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3 19:33:46| 人氣4,3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語-八佾篇-第七章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語》-八佾篇-第七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讀論語心得

此章孔子說禮的重點在於謙讓,謙讓為君子之德。謙者空性之德,讓為平等正覺之為。

君子無所爭二句:君子以禮待人,謙卑自牧,故無所爭;如有爭勝,在於行射禮之時,揖讓而升:行射禮時,兩人並進,相互三揖,然後升堂較射。揖 者拱手行禮。讓,謙讓。
下而飲:射畢作揖下堂,然後勝者請負者飲酒,其爭也君子:言君子恭遜不與人爭,惟於射事有爭,然其爭也,從容揖讓,是為君子之爭,而不同於小人之爭名爭能。

揖讓而升者,大射之禮,耦進三揖而後升堂也。下而飲,謂射畢揖降,以俟眾耦皆降,勝者乃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也。言君子恭遜不與人爭,惟於射而後有爭。然其爭也,雍容揖遜乃如此,則其爭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爭矣。

戰團時代,箭是防衛的武器,弓箭在身可避免很多災禍,避免毒蟲猛獸,所以要精於箭術,如果君子要說有所爭,一定是比射箭了,在比賽之前一定要作揖禮讓,射完後還要互相飲酒,互相禮讚對方技術好,絕不是利害之爭。」君子之爭必要謙讓以禮,對方表現好還會敬酒表示佩服,而表現好的一方,也要敬酒表示承讓,勝者不驕傲,敗者不嫉妒,真的君子之爭 以禮而謙讓。

編輯心得結論分享

此不爭之德,惟聖人有之,因為聖人平等心,已至無我境界,心法雙融,人我俱泯,此刻之德業功勳,人人誠服心悅,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個修行的君子,效聖法賢,故不爭。
君子了悟萬事、萬物、萬法,均從此「一」理而生,能同體大慈,無緣大慈人我俱泯,


古時有一位出家人潙山師,一日篩米,捽出的一粒米,從地上拾起那粒後,向眾地子說:「別看輕這一粒喔,百千粒盡從這一粒生。」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的道理即在此:一這裡所說的「一粒」,即暗指著人人皆俱「明德性」,而自性之於人,是個個圓成,人人具足的,在凡不減,在聖亦不增,故人人既皆有此明德性,人人亦終必能成聖成佛,若得明師指點,能悟真性,修即可成,可惜的是這個「主人公」,從無始來,在不斷地輪迴中,已被後天的氣質遷轉著,被多生來的積習泊沒著,隨順軀殼起念,不能現出它的光明清淨一樣的謙讓之性,而無所不爭。

不知「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裏坐。」

蓋人人皆有佛性,就存在眾生的身體,本來光明清靜無染,然多少人不知自性在邇,卻一昧只管遠求外覓,而爭名爭利終不不得。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有一位女尼為訪求明師,翻山越嶺,經不得究竟,幾十年的木魚佛聲後,回到家鄉,偶然間與一童修士晤瑣後,但覺「朝問道,夕死可矣」「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偏領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郁山主人: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修行亦非只在垃圾堆鑽,千經萬典無非是在證明、闡明「本性」之理。

趙州禪師問其學生每日讀多少經典,學生答以「或七、八卷或九、十卷」。

又反問道:「老師你呢?」禪師微笑著答道:「老僧每日只看一字」。

這裏的只看「一字」,不是看經上的死字,是看他的本來面目。他本來光明清靜的「性」,修行的另一定義:時時迴光反照,莫讓他隨境轉。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一般人射箭不中,他自然說自己的射法不熟巧,卻不敢以為是箭靶子的地位放得不正,是自己的射得偏左了,不是箭靶子的地位偏右了。只要你能射,無論箭靶子地位偏左偏右,你都能射中。

假如你不會射,無論你把箭靶子的地位如何合你意般移動,還是不能射中。所以你不必移動箭靶子,最好是反求諸其身,道在爾邊,在自心是否中正。所以《大學》推究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再推到修身、正心、誠意、致知的功夫,而致知在格物,求道後從自心田中去格致,進而誠正而修身,為 守禮合道的謙謙君子。

台長: 福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