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十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讀論語心得
此章是孔子教人,一個為政者,承担大事的領導者,在修辦用人的方法,觀察一個人要「所以、所由、和所安」三個步驟,這是言正統的觀人之術,也是「知人知明」的方法。
「視其所以」「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先看他目前所做的事;「視」所指的是目前所看到的,包括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情。這只算是單方面,不可僅僅以此來判斷一個人。一個發心修辦的人,要視其行為表現上是否用心,以誠辦事,盡心盡力的把事做好做滿。
「觀其所由」接著再擴大觀看他所經歷過的事,是仔細深入觀看因為什麼原由做了此事;「觀」的範圍比「視」更加周遍,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列入觀察範圍。另外,在遇到特殊的事情時,也注意他如何處理,根據什麼來處理,是否依道依理不偏不倚。這樣不但能免於偏見,而且更能了解這個人的想法和動機。
「察其所安」最後再看他辦完事後,心裡安住的情形,是否有為住心,或無為盡性。是審察行事之人的安止之處。在開始觀察一個人之後,除了注意他當下的處事和過去的經歷之外,還要留意他的用心和心情變化。例如辦好事後,他是覺得不滿足還是得意?如果不滿足,就會更積極為善;若光是得意,為善就難免停滯不前不再精進。反之,遇到辦事不盡善後,他是憂愁苦惱還是沾沾自喜?如果憂愁,就表示不忍心為惡,有改過的動力;若是沾沾自喜,就容易沈淪過失而渾然不覺。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經過以上三個步驟的觀察,除非是「大奸若忠」、「大智若愚」的人,要不然一般人是無法藏住真面目的。孔子重複說「人焉廋哉」,就是強調絕對藏不住,這時就可決定是否放命,使其承担一方道務。
孔穎達曰:「言觀人終始,安所匿其情也。」
孔氏以終止訓安,將所以、所由、所安當成行事時在時間上的三個階段;所以是行事的原因,所由是行事所採取的手段和過程,所安是指行事之最終目的。
孟子的觀人術是「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孔子則是「聽其言而觀其行」。
舉一個事例:
魏文侯問李克如何決定二位宰相人選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提出了如下的觀人術:「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李克觀人之術是平居時看他親近什麼樣的人,有錢時看他如何布施其財富,有官位時看他推舉什麼人材,窮(無位)時看他是否能有所不為(不會不擇手段去爭取地位),不貪求,貧(無財)時看他是否能不取不義之財。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贊君子窮而不濫、能有所不為,此「窮視其所不為」。「達視其所舉」最難,許多組織及單位不能更上一層樓,就是居要位者,不能蔫舉比自己強的人才。
心得結論
孔子觀人的方法,教我們學會全面觀察,不可因別人有一兩件事辦不好就疏遠他,這樣會失去許多好的人才來替天闡道。如果我們常常以這章經文作自我省察,看看(視)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純善?做完事(觀)其心情如何變化?用心檢省(察)、改過,進德修業,這樣必定日進有功!
修辦用人,推選人才,也是一番大學問,有關道場的和協及安定,提昇道場的素質,「所以、所由、和所安」三個步驟,是在為上天選才的三要領。有理事圓滿的人才,是蒼生之福。不然是道場的亂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