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2 18:13:48| 人氣7,4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超齡演出…宣景琳、王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超齡演出…宣景琳、王萊
粟子

電影電視常見長輩角色,這群戲中至少年過半百的演員,除了刻意放慢動作口條、刷上白髮黏上白鬍,實在看不出任何老態,毫無皺紋的緊緻肌膚更與戲中兒女無異。當然,世上沒有回春水,任誰都難逃無情的歲月痕跡,戲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所以常保年輕,原因就在「他們根本沒那麼老」!
除了萬千寵愛的一線巨星,其餘同行想在競爭激烈的影圈佔有一席之地,都得使出渾身解數,畢竟只要有演技,無論戲份多少,都能演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反派、奸惡各有鑽研,而扮老詮釋主角上一輩的「超齡演出」,也是一門絕活……芳華正茂的女明星自願「去到未來」,一下老了二三十甚至四五十歲,被年紀相當的演員呼媽喊婆,也算是另類的「佔人便宜」?!回顧百年華語影史,「小老太婆」宣景琳(1907~1992)與「千面女郎」王萊(1927~)可謂「箇中老手」,是所處時代最出色的老媽媽、老奶奶。


二0年代,電影尚屬新派娛樂,雖然上海「明星」出品的長片正劇〈孤兒救祖記〉(1923,鄭正秋編、張石川導)創下空前熱潮,也捧紅中國第一位女星王漢倫,但對多數「良家婦女」,拋頭露面做明星仍是想都不敢想的禁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亟欲大展身手的電影公司,都面臨巧婦難為(尤其欠缺女演員)的窘境。正在此時,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最後的良心〉(1925)萬事具備,就為一位嬌氣十足的刁蠻小姑角色傷透腦筋,幾番尋覓未果,直到張石川憶起多年前偶遇的活潑少女宣景琳,一切才有了轉機。宣景琳自幼命運多舛,學戲登台爾後淪落煙花,成為電影演員不只發掘戲劇才華,更是她脫離花街的契機,從此在銀幕發光發熱。


關於宣景琳的出身,曾同時服務於「明星」的龔稼農在回憶錄中寫到:「宣的童年是在蘇州河畔度過,何時隻身流落上海?其親人為誰?從未為人知道,也從不願提及未入電影界以前的往事。」時至今日,經過多方拼湊,才得以瞭解她入影圈前的際遇。本名田金林(亦有資料寫作田金玲)的宣景琳,家中排行第四,有二姐一兄二妹,父親以賣報為生、家境清寒,曾入教會學校「慕爾堂」就讀,後拜師學習京戲青衣行當,但因故未入戲班。不久,雙親兄長接連過世,她迫於生計賣入青樓,取名小金牡丹。
宣景琳從影始末,也有一番傳奇性。當時「明星」新片〈最後的良心〉需要一位刁蠻淘氣型的女演員,劇組一直物色不到滿意人選,只得一邊拍片、一邊尋找。某日,導演張石川翻閱一本介紹西北風光的雜誌,裡面有張少女騎驢的照片,令他想起早年常在「新世界遊樂場」遇見的騎驢女孩,恰恰符合懸缺多時的角色,唯不知現在人在何處?一週後,反派影星王吉亭稍來憂喜參半的消息…已經找到宣景琳,但不幸被拐賣為娼。再見少女,宣景琳雖已染上脂粉氣,仍依稀可見當年留著小辮子的純真,雙方相談甚歡,她很快同意參與〈最後的良心〉的拍攝,並取藝名「宣景琳」…鄭正秋以她的本名「金林」諧音取為「景琳」,「景」與電影的「影」在古時為通假字,林加上玉旁的「琳」有「美玉」之意,合在一起就是「電影界的美玉」。至於姓氏「宣」是來自她本人的要求,藉以紀念遠嫁法國的宣姓好友。
宣景琳在〈最後的良心〉表現出色,「明星」有意邀請加盟,她也想投身銀海、脫離苦海。未料,鴇母發現宣景琳私下儲蓄,將財產沒收之餘,更阻止她赴外出拍片。張石川得知遭遇,遂代表公司出資,以兩千銀元為其贖身,宣景琳正式與「明星」簽約,並堅持以片酬還債。繼之,主演具社會教育意義的〈上海一婦人〉(1925,鄭正秋編、張石川導),故事脫胎自她的坎坷經歷,敘述天真無邪的村姑吳愛寶(宣景琳飾)被拐賣到上海妓院,成為受人追捧的名妓,她不僅未忘懷未婚夫趙貴全(馬徐維邦飾),暗中資助對方成家立業;更拯救命運相同的孤女,將她送入職業學校,希冀日後能自食其力。由於劇情與宣景琳生活經驗相仿,演來尤其入骨,觀眾很受感動,她也躍升「明星」頭牌女星,名列「四大名旦」(另外三人為王漢倫、楊耐梅、張織雲)。


十八歲的宣景琳最擅長苦情少女戲,同期的〈孤盲女〉(1925)也是同類佳作。內容描述遭後母虐待的孤女(宣景琳飾),因拒絕工頭騷擾而被辭退,悲傷過度導致失明,萬念俱灰投海自盡。所幸被富家青年(鄭小秋飾)搭救,後母良心發現,孤女最終獲得幸福。初入影壇,宣景琳的可貴在於不只是七情上臉的面部表情,還蘊含劇中人悲苦壓抑的心緒,其他作品尚有:〈小朋友〉(1925)、〈可憐的閨女〉(1925)、〈新人的家庭〉(1925)等。
演技獲得肯定,她也因外型條件合適(臉圓、癟嘴、身材嬌小等特徵),於〈早生貴子〉(1926,鄭正秋編、洪深導)改變戲路,首度嘗試「愈不惑之年」的婦人,可謂她「小老太婆」稱號的濫觴。之後幾年,宣景琳兼演少婦、老婦,為同期戲路最廣的演員,主演包括:〈好男兒〉(1926)、〈富人之女〉(1926)、〈無名英雄〉(1926)、〈梅花落〉(1927,上中下集)、〈真假千金〉(1927)、〈少奶奶的扇子〉(1928)等。


從影幾年,宣景琳始終嚴以律己,除本身個性使然,也在小心呵護得來不易的愛情。宣景琳的戀人是暱稱王老六的洋行職員,兩人同居多時,雖有意締結連理,卻礙於王家對女方出身、職業的疑慮,遲遲無法成為名正言順的夫妻。為珍惜聲譽,宣景琳從不輕易接受邀約或和人閒聊談笑,身為老闆的張石川對她覓得良人樂觀其成,甚至託人從中斡旋,仍未獲得王父首肯。好在宣景琳、王老六感情甚篤,名份也就不急於一時……未料,片廠裡無傷大雅的玩笑,竟險些釀成難以彌補的誤會,使星途正亮的宣景琳選擇暫別銀幕。
事件發生在拍攝〈少奶奶的扇子〉期間,擔任男主角的朱飛不改「風流小生」習性,在化妝室自稱擅長按摩,藉機向宣景琳搭訕,更以她為實驗對象。無巧不巧,鮮少來片廠的王老六突然現身探班,一見朱飛行徑,以為他倆關係匪淺,二話不說轉頭離去。宣景琳目睹此景,嚇得臉色鐵青,穿戲服、未卸妝就急急追出。張石川與該片導演洪深遲遲等不到女主角,趕緊派人向王老六解釋,也請宣景琳回片廠續拍,但她卻誓言「得不到王的諒解決不回攝影棚」。連緋聞都稱不上的小插曲,不僅「明星」損失不少時間金錢,宣景琳更為保護難得可貴的家庭溫暖,一度離開水銀燈下,去過未正名的主婦生活。


為愛犧牲到底,宣景琳的退讓並未喚來公平對待,王老六的長輩依舊反對,她考慮後選擇東山再起,奔走於「天一」、「明星」兩大公司。此時,中國電影步入有聲時代,宣景琳勤力練習國語,終於克服語言限制,片上發音的〈歌場春色〉(1931)是她主演的首部有聲片。1933年,宣景琳在胡蝶主演的〈姊妹花〉(1933)再度飾演老婦,胡蝶對這位僅僅相差一歲的母親讚譽有加:「在〈姊妹花〉一片中,她更是駕輕就熟,演技發揮的淋漓盡致……宣景琳自那以後就多演老婦人角色。別看演老婦人的角色不是主角,但要找演得好的人還真不容易,所以宣景琳也就以此著名。」
至三0年代下半結婚息影前,宣景琳多獲派中老年角色,如:〈前程〉(1933)、〈婦道〉(1934)、〈女兒經〉(1934)、〈再生花〉(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等,情節不脫被人拋棄的糟糠之妻、窮困失依的慈祥老母等。特別的是,宣景琳的敬業擅演在圈內早已有口皆碑,觀眾卻是反應兩極。當時上海發行甚廣的電影週刊《電聲》曾舉辦「中國明星選舉」,胡蝶、阮玲玉、陳燕燕、金焰、高占非等一線男女明星均榜上有名,宣景琳也在一項獨占鼇頭,可惜是選其中唯一的惡評「我最不喜歡的男女明星」(男星為鄭小秋)。推估原因,可能是她的戲份往往沈重不討喜,外型也不若後起之秀健美有活力,加上造型平淡寒酸,人們看得窩心皺眉,不自覺在心中扣分。


事業發展平順,長年漂泊的宣景琳還是希望回歸家庭,未幾,她如願嫁給上海著名中醫師沈九芝之子沈鴻來,從萬千矚目的影星變成一個人的妻子。不過,擁有家世背景的丈夫,實際是乾耗家產的「二世祖」,以父輩遺留的房產收租度日。抗戰期間,夫家敗落,只能靠宣景琳勉強支持。
新中國成立,宣景琳重返上海影壇,參與〈自由天地〉(1949)、〈三八河邊〉(1958)及〈家庭問題〉(1964)等。這時的她已真正步入中老年,風采不比往日,再登舞台就為一嘗宿願。退休的日子,宣景琳以飼養貓咪為樂,為晚年生活增添許多趣味。


回顧二十世紀中的國語影圈,王萊的拍片量遠超過任何頭牌紅星。儘管她未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卻是最稱職的配角,交際花、少婦、老古板、慈母、老鴇、靈媒甚至酗酒的神經質婦人……王萊戲路寬闊,各種角色交到她手上,都能詮釋得恰如其分,甚至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一個演員最大的樂趣不是出風頭,而是如何能獲得機會表演一個有深度和文藝氣氛極濃的角色,來滿足自己。」王萊兢兢業業為戲劇注入熱情,即至年過六十,仍在李安執導的〈推手〉(1991)展露樸實溫潤的光芒,體現「年輕演到老」的演員價值。


本名王德蘭的王萊,原籍山東,北平出生,求學時展現表演才華,被譽為「話劇皇后」。高中畢業即離家獨立,加入「上海藝人劇團」,不久與團長賀賓共組家庭,與丈夫遊走於天津、青島、哈爾濱等地演出舞台劇,練就深厚表演基礎,成為平津一帶話劇紅人。1949年,兩人合組「華光劇團」,正式改藝名「王萊」,以「雷雨」中的繁漪一角馳名舞台。
1952年8月,赴香港影圈發展,為多間公司拍片、均擔任配角,佳作有:〈春天不是讀書天〉(1954)、〈傳統〉(1955)、〈長巷〉(1956)等。在日拍攝〈紅娃〉(1958)期間結識「電懋」總經理鍾啟文,受邀加盟該公司為基本演員,十二年間參演超過五十部作品,包括:〈金蓮花〉(1957)、〈玉女私情〉(1959)、〈野玫瑰之戀〉(1960)、〈星星月亮太陽〉(1961)、〈小兒女〉(1963)等,超過七成「電懋」出品的國語片,都能見到王萊身影。
七0年代恢復自由演員,遊走港台兩地,分別為「邵氏」、「中影」及其他製片公司效力,作品包括:〈應召女郎〉(1973)、〈陰陽界〉(1974)、〈金玉良緣紅樓夢〉(1978)等五十餘部。八、九0年代,不僅繼續電影工作,亦投身小銀幕,參與台灣「中華電視公司」電視劇演出,是少數一直持續演藝事業的女演員。從影近半世紀,王萊的演技不僅得到觀眾喜愛,亦受專業評審肯定,接連憑〈人之初〉(1963)、〈小葫蘆〉(1981)、〈海峽兩岸〉(1988)、〈推手〉(1991)在第三、十八、二十五、二十八屆金馬獎榮獲最佳女配角,演什麼像什麼,確是名符其實的「千面女郎」。


與多數「少年得志、結婚息影」的女明星不同,已經結婚生子的王萊,二十六歲才接拍第一部電影。當時除了紅得發紫的李麗華,各公司力捧的一線女角,都是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少了競爭主角的機會,王萊選擇另闢蹊徑,而立之年的她首次在〈滿庭芳〉(1957)挑戰老太太,大受激賞,從此成為電影裡的「專業長輩」,阿姨、媽媽甚至姑母、老奶奶……做慈母動人肺腑、演惡婆壞進骨子,王萊總有辦法讓觀眾多看兩眼。
演話劇出身,王萊豐富的舞台經驗成為日後在大銀幕發展的利器,幾乎各類女性角色都能上手。幽怨棄婦、長舌妻子、潑辣江湖女、冶艷賣春婦、借酒澆愁的賭徒、孤僻倔強的老人……反派如〈武松〉(1982)裡為潘金蓮、西門慶穿針引線的王婆;〈盲女奇緣〉(1975)中裝神弄鬼的女巫,都十分傳神。談到演技秘訣,她自有一套縝密理論,首先是熟讀劇本,瞭解自己與對手角色的性格與習慣;其次觀察一般人的舉動,累積創造的能量;再者注重口白的發音語氣;最後活用戲劇理論,應用在實際表演中。「婆婆、太太、母親、演員,加起來就是我啦!」對比「轟轟烈烈」的演藝生涯,王萊笑說自己淡得像「白開水」,有戲就拍、沒戲逗孫子,家庭與工作自然平衡。


宣景琳、王萊分別在十九及三十歲初嘗「年華老去」滋味,梳上髮髻做老嫗。儘管距離實際歲數尚遠,但她們都表現得恰到好處,以綠葉姿態搶盡鋒頭,於是「一回生二回熟」,青春少婦成了觀眾眼中的婆婆媽媽。談及「走老運」,王萊坦言比飾演同年齡的少婦或類似角色困難,因為無論在腔調、動作或造型上都進入「另一種創造」,若還想加強表演的深度,就得付出更多心力。答話穩重不失真誠,凸顯對戲劇的付出與執著,不愧是「超齡演出」的典範人物。

參考資料:
1.《聯合報》1957年6月24日~1992年1月4日,王萊相關報導共九則。
2.杜雲之,《中國電影七十年》,台北:中華民國電影圖書館,民75,頁46~47。
3.胡蝶口述、劉慧琴整理,《胡蝶回憶錄》,台北:聯合報,民75,頁106~107。
4.郭華,《老影星》,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頁47~51。
5.黃愛玲編,《國泰故事》,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2,頁346。
6.龔稼農,《龔稼農回憶錄》(第一冊),台北:傳記文學,民69,頁91~96。
7.百度百科…宣景琳

相關文章:
1.縱橫影壇的千面女郎…王萊
2.大師首部曲…〈推手〉
3.共享美麗時光…《愛戀老電影—五、六0年代香江女星的美麗與哀愁》出版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2/03,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兩代明星比一比】宣景琳、王萊【主題】超齡演出:年紀輕輕就在戲中扮老的女星
播放歌曲:電影〈春天不是讀書天〉插曲「讀書樂」(林黛、嚴俊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廣播】超齡演出…宣景琳、王萊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各類文章可以欣賞唷!

台長: 粟子
人氣(7,42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廣播…兩代明星比一比 |
此分類下一篇:如果能,重來…嚴月嫻、蕭淑慎
此分類上一篇:豪門路…丁寧、梁洛施

北京杨贵妃
这个是我博客的地址,欢迎粟子前去观赏:
http://blog.163.com/feifei_1909/
2011-04-11 19:58:20
版主回應
感謝!獲益良多。
2011-04-11 21:56: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