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1-01 01:00:00| 人氣472| 回應1 | 上一篇

黃淑君:從看新戲到看新建築——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檔案:黃淑君,天生好動,又想懂文學、思想與歷史,一生努力達到允文允武的生命平衡。喜歡到處巡覽建築物,也喜歡宅在家裡啃小說。試著用文字紀錄觀看地景的小感觸自娛。

 

一、新刺激與舊興趣

      年末很值得回想自己這一年做了什麼事,並且展望2025新年的好時機。而2024年極有趣的經歷是,和一個喜歡看戲的朋友一起累積了六張看戲或看表演的入場票券,不僅吸收了熱門議題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也打破以前觀賞的表演形式都比較單一的印象,覺得現在的藝術表演怎麼那麼有趣,尤其小劇團的表演形式更令人驚艷,怎麼看都看不過癮,信誓旦旦的提醒自己今年一定要搜羅更多好看的表演!

      十月懷抱著許久沒有走進劇場看戲的歡愉心情,到台北一日遊,可是在我在劍潭捷運站月台上看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之後,居然變了調,怎麼看建築變成是我的重點。而且也慢慢聯想到這棟建築物與自己的關係。

      文化表演活動眾多的大台北地區,每個週末都有大小不同的戲劇上演,不過,從自己的經驗回想,演出場地多半集中在某些著名且歷史悠久的劇場,比如自己踏足過國家戲劇院、牯嶺街小劇場、城市舞台、中山堂,其實重複率很高。而在2008年雲門劇場的八里鐵皮屋排練場意外火災,雲門劇團累積的心血付之一炬,經過民間與政府的幫助,2015年雲門劇場在淡水重生,成為雲門舞集以及其他表演藝術團體,多一個能搬演劇目的好場域。

      不過,五個與政府機關有關的表演場地,也覺得稍少。台北市政府看到文化藝術傳播與推廣在硬體上的需求,2008年由台北市政府規劃,在士林夜市臨時用地上,向全世界優秀的建築師廣發邀請函,希望以競圖的方式打造更專業、更符合都市生活的表藝場地。網路上,有人將這次同場競技的建築師以及設計圖一起羅列,沒想到,傑出女建築師札哈哈蒂居然也參與此次競圖,以她最擅長的流線造型建物,一起為台北的文化沃土增加養分。

      最後由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創立的大都會建築師事務所與姚仁喜主持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勝出。只是,從2012年動工興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到2022年啟用,這中間經過了漫長十年的建造波折並沒有激起我的關注。或許這時的我,剛好也因為工作的關係,從大台北地區挪移到新竹,並且對於新竹的古城與在地文化也極具陌生,必須先好好和新竹產生聯繫才行。因此對於此地記憶,仍停在大學時代從淡水到士林夜市吃宵夜所外溢出繁華熱鬧街道的青春喧鬧以及那一片只有一層樓的水泥建築物而已。

      而今年為了看戲,才有機會到重回士林,和之前的記憶接軌。只是,站在劍潭捷運站月台上視線猛然跳接到新穎的結構體上,感受仍然具有強烈的陌生感。

 

二、外觀與骨肉:科技未來感V.S.草根美食文化

  1.透明有光澤的「皮膚」和科技未來感十足的「結構」     

      站在對面仔細凝望亮晶晶的金屬外層、彎曲的強化玻璃以及有好三個幾何量體利用柱樑支撐,讓量體懸空於地面,使得這棟建築,多了科技感的味道,而且冷色調對照周圍較為亮色調與紛雜的景觀,使得行走於繁忙街道的人們很快地找到一個沉靜的視覺焦點,靜靜欣賞這棟建築的與眾不同。其實,站在台北表藝中心前面抬頭,有兩種衝突的感覺油然而生:「好大也好小!」大是原本應該在地面上的空間,由於量體被抬高了,多了像巨人彎腰俯瞰自己的存在感﹔而「好小」則是原本建物的土地面積真的不大。

      因此,回過頭想,庫哈斯將主要展演量體設計在離地5-10公尺的地方,釋放地面空間,是解決問題的好設計,克服原本基地小的缺點,也為行人、觀眾能舒服行走的空間。另外附掛在主建物的三個幾何量體好像也象徵著能浮半空中的能力,不僅是物理的力量,更是在其中搬演劇作的演員與團隊,透過他們瘋狂的想像力和創意,讓有趣的文化藝術力量能長長久久的支撐著。

      非常喜歡它的外觀由一整片彎曲的強化玻璃構築而成,摸起來光滑厚實,真的就像皮膚一樣。太陽光透過彎曲強化玻璃的折射下,散發奇幻的光彩,照在我身上,這時我興奮的看向玻璃外的街景,以從未用這樣的角度看士林,突然間它變美了,以前記憶的劍潭站是滿滿的的人潮和汽機車相互穿梭的忙碌景象,現在透過這棟建築可以看見不同角度的山景,好像自己也離山林很近的感覺,能有這棟建築是一種幸福。

  2.在地的文化符碼

      由於庫哈斯年輕時當過劇作家與記者,在28歲才確定投入他所愛的建築領域。這樣的文化滋養,使得他的作品與思考方式很「人文」,並且對文化採取開放的態度,而且如果有在地的聲音、文化、象徵來評價這棟建築,他會非常高興,代表這棟建築的存在慢慢地成為民眾的記憶點,成為常民文化,活在喜歡文藝的人的生命記憶裡,形成文化符碼。有人評價台北表藝中心外表像台灣人常吃的涼拌菜「皮蛋豆腐」,我莞爾一笑,很貼近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不過「皮蛋豆腐」的形容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如果將建築比喻成台灣國民小吃,我覺得這棟建築物有著相似於貢丸顏色的球型量體、黑灰色如同豬血糕的主結構,以及兩塊大小不一、長方體的蘿蔔,組合成美味的「甜不辣」可能更加對味,而且還附贈撐起球型量體以及大劇場的兩雙筷子。一提到甜不辣肚子都餓了。而觀眾走入台北表藝中心看戲,每一場戲如同吃到彈牙脆口、香Q軟糯、多汁甜美的台灣美食,讓精神全部得到滿足、滋養。

  3.建築內部的運輸、滯留空間——二樓大廳

      一定要稱讚它的階梯設計,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有三個主要劇場:大劇場、藍盒子和球劇場。由於三個劇場都設計在離地層,必須得透過電梯或階梯到劇場入口。

      從地面層到第二層藍盒子劇場,階梯成為主要的空間過渡,也是指引我走進中心的視覺焦點,吸引自體本能走向前去,好奇前面有什麼,隨即踏上另一個藝術想像的國度。它前寬厚窄的設計慢慢聚攏了進中心看戲的觀眾,而且也提供了早來的觀眾,一個可以稍稍等待開演時間的暫留地點。看著很多和自己一樣等待看戲的觀眾,三三兩兩自在地選擇一個不阻礙通行的小角落坐下,輕聲的聊天或滑手機,覺得看戲這件事越來越自然,可能上一刻在表演藝術中心外的自己是個忙碌生活的上班族,而走進這裡看戲之後便換了一個身份,並且能夠看戲之後帶著有意思的養分回家。

      而銜接大劇場與藍盒子之間的白色階梯,則變成了前窄後寬的形式,從藍盒子拾階而上,階梯的高度很緩,走路非常輕鬆如同踏著軟綿綿的雲朵,輕飄飄的滑移到另一個作夢的現場。而令我吃驚的是,我站在階梯的第一階,面對大劇場方向,如同一台攝影機一樣,紀錄著所有走在這個場域裡的人。一階一階稍微墊高的階梯,使得移動非常輕鬆。有的人自然的SHOW自己,有的人幾乎隱沒在階梯上融成背景、有的人從包包裡翻出口紅自然補妝,一層一層的人影各自做著不一樣的動作,後者成為前者疊加的剪影,使得每個人像有分身一樣,將前一次的動作暫停下來,保留在這個階梯上,非常的新奇,還沒到劇場就看到一齣靈動的生活寫實電影,非常符合藝術那種只有在現場才能感受到短暫體驗。又或許這樣的感受,也像電影重慶森林裡有一場戲是梁朝偉拿著一杯咖啡在王菲打工的速食店外,不斷等待的畫面。梁朝偉手拿著咖咖像停格似地靜靜地看著杯子裡氤氳,走過他的人如同陳陳疊疊的影子沒有名字,所有人都不是他在乎的主角。

      我不知道庫哈斯是否在這個廊道上想像過如此動人的畫面,而意圖呈現的設計,不過,對於我而言,這是我一進到這棟建築物之後最喜愛的虛空間。另一個很特別的設計,便是用大量鐵絲網的隔斷物,為空間創造半通透的空間感,而且連樓地板的管線也是用鐵絲網圍成,讓我們都看到建築內有式各樣的系統組成,這對建築迷來說,是個很棒的窺探設計。

  三、歡迎來看戲,喔不對,是歡迎來看戲台!

      走進台北表藝中心,一切設計都具有新鮮感受。有很明顯的圖像辨識系統並且充滿趣味,分別代表大劇院、藍盒子以及球型劇場。顏色使用藍色系,也讓冷色調的大廳跳出一抹生動活潑的感受。第一次進表藝中心是在藍盒子劇場看戲,兩個劇場的手扶梯都如延伸的通道般將觀眾移動到劇場層,搭配上各種顏色的光線,使得進入劇場前有如登上太空船艦一樣,獨具超現實感受。

      走進劇場內部,燈光稍暗,映入眼簾的如同「藍盒子」一樣,我們被深藍色包圍,所有牆面、天花板 色系全部為藍色,非常有科技感,好像看完戲之後,身上都會帶一點星空的魔力走。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座位,一般而言劇場座位都是固定的,有人數限制,但是藍盒子的劇場座位,卻是移動式看台搭建,如同看球賽一樣,以不同戲碼需要的空間配置自由更動,這是和其他戲劇場最不一樣的地方。

      另一個表演空間「大劇場」,空間色系和藍盒子一樣,但是偏亮一些,能容納1500人的座位。這次是固定座位,面向舞台期待劇碼演出。看戲之後,推敲兩個劇場的相對位置,兩個正好在面對,看了庫哈斯對劇場設計的說明,這兩個空間居然可以打開、抽調、挪移設備,如「指揮艇組合」般重新合成一個容納更多戲迷的「超級大劇場」,這真是庫哈斯暗自深埋的「彩蛋」,給這棟科技感與未來感的建築多了一些彈性,讓它更有機會陪著許多劇團造一個更大的夢。

     「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這是庫哈斯在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中,對建築的看法。對於建築蓋完被使用之後,所有人對他作品的評價,不管是好或壞,都是作品存在的價值,如此,作品才有可能如故事一樣活在人們心中。

      這棟建築物有我發現的驚喜設計,也有我覺得小小不舒服的地方。比如「大劇場」觀眾座位的個人空間設計得很侷促,跟隔壁的觀眾貼得很近,連我都覺得擠的人,體格壯碩的人應該是不太舒服的。另外較多的階梯對於老年人、身障者而言則顯得有些辛苦和不方便。不過,一定要大大誇讚的是大劇場的觀眾椅,是我坐過最舒服、支撐性極好,坐了一個半小時都不會腰痠的座椅結構,讓我印象深刻,如此符合人體結構的泡棉怎麼設計的,如何尋來,想訂一組放在家裡呢!

      一場戲看完了,從架高的幻夢閣樓回到現實生活的地面層,必須得稍微轉換心情,戲好不好看,可能還要斟酌,只是看見演出前充滿觀眾的開放式階梯大廳,剩下幾堆閒散的人群彼此交談,好像也不空盪,或許這個空間設計的讓人覺得在具體生活裡的耕耘與抽象精神的滋養,同時滿足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一下捷運就能感受到了,並且也更新了我對台北士林以及看戲的記憶。

      接下來,對於台北表藝中心的探查只剩下「球型劇場」還未涉足,因此,在球劇場看戲列為今年的必做清單,能透過看戲獲得雙重享受。

      我想,2025年的我仍是個幸運的人!

  

台長: 夢天使
人氣(47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給創作坊朋友的信 |
此分類上一篇:吳毓庭:抒情的突圍——聊聊舒伯特三大歌曲集

秋芳
新年新視野,好文好心情~
2025-01-01 10:46: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