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江福祐,資深球迷,以〈派大叔戀愛物語〉展現小童話天份,從此「派大叔」成為江湖絕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但不想畢業,專研圖書館利用教育、語文教育、語文教材研發、閱讀教學、閱讀推廣活動、親子閱讀、兒童文化研究、西北邊荒種樹;喜歡買書、看書、旅行、看海、吃喝玩樂、睡覺、發呆;專長於吃喝玩樂、夾娃娃,以及在暗黑的憂鬱王國一生對決。
親愛的創作坊大小朋友們:
1. 看卡通和吃便當
多年以來,棒球被台灣視為「國球」,因為棒球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少數能夠出頭的項目,從早期的紅葉少棒(更早期的嘉農棒球隊,曾因某些政治因素而被忽視)到許多台灣選手站上大聯盟,每一場比賽,每一顆球,都牽動台灣人的神經,而且還可能跟你看不看得懂棒球無關,彷彿棒球已經成為民族情感的催化劑。當年中華隊擊敗日本,球員可以搭吉普車繞行市區當英雄,所以,展元哥說:「好想贏韓國!」
永遠都會記得半夜起床看棒球比賽轉播的那個時代,那個年代電視只有三個頻道,還不是24小時播出,每當中華隊的三級棒球(少棒、青少棒、青棒)到外國比賽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半夜守著電視機。小時候,每當有棒球比賽轉播,都感覺到非常興奮,因為除了可以光明正大不睡覺的看棒球比賽之外,有時還有卡通影片可以看,那是因為當年電視台都需要購買衛星的時間,但是有時候比賽會延誤一些時間,於是常常在比賽正式開打前,總是會有十幾二十分鐘的空檔,於是電視台就會播放卡通影片,有時候是頑皮豹,有時候是米老鼠,這對當年沒有手機,電視頻道和節目都很少的小孩來說,真的是一項福利。
當年年紀小,有時候,還等不到比賽開始,卡通看一半就又睡著了。派大叔的看球人生就是這樣華麗開始的。
派大叔第一次進棒球場看棒球,是在小學五年級。看的是當年打得火熱的梅花旗成棒賽,比賽的隊伍是「味全」和「葡萄王」,這二隊可以說是世仇,二隊中有許多現在仍活躍於球壇的神級人物,「味全」是以為化大學為班底,像是球評楊清瓏、「微笑喬治」趙士強、陽介仁、「鯊魚」鄭幸生、「盜帥」林易增、「棒球先生」李居明等球員。「葡萄王」則是以輔仁大學為班底,球員有體大校長林華韋、前中華隊總教練葉志仙、「諸葛紅中」洪一中、後來旅日的「鐵臂投手」莊勝雄。
那一次比賽是在已經拆掉的台北市立棒球場,也就是現在的台北市小巨蛋體育館。那一天是我的舅舅帶我們去的,一群小孩子搭著一次可以來10輛,號稱「台北BRT」的「307」公車到球場,對於當年沒有什麼娛樂、學校也沒校外教學、很少可以出門的小孩來說,那可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那一場比賽,我們是坐在三壘側,支持的是「葡萄王」,除了因為外婆家是在新莊鄰近輔仁大學之外,後來才知道,原來葉志仙和外婆家好像還算是遠房的親戚,平時也都有連繫。所以後來舅舅帶我們看的比賽,不是「葡萄王」,要不就是「輔仁大學」。
當年那一場比賽的勝負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當強打葉志仙擊出每一球時,我們就會站起來歡呼或是驚嘆,現場那種大家一起吶喊的聲音與畫面,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第一次去棒球場場看棒球,還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吃便當」,早期的棒球場不像現在職棒的棒球場是企業化經營,球場裡面沒有什麼賣餐飲的地方,所以在棒球場的門口就會有大批賣餐飲的攤販,也變成熱鬧的小市集,現在棒球場都有職棒球團認養,企業化經營,餐飲也都有規模的在球場裡面販售,現在大概只剩下新莊、桃園球場外,仍然屹立不搖的職棒元老「汾條伯」的大腸包小腸了。
我永遠記得舅舅第一次帶我們去看棒球時,因為是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比賽,比賽進場前,舅舅買了幾個排骨便當讓我們帶進去吃,小時候很少外食的機會,能夠在外面吃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可是一件難得的事情,我記得那一塊排骨好大,大到我吃不完。
2. 世仇對決,瓶罐齊飛
無論是台灣還是外國,運動比賽總是會出現一些經典的對戰組合,這些對戰組合吸引了各自的球迷參與其中,簡直就是從廠內打到了場外,這些對戰組合之間的故事,甚至於比賽事勝負本身更令人津津樂道,美國大聯盟甚至還出現了百年魔咒。
撇開對外同仇敵愾的「中日大戰」和「好想贏韓國」的國際賽之外,派大叔參與過的「世仇之戰」,除了早期的「味全」和「葡萄王」、「輔仁大學」和「文化大學」,大概就要推演到職棒在台灣開始發展後了,中華職棒元年開打時共有四隊:味全龍、統一獅、三商虎、兄弟象,後來有些球隊轉賣或是母企業結束經營,所以歷年來還有時報鷹、誠泰太陽、誠泰眼鏡蛇、米底亞暴龍、中信鯨、俊國熊、興農牛、義大犀牛等職棒隊伍出現在台晚的職棒舞台,有些是新成立的隊伍,有些則是球隊轉賣改名。這些球隊中,公認最強世仇對戰組合,應該就是早期的味全龍和兄弟象的「龍象大戰」,「龍象大戰」精彩的除了球員球技的部分之外,大概就是球迷之間的較勁了。球迷百百款,但是就像樹多必有枯枝一樣,有些球迷可能真的是投入了太多的熱情,抑或是心裡的壓力亟欲找到宣洩的出口,許多不理性的言詞和舉動就常常出現在球場的看台上了,兄弟象和味全龍兩隊的比賽,這一類型的擦槍走火還真不少,場內打得火熱,看台上也不遑多讓,場內只要稍有衝突火藥味,寶特瓶就會如下雨般的丟入場內,即使比賽結束了,雙方球迷都還要在場外再叫囂一下才肯回家。
後來,隨著味全龍的解散,這個經典的對決組合,也就逐漸轉變成兄弟象球迷與其他球隊球迷之間的對決,甚至於網路上還曾經有球迷組成「反兄弟象聯盟」。不過絕大多數的球迷其實都還是非常理性地為自己喜歡的球隊與球員應援,而不是只想找人吵架惹事生非。
2021年味全龍將重新加入中華職棒一軍的比賽,是否會再重現經典的「龍象大戰」,老球迷都很期待呢!
3. 贏球治百病,撿到界外球治大病
雖然比賽就是有輸有贏,但是派大叔就是不喜歡輸球的感覺,派大叔目前支持的球隊是「中華隊」(這根本是湊字數的廢話),職棒的的話,就是「富邦悍將」,它的前身是「義大犀牛」,更早一些是「興農牛」、「俊國熊」。
這支球隊八次打進總冠軍賽,卻只有三次拿下總冠軍。這個總冠軍次數有點少,代表的意義就是,球隊的戰績並不是一直都是很好。
「球迷」這個生物很奇妙,他有好幾個「品種」。有的是純粹的戰績迷,戰績好就支持,戰績不好就轉隊;有的是球員迷,跟著喜歡的球員,不管他在哪一隊,就支持哪一隊;有的是死忠球迷,不管這一隊發生什麼事,轉賣給誰,就是一路挺到底,中職球迷大多是屬於這一種;還有一個品種,是近幾年才逐漸形成的「啦啦隊迷」,他們進場不全然是為了看棒球,而是為了看各隊精挑細選的啦啦隊,這一群啦啦隊迷常常都是帶著全套的攝影裝備進場,也都會選購啦啦隊休息區附近的座位,還會不時提供啦啦隊成員各種飲料和食物,天氣熱時還會幫忙搧風或是提供電風扇,下雨時還會幫忙撐傘,還曾經被戲稱為「買票進場看啦啦隊的工具人」。
派大叔是屬於「死忠球迷」兼「啦啦隊迷」。平時工作忙碌,常常受氣,所以看棒球成為派大叔我宣洩情緒的管道。一開始球場並不會有太多人認識,可以盡情地大叫或是跟著啦啦隊跳應援舞;但是久了之後,就會發現座位附近總是有一些也是死忠球迷,逐漸的大家就認識了,平時教師的身分也會被知道,就要顧及形象。
在棒球場看棒球和在電視機前面看轉播,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感覺。在棒球場看棒球的時候,投手投出的每一球,打者擊出的每一球,無論是三振、四壞球、接殺出局,還是安打、全壘打,都會牽動球迷的情緒波動,尤其是觸身球、板凳清空、裁判誤判時,現場鼓譟的氣氛,彷彿一觸即發的世界大戰。因為,球迷、球援、總教練、啦啦隊,沒有人想自己支持的主場球隊輸球,除了客場的球隊與球迷之外。
台灣的棒球運動有一些有趣的現象,就是無論是哪一級的賽事,如果輸球,球迷就會開始找出「戰犯」,然後開始當起「鍵盤總教練」,檢討球員、怪罪教練,好安慰自己因為輸球而帶來的負面情緒。派大叔我雖然還不至於如此,不過早期每次進場看球或是看電視轉播,輸球的時候還是會有滿滿的負面能量。後來有幾年,球隊戰績真的是低迷到不行,所以對於輸球好像也就莫名其妙的習慣了。這個時候,如果球隊贏球了,就會感到特別的開心,什麼工作壓力,什麼煩心的事,都可以不要管了,就連從球場回家的路上,鹹酥雞都會多買一百元來慶祝,果真如許多資深球迷說的,「贏球治百病」。
到棒球場看球,除了拍啦啦隊的單眼相機之外,還有一項配備也要攜帶,那就是棒球手套,不過不是看到輸球氣到自己下去投球或是守備,而是面對飛到看台的界外球時,可以拿起手套保護自己,順便在球賽轉播中展現一下接球的美技,當然,也有可能會被球打到送醫急救。台灣職棒比賽已經出現過好幾起界外飛球傷人的事件,有的還嚴重到與聯盟對簿公堂,所以近年來的比賽,都會希望球迷帶個手套或是現場買組加油棒(保護安全,球團又可賺錢,真是魚與熊掌兼得),球飛來的時候就可以順勢保護自己,所以每當球場出現「界外球!請注意安全!」的播音時,就會看到許多「選手」自告奮勇地去接球。
職棒比賽是買票進場,所以界外飛球是不回收的。其他各級棒球,如果是免費進場,礙於經費,界外飛球必須回收給主辦單位,因為一顆比賽用球的費用其實不便宜,中華職棒官方販售當季的比賽用球,一顆就要六百元,其他過季的比賽用球也要三、四百,因此接到一顆界外球或是全壘打的球,就等於把門票的錢賺回來了。如果接到的全壘打球又剛好是球員的首轟、百轟之類的,那就更有意義了,球員甚至於會用簽名球棒、手套、球衣等物品把全壘打球換回來。
派大叔進棒球場看球,到現在為止,大概撿到、接到界外球有將近十顆,號稱「人肉吸球機」。其他球員在局間丟上看台送給球迷的比賽用球,或是賽前的練習用球,派大叔也累積了二、三十顆,最有意義的是在一場完投完封比賽贏球後,投手簽了四顆實戰用球丟上看台給球迷,就被我幸運的在數百人搶奪中,完美的接進手套。不過因為派大叔我大多數的時候都坐在內野看台看比賽,還沒有機會到外野去感受一下全壘打球飛過來時的感覺。
4. 應援要跳,商品要買
職棒早期並沒有啦啦隊,而是只有應援團。應援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場邊打鼓、搖旗幟、帶領球迷喊應援口號,或是必要時「制止」或是「煽動」球迷激動的情緒。早期職棒比賽進場的大多數是大學生以上的成人,真的是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各界人士都有,尤其是數十年前職棒簽賭還相當興盛的那個年代,看台上總是會坐著許多感覺就不是來看棒球的人士,所以球場就不適合全家大小進場看球。
後來,職棒簽賭、假球案落幕後,球團為了吸引球迷再次進場看球,開始引進外國的應援模式,就是請啦啦隊在看台區帶動球迷跳應援曲。這種應援方式最早是在2005年,由La New熊隊的La new Girls開始,隨後各隊也都陸續成立啦啦隊,來帶動球場的氣氛。啦啦隊的出現,改變了原本剛硬的看球氣氛,讓球場變成是一個熱鬧何且好玩的地方,除了開場的啦啦隊表演之外,每個球員都有球團啦啦隊設計的應援曲與應援的動作,當球員上場打擊時,DJ就會播放應援曲,球員也會覺得有被激勵的感覺,打起球來也就格外的賣力。
除了國家隊的比賽之外,職棒本質其實還是屬於商業的經營模式,除了門票的收入之外,周邊商品的販售,有時才是考驗球團經營能力最主要的項目。早期球團販售的商品,大概就是以場內簡單的餐飲,球衣、紀念球、加油工具之類的為主,以前的球賽,動輒都是萬人起跳的進場人數,所以球團靠的是球迷進場的門票收入,但是幾次的假球風波後,進場人數銳減,球團不得不開始絞盡腦汁,以維持球團經營的收支平衡,於是各種與棒球相關的商品、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紀念小物都在專屬的商品販售店出現。近年來與異業結合,推出聯名款的球衣或是商品,常常都造成球迷的搶購,現在進場看棒球的球迷,無論哪一隊,每個人都可能擁有好幾件球衣。近期最熱門的一件球衣,應該就是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2020年5月8日新莊球場全球首場有觀眾的職棒比賽時,身上所穿的代表台灣零確診的白色零號球衣。
除了周邊商品之外,球迷另外一個與棒球有關的收藏,大概就屬簽名球了。網路上雖然也有球迷會販售自己收集到的簽名球,但是大多數的球迷通常不會這麼做,因為每一顆所得到的簽名球,其實都有它的意義與故事,就像派大叔接到投手完投完封的實戰簽名球,光是這個神奇的經歷就可以講好久。
最近派大叔也收集到了二顆頗具意義的簽名球。一個是前統一獅的投手「張班長」張志強,退役後返回故鄉投入三級棒球的基礎訓練,剛好他是我當校長的學弟學校的家長會副會長,前一陣子校長學弟諮詢了我一些閱讀與教學上的問題,於是就以張誌強的簽名球做為贈禮。另外一個則是中華職棒元年首戰味全龍隊對兄弟象,兄弟象的先發投手張永昌,他剛好前幾年在同學的學校當鐘點教師,與同學十分熟悉,同學知道我喜歡棒球,就請他簽了簽名球送我。雖然這二顆簽名球,都不是我支持的球隊球員,但是他們在球場上的表現以及對推展棒球運動的貢獻,實在是令人敬佩。
5. 球是圓的,不要給我打假球
棒球在台灣職業運動的觀看人口應該排名第一。除了有國球的加持之外,大概就是因為有許多台灣的好手站上棒球最高殿堂美國職棒大聯盟,因此特別受到關注。
但是,台灣的職業棒球也曾經面臨考驗甚至於瓦解的危機。1997年爆發職棒簽賭、打假球案,重創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職棒環境。2001年曾經靠著世界棒球錦標賽帶回球迷的信心,但是卻又在2005年到2012年間,又爆發多次的球員參與打假球,以及黑道操控比賽,甚至介入球團經營的事件,又使得球迷對於職業棒球運動失去信任,傷透許多老球迷的心。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球員的努力和表現絕對會被球迷看見,也不會因為一、二次失誤,就否定球員的努力,但是刻意的打假球、打放水球,終究是會被看穿手腳的。
職棒環境不斷地隨著社會在進步,除了商業化多元經營之外,也會利用科技讓比賽更加公正,也更加豐富。
派大叔我看著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人進場看球,有愈來愈多的熟面孔出現在球場,還有許多球團也會規畫提供親子席,讓看棒球成為一種適合全家參與的活動,好不容易又建立起這麼健康、正向、熱血的環境,真的拜託不要再摧毀它。
球是圓的,真的不要再給我打假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