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顧著創作坊老師們的生命流動,以及創作坊的遷移,彷如共讀的《幽夢影》所提到: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滋養,為的是有一天可以成就美麗的風景。
曾經從事室內設計的淑君老師,在創作坊重新拿起筆,為創作坊畫設計圖,為孩子打造文學夢工廠。問孩子們,設計理念由淑君老師開始,但是誰才是真正使硬體成形的實踐家?本來期待,趁著孩子們回應「木工師傅」,然後趁著和孩子們分享《做工的人》,談專業、談尊重、談相互成全的情義。沒想到孩子居然是回答:「書瑋老師!」在心裡忍不住一喜:「原來我在孩子眼中這麼全能啊!」卻還是「中立」地問:「為什麼?」孩子說:「因為海報都是妳做的啊!」我們很少能明白孩子的「聯結點」,但是不能否認,他們找出的「點」讓我穿走在時光中……
站在講台上,引導著孩子,回到《做工的人》;下了講台,搭著孩子為我準備的時光機,看見自己所習以為常的一切,原來是充滿了趣味。
圖,一個夢想實現
孩子們下課,我站在他們口中的「海報前」,晚了n拍,回答孩子們的「海報聯想」:「是啊!我比較拿手上顏料、畫線條。」
像極了老套的「得獎感言」,一定要先謝謝一番,但是還是真心感謝我的父母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參與卻不加干涉,我才有機會自由地上色、「畫線」。
印象中,我「畫」的第一張畫,非常有「學問」。那是在我很小很小,還在讀幼稚園的年紀,有一天爸爸拿了一疊白色計算紙和原子筆給我,告訴我想畫什麼都可以。我開心地推著一張四方椅,坐在爸爸旁邊,問:「梁先生,你有哪裡不舒服嗎?」
說實話,我不太記得爸爸有沒有發楞還是嚇一跳,我只記得他非常配合地告訴我他哪裡不舒服,隨著他邊說,我邊在白紙上畫上「一圈一圈」的線條。真的是「一圈一圈」,因為當時的我可還不知道什麼叫英文、什麼叫「書寫體」,只知道每次看診,醫生都在「畫圈」。
爸爸非常入戲的指著「病歷」問我他的身體怎麼了,因為他,我自然也認真的說明那每一個圈在說什麼,還叮嚀著:「記得回家要多喝水喔!」有爸爸的參與,筆成了魔法棒,畫個圈,我,就成為一位醫生了。
後來又在表姊陪同下玩「醫生遊戲」,表姊很認真地在紙上寫上我的「中文病歷」,那時我還跟表姊說:「妳寫錯了啦!醫生才不是這樣寫字咧!」長大後我也知道,醫生也不是像我樣子「一圈圈」的寫字。(病歷電腦化後,也不用寫字啦!)
長大,爸爸為我準備的工具不在是計算紙跟原子筆了,變成了一疊一疊的圖畫紙和彩色筆,一圈一圈的圖也慢慢變成大家看得懂的圖。
大概是像曹操,天生就有莫名的堅持,第一次握有畫畫機會時,想要為爸爸「排除病痛」(其實是單純模仿);拿到畫紙和色筆後,就開始無止盡分送祝福,每一天都為爸媽畫一張圖,上頭永遠寫著「生日快樂」。稍為懂事後,覺得自己很好笑,覺得爸媽很了不起,每天都「生日快樂」還等不到我們長大,他們就「七老八老」了。後來懂得自己創造意義,每次在媽媽唸著:「我每天都很快樂。」就會忍不住「邀功」一下,誰叫我從小就用念力讓他們可以「一生日日都快樂」。
會不會每一張紙,其實都是願望卡,把心願畫上、寫上,就會實現呢?
大弟升高中前,曾經一度要離家住校,當時小三年紀的小弟,在哥哥要離家前,畫了張圖上頭有個小男孩掉著眼睙嘴裡喊著:「哥哥,不要走。」悄悄的放在客廳茶几上……
小弟的願望和深情彷彿也被字靈聽見了,所以願望成真率大增。大弟終究回家,改過著連續三年六年出門搭交通車的通勤生活。然後兩兄弟繼續熱情又吵鬧的「熱鬧生活」,一直到現在……
畫畫到底是什麼呢?恐怕是在我們學會寫字前,讓我們面對自己的許願池吧!然後透過這座池子,提早看見心裡願望實現的那一天。所以,我現在的工作仍然在「畫圈」,而且熱愛「畫圈」。每一個圈都是一張網子,撈補出孩子留在文用的天真、純粹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見識。
文,一張補夢網
很多人都說,愈長大愈沒辦法過得簡單。或許我也曾覺得「長大沒辦法簡單」,但是現在的我倒覺得沒這麼複雜,至少長大了,不會今天想當鋼鐵人,明天要當美國隊長,後天看了新電影又想當小萌樹的Groot。在已經明確知道「我就是我」後,只要全力以赴就能獲得快樂,無論是中點或是終點。
什麼?說我說得容易?好吧!其實有個小祕訣,就是在全力以赴的過程中要為自己找個,絕對會不離不棄的「好伴」,而且通常「好伴會招好伴」喔!
很久之前的我並不這麼確定自己喜歡畫畫,尤其我只上了一堂畫畫課就「逃跑」了。我只知道畫畫對我來說不算難,也沒有人會管我畫得「像不像」、「對不對」這種像在考試的問題,總之,想畫就畫。然後在高中時期「圖文筆記」剛開始流行時,慢慢也像當年學醫生看診,試著在自己的圖旁也幾個字。
其實,當年收到圖文筆記還非常「不識貨」的在心裡碎唸:「你都寫了字,這本筆記是要我記什麼啊!」等「見過世面」才明白,圖文筆記是「作品集」,不是「筆記本」。然後慢慢地也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一本本作品。
剛開始,文,只是為強化圖的氣氛而存在。
隨著不停畫、不停寫(反正也不用幾個字,哈),文,反而成了主角,記錄著會忽然在日常間冒出的文青性格。
「好伴」招「好伴」,照片的加入,不只記錄了事件,也勾出了遺忘許久的心情,然後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一如我曾經這樣不確定的知道自己喜歡畫畫嗎?我也曾經對「一直要做一樣的事」帶著迷惘。尤其到了大學畢業前,幾乎逢人就問:「換過幾份工作?」、「現在工作做了多久了?」最苦惱的時候就是聽見爸爸的工作年資,有好一段時間爸爸都要想盡不同答案回答我:「我一定要一直一直做同一種工作?」看來當時的我是「不想要簡單生活」才會「沒辦法長大簡單」。
做著有穩定調薪、三節獎金、固定國內外旅遊的工作,別人口中的:「這工作不錯耶!」「這樣很好耶!」的興奮很早就離開我身上了。每天上班前我就會到公司旁邊的草皮上,時而發呆、時而看著爺爺奶奶們打槌球,然後不知不覺地拿起身邊的記事本寫下一兩句話,也成了另類的「圖文筆記」,圖是原來在印在上頭的「日曆表格」,文才是我的。直到我發現每次翻記事本時,總是會一直翻到「永遠別忘了,自己還有寫的能力」,才毅然決然放棄當下令人羨慕的一切,轉身進入創作坊。從2007到現在已經十年了,十年裡沒有任何一天冒出「一直做一樣的事」的想法,每一天都覺得不一樣,每一天都覺得「好伴」在身邊。
創作坊是我的畫紙、我的許願池,我在裡頭畫什麼都可以,上什麼都有意思。
明明上的是作文課,只是談到「心」的古字,就可以上「健康管理」,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提出的疑問,延續討論血管阻塞原因。此時孩子和我們的世界就交疊在一起了,我們眼中年紀、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在孩子的生活捕捉中成了:容易生氣、在有灰塵的地方太久、不愛運動……找到原因,就要繼續找解決方法,正常作息、均衡飲食、運動習慣這些都很常聽見,但是在孩子想法裡「阻塞=灰塵=環境髒」,所以他們非常堅持要打掃家裡,然後為了保持血液流動順暢,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駁啊!
順著血液和不同人在一起有不同結果,我們還可以一起共讀文學作品《幽夢影》,讀到「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就進入了文字遊戲場,玩起「文字交朋友」的遊戲。
從「雲+太陽=花朵、彩霞」開始,大家也一起玩吧!或許也會在不經意間找到「好朋友」唷!
1.雲+□□=□□→雲+雲=雲很多、下雨、烏雲/雲+風=魔術師、會飛的羊
2.太陽+□□=□□→太陽+月亮=世界末日、童話世界、「明」/太陽+山=火山、抹茶月見冰
3.水+□□=□□→水+火=溫泉、洗澡、燙傷/水+頭=水龍頭、洗頭、流汗、蓮蓬頭
4.石頭+□□=□□→石頭+石頭=火/石頭+水=打水漂/石頭+豬肉=石板烤肉
最後就讓孩子們為「心」找個好朋友,在題目〈心□□〉創造不一樣的可能。
隨著課程進行,開始變溫柔的浩銓寫了〈心的飯店〉:心需要一間飯店休息,這間飯店的設備只要有「愛」,飯店就能一級一級的升等。
一直以「詩意」為寫作目標的書宇,卻寫了篇很可愛的「健康小叮嚀」叫〈心世界〉:心世界裡有很多小小的平民不停地努力工作,和一個每分每秒都得快速下判斷、做決定,非常非常聰明的副總統,才能維持世界和平。這些小小的平民就是我們身體裡的血液,副總統是肺,而我就是總統,由我決定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才加入的昱昕訂〈心在哪裡?〉:我總是問媽媽,到底心在哪裡呢?媽媽回答了,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認真」就會知道答案。直到有一天我跟朋友玩鬼抓人,為了不被抓到,我非常努力的跑,感覺到心跳得比平常快,好像都要跳出來了。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心就在我身體裡,認真真的能告訴我心在哪裡!
看來,只要和「心」做朋友,結成「好伴」後,我們就能開展出好大好大的世界,一個看不到邊界、沒有辦法限制的世界了。
日常,怎能設限?
想知道自己的「心」被固定的日常限制住了嗎?如果方便,在繼續滑動捲軸前,請先準備紙筆,畫出一種「生物」,並且「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銅頭鐵額
2.四目六手八肩
3.牛蹄
第一次和孩子進行這項活動時,她們一聽「銅頭鐵額」瞬間冒出:「那就是鋼鐵人啦!」真是現代化的解讀啊!然後她們畫出這樣的「生物」。
特別喜歡她們在畫畫時的自言自語:「這樣畫畫最好玩了,看起來很自由,其實又有規則,挑戰起來很興奮!」最後還冒出:「很抒壓!」彷彿只要一枝筆,他們就有了全世界。
筠瑄說:「又沒設定是什麼,大自然裡『六手八肩』的很多耶!隨便一棵樹就超過,懶得算就『六手八肩』啦!」瞧,無論孩子六歲還是六年級,他們都有一套屬於孩子「解套方法」。
如果同樣的條件,又加上「是人」的規定呢?在什麼情況下,人會有銅頭鐵額、四目六手八肩、牛蹄?
丞佑畫了背著很多「工具」,載著造形安全帽的活力青少年
瑋翎畫了坐在雲霄飛車上的玩家……
所有孩子都到畫完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中「蚩尤」的特徵。然後在嘴叨唸著不是:「如果蚩尤長這樣,也還滿可愛的嘛!」或是一驚:「什麼!我畫的是我耶!這樣我不就變蚩尤了!」
這就是圖文、生活的趣味和力量,排除了「大家說」,「我」的特色就突顯出來了。只是隨著長大、隨著背負的要求變多變重,孩子身上大多只看得見「大家」和「大人」了。
在創作坊,就是讓所有孩子認識自己、表現自己、喜歡自己,用各種方法……甚至,只要條件允許,孩子們還可以成為教室設計師,為大家佈置想要的情境。
言恩率先為教室設計了一個「中庭」,讓每一個上課的同學可以圍坐在一起,並且共同享用一個「中庭花園」。稚澄區分坐墊顏色,在教室「種了一棵樹」,把大家帶到了戶外,連窗外車子的喇叭聲,都成了樹上鳥啼聲了。
宇豐當設計師那天,還自備了一顆畫上愛心的氣球,用坐墊將氣球立在教室中間成為「營火」,安排大家圍在營火週遭,營造「大家圍在一起擠暖暖,親密聊天」的氛圍。同學們半瞇著眼睛說:「一定是秋天的晚上,風涼涼的……」哈哈,是吊扇的風!
浩銓想要和別人不一樣,剛開始的「設計概念」卻讓人有些緊張:「我要亂丟墊子!」還好還好,他的「亂」,亂得有趣又有意思。他在教室中間留好要用的桌子,再把綠色墊子靠在牆邊的桌上,藍色墊子「亂丟」在桌子四周,剩下的墊子整齊地圍著中間桌子排好。他說:「這是一道閃電,我們是雲,大家在一起,感情很好。」好清楚的畫面,藍色墊子是雨、綠色墊子是一座座高山,坐在雲上的他們,全變成「雲小孩」了。他們看著旁聽的老師拿著藍墊子坐子,興奮喊著:「老師變成水滴了!」那天上課,忽然間好像自己變成雷神、電母喔!
套用一當紅電視劇,每集都會出現的台詞句型:「我是書瑋老師,這是我在創作坊的日常。」讀書、寫字、畫畫是我從小到大的日常,是我喜歡的日常,純粹、專注又美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