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08 16:12:28| 人氣4,6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戰後香港電影發展與金像獎緣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戰後香港電影發展與金像獎緣起
粟子

自五0年代起,香港電影長期在兩岸三地處於領導地位,無論商業規模、企業組織、明星養成……皆發展出完整且順暢運行的制度,穩站華人電影首席地位。奇特的是,相較台灣和中國大陸,香港雖然腹地(內需)有限,卻爭取到廣闊的海外市場,賣座資金源源回流,繼續滋養「東方好萊塢」這方沃土。追溯香港成功的原因,港英政府「積極不干預」的放任政策可謂「最大功臣」!

時間推回四0年代末,國共內戰打得昏天暗地,原居中國的各階層人士展開「不知終點」的大遷徙。從事電影的幕前幕後人員,也面臨「走」、「留」及「到哪去」的難題,既然國共雙方都不放心(滿意),不少人選擇到相對自由安全的英屬香港。大量電影人才的流入加上原本已有的基礎,「東方之珠」功力大增,電影事業快速復甦。不同於中國大陸和台灣政府對電影(尤其是題材)「樣樣要管」的插手態度,殖民地政權除非造成社會動盪,否則幾乎不曾干預。也就是說,港英政府雖不拿一毛錢輔助電影發展,相對也不會採取上對下的指揮態度,要求拍或不能拍哪些題材。得不到政府關愛、也沒有官員扯後腿,香港電影在自立自強的背景下「單打獨鬥」奮鬥成長。為了生存,老闆們無不絞盡腦汁開拓市場、挖掘題材、發現新星……於是餅越做越大,市場隨之興旺。
相形之下,台灣電影從早期公營片廠做「領頭羊」,到八0年代世道不佳,制訂輔導金政策鼓勵拍片,始終與政府關係密切。電影工作者一方面擔心動輒得咎,為獲得拍片機會而提出官員滿意(非以觀眾為首要考量)的計畫;另一面養成保守心態,期待官方補助多過票房收入,更遑論打開國際市場。所幸,近期〈海角七號〉(2008)創下5.3億超高賣座,使台灣影圈對拍攝「商業片」燃起信心,也引起財團投資電影的意願,終於一改數十年仰仗輔助金的「惡性循環」。


由於殖民政權的「漠視」,致使電檢制度寬鬆,給予香港電影很大的揮灑空間,帶來傲視華人的影壇成就。然而,同樣因為缺少政府的推動與主持,第八藝術蓬勃發展的香港,一直未產生如台灣金馬獎的大型影展……直到1982年《電影雙周刊》(1979年創刊,唯一橫跨二十年、見證本地影壇興衰歷史的地道香港電影雜誌,2007年停刊,後轉而發行電子版)挺身籌辦,今日與金馬獎、大陸金雞百花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才告誕生。
獎項創立時,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方興未艾,許多帶有本土意味的港產片大行其道,這些作品不一定能感動台灣、中國大陸的觀眾,卻與香港人的生活經驗緊密連結,更保存那份遭到忽視卻真實存在的共同記憶。或許是憂心影片得不到應有且實質的鼓勵,以香港影壇為雜誌內容的《電影雙周刊》於是首開先例,一如成立獎項的宗旨:「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廣香港製作的電影,表揚本地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事實證明,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僅大大鼓舞華語電影人(特別是香港本地),亦使幾年間佳片湧現。
隨著各個電影民間專業協會(香港影業協會、香港藝人協會、香港導演協會、香港編劇協會等)的成立,金像獎的運作也逐漸步入正軌,評審委員會開始納入許多電影專業團體、評選機制,參考相關意見與評分。至第八屆成立常設委員會,與香港「無綫電視」簽訂三年轉播合約,觀眾可透過電視欣賞熱鬧緊張的頒獎典禮,金像獎也進入每家每戶,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年度影壇盛事。1993年,正式註冊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董事局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派員組成,專責處理金像獎相關事務,力求以專業人士提供專業意見,使獎項結果具公信力及代表性。
金像獎自創始就十分強調為非牟利組織,財政獨立、自負盈虧,謝絕任何商業贊助,主要資金來源為電視、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對比一度委託私人公司舉辦、惹來頗多爭議的金紫荊獎,金像獎的堅持無疑換來更多的信任與支持,成就香港引以為傲電影品牌。


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名單
獎項╲獲獎者╲作品╲附註
最佳電影╲父子情╲香港新浪潮電影,方育平首次執導作品。故事脫胎自導演個人成長經歷,講述一個喜愛電影的小孩,從天天看電影到長大成為導演的過程,中間蘊含父親的殷切期望,家庭的困苦生活及五、六0年代香港經濟尚未起飛的艱苦歷程。
最佳導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編劇╲張堅庭╲胡越的故事╲香港新浪潮電影,許鞍華執導。敘述周潤發飾演的越南難民,逃亡至香港,爾後再至菲律賓馬尼拉華埠的故事。與〈來客〉(1978)、〈投奔怒海〉(1982)合稱「越南三部曲」。
最佳男主角╲許冠文╲摩登保鏢╲喜劇片,許冠文集編導演於一身。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長輩╲功夫片,劉家良集編導演於一身。2010年惠英紅再憑〈心魔〉奪得第二十九屆影后。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電影雙周刊
2.香港電影金像獎官方網站
3.梁良,「香港電影政策與電影觀眾」,2004年2月18日。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10年6月全面改版,每集節目分為三個單元「兩代明星比一比」(不同時代明星竟有奇蹟般的相似經歷)、「經典電影回顧」(精華回顧中港台的光影回憶)及「華人影展面面觀」(台灣金馬獎、中國大陸金雞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洲(亞太)影展緣起與花絮),同集內容則分三篇文章刊出。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7/08
節目摘要:
2010年7月8日首播,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朋友們有空不妨點閱收聽,非常感謝!
1.兩代明星比一比:潘迎紫VS劉雪華,在台灣以電視劇大紅大紫的香港影星
2.經典電影回顧:第一部百分百純港產、引爆空前賣座的香港本土動畫「麥兜故事」
3.華人影展面面觀:戰後香港電影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緣起
播放歌曲:
1.一代女皇:金珮珊演唱、潘迎紫的經典連續劇「一代女皇」主題曲
2.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The Pancakes演唱、電影〈麥兜故事〉插曲
3.這是愛:泰迪羅賓演唱、電影〈胡越的故事〉主題曲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
1.【廣播】香港發跡、台灣發光…潘迎紫、劉雪華
2.【廣播】最港的滋味…〈麥兜故事〉
3.【廣播】戰後香港電影發展與金像獎緣起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花樣文章可以欣賞唷!

台長: 粟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