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6 19:42:29| 人氣4,8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山行〉…港台合作經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政治勢力徑渭分明的五、六0年代,作為大眾主要娛樂的電影,無可避免地肩負起政府宣傳的重責大任。然而,隨著台灣「農教」出品的〈惡夢初醒〉(1951)、〈罌粟花〉(1955)等一系列明確反共電影的賣座失敗,使相關主事者認知在政治正確外,也需注意市場和演員卡司的安排,進而著手修正製片方向。之後,雖然傳達官方政令仍是必然的任務,但製片單位也瞭解兼顧觀眾市場與市場收益的重要。因此,擁有較佳製片環境與票房明星的香港電影界,便成為台灣積極尋求合作的對象,「中影」遂積極展開接觸與商談的工作。

對於台灣方面的邀約,屬於香港自由影業的電影組織(如:「永華」、「電懋」、「邵氏」等)與從業人員基於政治立場及市場等考量,也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幾經商討後,「中影」和「電懋」選擇拍攝強調團結互助的電影〈關山行〉(1956),作為港台首次合作的題材。

電影簡介
〈關山行〉1956年╱黑白╱102分╱中影出品
導演:易文
編劇:吳鐵翼
攝影:賴成英
攝影指導:莊國鈞
音樂:綦湘棠
作曲:姚敏
作詞:易文
演唱:姚莉「等天晴」、葛蘭「一條心」
製片:李葉
監製:戴安國
演員:葛蘭、王豪、鍾情、李湄、唐菁、穆虹、吳家驤、賀賓、王遜、金超白、韓昌霞、黃曼、黃宗迅、李冠章、李影、梁銳、王元龍、張小燕、周曼華、雷鳴、魏平澳、洪波
劇情簡介:詳見「葛蘭網頁」http://www.geocities.com/gelanweb/GSX.htm

短評
實際上,不同背景、省籍的人經過一個象徵性旅程而達到共識,彼此團結合作,這種模式中外皆有。約翰‧福特(John Ford)的〈驛馬車〉(Stagecoach╱1939)即是原型。(黃仁,《電影與政治宣傳》,台北:萬象圖書,1994,頁311。)然而,相較於這部著重推崇冒險患難精神的美國經典西部電影,〈關山行〉更強調面臨險峻情勢仍要相互合作的政治意涵。

多線發展的得失
原本即擁有許多台灣知名影星的「中影」,在獲得「電懋」的鼎力相助後更是如虎添翼,葛蘭、李湄、鍾情、穆虹、周曼華等能夠獨當一面的明星,均投入〈關山行〉的拍攝工作。但是,如此「黃金」的陣容,對於電影而言卻並非都是助益,因為即便大家不在乎戲份,卻也不能差距太遠。於是每個人都發展一小段故事,積少成多,相對壓縮了劇情鋪陳的厚度,〈關山行〉的編劇面臨這樣「巧婦難為多米之炊」的困境,不同調性的演員,不僅要把他們拉在一個故事裡,還得避免顧此失彼,無疑是難上加難。

雖然影評黃仁先生對此提出「劇情性疏散」及「全靠大堆頭演員競演來做號召」的批評(黃仁,1994,頁311。),但就我的觀感而言,儘管部分劇情仍不免令人有突兀的感覺,但內容並未偏離主題太遠,讓這複雜的多線發展,最後還能收到「團結」的主軸上。此外,首尾均在車廂內的安排,層次地表現出經歷「道路坍方」事件後乘客的心態轉變,亦是巧妙組合多線劇情的重要關鍵。

整體而言,〈關山行〉的多線發展,豐富了劇情內容,使觀眾可以在一部電影中,看到演員在其他電影中的精華表演,如:鍾情在〈桃花江〉(1955)的俏皮、葛蘭在〈空中小姐〉(1959)的熱忱以及李湄在〈野火〉(1957)中的嫵媚等。只是,面對有限的時間,再出色的演技也只能切割呈現,顯然是大堆頭電影必然面臨的兩難問題。

台長: 粟子
人氣(4,8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研究 |
此分類下一篇:從葛蘭談起…〈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觀影分享
此分類上一篇:〈喜怒哀樂〉…四大名導玩電影(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