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7 10:51:56| 人氣6,6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書筆記:從儒家的身體觀到法國後現代主義

從儒家的身體觀到法國後現代


1.關於形-氣-神的概念的提出,可以參考楊儒賓老師的「儒家身體觀」(楊儒賓,民85),在該書中楊老師提出這樣的觀點:

「儒家身體觀的原始模式在先秦時期業已建立,到了明代其精義更是全盤襯出。先秦形成的身體是原型的,後來開展出的身體觀模式及內涵可以說都是為此原型做註腳,原始儒家的身體觀原型有三,一是禮化的身體觀,一是心氣化的身體觀,一是自然氣化的身體觀。這三種身體觀是歷史的現象,但也有類型的意義,秦漢以後的儒者對身體的解釋大致是此三類的錯綜結合。」(楊儒賓,民85:2)

楊老師認為儒家身體觀的發展,來自西周春秋時期的兩個文化根源,一個是「攝威儀」:強調藉著操控身體表現,以符合禮儀規範,也就是後來的「禮」的傳統。(前揭書:28)另一個是「治血氣」,這和中國早期的醫學發展有關,特別是其中在五臟六腑系統之外,關於氣—經脈的系統(前揭書:41)。

在承繼這兩個文化根源之後,孔子之後的學者分別發展出三個不同的身體觀類型:

「一、禮義的身體觀:這是種社會化的身體,它強調人的本質、身體與社會的建構是分不開的,荀子是典型的代表。
二、心氣化的身體觀:它強調心性論與身體論的機體關係。這是建立在「經驗我與深層我(self)」及「意識主體與身體主體」間都有連續性的一種身體觀,孟子的「踐形」以及其後學的心氣觀是典型的代表。
三、自然氣化的身體觀:這種身體觀強調自然與人身同是氣化產物,因此有同一性,自然與人在內在的本質上即是感應的。這種身體觀在秦、漢以後蔚為大宗,但是在《管子》兩篇的精氣說以及《左傳》、《易傳》等文獻所記載的氣的理論中,我們已可看出這樣的思想走向。」(前揭書:28)
在宋明理學中,北宋的張載通常被視為是氣理論的重要開創者,不過如果依楊老師的講法,其實氣在中國哲學的運用,以及氣的身體觀,在先秦儒家時就已經顯現端倪了。

而孟子的身體觀又有其複雜而獨到面向,楊老師認為孟子對身體的理解是:

「一、人是形-氣-心一體三相的有機體。心是意識層,形-氣是非意識層的軀體的表裡兩種向度,氣尤其在心-形兩向度之底層。
二、意識與非意識是同一有機體的顯隱兩種向度 ,這兩種向度交互影響,但顯示向度帶動隱闇向度流行,其勢其狀較為明顯。這是「志至焉,氣次焉」「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諸語的含義。志氣合流,它又會衝擊形軀的結構,轉化其存在的意義。
三、形體在意識尚未明顯興起前,它展現某種前意識的精神內涵。它透過知覺如眼、耳、聲音展現出來,學者甚至在入睡前或起床前,其形體本身都帶有「夜氣」、「平旦之氣」這類尚未意識化的前形-心之流行。這可以視為身體主體的一種基源活動。」(前揭書:10-11)

2.關於「氣質之性」的問題,在中國哲學史是個大問題,楊老師在書中第八章特別專章討論這個問題。茲根據個人閱讀經驗,簡要敘述如下。

「氣質之性」概念發韌於張載,張載發明了「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兩個概念。「前者與超越、普遍的『天』、『道』同一;後者卻是氣落實到人身上形成的個體性」(前揭書:345)但是在張載的系統中,這兩種性雖然性質不同,但卻是同一的,也就是說天地之性可見於氣質之性中,張載經常用冰和水,月光與江水的關係,去說明這兩者間的關連。

張載立體式的系統(天地之性->氣質之性)到了程頤手上,卻被轉了個彎,變成平行對列的系統(天命之性VS氣質之性),兩種性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到了朱子的後學陳埴,「氣質之性」更被視為是「氣稟」、是「知覺運動」、「血氣之性」,必須要透過「義理之性」的發揚,來加以轉化,也就是用高掛、超越的天理,指導人身體、血氣的運作。

第一個挑戰「程朱」的系統的,眾所周知就是「陸王」的「心即是理」的系統,某種程度上是用兼具活動義和存在義的心,去取代只具靜態超越意義的性。而在氣的問題上,王陽明甚至提出「氣即是性,性即是氣」這樣的說法。(前揭書:372)整個心、理、氣的界限完全被打破。不過真正徹底把「氣質之性」的超越性和經驗性提出來,同時又打破兩個面相的界限的,是王學最後的大師—劉宗周(劉蕺山)。他甚至提出了:「性只有氣質,義理者氣質之所以為性。」的觀點,在楊儒賓老師看來劉宗周是從體驗哲學的觀點,去談氣的首出性。也就是說不是從邏輯上去論是理先還氣先,而是具體的的身體實踐上去理解氣和理的關係。因為從具體的身體實踐上去理解的話,一定要先承認身體、氣稟的存在,而我們有只能從這個具體的身體存在中去感受、理解所謂超越性的「義理之性」、「天地之性」的存在。因此而推演出氣先理後,義理由氣質而出。

在這裡除了劉宗周的體驗哲學進路之外,明代還有另一支以氣為主的學派,但是是從自然主義、宇宙論的觀點去談氣,這一派的重要人物有王廷相、王夫之、顏元、戴震等人。這些人對氣的理論推演,是先推出天地萬物皆是由氣所生、所構成,而人亦是由氣構成,所以所謂的理、性、心,都是氣的精粗變化。
楊老師在書末分別了兩種不同的氣論:心氣論(指陸王、劉宗周這一路)和元氣論(指王廷相、王夫之這一路)

『一、心氣:這是個形而上學的概念,它意指(一)世界的終極實體是氣,這種氣的意義其實等於《易傳》所說的「神」,它意指超越的本體的作用。(二)氣的全體意義只有經過學者盡心體證後才能證成;(三)就學者體證後的氣的認知意義而言,它圓融地被視為與經驗之氣是同一種氣。』(前揭書:408)楊老師認為:在這種氣的觀點下,所謂的氣質之性是精神的另一個面向,體驗者如果能證得本體,則所有的氣質之性皆是義理之性,體驗者如果本體不彰,則氣質之性就只具有生物、生理的意義。

「二、元氣:這是個自然的形上學概念,它意指(一)世界的實體是氣(二)元氣與氣是同質的,中間沒有質的改變;(三)精神是元氣的發展出來的衍生秩序,它不是實體,也不是實體的屬性。」(前揭書:409)楊老師認為,在這種觀點下所謂義理之性,其實不過是構成天地萬物流行的氣向外的展示,氣的展示中有規矩處就是義理。義理之性不是獨立的實體,而是氣質之性衍生的概念。

根據楊老師的分疏,氣在中國哲學的論辯中,其實是有心神和形體兩個面相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氣,視為兼具兩個面相而混用。例如口乾舌燥或情緒暴躁時,我們都會說這個人:「火氣大!要吃點涼的東西瀉火」,這個語句中其實兼具了心神和形體的兩個面向。氣可能具有某種西方哲學所討論的慾望或身體的面向,但並不僅止於此,同時還牽涉到意志和思考的面向。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一篇報告中,會說氣使得中國的身體論,有可能突破西方心/身二元論對立局面。

3.有人認為「修養論」應該和兩漢儒學、道家有關係。不過我個人認為關於修身、養生的理論,應該是從先秦到晚清,涵蓋儒釋道的中國哲學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而不僅限於道家或兩漢儒學。更重要的是在這點上,我們也許可和晚期傅柯的「治理性」、「自我修養」理論進行對話。我的核心問題是:透過中國哲學中關於氣的這一套論述,我們可以發展出什麼樣的「身體論」、「主體化」理論出來,從而可對我們面對、抵抗現在社會的各種「權力技術」有所幫助?
當代新儒家大師---徐復觀先生,在《中國人性論史》說了這一段話:

「簡單地說:對自身以外的客觀事物的對象,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加以處理操運的,這是一般所說的”方法”。以自身為對象,尤其是以自身內在的精神為對象,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人性論則是為了達到在潛伏著的生命根源、道德根源的呈現,而加內在的精神以處理、操運的,這才可謂”工夫”。」

「人性論中的工夫,可以說是人首先對自己的生理作用加以批評、澄汰、擺脫;因而向生命的內層迫進,以發現、把握、擴充自己的生命的根源、道德根源的,不用手去做的工作。以孔孟老莊為中心的人性論,是經過這一套工夫而建立起來的。」

「「工夫」一詞。雖至宋儒而始顯,但孔子的「克己」、及一切「為仁之方」;孟子的「存心」、「養性」、「集義」、「「養氣」;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莊子的「墮肢體,黜聰明」,以至「坐忘」,皆是工夫的真實內容。要了解開創地人性面而加以衡斷,必須使我們的認知理性,透進到這種工夫的過程,才有其可能。否則所說的不過是不負責任的廢話。」(徐復觀,1994:460)

而傅柯他在其《性經驗史》的第二冊《快感的享用》,則這麼看待古希臘人的「養生法」的:「養生法是人們借以思考人類行為的一種基本範疇,這是很清楚的。它規定了人們管理自己生活的方式,使人們可以制定一套行為準則,即一種置疑行為的方式。它是根據必須加以保存的和應該遵循的自然來行事的。養生法是一種生活藝術。」(傅柯,2000:200)

「總之,養生法的實踐作為一種生存的藝術,不是一套防止與治癒疾病的預防措施,而是一整套自我塑造的方法,使人成為一個對自己的身體給予恰當的、必要的和充分的關注的主體。這種關注遍及日常生活,使得重要的或普遍的生存活動具有道德上和健康上的意義,它在身體與周遭之間制訂了一種環境戰略;最後,它要求個人用合理的行為方式來武裝自己」(傅柯,2000:207)

我覺得在這兩段話中,徐復觀談的中國哲學中的「工夫」,和傅柯所關注的古希臘的「養生法」是非常相近的。如果傅柯嘗試從對古希臘「養生法」的研究,去尋找對我們今日生活的面貌更透徹的瞭解,或是另一種逾越的可能的話,那麼談修身養性談了兩千年的中國哲學,對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回應的基礎的。

5.因此,氣在宋明理學中的發展,應該不只是指「構成一切事物的材料」這麼簡單,氣的概念同時分享了西方心身二元論哲學中,心和身體各別的某種性質,因此我們也很難說氣是不是就是德勒茲等人所說的慾望。依我目前的理解,特別是從楊儒賓對氣質之性的分疏,我只能說氣在中國哲學中,可能具有某種身體、慾望的性質,但不能完全比附成是法國後現代哲學中的慾望。

尤其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在中國「氣」的使用法中,並不只是指個人內在、身體的某種性質、成分,它同時具有集體、環境的性質。德勒茲的理論,可以談到集體的欲力,但是恐怕很難談環境(特別是物質環境)所呈現的欲力。但是在中國思想傳統中,這種用法是很常見的,例如風水學中的一個空間的「氣」。同時氣不只是形體的,還有情緒的、感覺的,例如:「氣氛」,而這是傅柯在其理論中較少碰觸到的。

提出以上的問題和討論,不是出於理論的玄思,或是國粹派的復活,而是立基在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c)。在伯梅對氣氛美學的討論中(Gernot Bohme, 2003)已經指出對「氣氛」的操控,是當代國家和資本的「權力技術」中很重要的一環。法國學者波德利亞(Baudrillard)也早在其「消費社會」一書中,說今日的商業活動的特性就在於:「把商品與實用的地位昇華為”氛圍”的遊戲」(波德利亞,2001:5)。我們可以說關於氣氛、情緒的運用,已經是今日政治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這是傅柯偏於拉美特里「人是機器」的身體觀中所無法分析的。(參見何乏筆,1998。或李杰穎2003)

6.但是從前述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思想中的「氣」觀念,雖然相較於內在性的慾望或肉體,能夠考慮更多的環境和意識的面向,但是卻嚴重缺乏社會性、歷史性的面向。也許下一步我們應該要積極思考的是,如何由「身體的氣,氣的身體」去發展出氣的時間觀,空間觀。使得自我的治理,不僅止於身體、行為的治理,同時也走向時/空環境的治理,更進而連結上社會的治理。

如果我們把社會運動視為是一種「培力」(Empowerment),視為是一個「基進教育」(Critical Pedagogy)的過程的話。這個塑造「基進主體」的過程,塑造主體的「治理性」的運用,除了認知的(哈伯瑪斯和Nancy Fraser的公共領域)還有肉體的(傅柯的治理性)兩個面向之外,我們是否也有可能去討論「氣」的面向,以更準確的去掌握這其中環境-形體-心靈等各個層面的互動?公共領域在其水平面的多元對話的的運作之外,是否也應同時有垂直的「公共道場」的層次?而這些層次的運作,除了超越的「溝通理性」的判準外,是否可以有身體、空間、情緒的面向?

7.最後再回到何乏筆討論中國房中術的那篇文章,我覺得「房中術」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透過李歐塔和傅柯等法國後現代理論大師,在討論中國「房中術」時,所表現出他們(或者Scott Lash所說的新尼采主義的法國理論家)的思想中的侷限性,這個侷限性來自於追求能量極大化的過程中,其倫理上的侷限。

何乏筆在這篇論文中,提到現代性的不斷追求創造,追求逾越,其中是內含著某種破壞性的。而這種不斷追求創造的性質,應用到生命哲學中,就成了把人視為一種資源,並不斷的開發和利用的態度。今天的資本主義除了泰勒制的管理學之外,開始在講求情緒控制的EQ,同時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的講求個人潛能、個人創意的發揮。這些變化在何乏筆看來,其實是內涵於現代性的「破壞性」的更深化,或者用馬克思主義的語言來說,是更加的「異化」。然而個人的自我開發,是否終究只能落得這般自我破壞,破壞世界的局面?亦或我們只能選擇「非理性」的方式(例如:亞陶的殘酷劇場),或是回到烏托邦式的心靈哲學(例如某些新時代-New Age思想)去對抗這種破壞性?

對於這樣深沈的問題,短時間內可能很難有解答。然而或許不斷的去思考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現狀的一種抵抗。

參考資料
楊儒賓,民國85年,《儒家身體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4月初版第十一次印刷

傅柯,2000,《性經驗史》,余碧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6月第2次印刷

何乏筆,2003,<氣氛美學的新視野—評伯梅《氣氛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雜誌第188期,2003年4月1號

何乏筆,1998,<修身與身體:心靈的系譜與身體的規訓---試論阿多諾與傅柯>,文明探索第15卷,1998年11月

Gernot Bohme著,古心鵬、翟江月、何乏筆翻譯,2003,<氣氛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雜誌第188期,2003年4月1號

波德利亞(Baudrillard),2001,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剛翻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李杰穎,2003,<從身體到氣氛美學>,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文化產業政策研究」作業,未發表。

台長: 解影
人氣(6,6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學術研究 |
此分類下一篇:白爛學術研究報告:「從google搜尋看文化研究與台灣社會」
此分類上一篇:從影像到美學政治

春藥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15:18: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