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suny的Agatha Christie推薦書單
※ 必讀經典
1. 羅傑‧亞克洛伊命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2. 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3. 東方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私心喜愛
1. 池邊的幻影(The Hollow)
2. 柏翠門旅館(At Bertram’s Hotel)
※ 口碑佳作
1. 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
2.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Murder in Mesopotamia)
3. 五隻小豬之歌(Five Little Pigs)
4. 本末倒置(Towards Zero)
5. 危機四伏(Peril at End House)
6. 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
7. 底牌(Cards on the Table)
8. 謝幕(Curtain)
◎ 克莉絲蒂作品中的常見元素
※ 窗
Ellery Queen在《荷蘭鞋子的祕密》中,曾對著一堵結實的牆抱怨道:「這兒真應該開扇窗的!」在Agatha Christie的作品中,窗也經常是謎局的掀啟與破案的關鍵:某一扇窗究竟關上了沒?窗可以通往哪裡?從那扇窗究竟能窺見什麼、卻看不到什麼?洗窗工人是否恰巧目睹了命案的經過?探頭窗外是否會有大難臨頭?推開落地窗而來的神秘美艷女子所為何來?從窗口流洩而出的話語,是否隔窗有耳種下殺機?…
然而近來Agatha Christie作品中對「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描述,是在她以Mary Westmacott為筆名發表的非推理小說《幸福假面》(Absent in the Spring)中,關於一對壓抑的戀人如何隔窗對望:
…他們兩個站在窗前向外望時,看到了什麼?她是否見到了她園中的的蘋果樹和銀蓮花?他是否見到了網球場和金魚池?還是兩人都見到了愉悅的灰白鄉間以及遠山朦朧的樹林?那是從阿謝當山頂上見到的景色…。
※ 戲劇
Agatha Christie本身也是劇作家,畢生著有18個劇本,其中《捕鼠器》從1954年以來,至今仍在倫敦戲院上演,堪稱最長壽的舞台劇。她也參與她的小說《檢方證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或譯《情婦》)的電影改編,在她的自傳前,有張她為此片工作時在倫敦刑事法庭的留影。女主角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演員Marlene Dietrich,導演比利懷德也曾和錢德勒合作過黑色電影《雙重保險》。
高羅佩的狄公案《黃金奇案》中,狄仁傑因為和忠僕一起去看戲,意外得到了破案的靈感。「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深諳此道的Agatha Christie自然也在作品中對此做了具體而微的體現。白羅最後探案《謝幕》的書名也明顯用了舞台人生的意象。她的作品中「戲味」最濃的當推《十三人的晚宴》(Thirteen at Dinner)和《三幕悲劇》(Three Act Tragedy),書中的主角本身就是演員。這兩本恰好都提及西方迷信在「十三人的晚宴」中,先離席的一人會遭逢災厄的典故。楊照更在《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Top12》的序〈藏在日常細節中的冒險〉中,表示他特別偏愛《十三人的晚宴》,認為這本在開創本格類型上大有影響力。在我個人最偏愛《池邊的幻影》中,泳池畔的槍擊現場看起來就是一幕事先安排好的舞台劇,似假還真…。聽說這本小說在英國真的有改編成舞台劇上演,希望有機會可以欣賞。
※ 信札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從隻字片語字裡行間可以推理出無限廣袤的世界。克莉絲蒂作品裡的往復書簡往往充滿著懸疑的謎情:缺頁、缺角的信、寫錯地址的信、沒有寫出收件者姓名的信、沒有註明日期的信…,甚至連信封上的郵票有時也暗藏玄機。膽大心細的兇手,有時因為發錯一封電報而露出了破綻。《絲柏的哀歌》和《魔手》中的匿名信、《A.B.C.謀殺案》中的殺人預告信、《死無對證》裡遲到的信、《十三人的晚宴》結局兇手的告白信…,這些信很不同。最令人感慨不已的,或許是《一個都不留》的瓶中信,和白羅《謝幕》時寫給至交海斯汀的信吧!
※ 大眾運輸工具
《三幕悲劇》中有個角色如此形容白羅:「案件找人,不是人找案件。為什麼有的人生活精彩刺激,而有的人卻平凡無奇?…像赫丘里‧白羅那樣的人,他不必尋找犯罪案件,案件就會自己找上門來。」誠然歟?為何白羅好像不論搭乘哪種交通工具都會遇上謀殺案?搭火車有《東方特快車謀殺案》和《藍色列車之謎》,搭船航行有《尼羅河謀殺案》,連搭飛機也會遇到《謀殺在雲端》!提醒:不論搭乘水陸空哪種大眾運輸工具,請先注意是否有位蛋形頭、留著特殊八字鬍的小個子比利時偵探與你一同…。偶爾也得留神對向來車的車窗,或許會瞥見《殺人一瞬間》!
※ 記(回)憶
請參集晴閣History & Memory文章分類中的〈迷迭香的名字〉。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236812902
※ 茶
「親愛的,我隨時都能來杯茶,再沒有比喝一杯好茶更享受的了,濃茶尤其是我的最愛!」我讀了《絲柏的哀歌》後突然飢渴得想要吃鮪魚三明治配熱茶。這本和《池邊的幻影》都是整本洋溢著濃郁芬芳的茶香,空幻莊園的女主人露西‧安卡德(Lucy Angkatell)知道人人都喜歡喝茶,所以她總是順手將水壺放在爐上燒,卻又總是迷糊健忘地任其沸騰…,所幸貼心的管家早已儲存了半打的備用水壺…。《柏翠門旅館》的下午茶極富優雅的貴族氣息:「旅館裏有許多印有徽章的銀托盤,英皇喬治時代的銀茶壺。還有瓷器,即使不是羅金漢和達文波特的,看起來也很像。白伯爵茶點最受人歡迎。茶都是上好的印度、錫蘭、大吉嶺、蘭普森茶…」「入口大廳…還吸引了許多美國客人,他們在這裏能看到英國貴族認認真真、平心靜氣地喝著傳統的下午茶。」
白羅在《第三個單身女郎》中,一邊啜飲管家喬治為他準備的大麥茶,一邊用「小小的灰色腦細胞」思考:他的思考方式別具一格,這種篩選思緒的技巧,和玩拼圖遊戲時挑選圖塊頗為相似。慢慢地,那些思緒會拼湊起來,成為一幅清清楚楚、相合無間的圖樣。此刻重要的是進行選擇、加以識別…天空的圖塊、碧綠河岸的圖塊,還有…天空的圖塊、碧綠河岸的圖塊,還有些類似老虎斑紋的條文圖塊…。
Sophie Hannah獲克莉絲蒂基金會授權的續作《白羅再起:倫敦死亡聚會》(The Monogram Murders)中,神色慌亂的謎樣女子珍妮一進咖啡廳就說:「我沒事,謝謝你,麻煩跟平時一樣,給我來杯熱濃茶就好了。」雖然白羅本人似乎喜歡咖啡與熱可可甚於茶,女服務生菲菲一直說服他改喝茶:
「我對珍妮有個看法:她是個愛喝茶的女生,所以至少腦袋裡還有點東西。」
「喝茶的女生?」
「沒錯。」菲菲朝白羅的咖啡杯嗅了嗅。「我覺得你們這些愛咖啡勝過茶的人,腦袋比較不靈光。」
謀殺前,查案前,公布謎底前,都先來杯茶吧!
※ 牌
克莉絲蒂作品中多次出現牌戲的場景,最著名的當然是《底牌》,四偵探對上四嫌疑犯的隆重架構,在牌戰方熾之際,竟有人趁機暗殺了宴會的主人!《藏書室的陌生人》裡的嫌疑犯在案發當時竟都在玩橋牌,人人有動機,個個沒機會?
「你現在面臨的問題有如打橋牌,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牌,可是我只要求你預測發牌的結果。」《謝幕》在克莉絲蒂的作品中是十分特別的,白羅一開始就告訴海斯汀他已經知道兇手是誰,反而要找出誰是潛在的被害人…。幾場牌局把史岱爾莊老闆夫妻的個性刻畫得逗趣又鮮明:
「一局就好,我會自制的,不會把喬治罵得狗血淋頭。」
「親愛的,我知道我的橋牌打得很糟。」
「那又怎麼樣?那不正好讓我欺負你、數落你,好從中得到莫大的樂趣?」
《池邊的幻影》中除了橋牌,還有輪迴紙牌、算命牌…,撲克牌與角色個性、際遇與命運的對應令人不勝欷噓。一場丈夫、妻子、情婦、情敵的牌戲,克莉絲蒂先速寫各個牌手的特點,然後隨著牌局的進展交織對白、互動與眼神的交會,簡鍊地凸顯各個角色的關係與性格,精彩又耐人尋味,令人百讀不厭:
約翰愉悅地說:「一次幸運的偷牌!」
荷立塔猛地抬頭往上看。她瞭解他的語調。他們的眼神相遇了,她的眼睛垂了下來。
她站起身來,走向壁爐台。約翰尾隨著她。他以話家常的口吻說:「妳不常讓自己落入別人的掌握中,不是嗎?」
荷立塔平靜地說:「也許我是有一點兒太明顯了。想在遊戲中獲勝是多麼卑劣!」
「妳的意思是妳想讓吉妲贏這局。妳想帶給人們歡樂,但這並不表示妳不會進行欺騙。」
「事情被你說得多麼可怕!但你總是十分正確。」
「似乎我的搭檔也分享了妳的願望。」
那麼他注意到了,荷立塔想。她曾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愛德華是那麼老練,沒有任何妳能逮住的錯誤。他只輸過一局,他的首發牌太容易被識破,但其實只要出張別那麼容易被識破的牌,就保證會贏。這使荷立塔擔心,愛德華,她瞭解他,為了讓她贏,永遠也不會按牌理出牌。為此,他過於偏離了英國人的運動精神。不,她想,他只是不能容忍約翰˙克里斯托又一次勝利而已。
克莉絲蒂本身應該是喜歡玩牌的吧!不知她是否也像李清照一樣,其實是位擅長博奕的才女?易安居士〈打馬圖序〉:「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於胸中也。今年冬十月朔,聞淮上警報,江浙之人,自東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謀入城市,居城市者謀入山林,旁午絡繹,莫卜所之。易安居士亦自臨安泝流,涉嚴灘之險,抵金華,卜居陳氏第。乍釋舟楫而見軒窗,意頗釋然。更長燭明,奈此良夜乎?於是乎博奕之事講矣,且長行、葉子、博塞、彈棋,是無傳者。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睹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酒、摴蒲、雙蹙融,近漸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奕棋,又惟可容二人。獨采選、打馬,特為閨房戲。」
◎ 讀書筆記
原已《謝幕》的Hercules Poirot最近隨著《白羅再起:倫敦死亡聚會》重出江湖,猝不及防將我帶回對克莉絲蒂推理小說的熱情與興趣中,我恍若又回到學生時代每逢課後餘暇,便奔往圖書館搜尋克莉絲蒂小說的日子。除了《一個都不留》我是讀星光版(當時譯為《童謠兇殺案》)、《謀殺在雲端》是志文版,《藍色列車》是萬象版以外,我當時拜讀的都是遠景的譯本,記得封面都是著名插畫家徐秀美的作品。
這次先挑之前沒讀過的幾本開始補遺,遂從《藏書室的陌生人》中的戈辛頓莊、《池邊的幻影》空幻莊園、《絲柏的哀歌》杭特伯利莊,一路漫步、神遊至《死無對證》小綠屋、《三幕悲劇》鴉巢屋和《第三個單身女郎》橫籬居…。在班崔上校夫婦的藏書室發現一具豔屍;對照《謝幕》裡史岱爾莊的今昔,「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在小綠屋和小狗小寶一起玩球;在杭特伯利莊的玫瑰園邂逅一位如野玫瑰花般嬌嫩的美女;獲准進入曾舉辦《十三人的晚宴》的齊西克河畔豪宅,牆上嵌著精美鑲板的大廳,仔細罩起的燈盞發出幽暗的光亮,帶有一種舊世界的氣氛…。我的預定旅程還包括《葬禮變奏曲》的恩德比山莊和巴石立花園街,歲末則打算與白羅一起在戈斯洞莊共度聖誕假期!
賞讀克莉絲蒂的作品是可以寫實也可以浪漫,可以很出世也可以很入世的。可以當成優雅的智性遊戲,可以當成生動鮮活的英國風俗畫,可以當成對幽微人性的探索,也可以當成犯罪心理學與毒物學的專業論文…。運用之妙與閱讀的多重風味與樂趣,存乎一心。
※《藏書室的陌生人》(The Body in the Library)
遠流出版《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Top12》中,除了《池邊的幻影》和《藏書室的陌生人》這兩本以外,其他十本我都在學生時代讀過了,分別是《一個都不留》、《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ABC謀殺案》、《羅傑艾克洛命案》、《史岱爾莊謀殺案》、《藍色列車之謎》、《底牌》、《五隻小豬之歌》和《殺人一瞬間》。
《藏書室的陌生人》據說是《白羅再起:倫敦死亡聚會》作者Sophie Hannah十三歲時第一本接觸的克莉絲蒂小說,她讀完後驚豔不已,也許我因此期待過高,看了卻有些失望,覺得詭計有些牽強,推論稍嫌跳躍、證據也很薄弱,對角色的內心刻畫不夠深入。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反而是一開始一段關於聲音的描摩:「新的一天開始了,…有人打開樓下客廳的木製大百葉窗,她彷彿聽見了,又好像沒有聽見。這種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弄出的聲響,一般要持續半個小時,但並不擾人,因為太熟悉了。最後會是走廊裡輕快、有節制的腳步聲,印花布洋裝細微的摩擦聲,茶盤放在門外桌上時茶具發出的柔和叮噹聲,以及進房拉窗簾前的輕輕叩門聲…」,讓我想起陳黎〈聲音鐘〉:「這些鐘可不是一成不變地只會敲著噹、噹、噹的聲音,或者每隔一個鐘頭伸出一隻小鳥,『布穀、布穀』地向你報時。他們的報時方式、出現時機,是和這有情世界一樣充滿變化與趣味的。他們構築的不是物理的時間,而是人性—或者更準確地說—心情的時間。」
※《池邊的幻影》(The Hollow)
近來所讀克莉絲蒂小說中最令我驚豔的傑作!明明躋身全球暢銷Top12之列,在學生時期我卻從來沒聽過這本,遲至今年才有幸拜讀,低迴不已,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卻有些不知該如何來介紹、談論起,一方面不想洩漏關鍵情節與結局以免影響讀者閱讀樂趣,一方面或許正如唐諾在錢德勒《漫長的告別》導讀中所言:對於很喜愛的事物,反而會捨不得去拆解、去分析吧?遂只能拉雜寫來,聊述所感。
Agatha Christie與Mary Westmacott在《池邊的幻影》中相遇了。在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中,我不曾讀過這麼深、這麼濃、又這麼幽微、壓抑的愛與恨,甚至是熾烈的情慾。《池邊的幻影》讓我們一窺人間情愛的多樣風貌:相知契合的愛、禁忌不倫的戀情、崇拜的愛慕、情人猝逝的哀慟、當發現感情不對時放手的勇氣、暗戀、單戀…。酷似《零時》的鋪敘筆法,卻循著《心之罪‧愛成謎》的主軸,一如書腰上摘錄的克莉絲蒂語錄:「隨著歲月流逝,我對孕育罪行的過程比較感興趣。深藏在心底的怨恨與不滿不一定總是會顯露出來,但可能突然爆發,轉成暴力。」她的小說中不只一次揭櫫「每個人都是潛在殺人兇手」的觀念,是呵,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有謀殺的慾望與衝動,只是沒有遇緣爆發而已。白羅畫龍點睛的出現,標示著《池邊的幻影》除了糾葛的愛恨情仇以外,仍然是一部正宗、好看的本格推理!在讀畢那令人不勝欷噓的結局與謎底以後,再回頭從頭細細品味一遍,更能體會出克莉絲蒂營造浪漫懸疑氛圍、安排謎局與伏筆的絕妙!
《池邊的幻影》描寫人物的功力令人讚嘆!誠然克莉絲蒂的作品因為布局精緻,有時出場人物眾多,某些作品中的配角難免淪於「浮雕」式的寫法。但《池邊的幻影》中的角色個個是那麼鮮明、立體、生動,各自有各自的優點與弱點、情感與意志、勇氣與惶惑、有好豐富的生命歷程與故事,克莉絲蒂這個慧黠的女子以悲憫之筆,寫出一個個可憐又可愛的生命,讓讀者一窺他們的生命縮影。我曾讀過某本號稱改革本格派的推理小說,一開頭耗費三個專章鉅細靡遺介紹書中三個主要角色的身家背景、乃至其居住環境、室內擺飾、食用餐點等等,讀來枯燥繁冗,索然乏味。我個人還是偏愛克莉絲蒂用簡鍊的篇幅就營造出人人都有謀殺動機、山雨欲來的氛圍,且預藏了破案之鑰。
《池邊的幻影》真正達成「每個章節都有如一個獨立舞台,作者給予每位主配角各自詮釋的空間,道出各自對愛情的渴望、對職場的擔憂、對生命的感嘆。所有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盡在讀者眼前淋漓盡致地展出。正因如此,讀者不會只顧觀詳命案,而能靜下心來貼近角色的靈魂深處,進而挖掘他們內心善與惡、承諾與背叛、忠誠與傲慢等互相抵觸的複雜面向…。」的境界。一開頭透過露西與米琪的對話勾勒出的趣味人物速寫,讓我們對應邀前來空幻莊園的賓客個個充滿好奇,後續接楯巧妙的各章,引領讀者貼近每個角色的生活,我們得以貼近觀察醫師看診與《怪醫豪斯》式的疑難雜症、雕刻家如何在巷陌間尋找模特兒、將靈感透過手指凝塑、藝術心靈的活動、也分擔了家庭主婦的焦慮…,意識流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他們彷彿不再是書裡的角色,而是活生生躍然紙上,是我們所認識的人了。《池邊的幻影》不僅讓讀者在角色尚未出場前就抱持期待,甚至對已退場的角色,也透過他人的追憶描繪出不同的面向,「看不見,但依舊存在」,這又有些類似希區考克《蝴蝶夢》、克莉絲蒂自己的《五隻小豬之歌》和《魂縈舊恨》的敘事手法了。
《池邊的幻影》擅於呈現角色間的對照:一開場古靈精怪、迷人優雅的露西與「絕不會讓人產生虛幻或仙女下凡感覺」的米琪;善解人意、蕙質蘭心的荷立塔與樸拙的吉妲;活潑的約翰與木訥的愛德華:「下午的陽光使約翰那金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糝上了一層光采。一副背負著征服使命上岸的維京人,他的嗓音溫暖而有共鳴,使人們的耳朵著迷,而他整體的人格魅力則鎮懾整個場面。這種溫暖的魅力和這個客觀的事實,並沒有對露西的形象造成絲毫損害,實際上,反而襯托了她那古怪小精靈般的不可捉摸。倒是愛德華,好像突然和約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缺乏活力,像是一個陰影,微微弓著腰。」《池邊的幻影》不但呈現每個角色不同的愛情觀,也映照出每個角色對「工作」的不同態度:有人真正熱愛、投入自己的工作,將之當為畢生志業,但即使是如此敬業樂業的人,難免有時也會遭遇工作上的瓶頸與煩惱;有人則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也有人渾然不知「工作」為何物:「愛德華從未想過,事實上,從早晨九點到下午六點、中間一小時午休時間的工作,把一個女孩和有錢階級的娛樂和消遣截然分開。除非米琪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否則就不能去參觀畫廊、不能去聽下午場的音樂會、不能在某個美好的夏日外出郊遊,或是在某個遠些的餐館悠閒地吃一頓午飯…這對他來說是個新奇而不愉快的發現。…」這是喜歡生活在過去的安斯威克貴族愛德華與女裝店店員米琪,米琪如是說:「我是一個勞動者,這恰恰就是為什麼過得舒適對我那麼有吸引力:黃楊木的床、羽絨枕頭…一大早,茶就輕輕地放在床邊、盛著許多熱水的瓷浴缸、芳香的沐浴、那種你可以完全陷進去的安樂椅…。」小小上班族的異想世界,是否也令你心嚮往之?
順道一提,我很喜歡荷立塔在書中畫的「乾坤樹」插畫,會讓我聯想到《小王子》中饒富童趣的猴麵包樹!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