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04 13:38:08| 人氣21,59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寫實先河…〈蚵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健康寫實先河…〈蚵女〉
粟子

五0年代,台灣電影只能望著港日背影徐徐前行,雖能出席亞洲影展,卻總以童星獎收尾。翻開泛黃報紙,只見張小燕抱著與身高不成比例的獎座,慶祝代表團「滿載而歸」。然而,歡欣鼓舞背後是,除了這類鼓勵╱安慰意義濃厚的獎項,其餘皆難與主流評比。期間,甚至曾發生代表中華民國參展的電影〈養女湖〉(1956),因演技過火及導演處理不當,被該屆亞展評審譏為「最佳勇氣獎」的辱國事件。一路落後的苦境,直到〈蚵女〉(1964)獲第十一屆亞展最佳劇情片,才稍稍揚眉吐氣。
〈蚵女〉是「中影」落實健康寫實主義的首作,也是第一部由國人自力拍攝的彩色闊銀幕電影,故事以台灣西部沿海養殖牡蠣的漁村為背景,講述蚵女與年輕漁夫的純樸愛情。擔綱女主角的王莫愁,因與石原裕次郎合作〈金門灣風雲〉(1963)打開國際知名度,躍升「中影」首席女星。〈蚵女〉充分發揮她靦腆羞澀的氣質與健美修長的身材,配合夕陽西下漁舟點點的清麗景致及多層次的呈現手法,成功展現台灣影業在演員和技術方面的進步。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8年10月2日播出〈電影筆記:回顧全程在台灣拍攝的電影「蚵女」〉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10/02
節目摘要:電影〈蚵女〉
播放歌曲:由鄧麗君演唱的「思想起」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html
該處有更多〈蚵女〉電影劇照、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幕後心血
說到健康寫實主義電影,必定會提起一手促成的龔弘,從〈蚵女〉、〈養鴨人家〉(1964)到〈我女若蘭〉(1966),都是秉持此理念的創作。龔弘自1963年接下「中影」總經理職務,積極執行「健康是教化、寫實是鄉村」為主軸的製片方針,他認為寫實電影不一定要呈現出社會的黑暗面,而是蘊含濃厚人道關懷的正面意義。
作為實踐理想的第一部作品,龔弘對〈蚵女〉的重視不言可喻,不僅先下中南部勘查,開拍後幾乎有時間就往外景地跑,更不吝提出意見。該片攝影師華慧英回憶,一場大批蚵車滿載而歸的遠景,即是他建議在車的風帆頂端加上一些顏色亮麗的紙風車,如此迎風旋轉,加強喜氣洋洋的視覺效果。〈蚵女〉創下180萬票房並獲亞展肯定,對甫領導「中影」的龔弘無疑是「成功的一半」,擔任導演的李嘉、李行也受到肯定,從此佳作連連。
儘管現在不覺得特出,但〈蚵女〉無論題材、拍攝方式在當時都是很具實驗性質的嘗試,龔弘甘冒風險,無非希望台灣電影能站穩腳步,進而能有與其他國家競爭的機會。單就這個目標,〈蚵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人對國片的信心,就算明知得獎多少有人情成分,但「實至名歸」也還說得過去,最少不用像前幾年受「最佳勇氣獎」的惡氣。

彩色挑戰
「被肯定是一種榮譽,被懷疑有一種說不出的沈重。」作為第一部國人自力完成彩色片的掌鏡者,華慧英與義大利合作的〈馬可波羅〉(1962),便有拍攝此類電影的經驗,但至〈蚵女〉時,龔弘還是希望他能接受一位外籍攝影指導,避免任何失誤的可能。面對長官的「好意」,華慧英卻認為自己可以一試,他以簡單扼要的言詞向龔弘解釋:「拍攝黑白影片,攝影師若用到一百八十度功力,拍攝彩色影片只需四十五度功力,足以勝任。」華慧英並非有勇無謀,他擔下重任前還有一個但書,即除攝影以外,還要參與〈蚵女〉的「彩色設計」工作。
籌備期間,華慧英特地到台北市博愛路現在仍營業的鴻翔綢布莊,依劇情需要尋找適合的布料,交由服裝人員為演員量身訂做的同時,也將其剪成小塊貼在劇本分場的劇中人物姓名上。華慧英認為,顏色對觀眾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尤以服裝色調最為明顯,因為無論中、近景都占滿大部分的畫面,足以左右劇情氣氛。然而,他的精心琢磨,卻險些遭頂頭上司善意的破壞……
豔陽高照的好天氣,龔弘再度來到現場,所有工作準備妥貼。忽然華慧英發現演員高幸枝的服裝穿錯,本來的紅色碎花變成另一場戲的藍色衣服,詢問負責人員才才知道是龔弘的意思。看到攝影師的反應,龔弘不解道:「藍天,藍海,藍色衣服,多麼統一的色調!」華慧英回答:「這場戲是歐威和高幸枝吵架,我設計的是紅色小碎花,在視覺尚可加強一種煩躁不安的感覺。」儘管意見多多,但龔製片很尊重專業,聽了便笑笑說:「那就換回來吧!」講完這段故事,華慧英還提供一個幕後花絮:龔弘本身很喜歡藍色,他所參與的編劇小組稱為「藍海小組」,也曾用藍戈為筆名發表文章,無怪看見藍天碧海,便急急要演員換上藍衣服。
〈蚵女〉上映時,將「國人首部自力完成的彩色片」作為廣告重點,觀眾不只期待更有懷疑,因為即使是香港「邵氏」,最倚重的彩色攝影師仍是日本籍的賀蘭山(本名西本正)。某次,華慧英在戲院聽到一群觀眾議論「自力」的真實性,直到看見演職員表攝影一項寫著台灣影人的名字,才確信「中影」所言不虛。華慧英在厚達近五百頁的自傳《捕捉影像的人》中,以相當篇幅敘述拍攝〈蚵女〉的過程,即便是短短幾分鐘的夕陽餘暉,都得花費數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調整光線角度、注意色溫色差……加上沖洗曠日廢時,攝影師都得憑感覺及經驗克服困境,是隨手拿起DV、數位相機甚至手機就能拍片的現代人,無法體會的辛苦。

亞展異彩
經過數年爭取,第十一屆亞洲影展首次移師到中華民國舉行。1964年6月中旬,各國代表陸續抵台,香港兩大巨頭「電懋」、「邵氏」的老闆陸運濤和邵逸夫也出席盛會。參展影片中,仍以港日韓最受矚目,不少評審更認為此次代表日本的幾部影片,都是「不可多得」的片子,譬如:成瀨巳喜男導演〈乱れる〉、田坂具隆導演〈五番町夕霧楼〉等。然而,影展閉幕典禮中,評審會主席魏景蒙先生宣布各獎項時,卻在最矚目的「最佳劇情片」一項,爆出意想不到的冷門…〈蚵女〉!
本是台灣影壇的第一大事,可以好好「吹噓」一番。但難得的是,報章媒體筆墨間沒有絲毫「勝嬌」氣味,反而務實分析〈蚵女〉脫穎而出在於「天時地利人和三樣皆備」。記者不諱言,具主導地位的日籍評審在「促進中日兩國電影界友誼」的前提下,每開會必推崇〈蚵女〉,各國影評人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加上〈蚵女〉又是「東道主」出品的電影,如此你加一分、我添兩分,便造成這意料之內的意外結局。獎項賣人情,是有影展以來不曾消失的「質疑」,明明是以電影為評判對象,卻很少做到就事論事。然而,這種情形在亞洲影展十分常見,譬如該年僅得最佳男女配角獎項的「電懋」,就傳與老闆陸運濤不願「額外」贊助,僅同意交基本會費有關。
在亞展大放異彩的〈蚵女〉,卻碰上同年金馬獎停辦,少了橫掃千軍的機會。當時新聞局公佈理由有三:亞洲影展剛在台北辦過;社會風氣過於浮靡;陸運濤等座機在台中上空失事,影圈頓失多位重要領導者。實際上,空難的震撼性遠大於前兩者,除已計畫大筆投資台灣電影的陸運濤,「台製」廠長龍芳、「電懋」製片主任王植波、「聯邦」代表夏維堂、「自由影人總工會」主席胡晉康等全部罹難,面臨空前噩耗,於情於理,幾個月後的金馬獎都無力辦下去。

西岸景致
〈蚵女〉以台灣西海岸養殖牡蠣的蚵農為主角,自少不了到漁村取景。為了盡善盡美,劇組先在彰化縣鹿港西郊的三鹽哨附近開拍,後轉赴鎮內水上派出所、瑞濱海水浴場、嘉義縣東石、台南縣布袋、高雄縣茄萣等地。拍攝工作分三組進行,由攝影師華慧英登上前來支援的直昇機,居高臨下收錄蚵車揚帆而歸的畫面;導演李嘉搭乘竹筏拍攝近景;導演李行則率隊沙洲,獵取另一角度的鏡頭。兵分三路外,劇組還得把握上午八點至下午兩點的退潮時間趕拍,否則沙洲將變成一片汪洋,連行走都十分困難。
大場地備妥,大批臨時演員亦不可缺,劇組公開在鹿港招募,一人一天三十元。最浩大的收蚵場面,分十二組進行,每組蚵車十二輛,每輛車有男女蚵農三至四人,動員超過五百人。由於拍電影在鹿港難得一見,前來參觀的鎮民超過千餘,熱鬧異常。然而,即使大家再想賺外快兼湊熱鬧,碰上「真正」的收蚵作業都得回歸正軌……臨演不再一招即來,工作人員只得沿路懇求入鏡,好不容易才完成重頭戲。


配角搶眼
前文提到〈蚵女〉幕後兢兢業業,其實幕前演員也不遑多讓。「大蚵女」王莫愁是「中影」獨一無二的台柱,木訥詮釋內剛外柔的主角阿蘭;武家麒老實純樸的外型具說服力,不需怎麼演就像一回事。整齣戲仍以反派最搶眼,歐威不消說,眼神表情都做到足,功力直逼壞蛋達人洪波;和女主角處處作對的高幸枝(1943~2006),則層次表現嫉妒、怨恨乃至釋懷的複雜情緒,讓觀眾明明知道她故意陷害污衊阿蘭,卻也同情她的遭遇。高幸枝當時就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三年級,〈蚵女〉是她首次擔任要角的電影,演技受到矚目。附帶一提,高幸枝真正打開知名度,是七0年代轉入電視圈後,參與當時華視很受歡迎的連續劇〈西螺七劍〉演出,巧的是,〈蚵女〉的導演李嘉也擔任該劇製作。
至於阿蘭好賭貪杯的父親,竟是以〈養鴨人家〉、〈我女若蘭〉中慈父形象賺人熱淚的葛香亭!儘管他未到「賣女」地步,卻還是忍不住向女兒男友狠敲一筆聘金,成為街坊鄰居口中的老糊塗。葛爸爸將角色演得立體,既忍不住好酒好賭,卻也沒泯滅人性,細膩把握人物個性。

一片「國片起飛」的好評中,還是有人願當烏鴉,屬名「鍵宇」的影評,就以連串問句提出對〈蚵女〉的質疑。此篇文章衝擊性強,從劇本、編導到攝影、演員都有批評,譬如:文中對王莫愁數次向遠方凝視的特寫很不以為然,寫到:「看什麼呢?這僅一而再,再而三的呆視,目的是什麼?啟示些什麼?找共鳴嗎?……」筆者坦言自己是「恨鐵不成鋼」,但這「恨意」似有過深嫌疑?其實,〈蚵女〉在很多方面都是台灣電影的「初體驗」。當然一味誇讚不是進步良方,但罵也得罵得恰到好處,否則批得一無是處,即使再有度量的人,也聽不進這帶刺的建議。
〈蚵女〉的劇情曲折雖少,但把漁村裡「人言可畏」的氣氛演得傳神,明明肚裡懷著「父詳」嬰兒,卻因未辦手續而畏縮渡日。相對於小村人情的貼切,片中另一條「漁村建設」卻顯得累贅,當然這是「公營片廠」不可不為的任務,無奈置入性行銷太明顯,是全片最可惜的地方。

參考資料:
1.本報訊,「中影新片蚵女 本月下旬開拍」,《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9月1日。
2.本報訊,「中影新片蚵女 由王莫愁主演」,《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9月5日。
3.鹿港訊,「蚵女拍外景 招臨時演員」,《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9月19日。
4.本報訊,「中影新片蚵女 今在瑞濱開拍」,《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0月12日。
5.中央社,「蚵女高幸枝」,《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0月17日。
6.鹿港訊,「中影在鹿港 拍採蚵外景」,《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0月24日。
7.鹿港訊,「蚵女在鹿港」,《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1月2日。
8.鹿港訊,「中影拍蚵女」,《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1月16日。
9.台南訊,「蚵女拍外景」,《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1月21日。
10.姚鳳磐,「蚵女拍外景」,《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2月7日。
11.本報訊,「中影新片蚵女 舉行首映典禮」,《聯合報》第八版,1964年2月11日。
12.姚鳳磐,「蚵女先睹記」,《聯合報》第八版,1964年2月12日。
13.鍵宇,「國片起飛了多少」,《聯合報》第八版,1964年2月18日。
14.何凡,「玻璃墊上 國片抬頭」,《聯合報》第七版,1964年3月30日。
15.本報訊,「出類拔萃 十六個『最』」,《聯合報》第三版,1964年6月20日。
16.本報訊,「嘉賓不奪主 冷門出蚵女」,《聯合報》第三版,1964年6月20日。
17.本報專訪,「國片從此超越童星獎! 最佳影片蚵女演職員的企望」,《聯合報》第七版,1964年6月20日。
18.華慧英,《捕捉影像的人:華慧英攝影步途五十年》,台北:遠流,2000,頁239~246。


蚵女(Oyster Girl)
導演:李嘉、李行
編劇:趙琦彬、劉博昌
演員:王莫愁、武家麒、高幸枝、葛香亭、歐威、葛小寶、蔣娉、魏蘇、丁強
出品:中央電影公司
首映時間:1964年2月(台灣)、1972年3月23日(香港)
獲獎:第十一屆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翠鳳獎
附註:首部由國人自力拍攝的彩色寬銀幕電影
劇情簡介:
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的水寮鄉是個漁村,王阿蘭(王莫愁)與村裡許多女孩一樣,日夜奔波於潮汐間辛勤養蚵,人們稱她們為蚵女。阿蘭的母親早逝,父親(葛香亭)酗酒好賭,還有年幼的弟弟小龍,性格堅毅的阿蘭毅然扛起家計,終日採蚵織網勤力賺錢。
一日,忙於養蚵作業的阿蘭,憶起出海捕魚的愛人林金水(武家麒),不自覺對著遠方發呆,另一位蚵女(蔡慧華)見狀,忍不住笑阿蘭癡情。夕陽西下,阿蘭踏著淺海濕地,想起前次與金水見面時的場景。兩人在海灘撿到形狀似「如意」的石頭,阿蘭直覺是個好兆頭,囑咐金水將石頭藏在海岸岩洞內,祈求一切順利平安。其實,金水每次出海總令阿蘭提心吊膽,她日夜期盼收蚵時節早日到來,屆時金水的漁船就會返港。

不學無術的阿火(歐威)愛慕阿蘭多年,見金水不在,想趁機一親芳澤。危急之際,遠處傳來汽車喇叭聲,原來是找阿火賭博的流氓,他只得訕訕離開。王父又要兒子幫忙賖酒,小龍忍不住向姊姊抱怨:「喝了大半瓶還不夠,又叫我去賒!」阿蘭好言相勸,並稱以前的帳都沒還,父親卻耍賴道:「沒給我會給嘛!我喝瓶酒要你們這麼囉唆,你們長這麼大是誰給你們飯吃的!」他邊罵邊走,索性跑去阿火的賭場。
王父連輸好幾場,向阿火借了三百元不夠,還想再拿五十繼續。阿火不顧身旁女友阿珠(高幸枝)反對,願以阿蘭為賭注,和他再玩一把。阿珠暴跳如雷,氣罵阿火沒有良心,更口沒遮攔道:「阿蘭那個『爛污女人』有什麼好!」阿火直言自己就是喜歡阿蘭,對阿珠置之不理。王父聽人污辱女兒,很不是滋味,將水波在阿珠臉上後離開。阿珠掩面哭泣,阿火卻氣憤道:「到手的阿蘭,讓妳弄跑了!」

阿蘭忙著織漁網,好友阿娟(蔣娉)故意吹奏「思想起」音樂,讓她想起仍在外海捕魚的金水。阿蘭問阿娟是否有颱風,她稱金水非遇到不可,阿蘭不解這麼說有何好處,阿娟捉黠道:「我要看妳掉眼淚呀!」阿蘭決定和阿娟一同到漁會去問技術員郭明順(丁強)有關颱風的消息。
阿娟暗戀明順多時,稱他正在進行一項實驗,若成功的話,便能將蚵肉變得又肥又大。阿蘭聞言,便笑阿娟對明順瞭若指掌。明順告知兩人颱風轉向,令阿蘭心中大石落地。

「為什麼妳老看不上我呢?」阿火又纏上阿蘭,稱只要願意嫁給他,非但不用插蚵勞累,只要天天躺著就好。阿珠見男友對阿蘭窮追不捨,很不是滋味,對阿蘭恨意更深。
工作時,阿珠向阿蘭言語挑釁,大聲道:「全村的男人都給妳迷去好了!」阿蘭忍無可忍,用力將阿珠的蚵架打毀,更在淺灘上打起來,最後演變成兩方人馬互毆的群架。明順見事態嚴重,趕緊衝出阻止,帶著眾人到蘇進全醫師(魏蘇)處擦藥包紮。明順趁此機會力勸蘇醫師競選水寮鄉鄉長,經過幾番考慮,他終於願意出馬角逐,為漁村改革進份心力。選舉活動開始,阿火的叔叔高登貴也競選鄉長,他們用「欠債不需還、只要投此人」等變相買票方式為他拉票。

收蚵季節到來,阿蘭等人紛紛將一簍簍的蚵放上推車,拉到岸上將蚵挖出換錢。阿火領頭為高登貴助選,大家反應冷淡。選舉結果揭曉,蘇醫師順利當選,鄉民在廟口舞獅慶祝。阿火心裡很不是滋味,打明順的啞巴助理(葛小寶)出氣,明順出面阻止,反遭一群流氓圍毆。明順招架不住,幸得金水及時出現,才將阿火等人擊退。
小龍見金水遠洋歸來,趕緊告訴姐姐。久別重逢,兩人感情更深,金水拿出藏在岩洞內的「如意」,上面已長滿了貝殼。阿蘭希望金水不再出海,與她結婚過穩定的生活,但金水卻說:「好久不見了,在一起應該快活一點!」阿蘭誤會男友不想結婚,或著根本不喜歡自己,金水趕緊解釋,他出海無非是想多存錢,好能與她長相廝首,況且他不喜歡插蚵這種沒出息的工作……阿蘭無法接受金水一再拖延,不顧漲潮執意遊回對岸,但水實在太深,金水趕緊將阿蘭拉上竹筏,生火烤乾衣服的同時也共渡一夜。
清晨,阿蘭悄悄溜回家,父親質問為何一夜未歸,嚴肅囑咐女孩子大了要小心,否則會讓鄰居看笑話,阿蘭只得推託是和阿娟一起。金水興起結婚念頭,母親雖樂見其成,卻也坦言「那愛喝酒又愛賭錢的糊塗父親」肯定會要一大筆聘金。金水自己向王父說親,果真碰了「錢釘子」。阿蘭在隔壁房間偷聽,神情落寞,難過父親貪婪阻斷姻緣。
金水決定出海賺錢,臨行前,去找阿蘭辭行,答應只要賺錢就會回來,要阿蘭務必等他。另一方面,王父也答應等金水籌錢,期間絕不會將女兒嫁給別人。金水與阿蘭同遊彰化,留下美好回憶。

金水出海,阿蘭發覺自己有了身孕。沒想到,她先前一夜未歸的事,也透過阿珠的嘴傳開,使阿蘭未婚懷孕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阿蘭雖然高興有了金水的孩子,但父親卻怒氣難消,氣罵女兒太糊塗,簡直丟盡了臉。
阿娟陪阿蘭找蘇醫師商量,她說村民差不多都知道此事,還有些人冷言冷言諷刺,如此下去,阿蘭將難以立足。蘇醫師勸阿蘭務必忍耐,待金水回來,必能否極泰來。阿娟又去找明順想辦法,他認為或可到附近村子避風頭,阿娟憶起有位姑媽住在附近,決定安排阿蘭到該處待產。
經過阿娟多番勸說,王父終於答應女兒暫時離開,但他還是不斷將「丟臉」掛在嘴邊。阿蘭獨居在岸邊小屋,自己捕魚為生,日子雖苦卻也清靜。阿娟到新蓋的食品加工廠工作,趁下班時間帶小龍去找姐姐,未料行蹤卻被阿火手下目睹。
隔日,阿蘭捕魚歸來,竟見阿火躺在床上等待。阿火表示金水船沉,再也不會回來,村民都等著看笑話,只有他不顧厲害前來探望,甚至願意娶阿蘭為妻。說完,阿火又想非禮阿蘭,所幸又被尾隨而來的阿珠破壞。她氣憤阿火始亂終棄,兩人扭打一團,阿火一臉怒氣離去,阿珠與阿蘭淚眼相對,誤會在沈默中化解。

林母輾轉得知阿蘭懷有兒子骨肉,趕緊帶著補品前去探望。她希望未過門的媳婦能與自己同住,好有個照應,但阿蘭堅持等金水回來才肯回村子,否則只會丟父親的臉。
數月過去,阿蘭陣痛難耐,好不容易找到助產士(素珠),卻發現她胎位不正難產,趕緊送去蘇醫師的診所。同時,金水賺到足夠聘金歸來,自母親口中得知阿蘭懷孕,急著去找她。途中,他見阿火一群遭警察逮捕,卻無暇細問。
蘇醫師為阿蘭進行緊急手術,儘管胎兒獲救,阿蘭卻因失血過多生命垂危。金水急急趕到,願輸血給阿蘭,才即時挽救她的性命。蘇醫師為使嬰兒的出生證明免於「父不詳」,特意幫阿蘭、金水寫好一張以自己為證婚人的結婚證書,令金水十分感謝。
水寮鄉在村長蘇醫師及技術員明順等人的努力下,萬物欣欣向榮。金水與阿蘭父女一同養蚵,展開幸福生活。 

台長: 粟子
人氣(21,59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廣播…記錄台灣 |
此分類下一篇:真愛的代價…柯俊雄、張美瑤主演〈落花時節〉
此分類上一篇:牧羊女的獨立宣言…〈菁菁〉

育瑄
聽到這部電影 讓人感觸很深!!!
2008-10-09 20:57:01
版主回應
我感覺此片的幕後比拍攝出來的成果更動人,特別是彩色片嘗試一段,可見電影工作者的毅力與創意。
2008-10-09 23:24: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