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十六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讀論語心得
所謂異端,一般來說與自己的信仰不同,都說異端,異者不同也,端者自專也,如佛教人常言外道一樣。
異端,以朱熹《集注》:“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自專)。”焦循補疏說:“各為一端,彼此互異。”在這裏,朱熹站在身為孔子正統思想繼承人的角度,先把孔子的學說定為聖人之道,而把不同的觀點斥為異端(邪說)。相比之下,對儒家來說,道家思想和釋家思想可以說是異端;但反之,對道家而言,儒家思想倒成了異端。
其實聖人或仙佛,都是體悟宇宙真理的先軀,宇宙真理本同一理,何有異,異在於後人的認知偏執而產生的排斥。五教同源合一理,要互相勉勵精進,共創淨土、太平、大同的世界才對。
那什麼才是異端?可說是背理而行者,違背道德倫常,及背性理良心的事皆為異端,也可說違背五教聖人仙佛之道者,皆為異端。故善道有統,故殊途而同歸。異端,不同歸者也。」
攻者「治」也,「所為」也,如讀書曰「攻讀」何科系。
聖人講中道。如中庸記載,舜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孔子亦是講中道。攻乎異端即是偏執一端,或不能「執兩用中」,則皆有害。所以說不二法門為之「中」,中者「道」也。所謂「執中用兩」兩的平衡在於中,中者體也,兩者用(平衡)也,平衡為之德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 物育焉。此正法也,凡背理者皆為異端。不知用兩則偏執一端,失衡也 ,離德也。皆非聖人仙佛之道也。
編輯心得結論
一貫之道貫古今
佛傳不二歸一心
時值末法演真宗
真宗不二歸一貫
一貫道奉天承運, 師尊師母大開普渡傳授一指妙法,直顯如來以心傳心之不二法門,使末法眾生得受明師一指直會自心本性,以達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無奈眾生迷昧未能了悟求道之真意義,執指為月,未了道體,說玄關執玄關,講合同執合同,言口訣執口訣 … 等,不了三寶所示之不二法門,拘泥于三寶之形象,哀哉!若不悟三寶之真實義,三寶亦是法塵,與了生死何干?
不二法門者,離言語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故言以心印心,皆令自悟自証,不落言詮,不囿於成見,不存有依恃心,全賴求道者當機在 『 現量境 (現量境,拿禪宗說,當下即是,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不要另外用心去找個什麼道,道理在哪里,下直悟契入。
如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唯獨迦葉尊者微笑傳旨,佛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又如維摩詰經,文殊菩薩問維摩詰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 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又有外道問佛曰:「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默爾良久。外道嘆曰:「如來慈悲開我迷雲 」。 上示無法之法是為不二法,默而契中,離於有無二法對待,一切現成,不假造作。
三祖僧燦大師於信心銘云: 「至道無難,唯嫌揀譯 …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 所謂不揀擇,不存順逆,此豈不是不二法門也。故不二法者,則是實相、解脫、涅槃、般若、菩提、真如 … 等。隨順眾生圓滿覺性,本來即是佛、菩薩、同體平等如如,彼此無別,超越對待二法。如傳大士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道親們! 師尊師母傳給我們是不二法門,是自古至今佛佛相傳之心法,其是何等殊勝!何等尊貴!我們若不去了悟,實在太可惜!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只是害了自己。
六祖偈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二法者生死輪迴之根,不二法者了生死,達成佛之道。
眾生不了 『 不二法 』 而起種種差別(異端),束縛自己,污染自己,而生種種迷惑,此不外由于自己起心造作,才拘泥於一切形式事物之對待二法罷了。煩惱或是菩提、色或是空、悟或是迷、生或是死、有或是無等等意識分別,其實都是由自己而來的,是自己將自己弄進二法對待進退不得。故佛宣示不二法門(中道),以破眾生對相對二法之執著,不二之法則是超越自身內在的對立二法,去認識本來存在的面目,而悟入 『 一真法界 』 。
總而言之,不二者一心真如,無造作、無功用、無功德,佛與眾生平等不二。當對待二法之情見喪失時,不起一切分別相,此時心達到平衡不二如如之境,是為入不二法門。如鳥在空中飛忘掉虛空,如魚在水中游不住著江湖,多麼自由自在!古德云:「歡喜自在,隨緣天涯海角,任意東西,宛如行雲流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