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心得~第五十八察政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起)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承)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合)
讀經心得
這章是老子繼續前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並比較出仁政、苛政的優劣得失,以及如何影響民風之厚薄,並肯定的引導百姓當去巧智,循天理以道化民,百姓自然的純樸、返璞歸真。老子說為政方針,在於明瞭禍福之道者,知兩者之不可分,一體視之。其法為不追求物慾,不與人爭利,保持正直的態度,但卻自我約束,雖明事理卻深藏而不露。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為政者以無為、無事以寬大為懷、的政策很務實,總是默默地執行,似乎無所爭競,但人民因為安定自由,渾樸無知,民風反而日趨淳厚篤實,無所競爭,共樂無為。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反之,如果為政的政策很嚴苛瑣碎、法令太多,不順民情,妄用私智、私權又不知道通權達變,而時時視察、事事審察,那麼國家的人民會缺乏信心,莫不處心積慮的研究鑽隙之策,民德愈下,百姓狡黠不實,行為缺缺而不配合。
道場的主事者,在辦道的過程中,若能以無為、無事,以寬大為懷、很務實的總是默默地執行道務,以無為、無住、無諍,則道親在學與修所過程中,必會趨於淳厚篤實,無所諍,共樂無為,有明自還方來,不亦樂乎的親民。反之!用人必疑,反覆審考核,不能信任的話,則人才道親疏遠不於配合,參與就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背後),其無正耶:人在承受災禍考驗時,若能時常的自我反省,因此成為重生的契機,反而災禍的裏面隱藏著福運,禍福相依。享福的裏面隱藏著災禍,樂極生悲,埋下了禍根。誰知道它們(極:盡頭、究竟)究竟會如何呢?因為它們不走正道,所以它門的福禍是沒有一定的。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寓言故事,它出自於《淮南子•人間訓》。故事中說,靠近中國北方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但是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說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計數。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都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能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古詩中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時自得意,也無須洋洋得意;碰到困難與挫折考驗之時,也不必灰心喪氣。如果不執著問題的表象,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冷眼看人生,那麼得失也就不必在短時間內立即判斷,因為所有的問題中都潛藏著陷阱和機會。
冷靜的思考人生、總結經驗,在重踏人生旅途中就會出現新的轉機。即使是遇到了最壞的狀況時,也應該看到人生處處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機,坦然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不屈不撓,就必能走向光明的彼岸。修道不就如此嗎?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正,是也,為合於常理、合於法則。奇,異也,不尋常也。妖,有怪異、荒謬之意。禍福的由來若不合於常理,正常的會變得很奇怪,美好的也會變得荒誕怪異
,人們雖知福中變為禍,禍中變為福,均是心念轉變的自然趨勢,然因世人迷於求福避禍,由來已久,他們就是不知道禍福之中均各有其基因、因緣果報;故無法了達造化、變遷之機,不知道進退存亡之道,這種迷惑已經是根深柢固、時日很久了。
人世間事物,如虛幻泡影,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如同《紅樓夢》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的那幅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意思是說,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就變成了假的;把不存在的當成存在的,存在的也成為不存在了。眾生這種迷惑已經是根深柢固、時日很久了。修道若還如此,何時得以解脫自在?
「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講了世間之幻相,透現出佛道之理。其中前句隱含了道家的修「真」;後句講的則是佛家的「空」,從而將佛道之學融為一體,包含了宇宙佛道兩大家之法理。
「無為有處有還無」:是說本為「空無 」時,若呈現在「有」的物質現象之際,這個「有
」,其實仍是「無」的本質之意。
舉例來說:一張桌子,本是諸多木頭,尚未組聚而成
時是為「無」;但若組合成桌子後,便是「有」,不過這個「有」形「有」狀的桌子,其本源卻仍只是一堆木頭而已。但在眼睛的視覺範圍裡,我們會篤定這張桌子就是有,不肯承認它「本是無」的本質,於是產生執著。在佛法中就是所謂的執相生煩惱,而不知「萬法為心造」的根本奧義。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本非賈寶玉,他原是神瑛侍者,不屬凡間人物,而是要到塵世「造歷幻象」,成了賈寶玉。然而,他一入紅塵後,便迷失在世俗中,忘了自己是上界天人下世者,於是諸多愛恨情仇,編織成他的一生。他在遊歷太虛幻境時,原本是一個澈悟自己的契機,可惜錯過了。所以最後才選擇出家,尋找原來的自己,整部小說的情節所要點明的哲理也就在於此,正所謂「無為有處有還無」。
方而不割:老子說:所以聖人,心地方正,中規中矩,不循私,方中有圓,圓中有方,能通權達變,以正為體圓為用。以清廉治民,清而不貪潔而不染,不執一隅之廉而失其中正之理,不守一己之廉而廢其為政之事,更不因清廉而苛薄的去傷害到老百姓的自尊心。
廉而不劌:清廉不貪的人律己甚嚴,一旦養成習慣了,也會因此要求別人,若過於苛刻,容易傷人,所以要有寬容之心,才不傷人。
直而不肆:為政貴用直,以中正之道率人,以無私治天下,導民以善,化民以正,然有時難免任意放縱,毫無忌憚令人難堪,所以需要自我約束,方能不放肆。
光而不耀:聖人心地光明,所以天地萬事萬物之至理無所不明,所作所為不失天道,符於地理,合於人心,當有了名譽,為眾所皆知,也能淡泊名利,卻不會炫耀,能和光同塵渾然無跡。
心得結論
此章老子再度説明,禍福無門,惟人自招,「禍福、奇正、善惡」是變化無常的,那麼我們就該在這無常之中尋覓出一條常而不變的正道?,方是讀本章最大的啟示,老子真是慧眼看透世界,禍是世間人最關心之要事之一,然而禍福卻是無常啊,吾人遭禍時則有戒心,修善行持則禍去為福,反之當你視以為福報時,而禍之兆就潛藏於中,不可不慎。
聖人特提出避害遠禍的重要方法有四:
1、方而不割:使心地方正,中規中矩,不循私,方中有圓,圓中有方,能通權達變,以正為體圓為用,則自性圓滿,得其全真,内方外圓,自可以理走遍天下。
2、廉而不劌:内心清靜,貪慾不生,自能降龍(人心)伏虎(血心),鎖心猿栓意馬,八風(稱、譏、毀、譽、利、衰、哀、樂)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律己甚嚴,待人以寬,要求別人不要過於苛刻,容易傷人,所以要有寬容之心,才不傷人。
3、直而不肆:為人處事,貴在用直,以中正之道率人,以率性之心來處事,故不會得理不饒人,亦不會矯枉過正,更不可能一意孤行。
4、光而不耀:心地光明多積陰德,為善不欲人知,合光於内,不露於外;不失天道,符於地理,合於人心,當有了名譽,為眾所皆知,也能淡泊名利,卻不會炫耀,能和光同塵渾然無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