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第六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讀論語心得
泰山是古時帝王祭天之處,諸神聚居之處,在彌勤真經中「領寶齊魯靈山地」就是說泰山。此山是通天通神的。相傳軒轅皇帝就是在泰山乘坐在龍上飛昇升天的。
季康子(前468年),魯國季孫氏,名肥,東周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季桓子季孫斯之子。季康子為了提高自己身分,僭越要去泰山祭祀,孔子問學生冉有:「你能改變季氏這件侮辱褻瀆神明的事嗎?」冉有說:「沒有辦法。」孔子說:雖然到泰山祭神,場面做的這麼大,這是違背禮節的事,是會觸怒上天的,還不如林放的懂禮的根本,還不如林放知禮守份,懂的儉樸些的好!」
古時天下山川大山的祭祀,主祭者一定是該國的國君。泰山介於齊國和魯國的交界,所以齊國和魯國的國君都可以祭祀泰山。又因泰山位於中國五嶽的東邊,太陽由東邊升起,所以就以東嶽泰山為最長,統理天下的周天子也祭祀泰山。而現在季氏不過是諸侯屬下的大夫,竟然祭祀泰山,實在是超越本分啊!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救」是阻止的意思。冉有是孔子的學生,當時在季氏家擔任家臣職務。應該盡到勸阻的責任。而冉有回答不能,可見季康子聽不進諫言,而一味孤行。
子曰:「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為何提出林放呢?因為林放請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而且住在泰山的附近,是位知禮而守份之人。泰山正直之神絕不會接受違禮的祭祀。現在季康子僭禮來祭祀,難道泰山之神竟然不懂禮,會來享用季氏的祭祀嗎?現在的泰山,屬於山東省泰安縣,根據近人成君城在泰安郡誌說,泰安縣內有一地方名為崇禮鄉,鄉裡有個市集叫做放城集,相傳就是林放的故里,當地人仍紀念著林放崇禮知本的美德。君子之風,山高水長,世世代代浩浩湯湯,至今,還有誰記得「旅於泰山」的季氏季康子呢?
古時許多帝王都是經由這條路登臨泰山,到泰山封禪,祭拜天地。在泰山頂特別有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眾山盡收眼底,確有君臨天下的磅礡氣勢。而祭祀泰山這件大事,必須依照一定的禮法,不能違犯!而亂臣賊子違禮的祭祀,不但得不到泰山神明的賜福,反而讓後世唾棄不恥。
編輯心得結論分享
一貫天道,是儒家應運,承繼道統天命,重禮制,敬天地,禮神明,禮神明有其禮制,不可僭越禮制來祭祀,也不可越其份位來違背於禮,一貫道場,有其輩份之禮,有師徒之禮,有前人後學的禮節規範,不可越其份,做個彬彬有禮的修道君子。 師尊師母領受天命,普渡三曹,大開普渡,受命點傳,走馬點道,是師尊師母權責,做徒弟的沒有其權;若自作自專替師放命或飛鸞放命,就如季氏旅於泰山僭禮越份,一切由自己承擔越份僭禮之罪遇,因天有定數, 師尊師母放命也有定額,用完就沒了,有其天意,身為弟子的不可越權事天,自作自專,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
若越其份,就如季氏旅於泰山,孔子嘆曰!不如林放乎?因為林放請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而得到崇禮知本的美德。君子之風,而「旅於泰山」的季氏季康子呢?得到了僭越天子的罵名,罪莫大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