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08 18:51:52| 人氣11,34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港的滋味…〈麥兜故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港的滋味…〈麥兜故事〉
粟子

「就算不聰明不靚仔,只要福星高照,一世走運,什麼事都能逢凶化吉就好。」待產的麥太見到病房兜進一塑膠盆,急急向祂許願,為了紀念這段奇遇,這個善良又傻呼呼的小豬,就被取名麥兜。
第一次看〈麥兜故事〉(2001)覺得很神奇,不只在於故事不說教、開放性的後現代敘事手法,更因為他港得很徹底,搶包山、魚丸粗麵、滑浪風帆金牌、多勞多得一定得、雞尾包像不像雞尾巴、爭取擲蛋塔為亞運項目、紙包雞包紙雞包包紙包雞……湊湊搭搭的小故事不僅是香港人的自省,也是外人認識另一種香港的萬花筒…包裹在重重希望與失望間的溫暖親情。
雖說麥兜很「港」,卻也有觸動所有人類心弦的跨界魔力。〈麥兜故事〉兜兜轉轉看了好幾次,笑點依舊好笑,哭點卻不停提早。從末了的「火雞感慨…最高潮就是沒吃與吃之間,接下來就是吃和吃下去」,到現在,光見塑膠盆兜進大角咀,淚腺已完成待命,坦白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麥兜故事〉是首部100%香港自製動畫,主角麥兜是一個豬造型的小孩,他的同學也全是動物:家貓得巴、鵝姑時、烏龜阿輝、牛阿May、河馬阿June和同樣是豬的親戚麥嘜。有趣的是,在電影裡戲份很輕的麥嘜,其實是最初的主角……1988年,由謝立文撰寫故事、麥家碧繪畫的「麥嘜」系列首見於《明報周刊》,一開始訴求對象是成年知識份子,後來又創作適合兒童閱讀的版本,刊登於《小明周》。和「蠢蠢地」麥兜不同,麥嘜很有文學素養,是同學認為最聰明、可以商量的對象。漫畫後來集結成《麥嘜》,故事背景具香港本土特色,內容簡單卻富有意義,具成人世界的寬度與廣度。其間文字採廣東話對白,常有一語雙關或港人才理解的諷刺與用法,不過翻譯成其他語言就會有妙趣下降甚或摸不著頭腦的遺憾。


1996年,經過數載醞釀,謝立文興起做「麥嘜動畫」的念頭,於是展開招兵買馬。據〈麥兜故事〉導演袁建滔回憶,當時失業(任職的動畫電影公司倒閉)的他剛做完短篇動畫〈球迷奇遇記〉(1996),謝立文表示很喜歡那種「污糟邋遢」的風格,認為跟故事所在的大角咀很相配,就請他加入這趟「神奇之旅」。隔年,陸續選入「人肉部」(負責繪製)和「電腦部」(負責電腦製作)成員,組成袁建滔戲稱「天殘地缺」的動畫製作團隊。正式投入工作前,兩人先確立動畫風格:「不要學日本或迪士尼(其實也學不來……)。以麥兜為例,他應該是一個『吃了成擔豬油的肥仔』,麥太則是一個『鵝公喉的肥師奶』。」
與此同時,互動電視iTV開播,選上「麥嘜動畫」為獨一無二的節目賣點,團隊便接下三個月完成一集半小時動畫、共計十三集的任務。儘管是製作已完成的故事(省去創作),過程卻超乎想像的繁複,首先是挑選可以改編的故事,第一部是公認畫面簡單易處理的「那淡淡濃烈的滋味」(即前文提到的火雞感慨),本以為只要照手稿修修改改即可,沒想到從劇情、鏡頭與人物造型都得重新修訂,刪減對白、加快節奏、增加新場景……;其次,麥家碧的手稿細小,高解析度的掃瞄會使線條變粗,因此必須經過幾道手續,甚或重新繪製;再者,袁建滔坦承「一直逃避」的配音問題,在改編「馬爾代夫」時被迫面對。謝立文要求「一個豆沙喉的肥仔嘜」,左選右撿,才找到八歲的李晉緯(請小孩配音又是一段很辛苦痛苦的漫長故事)。從人仰馬翻到逐漸上手,大家以為「光明在望」,未料老闆又出新招,這下謝立文想拍電影!而且怎麼拍、拍什麼,都還沒定案!


2000年,〈麥兜故事〉決定開拍,袁建滔坦言:「較保險的做法,是模仿日本動畫界,從電視版裡抽取合適、吃香的素材,重新剪輯、補完,製作一個電影版。」謝立文就從電視版挑出「馬爾代夫」和「尋找黎根」為骨幹,只是如何串連,結局如何……又是如浪潮般的滔滔難題。
雖是將先前舊作「接」在一起,但實際卻面臨原作解析度不夠、不滿意當時質素而必須「整個鏡頭重畫」的苦工,袁建滔解釋:「如意算盤並非想向那般響亮,也絕不是一些評論說『求其將電視版剪剪埋埋呃錢』那樣簡單。」原本互不相干的故事終於拉到一起,成為以「麥兜母子情」為核心的長篇動畫。「〈麥兜故事〉其實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言,編排上並不是按電影公式的甚麼起承轉合,而是隨著兩母子的情感來推進,故此被編排在最後的故事是『那淡淡濃烈的滋味』。」〈麥兜故事〉沒有「故事」,袁建滔的結論延續〈麥兜故事〉風格,不愧是生出麥兜的父母。
很為觀眾討論的「真人麥兜」結局,是出自創作人謝立文的點子,這不僅沖淡以「那淡淡濃烈的滋味」作結的哀傷氣息,也為電影版提供最意外(電影裡的故事絕大多數都在漫畫與動畫出現過)的驚喜。除了那雙比節瓜(黃瓜)還粗壯的小腿、監獄條紋裝,及混和無厘頭搞笑與深遠意涵的麥兜式言論,幕後花絮也堪稱一絕……場景選在長洲西北方一處名為「大貴灣」的無人沙灘,為了鏡頭漂亮,演出「真人麥兜」(麥嘜團隊的一名同事)必須「筆直」游向外海。然而,就算在游泳池都難免「蛇行」,茫茫大海更是難上加難,為此「真人麥兜」游了一趟一趟又一趟,累得虛脫,卻還是沒完成「直線任務」。導演無奈:「成本所限,我們只能負擔一個拍攝天的製作費,最後能夠用的鏡頭都用上了,才勉強剪出一場戲來。」


〈麥兜故事〉從創作、繪畫、上色、後製都是百分百香港製作,上映後,在家鄉創下近港幣一千五百萬的賣座紀錄,更席捲各大影展的動畫獎,無疑是近年最叫好叫座的成人童話。一如所有賣座片,麥兜的續集也令人期待,因此有了後來的〈麥兜菠蘿油王子〉(2004)與〈麥兜響噹噹〉(2009)。
〈菠蘿油王子〉延續麥兜一貫的港式風情,也引先前出未現身的老豆(父親)麥炳,原來他的真實身份是落難菠蘿油王子(如此說來麥兜有貴族血統!),而為麥炳現聲的,正是「人間王子」劉德華。相形之下,片裡片外都一心北望的〈麥兜響噹噹〉,就凸顯香港電影面臨的困境,即考量中國大陸市場而不可不為(甚或劃地自限)的改變,這個念頭,在見到麥家碧咬著舌頭用普通話講述麥兜誕生的過程時,不自主浮現腦海……


麥兜故事(My life as McDull)
導演:袁建滔
原著:謝立文、麥家碧
編劇:謝立文
配音:李晉緯(麥兜)、林海峰(成年麥兜)、吳君如(麥太)、黃秋生(校長、黎根)、The Pancakes(Miss Chan)
首映:2001年12月15日
片長:84分鐘
插曲: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香港童聲合唱天地)、麥兜與雞(李晉緯)、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The Pancakes)、一定得(姬聲雅士)、大包整多兩籠大包(李晉緯)、黎根之歌(姬聲雅士)、Oh Christmas(香港童聲合唱天地)
獲獎:第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何崇志);第七屆香港金紫荊獎全年十大華語片;第二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2003年漢城國際動畫節最佳動畫長片大獎;2003年蒙特婁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長片大獎;2003年法國安錫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住在九龍大角咀的小朋友麥兜的故事,他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不怎麼起眼的「春田花花幼稚園」學習成長。麥兜單純樂觀、資質平平,別人看起來是不專心,其實他常思考很一些學術性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橙是orange(藕彎曲)?為什麼banana便爛爛是香蕉?麥太是個奮力工作的單親媽媽,信仰只要努力就一定行,她把所有夢想寄託在兒子麥兜身上,儘管這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與失望。
麥兜夢想到「世外桃源」馬爾代夫,麥太隨口答應只要他喝完感冒藥水就出發。麥兜的病好了,麥太被迫履行承諾,她略施小計,把香港纜車當作飛機、香港山頂當作馬爾代夫,早班去、晚班回。紙其實可以包得住雞,尤其是小小的一塊……
划浪風帆選手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為香港取得第一面金牌,麥太興起讓麥兜拿奧運金牌的念頭。麥兜找到隱居南丫島的珊珊師父黎根,憑一首「大包整多兩籠大包」,成為他最後一名弟子。麥兜本想學划浪風帆,沒料到卻被黎根傳授他的另一項絕技「搶包山」(長洲每年舉辦太平清醮時的民俗活動),由於多年前包山倒塌導致被禁,麥兜只能日日爬師父家的組合櫃,練習一個沒獎牌、沒對手、甚至沒人知道的運動。麥太為了兒子,特地寫信給奧運主席,希望增設「搶包山」項目,麥兜雖然不想再練,但想到媽媽的期盼,還是決定堅持下去,終於練成三十六路搶包手。
麥兜小時候一直希望能吃到聖誕節火雞,但火雞太大,麥太認為母子倆一定吃不完。有一年,新買烤箱的麥太技癢,決定烤一隻火雞慶祝,完成麥兜的心願。此後半年,無論吃什麼東西都會添上火雞,直到端午節掰開最愛的粽子,裡面竟也藏了一塊火雞,麥兜腦袋一時轉不過來哭了,麥太也偷偷將冰凍的火雞扔了,美夢與惡夢也同時結束。「我發現,火雞的味道在未吃與吃之間已經達到高峰,之後,不過就是吃和吃下去……」
好多年過去,麥兜長成大人,他獨自站在海邊:「故事講了半天,什麼都沒有。……我不是很聰明,不會幫自己的故事加點教訓、錦囊之類的東西,可是讓這一雙小腿泡在水裡,當風吹向我的腦袋,我會想,如果媽媽看見我這雙壯小腿,我想她會很高興……」

參考資料:
1.袁建滔,「麥兜的動畫團隊」,《香港動畫有段古》,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111~118、148。
2.維基百科…麥嘜、麥兜故事
3.中國網,「麥家碧:我就是麥兜」,2005年7月4日。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10年6月全面改版,每集節目分為三個單元「兩代明星比一比」(不同時代明星竟有奇蹟般的相似經歷)、「經典電影回顧」(精華回顧中港台的光影回憶)及「華人影展面面觀」(台灣金馬獎、中國大陸金雞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洲(亞太)影展緣起與花絮),同集內容則分三篇文章刊出。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7/08
節目摘要:
2010年7月8日首播,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朋友們有空不妨點閱收聽,非常感謝!
1.兩代明星比一比:潘迎紫VS劉雪華,在台灣以電視劇大紅大紫的香港影星
2.經典電影回顧:第一部百分百純港產、引爆空前賣座的香港本土動畫「麥兜故事」
3.華人影展面面觀:戰後香港電影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緣起
播放歌曲:
1.一代女皇:金珮珊演唱、潘迎紫的經典連續劇「一代女皇」主題曲
2.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The Pancakes演唱、電影〈麥兜故事〉插曲
3.這是愛:泰迪羅賓演唱、電影〈胡越的故事〉主題曲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
1.【廣播】香港發跡、台灣發光…潘迎紫、劉雪華
2.【廣播】最港的滋味…〈麥兜故事〉
3.【廣播】戰後香港電影發展與金像獎緣起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花樣文章可以欣賞唷!

台長: 粟子
人氣(11,34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廣播…經典電影回顧 |
此分類下一篇:泡沫與珍珠…〈彩雲飛〉
此分類上一篇:東方武俠、國際發光…臥虎藏龍

小林醫師
哇!第一次知道我喜歡的“麥兜”粉港的ㄚ
雖然這麼港
還是粉口愛低
哈哈
2010-07-08 19:52:21
版主回應
純港製造的小豬,奪下許多非港老外的心。^.^
2010-07-08 20:04: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