹒為何新品種都以台農命名?
Ans:因同一種農作物會一再的研究出更棒的新品種,且又是農試所所研究出來的,所以以「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簡稱「台農」作為每樣新品種的初名。
Q4 ﹒農試所是否會和當地農民合作?
Ans︰益香米就是一個例子,若農試所有研究出新品種,也會以霧峰地區農民先給予技術與輔導,再慢慢以霧峰為中心向外推出給其他地區農民
Q5 ﹒ 台灣農業要如何因應外國的廉價農產品?
Ans:因應我們台灣加入WTO,就台灣本身農業條件,的確無法與其他低工資國比拼廉價,所以我們必須生產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去外銷國際市場,其實台灣本身的生產技術是非常先進的,只要不斷努力改進,一定有很多機會的。
Q6﹒農業本身自我的價值
Ans:民以食為天,農業應是國家命脈,沒有農業必然會影響到國家經濟,至於農業本身的價值,其實他並非絕對的,他佔國民生產毛額甚低,要說價值就要看政府,如何擬定農業政策及研發投資、加速發展農業,讓其發揮更大價值。
益全香米品種介紹
簡 介
香米水稻品種為民國89年10月25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命名,其親本來源分別為日本絹光和台梗4號,由霧峰農試所研究員郭益全博士所研發,陳水扁總統為紀念郭博士的功蹟,進而命名為『益全香米』。
而其特性具有下列幾點,為一早熟品系,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具有芋頭香味,米飯口感極佳,對穗稻熱病、白葉枯病、紋枯病、斑飛蝨、二化螟蟲等,均具中等抵抗性,並具耐寒性與中等之脫粒性等各項優點 ,因莖桿較為軟枝,故在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不當時,易提高其倒伏性與穗上發芽之機率。
在郭益全研究員研發之後,先提供給霧峰農民試種,再推廣至各地,目前霧峰鄉種植的益全香米面積約為80公頃,農民生產而由農會銷售。
益全香米種植栽培方法
整 地:
粗整地時採用淺水整地,以利將植物殘株翻埋。
二段整地的間隔期,則採較深的田水,可以讓病原菌的菌核及 植物殘株漂浮至下風處。
撈起漂浮物曬乾燒毀,可降低病蟲密度。前作種植綠肥,粗整地時每公頃加施75公斤石灰,可以促進綠肥分解。前作種植蔬菜殘留過多氮肥,可於粗整地時加 施稻殼或稻草,稻殼及稻草分解時會利用氮肥,降低氮肥過量及不均勻的風險。益全香米在每公頃氮肥施用量100-120公斤,或以台梗8號施氮量的80%。
肥料施用的時期:
第一期作建議不施基肥,插秧後施用追肥,第二期作建議施用基肥。
追肥於始蘗期及分蘗中期(以生育天數為施用時期依據,在中部地區第一期作可於插秧後分別約14天及34天,第二期於移植後約10天及22天) 。穗肥於幼穗開始分化即施用,在中部地區第一期作於插秧後分別47-53天,第二期於移植後38-40天)。
P.S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
移 植:
益全香米的始蘗期較慢,第一期作於移植後約20天,第二期作於移植後約10天不利本田初期生長發育。益全香米莖桿細,密植容易產生競爭效應,以採寬植較佳,並且每叢移植的株數平均為7-8支最佳。
灌 排 水:
第一期作在分蘗中期(中部地區於插秧後30天,第二期作插秧後20天),進行用間歇性灌排水。可以誘使稻根向下生長,並且可以增強稻稈強度。可以抑制植株高度,增加對倒伏抗性。對於植株抗病性的增強很有幫助。
益全香米的最高分蘗期發生在幼穗分化之前,加上其莖稈較細,又分蘗性強,若如一般田間品種於稻株達最高分蘗期時進行曬田,恐怕每叢之支數會過多而且莖稈細小,對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可於每叢之支數約25-30支時即進行曬田。田間有病害發生時,必須保持適當的田水,不能乾旱而增加稻株逆境壓力。
農試所菇業引領霧峰菇農發展
1952年,胡開仁與張天定先生趁赴美攻讀學位,代農試所購取洋菇原種試管,接下來兩人以過去所修病理學的基本常識,增殖培育菌種,參照法國以馬糞為材料之栽培方法,製作堆肥而栽培。
1953年第一個台灣洋菇誕生在『台灣省農業試驗所』,雖然初期只是稀稀疏疏,但卻造成菇業極為的轟動,也因為擁有相當肥厚的獲利,因此帶動台灣洋菇的發展。
1959年再從美國引進其它菌種,有計畫的進行栽培改良進而拓展外銷,造成外銷利潤豐厚,在當時對政府極需外匯來說,有相當的助益。
1950年代霧峰鄉由於氣候適宜菇菌生長,加上農民肯種植,經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省農會的輔導,使霧峰從事菇類經濟生產獨占鰲頭,替鄉民帶來可觀財富,進而帶動菇類蓬勃發展,本香菇類主要為洋菇、香菇、秀珍菇、杏鮑菇、金福菇、木耳、平菇及雪耳等菇類,尤其「金針菇」更傲視全球,品質超越國際水準,全世界最大規模生產農場也設在霧峰,所以霧峰在全省菇類發展有相當崇高地位。
菇類成長
一般正常之菇類是由孢子---發芽---第一次菌絲---第二次菌絲---結菇---孢子;在第一、二次菌絲成長期間,時有產生厚膜孢,而又形成另一生活史循環之現象。
在菇類生長期間,主要有營「寄生」、「腐生」及「共生」三種,亦有兼營「寄生、腐生」者;所謂寄生者,是該菇之菌絲直接侵入植物體而營生;腐生者乃菌絲侵入枯死後之植物體而營生;共生者乃其菌絲侵入植物之根部,並協助吸取養料,而植物體則直接為共生菌提供養分而營共生生活。
香菇&太空包
太空包製作通常有8種步驟:
l 由闊葉樹葉製成木屑
l 堆積(發酵)
l 配料 = 木屑+米糠+麥麩+水混合攪拌均勻
l 壓包裝配
l 殺菌
l 冷卻內降
l 接種
l 菌絲生長
通常香菇發育會先從太空包內部表層開始生長,一個月後上半部呈現白色,那是因為菌絲向下生長,四個月菌絲分布袋內菌種就會成熟,接下來收割期,割開香菇包袋口 讓他接觸陽光刺激菌絲生長,菌絲產生子實體第三天開始發芽 ,第七天就可採收了,香菇的採收期大約七天就可以完成了。
拜訪羅教授&心得感想
我們這組透過了李保金老師的幫忙,輾轉認識了羅幹成教授,他曾在農業試驗所工作近40幾年之久,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從農業試驗所還在台北市公舘時,他就已經在試驗所工作了,直到試驗所舉遷到台中縣霧峰鄉,他也跟著試驗所來到了霧峰,繼續著從事農業蟲害防治研究的工作,在這方面算是權威。
從羅教授的說明,我們知道了霧峰不只有盛產鳳梨,原來霧峰另ㄧ項偉大的農作物,是菇類,我們在遇見教授之前,我們一直以為,新社才是菇類的盛產地,一直以為菇類在新社才是最有名的,原來霧峰才是龍頭,我們都誤會它了。
我們也從教授的說明,知道了,原來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很頭痛的問題,也一直無法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量增加,使大氣臭氧層破洞,而森林又大量遭砍伐,更增加了生態的嚴重破壞。
其實二氧化碳對植物來說,是很有用處的,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在葉片行光合作用而產生醣類,並釋出氧氣,對人體相當有益,所以我們應該多栽種綠色植物,不只有美化環境,更可以讓環境變的更好,對地球的傷害會減少許多。
經由教授的描述,才了解每ㄧ種農作物,會因為產地的不同,而種植出不同的口感,例如:愛文芒果如果拿到了梨山上種植,黑金剛蓮霧如果拿到阿里山上種植,應該就都不會那麼香甜,雖然都在台灣,可是因為土壤、氣候、水分的問題,所種植出來的口感也會有所不同。
教授讓我們看了幾張數年前的照片,有中興大學校長參觀昆蟲館,農試所所長生日等照片,其中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一張有拍到“郭益全”博士的照片。
原來照片中那位高高壯壯的年輕人(當時照片中算他最年輕)就是名聞全台的“益全香米”的初始育成人,我們便更進一步追問益全香米的種種問題,了解到益全香米必須要在霧峰地區種植,由當地農民所栽培的習慣,配合上氣候、水文、土壤等種種因素,才能種植出名聞全台的益全香米。教授更透露益全香米栽植季分為2期,由於此品種之植株易倒匐易受風雨天災影響,故產量較低。
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有減少的趨勢,也有越來越老年化的趨勢,年輕人大多都從事工、商業類的工作,農業是個辛苦的工作,有時努力和收穫是無法成正比的,大多的人都不會選擇從事農業工作,可是當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如果直到有一天,不再有人願意從事農業,那麼我們的糧食該從何而來?
農業就像是我們蓋房子時所打的地基,那是不可或缺的,地基要打的好,上面不管蓋多高,才不會有危險。有人提議,農業方面的東西,不論是米、水果、蔬菜,都從外國進口就好,我們不需要去種植,可是,這確定是個好方法嗎?我們日常生活所需都操縱在別人手中,這是千萬使不得的。
相關資料出處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總所> http://www.tari.gov.tw
2、嘉義分所http://www.caes.gov.tw
3、花卉中心http://frc.tari.gov.tw
4、鳳山分所http://www.tari.gov.tw
5、農業試驗所簡介資料
6、霧峰農會簡介資料
7、「霧峰學.學霧峰」九十五學年度(牛欄貢溪的歷史及周邊新興產 業)文書資料
特別感謝名單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霧峰鄉農會
李保金 老師
羅幹成 教授
亞洲大學 社工三A 盧順竹 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