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10 01:00:00| 人氣1,19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拜佛╱南懷瑾講述

推薦 2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如何拜佛╱南懷瑾講述

  本文來源       http://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3587

 

  

 圓覺自性就是我們心性的本體,也就是《華嚴經》所講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就是佛,佛就是眾生,三者一體。若真想見佛,不是要見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基督教說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樣不崇拜偶像,《金剛經》上說:「若人以色見我,以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但是,基督教講究不崇拜偶像,卻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對崇拜偶像,為什麼又拚命拜佛像呢?其實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當你一念誠懇恭敬拜下去的時候,心無雜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當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萬法唯心,因為你的誠心,感應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來,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講到拜佛,很多人見到我,就跪下來磕頭。我一輩子最怕這一套了,無論男女老幼或是在家、出家向我磕頭,我一定馬上先跪下來。假如人家向你磕頭,自認為是善知識予以接受,完了!有這一點傲慢心就完了!所以,我叫你們趕快回拜人家,並且要非常真心誠敬。拜佛也是一樣,一合掌,對佛萬分恭敬,此時你的心謙恭安祥,得利的是你自己。

  所以,要多拜佛,多求懺悔,學佛不拜佛,這算什麼學佛?有些青年知識分子拜佛覺得不好意思,好像很丟臉,一點氣派、一點膽量都沒有!要拜佛就拜佛,目中無人,恭恭敬敬拜下去,這才是大丈夫,連這一點心量都沒有,還學什麼佛?

----------

 

  「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眾生。」實相就是見道的真正境界,相就是現象、境界。「相」在中國文化裡用得很多,《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經》講:「是諸法空相」,這些都是相。我們學佛經常聽到說不要著相,凡是看得到人、事、物都是相,看不到的思想、觀念也是相,拜佛像也是相。

  那麼,拜佛像不是也著相了嗎?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拜佛像而對三世諸佛起恭敬心,由此領悟自性,真正受益得利的是自己,禮拜的是自己。

  不只是拜佛像,很多出家人或在家人喜歡拜經,一句一拜,或一字一拜。以前有位大和尚拜《法華經》,一字一拜,拜了八、九年,有一天時節因緣到了,拜到了一個字--屎,突然發現不對,我拜佛可以,為什麼要拜大便?這一下大徹大悟了。這是拜佛經的功德。

 還有一位和尚拜《心經》,也拜了好幾年,有一天拜到「無眼耳鼻舌身意」,不對呀!摸摸自己的臉,臉上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為什麼《心經》說沒有?這一下悟道了。

  所以,不拜偶像,拜的是佛法。但是,你真把它當相來拜也對,真把它當佛來拜也對,等於我們遊子想到父母的樣子就難過,一樣的道理。

----------

 「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日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若佛逝世以後,就要設置佛像,這並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他立我,利用佛像使自己起恭敬心、謙卑心、慈悲心。

 「心存日想」,心中作日輪觀,在心窩與肚臍之間觀想一個太陽,在日輪中加上一尊坐姿或立姿之佛也可以。

 「生正憶念」,就是時時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想著一個佛,這就是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

 「還同如來常住之日」,這一切的修行就如同佛還在世間一般,如同中國儒家所謂的「敬神如神在」,拜佛的時候,就如同佛活生生地在前面一樣,一念至誠,自他相應。

 以前有個外國朋友過世,我叫一個同學給他買一部紙棚的汽車,還有冰箱,洋房也要。另外一個朋友問我,你也相信這一套?我說你不信啊?我信得很,燒完就不信了,燒的時候,絕對相信,一念至誠,自他相應,過後即空。你說這是紙做的,真有用?就有用,誠則靈。假如你拜佛的時候,心不恭敬不誠懇,當作是運動,即使拜一萬次也沒有用,千萬注意!道理就在一個「誠」一個「敬」。

  「懸諸幡花」,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十種供養,樣樣俱全。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都可以拿來供養。注意!供佛也要像剛才所講的誠懇恭敬,如同泡一杯茶給我最敬愛的爸爸媽媽,不可以隨隨便便。否則,不要供,沒有用,不但沒有用,還有罪過。

 「經三七日」,經過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諸佛名字」,頂禮膜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誠誠懇懇,恭恭敬敬。「求哀懺悔」,誠誠懇懇地懺悔以前的一切罪過,洗淨自己以前所造的污垢,淨化自己的心靈,如此日日夜夜誠敬禮拜懺悔,持續二十一天。注意!要專心,晝夜都在幹唷!對不起!這句話不恭敬,應該說晝夜都在拜!(眾笑),我隨便慣了,先向諸位求懺悔。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如此誠敬禮拜懺悔,身心自然起反應,並與諸佛菩薩感應,頭頂發生清涼,百病消除,而且覺得有光自頂上灌過來。佛在別的經典告訴我們,假如佛過世以後,找不到一個善知識的話,你就皈依佛,佛親自給你灌頂,給你清涼灌頂,給你光明灌頂。過三七日,一向攝念」,再過二十一天,收攝身心,修行止觀法門。

 《圓覺經略說》

 ---------

 佛經上所說的香有多種,有燒香、塗香、末香、熏香等等。我們這個禪堂,平常很少燒香,用一種噴的檀香代替。燒香會染污空氣,燒得太多鄰居還會出面去告你,其實真正供養佛菩薩,用心香最好。

  得定的人,戒律自然清淨,這就已經供了香了,這就是心香。所謂心香一瓣,你在佛前一站,兩手合掌禮拜,心中一念清淨,就是禮拜,是真正的香供養。

  若你禮拜下去,心中還有一點煩惱,就是不乾淨的禮拜。真正禮拜,心中無所求,無所念,無我相,也無禮拜之相,就是心香供養。所以為什麼上香供佛要上三枝呢?三枝就代表了戒香、定香、慧香。

   「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這是真講功夫了。

  我講一下自己的經驗給你們年輕同學參考。我在杭州的中學讀書時,交了一位和尚朋友,他拿本《金剛經》給我,一定要我念。我這個人在這方面可能與你們不同,既然朋友一定要我念,我就念吧,而且是用最笨的方法,老老實實去念。

  我那時住學校宿舍,早上一定四點起床去操場練功夫,練完了有時再鑽回床上,和大家一起睡到吹起床號再起床,就是有這麼一股傻勁。現在早上又要多個活動念《金剛經》,我就一人躲到會客室去念,當然也不希望別人撞見,認為我老土落伍,居然讀起佛經來了。

 老實說,剛拿到《金剛經》時,我根本不明白內容,不過心裡就生歡喜,管他是般若還是菠蘿,也不去找佛學字典,就這麼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念了下去。這樣念到第四天,念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就沒有了,經典也沒有了,都空了。我覺得奇怪,就不念了,跑去找那位和尚,告訴他我把《金剛經》念跑了。他是學禪的,見了我就向我道恭喜。我說我不再念了,他也說不必念了。

  後來我又找到一位師父,問他要怎樣去學佛?他說學佛一定要發願,然後早晚作功課。我表示敲木魚誦經我做不到,他給我一本《普賢行願品》,要我早晚念,培養心願。

  你們學密學顯的,有沒有磕滿十萬個大頭,拜十萬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養個三五年不斷?沒有的話,不要求通什麼氣脈。還有沒有起碼讀一萬遍《普賢行願品》?我相信你們在家出家的都沒有做到!我當年學佛可是十多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做。即使我到現在,還是有個自己的佛堂,雖然有同學偶爾會幫我供佛,但是每次清理佛堂,我一定自己動手。

  你們拜佛時還做不到無念的拜,所以一拜下去,心中要觀想到十方三世億萬不計其數一切佛前,都有個我在禮拜供養,這都要能觀想得出來。所以說「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尤其是學密宗的,如果觀不成功,也就不要吹牛學密了,不如買瓶蜂蜜喝喝多好!

  如此拜佛,拜到後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一切如來也在合掌拜我這因地上的佛。我們現在雖然還不是佛,可是都有成佛的因,誰說我們不能成佛!如果連這樣的氣魄都沒有,那也不用學佛了。因此說「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根據《普賢行願品》,我們供養十方諸佛,也就是供養我們自己。道理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故。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誦咒觀想修准提法,一開始念時,意一觀想,心中不論觀想明點或是月輪,乃至准提佛母,口中念著咒子,雖然不必再念普賢菩薩這四句偈,但意念上要作到「所有十方世界,三世諸佛」盡在心中遍禮無餘。不只是准提佛母,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佛,人師子--人中之大導師、天人師,也就是佛,都要包括在觀想裡面。

 你說我觀想不起來,不是要你幻想,而是你念頭這樣一帶就曉得了,比如現在我在唸咒子,同時「我以清淨身語意」這一念已經含攝在修法裡面了。身業現在安坐壇場中修法,語業念著咒子,意業正修觀想,觀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都有一個我在頂禮,「一切遍禮盡無餘」,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國土都到了,一切都在這一念,這就是密宗的觀想。

  你說我還是觀不起來,那就作個比方,從你開始學佛至今,一定到過不少寺廟,在這一念中,曾到過的寺廟大殿上都有一個我在那裡拜佛,這樣應觀想得起來吧?觀想就這麼容易啊!只要念頭上輕輕帶一下,剎那間意念上就修到了嘛!每天要如此修,這並不難啊!要是一時做不到,也要懇懇切切地將這四句偈好好念一遍,如此而修,以後一半工程就曉得怎麼用功了。一念到經文時,心中同時觀想到,口到,意即到。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現在觀想功夫又進一步了!功夫的訓練就是修啊!就是修持自己心行,在一念中成就無量禮佛功德。剛才教你們觀想,譬如現在修持准提法,正念時,所有十方世界一切准提佛母之前,一切如來之前,都有我在恭敬頂禮,你說這樣作得到嗎?應該要深信不疑,這是普賢如來的行願力,哪一位是普賢如來呢?就是你--自性的普賢。

 其實我們人一說到哪裡,心就已經自然而然現到哪裡。你們想想你們的家,現在講你的家,門口或家中的東西,一想就起來,這就是普賢。念頭一到就現出來了,這是同時的啊!怎麼會說觀不起來呢?而現在我們修行是想佛境界,不想世俗境界,觀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有我虔誠禮敬,這就是普賢行願的大威神力,也是你自性普賢如來的大威神力。

  所以在觀佛的時候,要你觀十方三世一切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一如來前都有一個專誠禮敬的我。「普賢」即是「普現」,憑借普賢如來的威神力加被你,你一念真誠清淨便到了。一一佛菩薩前面都有我,你坐在這裡,眼閉著也可以,你另一念的身體出去禮拜,有無量百千萬億的化身,一念之間就出去了。

  「一身復現剎塵身」,坐在這裡,心一想,到處都是我在禮拜,這一想,作得到嗎?如果作不到,就要懺悔。因這觀想道理,沒有真懂進去,所以作不到。這個並不是什麼功夫,只要理到了,事就到。作不到是理不到,是智慧不夠,就該夜裡自己起來懇切拜佛懺悔。

  諸位我們現在先修第一觀想--禮敬諸佛。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中,一切佛菩薩前都有我在頂禮膜拜,這作到了嗎?豈止如此,你那出去的身體,那個身體也是你念頭所變的,念頭所觀想的。這觀想並不需那麼用力,這個身體本有千百萬億的化身,而這個世界是重重無盡的。剎是剎土,像現在這一層樓就是一個佛剎,這個地球也是一個剎土。這剎土上有無數微塵,一塵代表一剎土,一剎土中又有無數微塵,所謂帝網交織,重重無盡,綿綿密密,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是我,無處不是佛,一一佛前都有我,如此一一禮拜下去。像這樣「一身復現剎塵身」這似乎就比較難些了。要是作到了,一切就很輕鬆。

 故修密宗最基本先要拜滿十萬次佛,這四大所成之肉身,要真禮佛,而且還要觀想千百萬億化身出去禮拜。現代一般的密宗,有什麼喇嘛活佛來了,去灌個頂,念個咒子,就自以為是在修密,但是這個最基礎的禮拜功德作到了嗎?禮拜是基本學佛的第一步,像我們進小學開始上課時,還要先向老師行個禮呢!你跟佛學,可真真切切磕過頭了嗎?所以,你須依此所說,禮滿十萬以上。

  「一一遍禮剎塵佛」,有無量無邊的我,我的前面都是佛,虔誠恭敬地禮拜,一切都是我的--本師。像這樣修,唸唸都是這樣,豈有不成就的?所以我把《普賢行願品》印成那麼精緻的經本,要你們以此修行,你們做到了麼?告訴過你們,我學佛,開始就走這個路線,所以進展的快!

  整理自《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
   大家要學佛,去哪裡見佛啊!「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那麼你說我們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虛妄,因為禮拜這個虛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誠懇,發起了真實的誠敬,那就是「信心清淨」,就可以「能生實相」。這個實相的境界就是離一切諸相,一切相皆不著。所以,有人不著相的禮佛,就是一念之間,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間,已經頂禮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有一個禪宗公案,說有一個小孩子要小便,跑到大殿上轉來轉去,後來對著佛的正面,他就小便了。有個法師出來看到說:你這個小孩太沒有禮貌,怎麼對著佛就小便?小孩說:十方三世都有佛,你叫我向哪一方小便呀?

  反過來說,十方三世都有佛,方方都是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中心一念誠敬,十方三世諸佛皆在目前。怎麼樣在目前?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這個道理必須要搞清楚。

 《金剛經說什麼》

----------

怎麼樣叫作誠懇的誠呢?中庸上四個字:「至誠無息」,不休息的息。怎麼叫至誠無息?學者註解來註解去,正如一些佛經也是注過來注過去。你懂了?我斷定你們不懂。問題在那裡?

  什麼是至心?講一件壞事,人到最傷心處,沒有眼淚,哭不出來了,也沒有妄想、雜念,傻了。那個時候,人等於無念,沒有念頭,空白了,那是傷心透頂的至心。

  又如我們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這裡,乃至我們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沒有第二個心思,也沒有雜念妄想,都空了,這叫至心。你怎麼會懂呢?你都沒有經驗過,你傷心也沒有到不掉淚的程度。高興到了極點,七情六慾達到極點,人就無念了,懂了吧!這叫至心,也叫真誠。

  你說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薩啊!佛啊!我求懺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動念。這一念真懺悔下去,連我都沒有了,都忘記了。

  譬如我們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槍斃,到了法場,連路都走不動了,兩隻腳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為曉得下一秒鐘,「碰」這麼一下,就沒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那個時候不是至心,是嚇昏了。

  反過來看正面,至心真誠,一念真誠懺悔,不管你信哪一種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麼雜念都沒有,非常誠懇,誠懇到連自己有沒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經是大拜了,這樣叫至心。特別注意啊!大家天天禮佛、拜佛、念佛,有沒有至心呢?至心就是盡心,就是誠懇到極點的誠,所以中庸叫「至誠無息」。

  那麼,中國文化常常有一句話:「心香一瓣」,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說燒一炷香,那是燒香,還是物質的。這個時候是心香一瓣,我們甚至看到古人誠懇到極點,手邊沒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薩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這個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萬塊錢買來的香還要珍貴,因為他至心誠懇。而你卻不一定是誠心,而且心裡還在想,你看我,買這麼貴的香來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還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萬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經糟糕透了。

 所以說,一個人至心接受,並且「持」,什麼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這個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講「至誠無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臥永遠保持清淨的心境,這才是正信。

 如果來拜佛,燒了一炷香,供養了兩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買彩券要中獎,買股票也要發財,樣樣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兩根香蕉最後還吃到肚子裡去。這是不對的!至心是至誠無息,心香一瓣。 

---------- 

 

南懷瑾如是說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huaijin/

 

生老病死 之詳解(南懷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MmAWT2RDI

南懷瑾著作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

http://www.quanxue.cn/ct_NanHuaijin/index.html

台長: prajna
人氣(1,195) | 回應(1)| 推薦 (2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南懷瑾 |
此分類下一篇:什麼是回向?╱南懷瑾講述
此分類上一篇:因果報應的秘密 ╱南懷瑾講述

(悄悄話)
2016-12-12 13:30:3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