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台之前
2013春季班期初營的規劃,遵循著創作坊的行政平台,課程表先由淑君建立共識;為了順利開學,第一天完成不同班種、各種級別的「示範教學」;再加入新成員的磨合與拼組;最後,再共同研習古希臘文化、蘇格拉底,和這學期的教學講義。
大年初三,課程表在創作坊的私密社團「學習工作玩樂聯盟」貼了出來:
☆2013.2.16(年初七)早上九點開始:
1.上午
淑君老師:家長十問→回饋與提醒
書瑋老師:「基礎班」示範教學→回應與學習
羽豔老師:「字音字形作文班」示範教學→回應與學習
2.下午
雯婷老師:「三國進階班」示範教學→回應與學習
依雯老師:「高階/國中班」示範教學→回應與學習
3.晚上
毓庭老師..融入這個團隊的自我介紹,除了呈現自己,也必須加入對團隊的觀察,以及自己的角色。上個學期,把每個團隊成員對應專屬音階的介紹模式,不可以再用,「講過了不能講」、「寫過了不能寫」,就是創作坊「教」與「學」的無限交盪。
☆2013.2.17(年初八)早上九點半(因應前一天的疲累緊繃,鼓勵大家,多睡一點點,雖然效果有限……)
小芳姊姊:家長十問→回饋與提醒
麗雲老師:融入這個團隊的自我介紹
接下來的時間:古希臘、蘇格拉底、學習講義研習
創作坊的夥伴們,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安定心裡的忐忑,趕在年初七,丟下「過年」的狂歡沈溺,從低速低溫的「安全模式」,迅速切換到高溫高壓、無從解釋的「危機模式」,上緊發條,帶著興奮、不安、期待、壓力,以及無數來不及整理的混亂、抗拒、熱切……,回到創作坊。
小圓桌上,堆滿來自東京、沖繩、北海道、中越、台灣各地的特產名物小禮物,像自動繁衍的「禮物樹」,越長越高。
大家的心,也跟著高高吊起,越吊越高,越跳越快。已然一整夜沒睡好的「應考人」,多拖一分鐘,簡直就是一場來回反覆的「高壓凌遲」,看著這麼多禮物,緊繃的心情,開始耽心什麼時候拆禮物,會不會花掉太多時間?大家爭相提案:「明天再換禮物,如何?」、「先試教吧?」、「不會有人像上學期,在演講中『偷跑』送禮吧?」
噴泉般的耽慮碎句,在小圓桌迴旋:「我在上午的演講,不會被擠到下午吧?」、「我在下午的演講,不會被擠到晚上吧?」、「我在晚上的演講,不會被擠到明天吧?」……
2. 準備上台
緊張!空氣裡迴旋著的氛圍,就只剩下緊張。排在第一棒、總是被可能被擠到第二天的「追隨著」羨慕得不得了的淑君,卻在踏進教室前,發現自己,緊張到忘記帶長裙。
長裙,是創作坊老師的「印記」。請注意噢!不是硬性規定的「制服」,而是醞釀氣氛的印記。
在上台之前,換上長裙,成為一場創作坊的「儀式」(Ritual),一種隱含無限文化意涵的神聖變身。
當所有老師們開始「變裝」時,羽豔為淑君張羅到一條「鑲著蕾絲花邊的淑女裙」。所有人都覺得很不搭,紛紛沒有團體感、也沒有說好話地大笑,即使如此,淑君也不敢脫下來,因為這是她上戰場的「黃金甲」。
這身裝扮,實在不符合創作坊美感,連羽豔都受不了,激情地說:「那我身上的素黑裙,借妳穿好了,比較搭妳的休閒上衣風。」
一旁正準備「上京應考」的考生們,友善暫停了一會兒,還是看著兩人的身高差距,再一次沒有團體感、也沒有說好話地問:「對淑君來說,會不會太短了?」
「對喔!」就在羽豔遲遲說出:「好吧」兩字時,小芳接到電話詢問:「淑君的上衣是什麼顏色?」
為了搭紫上衣,特意為淑君挑了件灰圓裙。沒趕上現場的我,聽到極具臨場感的「畫面轉述」:一進門,先目睹「換裙儀式」的毓庭,身為創作坊唯一的男老師,看著自己的長褲,擔心地問:「每個人,都要穿裙子嗎?」
上台之前,每個人都有別人難以理解的焦慮。
3. 上台準備
這次期初營,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除了資深老師,還有不滿一年的新進夥伴,以及即將參與創作坊的見習老師。為了讓每一個不同背景的夥伴們,學會「角色」的轉換,「訊息」的參與、內化與活用,先介紹麥克盧漢(1911.7.21~1980.12.31)的媒介理論:
1. 媒介(Media)概念:「發話者」、「媒介平台」和「收話者」,不僅指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際互動的所有介質。
2. 媒介就是訊息:傳播方式比訊息本身更重要。
3. 直接傳播的「熱媒介」和提供更多個人參與的「冷媒介」。
4. 「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
在不參照筆記的反覆練習中,讓團隊夥伴們透過的重述與整理,把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內化成自己的理解。
論述的價值,讓我們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原則,去理解繁複多變的現實,並且透過這樣的理解,建構一種全方位的視野。
我們一方面學會大範圍的觀注(一種內省的能量,而不是外顯的「關注」),像「望遠鏡」,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大,卻可以透過「歸納」,讓複雜的變簡單,學會用最簡單的主軸理解大世界。
另一方面學會小細節的摸索,像「放大鏡」,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小,卻可以透過「演繹」,讓簡單的變複雜,用最豐富的曲折領略小地方。
這種大範圍的觀注,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周全,小細節的特寫,讓我們越來越精確,在相同的平台裡,學會區別差異,而後才能建立體系。從事件的大範圍觀注,聚焦在感覺的小細節特寫,繼而精確地歸納規則,最後採取行動,納入周全的社會適應。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起猜測,一個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人,如何透過全面的理解,「預見」現代傳播的走向,想像前所未有的社群網絡,從而深遠影響了人們對媒體的認知和運用。
這就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在開學之前,在上台之前,在引領孩子之前,我們必須深切領悟:每一個老師,都在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在此時此地和我們的孩子交會,而後我們將一起糾纏在同樣的環境、不一樣的詮釋裡,一起走向未來。
因為有這樣的理解,所以,我們更必須縮小自己,看見別人,認識世界。
在大範圍的觀注和小細節的摸索間,確認目標環境、目標對象,想清楚自己為什麼教學?怎麼教學?以及,我們可以在什麼樣的準備中,提出自己對來來的想像,對身邊每一個人,形成更寬闊、更美麗,並且更值得珍惜的媒介循環。
4. 第一個上台
創作坊團隊在無數次「小圓桌演講」中,慢慢累積了「任何時候都可以上台」的演講實力。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體系,如何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得周全而精確。
淑君從過年期間和侄兒、弟媳的互動,「同理」於每一個出入創作坊的孩子、家長,了解每一個人的擔憂、需求和期待,這就是信任的起點。而後,她以「完全陌生」、「初期參與創作坊」到「一路相隨」三個階段,提出最常見的「家長十問」,協助老師們參與、陪伴更多的孩子,並且反覆做成記錄,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更多機會,協助家長,同時也和家長形成相互勾聯的互動和影響。
淑君演講後,先讓新成員,透過麥克盧漢的「論述工具」,消化淑君的提醒,並且內建成「自己的體系」。作文教育,就是人格教育。一個作文老師,沒能整理出自己的體系,找不到自己信仰的核心價值,就不可能當一個稱職的領路人。
毓庭回顧參與創作坊這一路轉型,彷彿也從「一頭熱」的熱媒介,慢慢發展出冷媒介的「雙向道」,把「生硬的論述」轉化成「柔軟的意象」。生命故事,永遠是最好的互動素材,團隊回應時,羽豔熱情誇讚毓庭:「自從加入創作坊後,終於變成一個『有機體』了。」
「是這樣嗎?」我加問一句:「加入創作坊以前,毓庭是『無機體』囉?」
「也不是。」羽豔非常專注的想了想:「有些老師對孩子非常冷漠,那種無動於衷,接近於『無機體』。」
「有機,是一種自由媒合。有可能都用完全一樣的模式運作嗎?」我又接著問:「會不會我們完全不懂的模式,有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有機』?」
隨著一個又一個問題,羽豔忽然「阿煞力」地做了個「刪除」手勢:「好啦!好啦!我把那一句刪掉。人家本來只是想要稱讚毓庭,為什麼需要這樣辯證?」
「這就是蘇格拉底教學法啊!」大家大笑。一個問題,引出更多的問題,在交纏的問題間,摸索著自己找出答案,這就是蘇格拉底為大家留下來的典範。
從這一分鐘開始,接下來這兩天,所有關於進步的對照組,都由「無機體」(=以前的毓庭)擔任。「有機體」和「無機體」,成為通往歡愉的通關密語,無論機會恰不恰當,總有人忽然冒出「有機體」,或者「無機體」,無論什麼體都換來一陣狂笑。
賈伯斯曾經這樣想盼:「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在渴望和蘇格拉底相處的那個下午,看起來什麼都有的賈伯斯,是因為他還藏著迷惑,需要更多的問題釐清?還是,他只是想要,像蘇格拉底一樣,無所為亦無所求的,悠然自在,活在當下?
麗雲的回應,從即席演講的「震撼」,到行政人員的形象「顛覆」,最後以她在創作坊長大的三個孩子做「起點」,延伸十二年創作坊歲月的「時間軸」,擴展到對行政人員深入了解的「空間軸」,對創作坊迴旋著溫暖和感謝。
演講的內容很動人,可是,真正的震撼,就從回應專題開始。麗雲曾經是創作坊最美、最好的家長,這是她的優勢,也是她的限制,她必須轉換身分,以一個「夥伴」,而不是「家長」的視角,重新準備,明天的「補考」。
預計完成淑君、書瑋、羽豔三場課程的上午,「不負眾望」地延後了。擔心擠到下午的,到了下午;擔心擠到晚上,果然到晚上,擔心擠到明天的,確實是在明天。
真是「心想事成」的偉大磁場啊!
5. 台下
上午的課程結束了,回到台下。
創作坊的日常生活,也洋溢著「練習一百遍」的期初營預演精神。下樓前,喜歡煮咖啡的羽豔先問:「餐後咖啡要大杯的?還是小杯?」
「我要大杯,濃一點」書瑋說完,淑君說:「我也要大杯。」
「中杯」毓庭一答。羽豔當場傻眼:「我們教室的杯子,只有大杯和小杯,沒有中杯耶!」
「你以為我們在『丹堤』(創作坊對面)嗎?」我「靠近準確」地提問:「請選擇,你要咖啡杯?還是馬克杯?」
正當大家因為毓庭的「中杯笑話」津津樂道時,只見當事人怡然自得地提供一則訊息:「我同學在外面點飲料時,除了半糖、少糖的選項外,還有『不要太甜』的選項,好客製化啊!」這算轉移焦點嗎?
最後,毓庭也選了大杯。12人份的咖啡壺,今天應該成為開心的「有機體」了吧?
看著大家的點單都是「大杯,濃一點」,彷彿看見,徹夜的準備,提心弔膽的反覆練習,咖啡的濃郁,最能看到創作坊團隊的專注和敬業。
期初營有四餐,因為課程結束時間很不確定,叫便當不方便,如果沒有夥伴們「認養」,就得連著吃「小七」,挺慘的!所以在春節前,預訂「京星」佛跳牆(連「佛」都來了,多吉祥啊!),羽豔貢獻了「醉雞」 (呷雞起家),初六時,特別繞到黃昏市場,想買一些熟食,只要湊到16菜二湯,大家就可以過一個美味期初營。
今年的期初營太早,家家還有年菜,戶戶都在聚餐,所有的熟食店都還沒開。沒辦法囉!沒有熟食店幫忙,大家要忍耐一天;第二天,試教後,心情放輕鬆,就可以共享年菜啦!
沒想到,第一天第一堂課下課,以為已經解決的「水壓閥危機事件」再次爆開,缺少,水不穩定。取消明天的「佛跳牆」餐會,趕緊向糾纏在「水壓閥、天花板、水電、地毯」的混亂中兀自煩惱著的廠長申領一張嶄新的小天使I-cash,預存2000元,重溫一下上次期初營也是預存2000元的舊夢。從前那張卡不見了,夥伴們還在,這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之一。
「小7團」出發後,所有團員,只有淑君腳步輕快。依雯跟書瑋說:「你看,一看就知道誰考完了,誰還沒考。」
「沒關係,三個小時後,我也考完了。」書瑋安慰自己。依雯驚呼:「三個小時!不用吧?如果三個小時後你才考完,那我不就要等到晚上了?」
事實証明,書瑋三小時內就考完了,考完還可以在羽豔面前「跳舞」。羽豔跟雯婷說:「等一下,我也要跳給你看!」
依雯果然「心想事成」,還是等到晚上。
午餐時間,小圓桌上排滿各式各樣按照保存期限先後排列的各地、各國名產。麗雲大驚:「每個人都要準備禮物嗎?」
正當大夥兒七嘴八舌,忙著「安撫」新成員:「不是這樣啦!剛好去旅行。」、「只有心意,沒有壓力。」、「不要擔心,只是一點小禮物。」……,只見另一位神色鎮定的新成員,一貫走優雅路線的毓庭,淡淡說:「幸好,我有帶太陽餅。」
好一個「輕描淡寫」中的「幸災樂禍」啊!
在朗朗笑聲中,大家輕鬆分享著從東京、沖繩、北海道、中越、台灣各地帶回來的禮物心意。小心翼翼的麗雲又大驚:「送禮物,還要準備演講嗎?」
就在麗雲「驚驚」、我們「樂道」的氣氛中,如常出現另一位神色鎮定的新成員,悠然如蘇格拉底的毓庭,開始介紹起台中老店的故事,切換著跟著新年人潮大排長龍的鮮活畫面,以及我們逡巡在老夥伴和新成員間,不言而笑的眼神。
台下,無論再忙、再累,我們的超能力就是,笑點很低很低的,大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