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31 12:42:03| 人氣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格蘭一周遊記(二)Jazz of the Nigh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是五月13日晚上九點十分左右,愛丁堡西區(West End)稍嫌錯綜複雜的街道上,一個垂頭喪氣的亞洲青年意外地在迷路了一個多鐘頭後,找到了他的目的地:一間縮在街邊不起眼某棟建築物的地下室裡、沒有招牌、沒有霓虹燈的小酒吧。他猶豫著,該不該走下樓梯進到那個窄窄的門後?那看來還真有點像邪教聚會的場所。他疑惑著,表演應該都已經開始半個多小時了,這時候進去會不會不禮貌、會不會遭人白眼?他懊惱著,早知道出門就要帶地圖,早知道就不要胡亂吃了三明治當晚餐,早知道別固執著找酒吧就改看電影去,這會兒迷了路、吃飽了肚、電影早開場,不進酒吧恐怕就浪費掉這個晚上了,反正今天也跑得夠累了,不如就回旅館去睡了吧...想是這麼想,偏偏腦袋還是不甘心地直往樓梯下探,聽見了有人在閒聊的聲音。糟了,被瞧見,愛面子如我不想被當做沒頭沒腦的二愣子,只好故做優閒、微帶笑意地走了下去。

「五鎊」,穿著一身黑的蘇格蘭佬看來也沒啥興趣想搭理我,收了我的錢,就轉過身去忙自個兒的事去了。

到這兒來聽爵士樂表演是前一天就打算好的。剛到愛丁堡的那天,行李一擺進旅館(我的旅館是在約克街York Place的歐斯朋旅館Osbourne Hotel,位置離王子街、皇家哩等購物區近,又比那兒安靜,房間乾淨舒服,早餐可口。缺點是離西區稍遠,而且同一個房間同一個時段透過不同方式訂,價位可以差上一倍),我就迫不及待地衝到地圖上的每個劇院、電影院看看有什麼晚間娛樂,可惜的是,我想看的音樂劇、舞台劇、電影不是已經下檔,就是還沒上檔,當時幾個大劇院裡演出的戲,都讓我有些畏懼(我被台灣的小劇場嚇過幾次,所以只要稍嗅得出點「異味」的戲我寧可不看),最後意外地翻到一本介紹當地爵士酒吧節目的小冊子,就這麼衝動地決定了這一晚的行程。

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樁,在台灣我從沒去過酒吧Pub喝酒聽音樂過,更別提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了。那天傍晚隨著羅蒙湖一日遊的巴士回到了王子街後,看看時間,雖然離八點半開場還不算晚,但之前才發生過丟人現眼的事,正反胃著,於是就在M&S的食品專賣店隨便買了三明治與果汁,胡亂塞進了肚子,然後回到旅館,換上了一件皺巴巴又軟啪啪的襯衫,和一條又舊又軟又舒服的牛仔褲,好一身聽爵士樂的休閒裝扮,心裡頭還挺得意,不料幾十分鐘後,忘了帶地圖又有方向感障礙的我,在愛丁堡西區像是無頭蒼蠅亂闖亂撞,穿著這身打扮看起來,簡直就像落魄落跑的倒會缺德鬼。

反正我迷路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繞了大半圈,表演早已經開始許久,灰心喪志地準備打道回府,這時才又莫名其妙地發現方才匆匆錯身而過的小告示版,上面寫著我遍尋不著的表演場地。

那家小小暗暗的酒吧叫做「亨利的爵士酒窖」Henry’s Jazz Cellar(8 Morrison Street),除了星期一、二外,每晚都有爵士樂手的表演,收費五至六鎊,酒錢另算。這一晚表演的是蘇格蘭當地子弟:格拉斯哥出身的薩克斯風手康拉德威茲紐斯基,與法國鋼琴手、美國貝斯手、巴西鼓手所組成的「康拉德威茲紐斯基的爵士四重奏」。

推開窄門,走進酒吧,要命,還真像電影裡的場景。幽暗得無法測知深度的空間裡,擺著幾張圓桌、幾張方桌,還飄著搞不清楚從哪兒來的淡淡煙霧,昏黃的燈光打在吧台上,胡亂束起一把頭髮的粗壯女酒保,一件寬鬆的襯衫、一條緊身牛仔褲,嚼著口香糖,手撐下巴,一臉困倦地望著舞台。十來把椅子被靠攏在舞台前方,一群爵士迷就聚在那兒搖頭晃腦地聽著音樂,還有零零星星幾個客人,桌上擱著半滿的酒,自在地斜靠在桌緣椅背,各自用身體不同的部位在打著節奏。

雖然是一身汗,我還是裝出一派悠哉的德性逛到了吧台,用最簡單的方法點了一品脫的啤酒(就是指著那根可以壓出啤酒、上面還標有品牌的桿子,微笑地說:「Beer, please」),好像是健尼士的吧。走得又渴又累的我,一坐下來,大口灌下近半杯啤酒後,渾身筋骨全鬆軟下來,舒服得像是泡在滿是氣泡水的大浴缸裡,這時,我才真正地敞開了耳朵,讓舞台上噴湧的爵士樂流進來。

剛進酒吧時,演奏得正熱烈的音樂聽來還有點兒喧囂刺耳,但等我真正讓自己平靜下來,加上了酒精的助力,把身體、情緒與腦袋,自由地丟進那些節拍、那些音符之中,隨之搖擺、震動,這時,陌生的曲調也變得充滿畫面、充滿感染力起來。

和躺在床上或坐在書桌前,把CD塞進音響裡播放的感覺完全不同。不只是那樣的音樂,還有那樣的空間與光線,手邊的那杯酒,身旁坐的那些人,鼻子嗅到的那個味道,更重要的是,那種不帶拘束的放鬆,卻又心無旁騖的專注,讓爵士樂即興奔放的旋律,恰如其分地包裹住抽象易變的心靈,成為一種最接近生命、最靠近呼吸的音樂。

舞台上的男主角康拉德威茲紐斯基,是一個外表似乎還不滿二十歲的小伙子,不僅長得清秀,還帶著一股天真的帥氣(而且沒有男孩搖滾團體的智障樣),就像是年輕很多歲的歐文。雖然看起來幼齒,穿著也是一副學生氣息,他吹起薩克斯風來可是猛又帶勁,幾乎每一首曲子(好像都是他作的)都要來一大段玩性十足的炫技表演,飆高飆低、龍飛鳳舞,每每都引來觀眾的熱情掌聲與口哨。而且每吹畢一曲,還能臉不紅、氣不喘地和觀眾閒聊兩句,偶爾耍耍寶。不過他的蘇格蘭腔實在太重(他還去過美國留學咧,我猜他是故意用很重的蘇格蘭腔講話),我大概也只能聽個一兩句,連最後他拿他在美國讀書時一個「蘇格蘭佬與威士忌」(都是Scotch)的笑話也沒搞懂。

中場休息時,燈光亮起,客人們三三兩兩地對坐攀談,這幾個表演的樂手就這麼走下舞台,輕鬆地走到吧台喝酒聊天起來。這倒是看表演時很不尋常的經驗,看到剛剛在台上神氣活現、意氣風發的表演者,現在竟然近在身邊(我因為太晚進去所以坐在後排靠近吧台的位置),就像是街頭巷尾的鄰居般隨性自在,還真有點不真實的感覺,差點還想買一張他們的專輯(十首曲目十英鎊),拿給很有本錢成為明星的康拉德簽名,後來好像因為錢帶得不夠而作罷。

當我回到了王子街時,已經將近十一點了,遠方天際還殘存的些許深藍餘暉,對比著櫥窗裡寂寥的白光,及舊城區投射在城堡上帶著神秘威嚴的橘黃燈火。街上行人零零落落,但我卻不覺得害怕,耳邊心底迴盪不去,盡是那醉人的樂聲。即使到今日,那些旋律早從我腦海中丟失了,但那一夜微微寒意滲透我的薄襯衫,我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旁若無人地在愛丁堡的夜中漫步,腳踩的輕盈步伐、身體的自由擺動,襯在我朦朧記憶中背景裡的,還是爵士樂。

造就過不少年輕爵士樂手、歌手(如傑米卡倫)的「亨利的爵士酒窖」Henry’s Jazz Cellar去年已經搬家了,而且改名為「爵士中心」Jazz Center,空間變得寬敞明亮,或許已經沒有我記憶中的那種氣味了。該地有網址如下:
http://www.jazzcentre.co.uk
圖為新址外貌及內部。

台長: 牛頭犬
人氣(6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