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09 18:41:10| 人氣2,1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四建抱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四建抱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起)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承)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
       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轉)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合)

讀經心得
這章是老子在說明「修身培德」的重要性,因修身培德就是鞏固道基培養根本,是建立治世的基點,故老子極為重視,特別提出一個「善」字,善者:完善好好的去做,體無為之用,自然之妙,修德必先修身,是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矣。凡所下之功夫其所影響的範疇必愈遠,子孫因此永遠感念、祭祀 他,而且不會中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台音:中途停止,廢止“善建者不拔”, 此句是說,善以立身行道者,其身心應當深植於道德之中,就不會輕易被搖動。好似百年參天大樹,根系深紮于土石中,任狂風驟雨,只能搖晃它的枝葉,而難以撼動它的根本,所以不會輕易被引拔,而離根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道德是無相無住無為的,所以善於在心中建立道德,這樣就不會讓其他的力量讓無相無住無為的道德拔去,善於在胸中抱持道德,這樣就沒有其他的力量能讓無相、無住、無為的道德脫落,而身心可立於道德之中,則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陰陽不能易。其心身堅持正法,天下無有能侵壞者;根深基厚,性命必至堅至固,至常至久。因此唯有善於建立道德的人,身心性命與大道同其體,與天地同其壽,雖曆萬劫,永恆的生命之體,終不能被拔而去,不容易被取走。故曰“善建者不拔。”
天地賦人之氣以立命,賦之天理以成性。理氣原本為一,性命兩不分離。人體生命之“善建不拔”,其要在於清空一氣,來往天地,盈虛消息,純乎自然。人類雖有智愚不齊,造物縱然萬有不等,而此氣、此理卻同一。
人若居中建極,中行而不殆,雖沉浮升降,萬有不同,而此理此氣,皆流行於一身之中,充塞於性命、陰陽兩大系統之內,絕無稍頓停息。此理明通積厚,則性體圓成;此氣純清充盈,則命體永固,這就是“善建者不拔”。世間有形有質之物,即是巍巍高山,堅若磐石,亦有崩頹之患。有形者雖堅固于有時,而終難以久長;惟大道無形之理氣,不隨物變,不為數遷,曆萬古而常新,經千劫而不壞。人能與理氣合一,才是永生不拔之體。
心身合一,神入炁中,分秒不離,神炁相抱,含元為一,此謂之“抱”。道同天地之廣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於天下,其恩澤可流於萬世,雖日久不能泯滅,雖時易而不能變遷,此即謂之“善抱者不脫。”
生於斯世,行乎道德的人,不僅自己可享有福慧的清靜,他死了之後,仍然有社稷宗廟,讓子子孫孫祭祀,代代相傳不絕,祭祀永享,而且他的福德的餘蔭可以澤及子孫,讓人尊敬,世世代代永遠祭祀他而不中輟,因為他的性德,實行於身,所以他的德業才有如此的圓滿。如至聖先師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到世界各國仍受尊敬歡迎的。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此五句皆是言以道德修為之妙,繼續申明不拔不脫之義。道德的本質,樸實無華,純淨聖潔,真實不虛,沒有一絲駁雜。這個修身培德並不是嘴巴說說就算了的,一定要切切實實的身體力行才行,而進德修業的功夫,便是以修德於身為本,如此的「德」方為充盈真實。所以説留財留書給子孫,不如積德給子孫,因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修德充實於身的話,必能使其家人得到德的餘蔭,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子孫繩繩,瓜瓞綿綿」之吉。

世人若能以正心誠意,修道德於身心,以忠信孝悌齊之於家,以敬上愛下處之於鄉,以無為無欲治之于國,必然達乎「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之境,這個國家也必然會得到興旺,這樣他的德才算豐盛。以道德仁義施之於天下。那麼不分人種、國籍、區域、海外、海內,皆為道德所化,遍施周流,通而不滯,普澤四海而不漏,天下無物不被德之感化了。至此方為萬德的君子,願天下修行人均能如此。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此五句,是說聖人視家國天下為一個整體,並無彼此之分。因此聖人明白以上這些道理之後,就以自身的身心體悟,去觀察別人的一切作為。以自己的家庭教化,去觀察別人的家庭教化。以自己的鄉里教化,去觀察其他鄉里教化。以自己的國家教化,去觀察其他的國家教化。以現在的天下教化,去觀察未來的天下教化。做為德業普化的借鏡。聖王之德,不但以國觀國,又能以天下觀天下。天下雖廣大,雖有萬物千類,動植飛潛,眾生無邊,但聖王具有仁德遍覆普及之心之能。雖有遐方異域,但聖王不因遙遠而視為度外。雖有山河險阻,不因其難而怠懈撫育。所以天下四海同風,萬民樂業,眾生康寧。聖人之德盈滿天下萬物萬類,但聖人絲毫未以天下為自己所有,而是以大公之心觀天下而一道,以德化天下為己任,觀天下惟一心,無一毫私意,無一念不純。故曰:“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此二句是總結全章經文。上文所謂修身之德,修及於天下,觀身之德,觀至於天下。吾何以知一德立,天下之萬善並立;一德成,天下之萬理俱成。而建道抱德的人,處處皆同,在在不二。大同至善,無往而不善;至德之理,無往而不一。由觀身發展,擴充至觀天下,這是表示一身備於天下.理一性而同於天下性,天下事盡在我心,故說:我何以知道天下的變化情況呢?就是從以上數事的道理推究而得的。故曰“吾以何知天下然哉?以此。”本章末段以「身觀身」,正是外王功夫之第一步,即先要以自身與他身視為一體,由此才產生人溺己溺人饑己饑之心理,方為自覺覺他之菩薩乘,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之仁道思想,皆是先有「大我」觀念而後所產生出來的(人我相不能消滅,這是不能建功立德的)。

心得結論
本章經旨,重在“善”與“觀”二字。“善”者,在於體會無為之道,運用自然之妙。“觀”者,即觀心依道。善觀者,通過日常觀心、觀身、觀家 、觀鄉、觀國、觀天下萬物,皆為一道所生,一德所化。心身與萬物同體,德與天下同化,則我與天下同一,別無二致,何有物我之別?何有私心之欲?以身觀天下,以心觀萬物,可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此乃宇宙不變之理。本章不難看出老子理想之大同世界,就是由觀家、觀鄉、觀國、觀天下連結而成的,這不是武力的統一,而是德化之合一,不是有為的籌策,而是無為的自然發展。以道化人生,更以道化天下,使人相化於道與德之中,能夠善建德,善抱一之道,古德云:「一微塵中一宇宙,一剎那間一千秋」,即是善於用「道」之論,如果人人能依道德去進修,何愁裟婆世不能化為蓮花邦乎?當下即是淨土、佛世界。

天下之物,凡建於外、抱於外者,皆易拔易脫。修真若能建德而抱一,建之於心,抱之於內者,猶如參天之大樹,根深基厚,任狂風摧搖,只是枝葉隨風應勢,而其根本巍然不動。此即是樹之善建善抱之功。建道抱德的一貫修士,由觀身發展,擴充到觀天下,也就是一身備於天下.一理性而同於天下之理性,天下事盡在我心,所以說:我何以知道天下的變化情況呢?就是從以上數事的道理,是由一理通萬理徹而推究而得的。故舍修心修德而言建德抱道,皆非正途也。離心身而言修者,非真修;離修德而言證道者,皆非正道也。此即太上老君所言“善建 ”、“善抱”、“善觀”、“善修”之真諦。

台長: 福哥
人氣(2,119)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道家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五含德章
此分類上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三道夷章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