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13 00:00:00| 人氣3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林惜_04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41
▼給阿文‥041  (85)1996.03.08.五
△給林惜-041  (85)1996.03.22.五 14:00:20
 

▼給阿文‥041

阿文‥
  好不容易,等到你的來信,最近這日子,蠻記掛你的!
  又因過了一個年,所以‥感覺好像非常久。
  最近,都到「民權東路.普賢講堂」‥〈淨耀〉法師處共修、當義工(圖書館),所以‥當我在書架上,看到〈潘文良〉作者的書,會莫名的激動,覺得‥
自己真幸運,能夠認識你。
  前不久,和〈惠雅〉(常解),約在「新光百貨」見面。
  兩年沒見,竟然認不出她來;她現在,在「南京東路.隨緣居素食餐館」上班,近況還不錯,主要是對於「感情」一事,已能夠(較能夠)看開;她男友,再度入獄——結束兩人,糾纏不清的業力…… 或許吧!?
  我現在,每天到講堂學「梵唄」,第一期結束,功德圓滿,雖然每次‥「八里~台北」的跑,但心中很充實,只期盼學些東西,或許,哪一天,因緣成熟時,我已經「萬事具備」……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吧!?
  唉!我現在是放不下,又要抓那個、又要抓這個,抓來抓去,就像掉入海裡,到處亂抓,有什麼,抓什麼,結果‥抓住這個、放了那個,再抓另一個……結果‥什麼也沒抓到……等放下來以後,卻是真的抓住了——
「唯有放下一切,才是真的得到一切。」你說是嗎?
                  阿惜
                    (85)1996.03.08.五
 

△給林惜-041

阿惜姐‥
  躺在床上,想了半天,還真不知‥從何寫起呢! (就這麼寫起好了——)
  最近,總是很懶得「動筆」,只因覺得‥「寫起來,好『累』人哪!」
  「說話」就比「作文」來得快、來得輕鬆。
  古代人,想要與人「聯絡」時,就只有用「寫信」的方式,而現今世界,「資訊發達」,「寫信」就比較懶得寫,而以「電話」方式聯絡——「語言」替代「文字」。 乃至發展到‥「影像傳播」,可以讓人‥「雖隔千山萬水,而面對面」的 即時溝通,可以看到對方的‥眼神、表情、動作——「影像」輔助「語言」。
  「文字、語言、形相」,都可以傳達‥彼此所要表示的「資訊」,令彼此能夠明白——
  「文字」的表達,算是最「費事」的了,費時、費力、費精神,寫起來,可真是「累人」啊!
  「語言」的表達,就比「文字」快速、直接,可是呢!「話說多了」,口也會渴;聽得耳朵,都會發麻呢!
  「形相」的表達,最是方便、輕鬆,彼此只要眨眨眼睛、動動手;噘噘嘴巴、擺擺頭,也就能「明白」意思——彼此要是有「默契」,或是「暗號」的話。
  但是,「形相」總要‥彼此看得到對方才行;看不到對方,也就沒用了。
  要是哪一天,人們可以用「意念」,來傳達自己的訊息,那就更快、更方便了!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是也——不管相隔海角天涯,彼此只要用「想」的,就能夠溝通,那就太好了。
 
  「文字、語言、形相」,雖然‥有助於人的溝通;有時候,卻也是個「障礙」呢! 外國人,看不懂中國字、聽不懂中國話,便是一項障礙;不夠聰明,比手畫腳了半天,也猜不出,什麼意思。
  沒看過駱駝的孩子,問有看過駱駝的爸爸說‥「駱駝,長什麼樣子啊?」
  爸爸說‥「駱駝的樣子,長得像馬,背上有一個峰,或是兩個峰。」
  任憑看過駱駝的爸爸,怎麼用「文字、語言」,來形容駝駱,總是「不切實際」的,最快的方法,就是「畫」一隻駱駝的「形相」,或是帶孩子去看駱駝,告訴孩子說‥「駱駝,就是長得這個樣子。」
  孩子一看到駱駝的「形相」,立即就明白‥「駱駝」的樣子,而不用爸爸,再多費唇舌、多費筆墨,去作解釋。
  譬如‥飽的感覺、餓的感覺、熱的感覺、冷的感覺、快樂的感覺、悲傷的感覺、痛癢的感覺、爽快的感覺……這些「感覺」,都是‥「非筆墨、非言語」,所能「形容」的。
  而「形相」所能表達的,也往往「不切實際」,譬如說‥笑裡藏刀、強顏歡笑、喜極而泣、面惡心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實在是‥「表裡不一」啊!而且‥有的人,草繩看成蛇、芭蕉看作鬼,眼之所見,未必是真也!而‥雲駛月移、水流橋走,更是眼睛的一大「錯覺」啊!還有「空花、陽焰、海市、蜃樓」,皆是妄見之形相也!
 
  所以說‥「文字、語言、形相」,皆是「指標」罷了!而非「目的」。
  苟有‥「認指標為目的」者,不但沒到達目的,也喪失了指標的「功能」呢!
  譬如‥高速公路上,有「休息站——前去二公里」的指標,豈有人,看到「指標」後,就以為是「到了休息站」,而將車停在「指標」的地方,就當作是「休息站」呢?
 
  阿文有偈道‥
「見聞未思索,猶如盲與聾;學道不善用,全無功和德。」
「見聞善思惟,知識成智慧,苦惱盡可解,所學無白費。」
「遇事且靜觀,夜來細思量,觸物皆有感,處世自安然。」

  是故‥一切所見所聞,當善思惟、善觀照,方能了悟‥「實相」是也!
  每個人,都「有眼可見色、有耳可聞聲、有鼻可嗅香、有舌可嘗味、有身可覺觸、有意可思法」——何以‥有的「迷」、有的「悟」呢?
蓋因‥不善思惟、不善觀照;懶得思惟、懶得觀照也! 「認標作的」也!
  阿文有偈道‥
「吃飯與睡覺、工作和洗澡。行者善觀照‥生活即是道。」
  能善思惟、能善觀照,那麼‥吃飯、睡覺、工作、洗澡,都能悟出一番道理來的;若不善思惟、不善觀照,那麼‥吃飯徒長肌肉、睡覺愈加昏昧、工作只道勞累、洗澡還嫌麻煩呢!
 
  如何思惟、如何觀照呢?
・觀照即是‥「見、聞、嗅、嘗、覺、思」。
 思惟即是「知」;「思惟」即是「靜慮」。
・任何事物,
 有「好、壞、不好不壞」者;有「利、害、不利不害」者;
 有「善、惡、不善不惡」者;有「苦、樂、不苦不樂」者。
・如是,都要能夠「見如實」‥
 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不好不壞的就是不好不壞的;
 利的就是利的、害的就是害的、不利不害的就是不利不害的;
 善的就是善的、惡的就是惡的、不善不惡的就是不善不惡的;
 苦的就是苦的、樂的就是樂的、不苦不樂的就是不苦不樂的。
・如是,才能夠「知如真」‥
 好的知是好的、壞的知是壞的、不好不壞的知是不好不壞的;
 利的知是利的、害的知是害的、不利不害的知是不利不害的;
 善的知是善的、惡的知是惡的、不善不惡的知是不善不惡的;
 樂的知是樂的、苦的知是苦的、不苦不樂的知是不苦不不樂的。
・不能指鹿為馬、不會杯弓蛇影;不使魚目混珠、除卻爛竽充數。
・所謂「觀照」者,譬如‥
 長夜漫漫,若點起燈來,則燈光朗朗,所見了了分明。
 若是熄燈,即現晦暗,而一切無所見。
˙「觀照」者,如守燈火,使之不滅;燈火照明,使所觀不昧‥
・能善觀照,方能善思惟——方能‥
 眼見如實~知如真;耳聞如實~知如真;鼻嗅如實~知如真;
 舌嘗如實~知如真;觸覺如實~知如真;意思如實~知如真。
・善「觀照」者,則‥
 見如實、聞如實、嗅如實、嘗如實、覺如實、思如實。
 善「思惟」者,則「知如真」也!
・如是「見如實——看得清清楚楚;知如真——曉得明明白白」,
 才不會被文字、語言、形相所「障蔽、迷惑、欺騙」;
 如是能夠「見如實、知如見」,才能夠「取好捨壞、就利除害、向善止惡」也!
・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
 倘連何者為善、何者為惡,都不知道的話,那就無以‥「為善除惡」了。
˙不善觀照、不善思惟,則‥
・眼見「妖艷美色」,即生喜~生貪;眼見「醜陋壞色」,即生厭~生瞋。
 耳聞「花言巧語」,即生喜~生貪;耳聞「惡語謗言」,即生厭~生瞋。
 鼻嗅「芳花香水」,即生喜~生貪;鼻嗅「尿臊屎臭」,即生厭~生瞋。
 舌嘗「濃甘辛肥」,即生喜~生貪;舌嘗「枯躁乏味」,即生厭~生瞋。
 身覺「細軟滑溜」,即生喜~生貪;身覺「粗糙生澀」,即生厭~生瞋。
 意思「歡樂恩愛」,即生喜~生貪;意思「怨恨冤仇」,即生厭~生瞋。
・眼見色,為色所迷惑;耳聞聲,為聲所迷惑;鼻嗅香,為香所迷惑;
 舌嘗味,為味所迷惑;身覺觸,為觸所迷惑;意思法,為法所迷惑。
・不知諸根之過失、不明諸塵之禍患,或喜而貪、或厭而瞋;
 有貪、有瞋,又障蔽智慧,增長「愚痴」。
 於是‥便常因「貪、瞋、痴」,而「做錯事、說錯話、想錯法」,
 乃至「做惡事、說惡話、想惡法」,因之「受惡報而憂悲惱苦」。
・如是常「做錯事、說錯話、想錯法」;乃至「做惡事、說惡話、想惡法」,
 因之「受惡報而憂悲惱苦」,又更增長「貪、瞋、痴」——
 如是「惡性循環」,不能止息;憂悲惱苦,不能止息。

(「想錯法」‥錯誤的見解;「想惡法」‥邪惡的見解。)
 
  而佛所謂的‥「涅槃、寂滅」之境界,更是‥「文言絕、形相滅」,乃至‥「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又如何才能‥「證涅槃、入寂滅」呢?
  阿文有偈道‥
「圖上好景致,見圖便見紙,世人多迷執,見圖卻忘紙;
 色受想行識,五陰即是空,趣空入寂滅,涅槃在現前。」

  且作思惟‥
〔見到畫上的圖案,同時也見到紙。
 世人卻迷執於畫上的圖案,而忘了見圖即見紙;只是在分別計度,圖案的美醜。
・見到書上的文字,同時也見到紙。
 世人卻迷執於書上的文字,而忘了見字即見紙;只是在分別計度,文章的好壞。
・見到衣服的同時,也見到了布。
 世人卻迷於衣服的樣式,而忘了見衣即見布;只是在分別計度,衣服的美醜。
・見到波浪的同時,也見到了水。
 世人卻迷於波浪的洶湧,而忘了見浪即見水;只是在分別計度,波浪的美醜。
・見到彩霞的同時,也見到了空。
 世人卻迷於彩霞的燦爛,而忘了見霞即見空;只是在分別計度,彩霞的美醜。
˙如是‥
 眼見色之時,亦即是見空;
 耳聞聲之時,亦即是聞空;
 鼻嗅香之時,亦即是嗅空;
 舌嘗味之時,亦即是嘗空;
 身覺觸之時,亦即是覺空;
 意思法之時,亦即是思空。〕
 
  《心經》所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是‥
「萬法即是空、空即是萬法;萬法不異空、空不異萬法——
 萬法不離空、空不離萬法。」

  「空」,即是「無我」、即是「涅槃」、即是「寂滅」、即是「般若」、即是「如來」、即是「菩提」……是「活生生」的境界,不是「人死」後,才有的界境;不是絕萬法之後,才有的境界。
  世人以為「人死了」,才能「證涅槃、入寂滅」,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也導至活著的人,不能證涅槃、不能入寂滅;更因而害怕‥證涅槃、害怕入寂滅—— 因為‥世人,都「怕死」也!
  世人不忍「我空」(無我)、不忍「世間空」,不知道「我空、世間空」,到底是什麼境界、怎麼一回事——要是「無我」,就不能享受這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法」;要是「世間空」,那有「我」活著,也不能享受到‥「色、聲、香、味、觸、法」了——是故‥常執「有我」、常執「有世間」。
  世人多道‥「如果人人都出家修行、人人都行清淨,那人類,豈不絕種?」
  蓋人貪愛淫欲故,不忍世間無淫,為使日日月月、年年歲歲、生生世世,有淫可玩、有淫可享、有淫可樂,故害怕人類絕種是也!
  豈不知‥有「淫」就有「生」;有「生」,就有「老病死」;有「老病死」,就有「憂悲惱苦、愁煩啼哭」耶?
  不知‥人生,就有老病死;有老病死,就有憂悲惱苦。而甘於憂悲惱苦、甘於老病死、甘於生死死生‥輪迴不止——其痴何勝此呢?
  放眼觀看這個世間——被人之「貪瞋痴」,搞得充滿「殺、盜、淫、妄、酒毒」,充滿天災人禍,何樂有之呢? 寧於其中,常受憂悲惱苦、愁煩啼哭,不思脫離,其痴何若此?
  只知淫行之樂,不知清淨行之樂;只知淫行之樂,不知淫行之過患,譬如‥
蜜中毒、餌中鉤,好淫終不離淫之過患;就像只知喝酒、吸毒之樂,不知不喝酒、不吸毒之樂,不肯脫離酒、毒,終受酒、毒之過患。
  世人貪愛於「美色、悅聲、芳香、甘味、細觸、樂法」;而瞋恚於「醜色、噪聲、臭香、惡味、粗觸、苦法」——有貪、有瞋,則蒙蔽智慧,無智慧便是痴;「貪、瞋、痴」,便是「無明」;無明就不能「觀照」;不能「觀照」,就不能「思惟」——不能「見如實、知如真」——不能趣「空」,不能「證涅槃」、不能「入寂滅」是也!
  能善觀照、能善思惟,如是‥「見如實、知如真」,方能‥「見色趣空、聞聲趣空、嗅香趣空、嘗味趣空、覺觸趣空、思法趣空」——趣空,現證涅槃、即入寂滅‥清淨自在。
  能善觀照、能善思惟,如是‥「見如實、知如真」,則知‥「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萬法即是空、空即是萬法;萬法不異空、空不異萬法——趣空,現證涅槃、即入寂滅‥清淨自在。
  如何能善觀照、善思惟? 當減少,乃至止息‥「貪、瞋、痴」也!
  如何減少,乃至止息‥「貪、瞋、痴」呢? 當從「食、衣、住、行」著手。
  首先,當知「飲食」之過患,不可「食無厭足」。
  世人「工作」,是為了要「吃飯」,而吃飯呢? 吃飯是為了滋長體力,有體力,方才能工作也! 如是‥「吃飯~工作~吃飯~工作~吃飯~工作……」直到老死為止。 (吃飯才能工作~工作才能賺錢~賺錢才能享受世欲……)
  佛陀世尊,制定出家人‥「日食一餐、過午不食」之齋戒,乃是為了‥要去除「貪欲」也!
  世人皆是「食無厭足」,一餐一餐、一口一口,皆助長「貪欲」,而不自知‥「貪欲」不能滿足、貪欲不順時,則心生「瞋恚」,如是貪欲、瞋恚,使人增長「愚痴」,蒙蔽智慧——無智慧,則不會思惟、不會觀照,於是不能見如實、不能知如真;於是不能「除惡向善」;於是常受「憂悲惱苦、愁煩啼哭」之折磨。
  世人不離事業、不離工作,所以‥不離飲食,無法「日食一餐」。然而,飲食亦當‥寧於「淡薄」,而不求「濃肥辛甘」——吃飽即可,不再多吃;苟有「貪吃」,當自知、自覺、自了、自明,當即「止息」。
  阿文如今發覺‥其實,不管是吃什麼,素食也好、肉食也罷,最重要的是「不貪」——素食、肉食,是關於「健康」,而無關於「修行」也!
修行所為者,在於減少,乃至止息「貪瞋痴」!
若有人吃素食,因滋味順口,而心生貪欲,食無厭足,便礙於修行也!
若有人吃素食,因滋味逆口,而心生瞋恚,瞋不止息,便礙於修行也!
  苟有人肉食,而心無貪瞋痴,亦不礙修行也!
只是‥「肉食」者,多生貪欲;肉食者,助長「殺生」,是故‥還是當以「素食」為主——素食,「則畜牲,可免於因我欲食肉,而被殺死」也!
 
  有人言‥「不殺雞鴨、不殺豬牛、不殺魚蝦;不吃雞鴨、不吃豬牛、不吃魚蝦,那麼‥雞鴨、豬牛、魚蝦,豈不氾濫?」
  阿文答之道‥「人不吃貓肉,何以貓隻不氾濫耶? 當知‥人要是不是不做『畜牲行』,則畜牲不會增多的;蓋世人多做種種『畜牲行』,是故死後,多投生做種種畜牲。」
  有人言‥「肉食跟殺生,是兩回事——肉食不會助長殺生。蓋人不吃人肉,人亦常常在殺人也!」
  阿文答之道‥「人殺畜牲,多是為了『貪圖口欲』而殺;而『人殺人』,多是為了『瞋恚怨恨』而殺——苟有人欲食人肉,亦有人會殺人~賣人肉牟利的。君不聞‥『食人族』耶? 不聞因戰亂饑饉,而『易子而食』耶? 不聞因饑饉,而有人在『賣人肉』耶? 人欲『吃肉』故,所以‥多有人殺害畜牲,以賣 畜牲肉牟利也! 若無人要吃肉、無人要買肉,就不會有人會去養雞養鴨、殺豬殺牛、捕魚捕蝦了,何以故? 因‥『無利可圖,人所不為』也!」
  有人說‥「密宗有咒,殺生之時,唸一唸咒,畜牲即能往生淨土;亦有咒,在吃肉時,唸一唸咒,所食之肉,即清淨如菜也!」
  阿文笑道‥「此言真是‥『自欺欺人』也! 苟有什麼咒,能使被殺之畜牲,往生淨土,那麼‥人又何必苦於『修行無成』呢? 教他殺了,唸一唸咒,即刻往生淨土,豈不快哉!? 何以‥『厚畜牲而薄人』,不殺人唸咒,使人往生淨土耶?苟有什麼咒,能『令所食之肉,清淨如菜』者,豈無咒,能『令石頭,吃起來像饅頭;令泥土,吃起來像米飯;令樹葉雜草,吃起來像菜』者? 何以要殺害生命,而唸咒使其‥『肉如菜』耶? 苟無咒,令地長出菜來,好能令人有菜 可食者?」
  其實‥食肉若無貪心、無瞋心、無痴心,則不礙修行也!
素食若有貪心、有瞋心、有痴心,則亦礙於修行也!
而‥「有貪、無貪;有瞋、無瞋;有痴、無痴」,也只有吃的人,自己知道、自己清楚。(苟不知自己是否「貪瞋痴」,是因為‥自己不善觀照、不知省覺也!)
  是故‥素食沒什麼福德,肉食也沒什麼罪過——
福德在於「慈悲心行」,不在於食素或食肉;
罪過在於「貪瞋心行」,而不在於食肉或食素也!
  若是食素有福德,那麼‥馬、牛、羊、鹿,一生食草,最有福德,死後都當為人、為天;若食肉有罪過,那麼‥虎、豹、獅、狼,一生食肉,最是罪過,死後都當為鬼、為地獄也! 是故當知‥
「食素,若無慈悲心行,則無福德,不過有益健康罷耳!
 食肉,若無貪瞋心行,則無罪過,不過有損健康罷耳!
 食素若多貪瞋心行,亦多有罪過也!
 食肉若有慈悲心行,亦多有福德也!」
 
  阿文覺得‥
食肉不為罪過,而「助殺」是為罪過。蓋‥「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也!
食肉不為罪過,「殺生」是為罪過也!
苟欲食肉,當食「自死」之畜牲肉,或是「鳥獸殘」之畜牲肉者——
不當殺害畜牲命,以求得其肉而食也!
  故佛聽食‥「不自己殺、不教人殺、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我殺」之畜牲肉也! 蓋人亦為「獸」也!「鳥獸殘——非我所殺」故!(等別人吃過了,自己再吃。)
食肉不為罪過,食肉而有「貪瞋痴」,是為罪過也!
人多喜貪於「濃肥辛甘」、厭瞋於「淡薄無味」,故多肉食;
而人可以「不自己殺、不教人殺、不見殺、不聞殺」,卻不能「不疑為我殺」——「不疑」,那是「無知」也(痴也)!
  豈不知‥有人要「買」雞、鴨、豬、牛、魚、蝦,就有人要「賣」;
有人要賣,就有人要買——惡性循環也!
  吃肉之時‥「不疑此肉,是為買者而殺;不知此肉,是為買者而殺」,那是在‥「自欺欺人」也! 豈可言‥「不疑、不知者無罪」耶?
  阿文過去,曾在市場,跟阿叔賣豬肉,學作生意,每逢星期假日、節日之時,總要多殺幾頭豬,才能應付顧客之所需——蓋「需求越多,供給也要越多」。
若無人購買,也就不會殺那麼多了。
  故謂‥「若欲食肉而買肉,則助長殺業。」
 
  如是‥不管所食為何,都當隨時「觀照、思惟——吃如實、知如真」‥
細食知是細食、粗食知是粗食、不細不粗食知是不細不粗食;
好吃知是好吃、難吃知是難吃、不好不難吃知是不好不難吃——
細食好吃,心不喜不貪;
粗食難吃,心不厭不瞋;
不細不粗食不好不難吃,心不迷不痴——
一口一口,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口一口‥趣於空——不為吃食所迷惑也!
  如是‥不管所穿為何,都當隨時「觀照、思惟——穿如實、知如真」‥
妙衣知是妙衣、粗衣知是粗衣、不好不粗衣知是不好不粗衣;
好穿知是好穿、難穿知是難穿、不好不難穿知是不好不難穿——
妙衣好穿,心不喜不貪;粗衣難穿,心不厭不瞋;
不妙不粗衣不好不難穿,心不迷不痴——
一衣一衣,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衣一衣‥趣於空——不為穿衣所迷惑也!
  如是‥不管所住為何,都當隨時「觀照、思惟——住如實、知如真」‥
大屋知是大屋、小屋知是小屋、不大不小屋知是不大不小屋;
好住知是好住、難住知是難住、不好不難住知是不好不難住——
大屋好住,心不喜不貪;小屋難住,心不厭不瞋;
不大不小屋不好不難住,心不迷不痴——
一住一住,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住一住‥趣於空——不為住屋所迷惑也!
  如是‥不管所行為何,都當隨時「觀照、思惟——行如實、知如真」‥
平路知是平路、泥路知是泥路、不平不泥路知是不平不泥路;
好行知是好行、難行知是難行、不好不難行知是不好不難行——
平路好行,心不喜不貪;泥路難行,心不厭不瞋;
不平不泥路不好不難行,心不迷不痴——
一行一行,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行一行‥趣於空——不為行路所迷惑也!
 
  如是‥「眼所見色,所生眼識」‥見如實、知如真——
好色知是好色、壞色知是壞色、不好不壞色知是不好不好色——
好色不喜不貪、壞色不厭不瞋、不好不壞色不迷不痴——
一色一色,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色一色‥趣於空——不為色所迷惑也! 所見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如是‥「耳所聞聲,所生耳識」‥聞如實、知如真——
悅聲知是悅聲、噪聲知是噪聲、不悅不噪聲知是不悅不悅聲——
悅聲不喜不貪、噪聲不厭不瞋、不悅不噪聲不迷不痴——
一聲一聲,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聲一聲‥趣於空——不為聲所迷惑也! 所聞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如是‥「鼻所嗅香,所生鼻識」‥嗅如實、知如真——
芳香知是芳香、臭香知是臭香、不芳不臭香知是不芳不芳香——
芳香不喜不貪、臭香不厭不瞋、不芳不臭香不迷不痴——
一香一香,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香一香‥趣於空——不為香所迷惑也! 所嗅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如是‥「舌所嘗味,所生舌識」‥嘗如實、知如真——
妙味知是妙味、惡味知是惡味、不妙不惡味知是不妙不妙味——
妙味不喜不貪、惡味不厭不瞋、不妙不惡味不迷不痴——
一味一味,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味一味‥趣於空——不為味所迷惑也! 所嘗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如是‥「身所覺觸,所生身識」‥覺如實、知如真——
細觸知是細觸、粗觸知是粗觸、不細不粗觸知是不細不細觸——
細觸不喜不貪、粗觸不厭不瞋、不細不粗觸不迷不痴——
一觸一觸,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觸一觸‥趣於空——不為觸所迷惑也! 所覺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如是‥「意所思法,所生意識」‥思如實、知如真——
樂法知是樂法、苦法知是苦法、不樂不苦法知是不樂不樂法——
樂法不喜不貪、苦法不厭不瞋、不樂不苦法不迷不痴——
一法一法,捨離貪、捨離瞋、捨離痴,一法一法‥趣於空——不為法所迷惑也! 所思趣空,則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也!
 
  《金剛經》中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阿文如今知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
「應無所住色、無所住聲、無所住香、無所住味、無所住觸、無所住法」——
而生「趣空」之心也!

  阿文且為偈道‥
「行應無所住,有住不進步;繼而生其心,趣空現真如。」
  趣空,現證涅槃、入於寂滅‥清淨自在,即為「如來」是也!
                  阿文
                    (85)1996.03.22.五 14:00:20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9.13.三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41。1996.03.22.五 14:00:2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587010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B8f05.htm
■標籤:#義工 #幸運 #感情 #因緣 #作文 #語言 #形相 #指標 #目的 #學道 #善用 #思惟 #觀照 #如來 #寂滅

台長: 阿文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7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林惜 |
此分類下一篇:◎林惜_042
此分類上一篇:◎林惜_0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