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留言回應>▼給力口一卜—013-1
◎寧可開懷展笑顏
⊕潘文良 撰
力口一卜:
每見你寫「論說文」,侃侃而談,談之有序、言之有理,真教人喝采、讚許,道你是個‥明智通理之人。
但見你寫「抒情文」,振振有詞,訴之有怨、敘之有恨,又教人心疼、感嘆,道你是個‥含仇嫉世之人。
假如‥你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乃至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那麼‥你還會花時間、花力氣,去怨恨、去詛咒……嗎?
…………
想說的好多,卻千言萬語,不知怎麼說好啦!
阿文一時有感,也就作了些詩偈‥
˙孤兒常說失親苦,豈知受虐傷更毒?遇著不是的父母,總道有此不如無。
溫室培育多嬌弱、困境經歷偏茁壯。而今長成當釋憾,但謝風雨常澆灌!
˙人生世間五因緣‥乘願而來獨悠然;討債還債帳難算、報恩報仇情糾纏。
諸事始末且靜觀,因緣果報非虛談;種下什麼穫什麼,自作終須自承擔。
˙勿以人過罰自己、莫將己錯懲別人。原諒別人解惡緣、善待自己離怨恨。
人生難得幾多年,痛苦快樂都一天。何必鬱悴結愁容?寧可開懷展笑顏!
2009.10.10.六 10:03:14
但略加解釋,如下‥
˙孤兒常說失親苦,豈知受虐傷更毒?遇著不是的父母,總道有此不如無。
嬰幼兒時期,需要父母的照顧(尤其是母親),但長越大,越能自立,也就越不需要父母啦!
頗有子女,「翅膀長硬了」,也就急著想飛離父母呢!
頗有子女,不孝父母,還道‥父母老不死,真是多餘呢!
其實‥嬰幼兒時,只要有個人,不論是誰,願意撫育他、照顧他、愛他、對他好,那他也就可以安然長成——是不是親生父母,並不是那麼重要。
孤兒們,每常感傷、怨嘆‥失去父母親,實在很悲苦。
哪知道‥受虐兒,所受的傷害,更是加倍苦毒?
(當然‥要是孤兒,還受虐,那就有如「雪上加霜」,更為悽慘啦!)
被任何人欺負,回到家中,父母都可以撫平其傷痛——
但要是被自己的父母欺負,那傷痛,就難以癒合啦!
天底下,有的是‥「不是的父母」。他們不知道‥如何為人父母;不知道‥如何護愛孩子,每把孩子,當成出氣筒,在在傷害孩子(社會新聞,一堆虐兒事件,想得到、想不到的,什麼花招都有,就不舉例了),讓孩子心理,沒安全感,蒙上陰霾,長大了,不信任人,充滿仇恨……
那些受虐兒,每道‥「有這種『不是』的父母,實在不如沒的好!我還寧可是孤兒呢!」
.溫室培育多嬌弱、困境經歷偏茁壯。
溫室中,所培育的花朵,盡多嬌嫩柔弱,一旦移出溫室,適應不良,沒多久,也就會枯萎殘敗。
人們當賀禮的蘭花盆栽,剛送來時,漂亮得很,但過不久,花凋謝之後,花株就越來越「沒啥元氣,奄奄待斃」的樣子——那原來都是在溫室裡培育、長成的。
山林中的蘭花,經過風雨霜露的洗禮,除了馨香悠遠之外,也多了一份堅毅之姿。
.而今長成當釋憾,但謝風雨常澆灌!
阿文有話說‥「順境使人成長、逆境使人茁壯。」
風霜雨露,雖無情地,吹颳澆灌,卻也使植物,得以成長、茁壯。
回首來時路,雖然艱辛,但總也都「過去」啦!
當學著‥感謝所有的「順助」,也感謝所有的「逆助」——將怨恨釋懷。
˙人生世間五因緣‥乘願而來獨悠然;討債還債帳難算、報恩報仇情糾纏。
佛說‥「人生世間,有五種因緣‥討債、還債、報恩、報仇、乘願而來。」
一般人,總在「討債、還債、報恩、報仇」之中打滾、糾纏‥不知是你欠我較多,還是我欠你較多‥加減乘除,數不清、算不完;恩怨情仇,剪不斷,理更亂。
討債的,也討得很難過;還債的,則還得更難過。
報恩的,也報得很難過;報仇的,則報得更難過。
那甘願的,也就認命了,默默忍受;不甘願的,也就滿腹怨尤,惱苦難當。
也只有「乘願」而來者,雖身受世間苦難,但其心悠然,自由自在。
何為「乘願」呢? 即是‥發願要來世間,救渡眾生者。譬如‥
德蕾莎修女,為貧疾孤苦者,奉獻一生。
證嚴法師,發願救助貧疾,因緣成立「慈濟功德會、慈濟醫院」。
她們都是乘願而來的菩薩——自身雖然瘦弱,乃至疾病纏身,但仍懷大慈大悲‥「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因此,自身的恩怨情仇,乃至於生老病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無足掛懷」了。
.諸事始末且靜觀,因緣果報非虛談;種下什麼穫什麼,自作終須自承擔。
「因緣果報」,是世間的「現象」,這種現象,只要靜觀,即可知會——
不過‥有的人,就是「不信因果」。
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有的人說‥「我卻見‥『善者得惡報、惡者得善報。』」
當知‥因緣有其先來後至,故果報亦有其先來後至。
善者得惡報,只是先前惡業,機緣成熟,故今先受惡報,惡報畢,善報則至。
惡者得善報,只是先前善業,機緣成熟,故今先受善報,善報畢,惡報則至。
佛家有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有人報怨道‥「我也不曾作歹作惡,如何這般多災多厄、受苦受難?」
蓋‥人不見、不聞、不記前世作為,曾造作惡業,今生得惡報,心有不甘,口出怨言——這也只是想賴帳、欲逃債,故不承認罷啦!
有人則是既羨慕,又嫉妒、又不服的說‥「那人如何一出生,就在富有家庭,衣食豐裕,受享無虞?」
當知‥是人前世為善,故今生得受善報——這可不是他,「無功而受祿」啊!
現前種種,本都是「自作自受」,沒得逃避,皆當勇於承擔也!
˙勿以人過罰自己、莫將己錯懲別人。原諒別人解惡緣、善待自己離怨恨。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很聰明的——
因而時常會應驗,俗話所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阿文道‥
「我們常會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再用自己的過錯,去懲罰別人。
於是也就‥彼此影響,惡性循環——互相折磨,兩敗俱傷。
明明是人家的過錯,卻教自己,氣得要死不活,只因‥他人損及自己的利益,不肯吃虧(有時,即使跟自己一無關係,卻也看得一肚子氣);明明是自己的過錯,為了面子(尊嚴),卻死不承認,還要遷怒於他人。
人所謂‥「此恨綿綿無絕期,冤冤相報何時了?」
如何解脫,這惱苦人的糾葛呢?
證嚴法師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這怎麼說呢?
原諒別人,就可解脫‥彼此惡緣的糾葛,不再「互相折磨」。
人都想要「利己」,卻常做出一些‥其實對自己非常不利的事來——
心懷怨恨,就是對自己不利。
阿文每道‥
「要『善待自己』,就得遠離『怨恨』,何以故?
因為‥詛咒與怨恨,未及害人,已先傷己。」
心有怨恨、滿口詛咒,無時不刻,想著要報仇洩恨,終日為怨恨所縛,坐困愁城,也就無能自得其樂了。
.人生難得幾多年,痛苦快樂都一天。何必鬱悴結愁容?寧可開懷展笑顏!
人生百年實難得,歲月匆匆容易過。日子過了一天,就是接近死亡一天。
人生實在也沒幾年好活,想想‥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何必要活得那麼鬱悴,整天愁眉不展?
想想「死當頭」,那真的是‥什麼也甭計較啦!
不妨敝開胸懷開口笑,一笑,泯它怨恨與憂愁。
阿文
2009.10.10.六 10:03:14
■註解
【德蕾莎修女】真福德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中國大陸譯作‥德蕾莎修女,港澳譯作德蘭修女,又譯作德肋撒修女、泰瑞莎修女。)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家,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於197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2003年10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她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單。
德蕾莎修女,也有「加爾各答的天使」的美譽。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絲.剛察.博亞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個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聯邦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裔人。就在斯科普里老城石橋附近。
父親尼古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雜貨承包商;
母親名為Dranafila Bojaxhiu。
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姊姊(姊姊後來也成為修女)。
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
她所居住的城市,多為穆斯林和東正教信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真福德蕾莎修女。)
【釋證嚴】 (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錦雲,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慈濟功德會的會眾,多尊稱其為上人,又因駐錫在花蓮,早期被稱為花蓮師父。台灣台中縣清水鎮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印順長老為師,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此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
證嚴法師,生於台灣日治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其父經營劇院,往來豐原、清水、潭子等台中縣市之間,家境小康。證嚴法師,則從旁協助,也分擔家務。證嚴法師事奉父母至孝,當地人喚為「孝女」。
1966年,證嚴法師,前往花蓮鳳林鎮,某私人醫院,探望弟子德融的父親,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告知,為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開刀所需保證金,新台幣八千元,而無法開刀,只得又帶回部落。此即「一灘血」事件。 後來,證嚴法師,又遇三名天主教修女,到普明寺傳道,討論教義。修女說‥「佛教缺乏社會關懷……」 證嚴法師,大受震撼。當年,法師原依印順長老指示,要前往嘉義妙雲蘭若;但在信徒挽留之下,決定在花蓮,開展社會救濟工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釋證嚴。)
▼給力口一卜—013-2
◎想到死當頭
⊕潘文良 撰
˙人生此世間,來去兩空手;終日忙奔營,汲汲何所求?
財寶滿庫房,半錢帶不走;田宅廣萬頃,百年擁一坵。
˙想到死當頭‥爭較盡可休、功利無須計、情仇付水流。
身似舟無舵、心如風吹柳;飄泊失依怙,未免起憂愁。
˙有生都得死,得死為何生?趺坐靜思索‥怎會來娑婆?
活著未肯修,歲月將蹉跎!此生不解脫,今世又空過!
◎潘文良《想到死當頭》。2009.10.12.一 10:01:15
https://avun1230.wordpress.com/2009/10/12/◎想到死當頭/
* * * *
人生世間,是為了這般「遭難受苦被折磨」而來的麼?
˙人生世間——
不是為了與人爭競,而是為了自我考驗。
不是為了征服世界,而是為了降伏內心。
不是為了贏過別人,而是為了打敗自己。
不是為了較計別人,而是為了評比自己。
˙自覺、自利、自渡。
˙不是老師讓你不及格,而是你自己考不及格。
一、活著。
二、活得快樂。
三、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
孤兒,可說比受虐兒,還要幸運的!
阿文
2009.10.17.六 10:00:00
※阿文回應力口一卜所撰《沒什麼好慶賀的》一文。
◎力口一卜《沒什麼好慶賀的》。2009.09.25.五 13:01:37
https://mypaper.pchome.com.tw/doublex/post/1320010813
▼給力口一卜—013-3
力口一卜:
因見你此文,有感而發,故撰《論貪》一文。
發表於阿文的MSN網誌。
有空,就請移駕觀看嘍!
阿文
2009.10.17.六 10:09:48
※原發表於阿文的網誌
◇阿文的MSN網誌。 http://a-vun.spaces.live.com/
https://avun1230.wordpress.com/2009/10/17/◎論貪/
※重新整修舖於「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
◎潘文良《論貪》。2009.10.17.六 09:58:4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73975
※阿文回應力口一卜所撰《有關貪之自我對談》一文。
◎力口一卜《有關貪之自我對談》。2009.10.13.二 17:03:59
https://mypaper.pchome.com.tw/doublex/post/1320095454
△給阿文‥013
阿文‥
其實,當初只因為想要徹底推翻‥「貪婪必定來自於比較。」這種荒繆的說法而已,但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思考打結的五里霧中。
不過,從阿文提供的連結,點回去的自己,卻發現了阿文先前所提出的‥字體過小,發現這是瀏覽器版本的問題,現在,正尋求解決發方之中,也再次感謝阿文兄。
力口一卜(doublexplay)
2009.10.17.六 14:01:23
===========================================================
※舊文整修重舖「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07.11.一 00:01:31
◎留言回應。力口一卜_013。
◎潘文良《寧可開懷展笑顏》。2009.10.10.六 10:03:14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177228
FB佈:佈告於臉書。
■標籤:#論說 #讚許 #明智 #通理 #抒情 #嫉世 #生命 #時間 #乘願 #快樂 #開懷 #笑顏 #馨香 #承擔 #價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