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0-16 08:21:01

十二因緣的生死觀 聖嚴法師

  十二因緣的生死觀   根據佛陀的悟境所見,形成生死循環的三世因果者,名為十二因緣,亦即是由於十二個環節的連鎖,便構成了連續生死之苦的起因,也可由此十二個環節的逐段逆轉,達到滅卻苦因、斷絕生死的目的...

2021-10-15 08:40:12

集聖諦和滅聖諦是佛陀的現象論 聖嚴法師

  集聖諦和滅聖諦是佛陀的現象論   從宇宙的本體而變成宇宙的現象,便是眾生生死的起滅,佛陀以心物合一的五蘊,作為凡夫眾生世間的本體,又以什麼來說明宇宙的現象呢﹖前面已經表明,佛陀是以眾生為宇宙之中心...

2021-10-14 10:15:41

宇宙的形成--可參閱楞嚴經

  宇宙是眾生所造成的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宇宙是眾生活動的舞台,這是通俗的說法;若依佛陀的見地,宇宙是由眾生的活動而形成的。比如,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團,我們的國家,是由家庭中的成員、社員、國民...

2021-10-13 08:27:48

五蘊 心物合一論

  五  蘊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構成凡夫世間的要素者,名為五蘊或五陰(skandha):   (1)色 蘊:(rupa-skandha)——包括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以及反映自身而起感受作用的色、聲、...

2021-10-12 07:29:01

苦聖諦

  苦聖諦是佛陀的本體論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苦聖諦,略名「苦諦」(duhkha),上面已說到,觀宇宙本來是無限的存在,也無所謂有什麼宇宙本體論的必要,若一涉及宇宙本體觀念,便不是無限,而是出於有限的要求...

2021-10-11 07:41:39

四聖諦 苦集滅道

佛陀的教法 ——四聖諦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佛陀的教法如何呢﹖不用說,佛陀是經過了印度原有宗教思想的薰染,而再予以審察的結果,開出了新鮮合理而偉大的智慧之花,那便是以「四聖諦」(catursaty...

2021-10-10 08:15:14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類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類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認為宇宙萬物均係梵天所生,在祭師階級的婆羅門,優勢獨佔的情形下,又將人 類的產生,分為四個等級:1由梵天的頭上生出職業的宗教師婆羅門族...

2021-10-09 08:03:18

根本教義

何謂根本教義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此所謂根本教義,顧名思義,乃是佛教教義的基礎或原則。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沒有這樣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開發了自有地球的人類歷史以來,從未發現過的真理,這個真理,...

2021-10-08 08:08:54

佛陀的行止

  佛陀的行止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釋尊於成道之後,直到入滅為止,大約有四十五年的歲月,每年除了四個月的雨季,和常隨的弟子們在某信徒的家裏,或在某長者所建贈的精舍、林地、莊園之中,安居度過之外。平...

2021-10-07 07:14:09

十大弟子

  佛陀的還鄉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釋尊成道之後第五年,應其父王之召,由王舍城回到了他的祖國迦毗羅衛。佛陀將要回國之先,這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很快地傳遍出來,父王、姨母、妃子,以及佛的兒子羅喉羅等,...

2021-10-06 09:08:15

成立僧團

  舍利弗與目犍連和大迦葉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當時有一位詭辯學派的大修行家刪闍耶(Sanjaya)外道,也住於摩揭陀國,有一天,他的大弟子舍利弗(S'ariputra),在王舍城的街上托缽之時,見到了佛教的比丘阿說...

2021-10-05 09:08:43

解脫法門

傳道的開始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佛陀初轉法輪,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說了「解脫法門」,允許他們成為弟子,並稱「善來比丘」,他們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憍陳如的悟性最快,聽...

2021-10-04 06:53:12

鹿野苑初轉法輪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鹿野苑初轉法輪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成道之後的佛陀,一切的龍(印度的Naga 即是蛇形的神)、鳥等動物,都來向他獻上供物,他在初七日中,也未離開菩提樹下,一邊受用他在成道之後所得輕妙無可形容的法樂...

2021-10-03 08:23:54

菩提樹下的體驗 - 2

菩提樹下的體驗-2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喬達摩在這棵菩提樹下,宴坐冥想了四十九日,以其奮勇精進的精神,克服了身心內外的一切魔障,遂於十二月八日之夜,達到了冥想的最高境域,開了智慧,真正的認識了宇宙...

2021-10-02 06:07:48

菩提樹下的體驗

  菩提樹下的體驗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實際上,佛陀並未墮落,祇是從苦行的經驗以及享樂的事實中,理解到極端的苦行和放任的享樂,同樣無濟於開悟的目的,此在後來佛陀訓誡他的弟子時,便作了這樣的說明:...

第一頁      ‹上一頁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41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