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27 06:00:35| 人氣6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善止惡自淨意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行善止惡自淨意

                ⊕潘文良 撰

阿婆‥
  您好啊!
  感謝您對阿文的賞識!
  最近,由於電腦,出了些毛病,時而會鬧鬧彆扭,常使得阿文,沒能順利登入,自己的網誌,以至於‥未能及時看到,阿婆對《感恩與回饋》一文的回應。
 
  阿婆說‥
「我的生活很簡單,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多,
 雖然,我有幫助別人的心意,但做得並不多就是了。
 有時,會因為那句話,而感到慚愧,但大多時間,
 就想‥順其自然也好,不強求什麼。」

 
  阿文有話說‥「行善要當‥隨緣、隨喜、隨力。」
  這是欲行善者,所須注意的原則哪!
 
 ⊕何謂隨緣行善? 曰‥行善者,當「隨機順時莫強求」也!
  隨緣,不是像「旅行」,有個特定的目的地,而是像「散步」,只是四處走走,沒有什麼特定要去的目的地。
  阿文改作了,這麼個笑話‥
  這天早上——
  老師叫問道‥「牛天興!周國強!李明華!林智華!李義傑!陳春生!蔡曉娟!劉欣惠……你們怎麼都遲到了呢?」
  牛仔答道‥「因為……童軍老師說‥要『日行一善』嘛!所以‥今天早上,我們就幫助一個‥老婆婆過馬路啊!」
  老師叫問道‥「幫助一個老婆婆過馬路,需要那麼多人嗎?」
  牛仔叫道‥
「因為,那個老婆婆,一直叫著‥『我不要過馬路!我不要過馬路!』
 老婆婆,不敢過馬路,所以,我們只好,把她抬過馬路去啊!」

 
  人要是「為行善而行善」,或有「沽名釣譽、圖財牟利」之嫌也!
(阿文說的是「或有」,而非「必有」——
 誰要是不苟同的話,可別吃飽沒事,找阿文「抬槓、辯論」唷!)
  譬如‥時下一些宗教團體,舉辦所謂的「放生活動」(放生儀式),名為「善行」,但實有待商榷也!
  阿文覺得‥此種「事先經過策劃、安排」的活動,即非「隨緣行善」,而是「為行善而行善」也! (為行善而行善、有目的的行善,總也是「行善」啦!依然會有其「善報」是也!)
  事先經過策劃、安排,譬如‥得先準備‥要放生的鳥、魚、動物等。 於是‥就向鳥店、魚店、寵物店「訂貨」‥要何種類、要多少數量,什麼時候,送到什麼地方……
  如要「一千隻放生鳥、一千公斤放生魚」——那麼‥「第一千零一隻鳥、第一千零一公斤的魚」,還可真是不幸呢!居然沒能被放生到…… 若是鳥店,尚無一千隻鳥,為了交貨,也就得籌貨——於是‥捕鳥者,就得趕忙去架網捕鳥啦!
魚業者,為了要交出一千公斤的魚,那麼‥就得去捕魚啦!
  如是等於‥「抓鳥來放生、捕魚來放生」,還可真的是‥「多此一舉」啊!
(往來當中,又不知‥要喪失多少,無辜的生命呢!)
  阿文所謂「隨緣行善」者,譬如‥登山客,看到有人架網捕鳥,見網上,已中了些鳥,看鳥在網上掙扎,一念不忍,於是‥上前解救之;又怕其牠鳥,會誤觸網羅,於是‥破壞鳥網。 或見有動物,受困於獵人所設陷阱中,一念不忍,於是‥動手解救之、破壞陷阱。
  或於市集,見人販售「野生動物」;或見人,將宰殺貓狗煮食,一念不忍,而出錢買下,予以放生,這才叫作‥隨緣行善。
  所謂「放生」,當是放了會生,才能放,若是放了會死,可就不能放啦!
野生動物,非經人所馴養,放之可生;自己養的貓狗、金魚,不想養了,就帶到遠處去「遺棄」,那可不叫「放生」啊!
  而有些「外來種動物」,也不宜隨便放生——恐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也!
 
 ⊕何謂隨喜行善? 曰‥行善者,須「心甘情願意歡喜」也!
  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行善,之所以快樂,乃是因為‥自己有能力、自己有意願。
  倘若是‥被迫而行善,則無快樂可言也!
  阿文道‥
「行善當具善心,未來果報,才會『有善報,亦有善受』。譬如‥
 常得美食,也吃得很開心;
 生於富貴家,能感恩、知福惜福;
 行事能自得其樂、樂在其中,亦能順利完成。
・倘若『有善行,而無善心』,
 未來果報,則是『有善報,而無善受』。譬如‥
 能享美食,卻因生病,而食不知味;
 處富貴之家,卻『人在福中不知福』是也!
・倘若『有惡行,而無惡心』(指『非有意之惡行』),
 如行路時,無意中,踩死蟲蟻,
 未來果報,則是『有惡報,而無惡受』。譬如‥
 被蚊子叮了,也沒什麼感覺;
 掉了錢,自己一輩子,也沒發現,故也不會為掉錢而苦惱等等。
・倘若『有善行,而懷惡心』(本意想害人,卻反而救了人),
 未來果報,則是『有善報,卻得苦受』。譬如‥
 美食當前,卻牙疼難當,每一口,都吃得很痛苦;
 得到很多遺產,卻病痛連連,把錢都花在醫藥上。
・倘若『有惡行,而懷善心』(本意想救人,卻反而害了人),
 未來果報,則是『有惡報,卻得善受』。譬如‥
 粗食野蔬,卻甘之如飴;布衣麻服,也不以為意;
 生於貧困家庭,卻能安貧樂道。
・倘若『有惡行,又懷惡心』(存心為惡、有意為惡),
 未來果報,則是『有惡報,亦得惡受』。譬如‥
 生於窮困,一心不滿,而怨天尤人,苦上加苦;
 行事常遭挫敗,每每氣餒、沮喪,卻不知檢討改進,
 而只會歸咎於他人,內心苦不堪言。」

 
  阿文小學時,每學期開學的時候,學校都會賣「防癆郵票」,或者「愛盲原子筆」——雖非「強迫」,但不買,總是「很丟臉」的事哪!
(政府為了募款,也不知是那個家伙,所想出來的點子。)
  阿文小時候,家裡窮,要錢還得挨罵,每學期,都得「厚起臉皮」來,給一些有錢人家的同學,笑說「沒愛心」呢!
  有一學期,只得先向同學借錢,買它個兩張「防癆郵票」、兩支「愛盲原子筆」——那可真的是‥「笑在臉上、痛在心裡」哪!
所謂「不樂之捐」,可是令人,感觸良深矣!
  古有「不食嗟來食」者,此乃行善者,有善行,而無善心,損人自尊之故也!
  是故‥行善得隨喜——心有意願、心有歡喜,才去行善。
 
 ⊕何謂隨力行善? 曰‥行善者,應「量力而為莫逞強」也!
  一個人,要是不會游泳,就別跳下水去救人,要不然‥恐怕救不了人,還會溺死自己呢!
  幫忙鄰居搬家,一個人,抬不動冷氣機,可別逞強的說‥「這讓我來吧!」 結果‥砸壞了冷氣機,還壓傷了自己,「有功無賞,打破得賠」,那就倒楣啦!
  我們不是「超人」,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有些時候、有些事,總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並不需要感到丟臉,或者是慚愧哪!
  救災捐款,人家有錢,捐個一百萬;自己沒錢,捐個一百塊也行。
出不了錢,「出力」也行哪!
沒能出錢、沒能出力,那麼「出口」說說好話,安慰、鼓勵受災者,這也行哪!
沒能出錢、沒能出力、沒能出口,那麼「出心」也行啦!
內心為其祈禱、祝福,總是可以做到的呀!
  俗話說‥「打腫臉來充胖子。」
  這可不是一件‥值得幹好事呀!
 
                    2005.11.07.一 23:50:18
 
      *      *      *      *
 
  看了阿婆的回應,使得阿文,滿腦子的想法,只是‥一時間,很難理個頭緒出來,好好的寫篇「論說文」,還是「想到說到」的好啦!
 
 ⊕何謂「善」?
【善】 音「ㄕㄢˋ」(Shann4)。會意字。
  善之字首為「羊」、字身為「言」。 (善之篆體為‥上羊下言。)
  羊者‥畜類,肉美、毛長;古人用作「犧牲」。
  言者‥人所說的話,語言。
  羊者,羊肉、羊乳、羊毛,皆於人有利益,好也!
  羊言,謂「好話」(良言)也!於人有利益,故謂之為「善」也!
  是故‥凡有利益於人者,於心曰善心、於口曰善言、於行曰善行。
 
 ⊕何謂「惡」?
【惡】 音「ㄜˋ」(Eh4)。會意字。
  惡之字首為「心」、字身為「亞」。
  心者‥體中內感器官,能產生情緒、能思辨者。
  亞者‥醜也!如人局背之形。(像人駝背的樣子,不美、不好也!)
  亞心‥謂「醜陋之心」也!醜陋,人所不喜者,故醜陋,無益於人也!
  是故‥醜陋之心為惡心、醜陋之言為惡言、醜陋之行為惡行。
 
 ⊕行善在於‥利己利人。
  要「損己利人」的話,自己可得有足夠的本錢,那才行哪!
  而「捨己救人」,並不值得鼓勵。
  這「捨己救人」,指的是「結果」,而非「動機」——
消防人員,為了搶救火海中的受苦者,而犧牲了生命,我們說他是「捨己救人」。他的出發點,也只是為了「救人」,可沒打算要‥「犧牲自己」啊! 他若早知道‥這次衝進去救人,會喪生火海,恐怕就不會‥「奮不顧身」啦!
  阿文前面說的‥「一個人,要是不會游泳,就別跳下水去救人,要不然‥恐怕救不了人,還會溺死自己呢!」
  不會游泳,要救溺水者,也可以想其它辦法呀! 譬如‥用救生圈、用繩索、用木棍、用船,或者呼人救之,也是可以啊!
  就算是‥用了許多方法,也救不了溺水者,乃至只能眼睜睜地,見其溺死——為「救不了人」,而感到悲傷難過,總是難免的,但也無須為此,感到愧疚,而責怪自己。 (前提當然是‥他的溺水,跟自己,毫無關係——「救不救人,當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 這麼說,雖然很「無情」,而事實如此也! 然而‥設若自己擔任的是「救生員」的工作,則有其「職責」也!上班時間,若怠忽職守,只顧著看美妹、跟美妹聊天,而未注意其他人,致使他人溺斃,則不能免其責也!)
譬如‥朋友向你借錢,你並沒有義務要借他,拒絕借他錢,自也不必,感到愧疚。
 
 ⊕不利於人,則非善也! (自己也是人,故不利於己,亦非善也!)
  所謂‥「愛之,足以害之。」
  父母溺愛子女,有求必應,以為這麼做,對他是好的,但結果‥使其寫成驕縱的個性,反而是害了子女。 或是‥滿口「都是為了你好」,而要孩子‥這個也補、那個也補;要讀什麼名星學校、唸什麼熱門科系,使得孩子受不了,憤而自殺,這就叫作‥「愛之,足以害之。」
  頗有女孩子,為了男友,而下海賣身,賺錢供男友花用;或跟著男友,當鴛鴦大盜,行竊、搶劫;或是走私、販毒……一切,都說是為了「愛」。 這也叫作‥「愛之,足以害之。」
  如是‥「助之,足以害之。」 這也就非「善行」啦! 譬如‥
知道朋友,要去搶劫,還拿刀送他,這就不叫善行,而叫「助紂為虐」啦!
知道朋友愛賭博,還拿錢「贊助」他,這就不叫善行,而叫「陷其不義」啦!
 
 ⊕損人利己,以為利己,終不利己,故亦非善。
  世人以為‥損人利己,討著了便宜,眼前看似獲利,豈知‥後患無窮也!
  譬如‥為了自己方便,就把車,停在人家門口,擋住人家的去路也不管——
一次沒事,心裡暗爽,還再來一次,結果‥車胎被放氣、車窗被砸破、車身被刮了,或是車子被吊了……那可真的是‥欲哭無淚呢! 為了一時之便,損人以利己,實非利己也!
 
 ⊕損人損己,更為非善。
  世人失戀者,心有不甘,而道‥「我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寧為玉碎,不願瓦全……」於是‥拿硫酸潑之、下毒害之、執刀槍殺之……然後再自殺;終不自殺,也得受刑責;縱逃得了刑責,也逃不了良心的苛責——此謂‥「害人害己」也!
 
 ⊕不為惡,即是善,何以故? 不為惡,即利己也!故不為惡,即是善。
  人之業有三,曰‥身業、口業、意業。 (業者,行也!)
  人之行有三,曰‥善行、惡行、不善不惡行。
  於世有利曰善行、於世不利曰惡行;其它「非善非惡」類者,則歸「不善不惡行」,如‥喝水、抓癢、打哈欠,無所謂善惡者。
  所謂「十惡業」者‥身有三惡業、口有四惡業、意有三惡業。
身之三惡業者‥殺生、竊盜、邪淫。
口之四惡業者‥妄言、惡口、兩言、綺語。
意之三惡業者‥貪欲、瞋恚、痴迷。
  (詳細解說,可參閱‥阿文所著《小菩薩》一書。
網址:http://a-vun.myweb.hinet.net/01/A/A2.htm
  反之,不為「十惡業」,即為「十善業」也!
  十善業者‥不殺生、不竊盜、不邪淫;不妄言、不惡口、不兩言、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痴迷。
  身口意,不為惡,即於己有利,譬如‥不抽煙、不喝酒、不嚼檳榔、不吸毒;不嫖、不賭,即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道德修養,有好處——離於惡嗜,即不為惡嗜所害。 如是‥不為惡業,即不受惡業之惡報,所憂悲惱苦,這就「有利有益於自己」啦! 此是謂‥「獨善其身」也!
 
 ⊕行善是權利,而不是義務。
  阿文言此‥「行善是權利,而不是義務。」一語,恐會引人謂之「無情」也!
  所謂「義務」者,依法律或契約的規定,強其作為或不作為的限制性。 如‥國民有納稅、服兵役、接受九年教育之義務。 義務者,乃不得不行,或不得行之事,有強迫之意味也!
  所謂「權利」者,乃人應享有、可享有之利益也! 權利的行使,在於自己的「意願」——自己可以選擇、自己可以決定的。 別人不得干涉也!
  我們可以「指責」別人做惡事。 因其所行,危害於人。
  但又如此能「指責」別人‥不做善事呢? 因其並不危害於人啊!
  若言‥「不為善者,不是好人。」
  「不是好人」一詞,也不等於,就是「壞人」啊!
 
 ⊕行善在於止惡。
  語謂‥「因緣果報,自作自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語謂‥「各人吃飽各人飽、各人造業各擔。」
  語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行善得善報,使人可以‥平安喜樂、吉祥如意。
  行惡得惡報,使人常受‥災厄危難、憂悲惱苦。
  佛偈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若我不欲遭惡報,自當「持戒」,以遮止自己為惡。
  人若能夠‥親近善道,自當能夠‥遠離惡道。
  果能常處「身善、口善、意善」之中,那麼‥也就「沒時間、沒空間」,去「幹壞事、說壞話、打壞主意」啦!
 
 ⊕行善止惡自淨意
  世人每謂‥「世間宗教,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勸人為善。」
  「勸人為善」,對於佛教而言,只是說對了一半——
蓋佛法,實不只是‥教人為善而已,更欲教人‥「了脫生死」啊!
  教人為善,乃是「世間法」;「了脫生死」,則為「出世間法」也!
  為善止惡,是「人天福報」——讓自己在世之時,好過些也!
  人的心念、行為,其實是‥常在「善惡」之間,徘徊著的——
  阿文偈曰‥「用心以修持,止惡而行善;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若不如此用心,往往也就‥時而好事做做、時而壞事做做;其之果報,也就‥時而善報受受、時而惡報受受啦!
  然而‥就算是天大的福報,也有享盡之時——福享盡了,不免就要受禍啦!
譬如‥繼承了萬貫家財,於是就不事生產、好吃懶做,也就坐吃山空了。
  福報有盡時,人若不知、不習‥出世間法,終究不能了脫生死;不能了脫生死,則不能畢竟免除‥憂悲惱苦。
 
  佛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我們常會見到這首佛偈,唸起來,很順口;看起來,很有意思——
但往往卻學習〈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
  如果‥看過就算了,那麼‥讀書,也只是為了「消磨時間」罷了!
像有些人,睡前看看小說,還是為了「催眠」呢!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可還有繼續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讀書若要「會意」,還是得「多用點心」,去思考一下的呀!
  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仔細想來,還真堪玩味呢!
  阿文想來‥
〔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人天福報」的「世間法」;
 而這「自淨其意」,即是「了脫生死」的「出世間法」也!
 何謂「自淨其意」呢?
 自淨其意,即是滅盡「貪瞋痴」之行也!〕

  阿文有感而道‥
「眾生之‥憂悲惱苦、愁煩啼哭、牽掛恐怖,
 不在於‥貧困災厄、失敗挫折……
 而在於‥貪瞋痴。
 蓋貪瞋痴不盡,則生老病死不盡;
 生老病死不盡,則憂悲惱苦不盡。
 此心若能‥釋然解脫,
 那麼‥即使身遭逆境,
 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中‥身受心不受;
 依然能夠‥坦然接受、微笑面對。」

 
  一個人,現在能夠「防非止惡」,也就能夠「免除未來的惡報」;但於過去,所造作的惡業,後來所當受的惡報,並不能免除;縱使行善,也不能免除‥當受之惡報;今日之善行,來日自當有其善報相應。
  因緣果報,可沒有‥「後功抵前過」,這樣的便宜事哪!
  是故‥人生世間,由於宿世的善惡業行,使得我們,一一嘗受‥善惡業報,時而處於順境、時而遭遇逆境,為之悲歡苦樂不已!
  行者深知「因緣果報」,故止惡行善,對於當受之惡報,則「吃苦當作吃補,吃苦了苦‥隨緣消舊業」;業盡不復來,譬如‥過去向銀行貨款,現在就得努力償還,一旦還盡,也就‥「無債一身輕」啦!
  「隨緣消舊業」,還得「更莫造新殃」呢! 倘若「借錢還錢‥向乙借錢還甲、向丙借錢還乙」,也就沒完沒了啦!
  行者遭遇逆境,知是過去惡業所至,如今,惡報現前,也就不敢「怨天尤人」;因心能夠‥釋然解脫,也就能夠‥「身受、心不受」,縱使落魄潦倒、貧乏困厄,依然「笑得出來」;一切橫逆,也就變得‥雲淡風輕、微不足道啦!
  子曰‥
「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顏回先生,想是深明‥「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之道也!
 
  身業、口業,皆出於意業‥
心念為善,則口言善、身行善;心念為惡,則口言惡、身行惡。
  我們可以把人給關起來、封住嘴巴,使其不能作惡、不能言惡,但也無法‥令其心念,不為惡哪!
  是故‥行者要當,看住此心,才是根本之道。
  佛謂‥
「四正勝‥
 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
 未生善,令其生;已生善,令增長。」

  此是「修心功夫」也!果能持之,即能「去惡向善、止惡行善」。
 
 ⊕自淨其意,是解脫道。
  何謂「自淨其意」? 曰‥滅盡貪瞋痴也!
  人一直在善惡之中徘徊、在苦樂之中浮沉,沒完沒了,實在也不是個辦法呀! 縱有功德如林,還恐被一把「無明火」,給燒得精光呢! 譬如‥頗有好賭之徒,一夜之間,輸掉萬貫家財,而淪為乞丐者。
  「自淨其意」,才是真個‥解脫之道呀!
  人以惡報為苦、以善報為樂,是故‥止惡行善,以離苦得樂。
  殊不知‥惡報之苦,為「苦苦」;而善報之樂,卻是個「壞苦」。
  何謂‥苦為苦苦? 苦上加苦也! 諺曰‥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遇對頭風;
 才出虎穴,又入狼窩。」
真個是‥苦不了、苦不堪言哪!
  何謂‥樂為壞苦? 蓋世樂者,無法久住,會敗壞故,實亦為苦——
世樂,稍縱即逝,還會「樂及生悲」呢!
  世間之苦亦苦、樂亦苦,那到底什麼,才是畢竟樂呢?
 
  《雜阿含.第一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
 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所謂‥「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即是「滅盡貪瞋痴‥解脫自在」。
  世人不但「喜貪」,還「喜瞋」,亦「喜痴」呢!
此言「喜貪」,亦代表「喜瞋、喜痴」也!(這是阿文的體會、阿文的解釋。)
  如是‥
「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是何等境界、何等風光呢?
  阿文道‥「此可令人‥生亦自在、死亦自在;苦海悠然,來去無礙也!
 
  阿文一時之間,扯得太遠、說得太多,實在有夠囉嗦的。
  還是回題吧!
  佛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阿文且作一偈,曰‥
「惡如髒衣善若水,衣服髒了用水洗;水洗髒去猶須晾,晾乾衣服才好穿;
 衣服不髒不必洗、心念清淨何須滌?行善止惡自淨意、依滅向捨般涅槃。」

  衣服髒了,要用水洗,水洗去了污垢之後,也得把水除去‥脫乾、晾乾,這衣服,才可稱為「乾淨的衣服」,穿起來,也才舒服呀! 若洗淨衣服之後,未脫乾、晾乾,就穿上身,自然是不好受的。
  行善,是為了止惡;惡既斷除,那麼‥善,也可以「功成身退」啦!
  人只知‥惡心非清淨;殊不知‥善心亦非清淨哪!
惡去善不除,就像是‥洗去衣服的污垢,卻不晾乾那樣——也會教人,不自在呀!
  蓋行善者,雖遠離惡道,若不知「自淨其意」,則不免於善行中‥「有貪、有瞋、有痴」也!如‥行善而貪於‥名聞利養;行善而瞋於‥他人不感恩回報;行善而痴於‥神棍天花亂墜之言,散盡家財,以求「天堂掛號、地府除名」等等。
 
  佛家所謂‥「行善布施,要三輪體空。」
  所謂「三輪」者,指的是‥「施者、受者、施物」三者。
  有人釋之「三輪體空」為‥「行善布施之人,要忘掉‥施者、受者,以及所之物;忘了自己的善行、忘了受施之人、忘了所施之物。」
  其實‥「三輪體空」,不是要教人「忘掉‥施者、受者、施物」啊!
  「忘」者,「亡心」也! 亡,失也! 忘,就是「失心」啦! 以現代名詞言之,則為‥「失憶、失智」是也! 若人患了「失憶症、失智症」,可不是件好事呀! 就算是‥平常很「健忘」,也會給人帶來,很多不便哪!
  佛陀說法時,會講述自己,於宿世菩薩行中,所做之種種善事,人事時地物,還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
  「三輪體空」,若果真是教人「忘記」的話,那佛陀,可真得要「自己掌嘴」啦! 佛陀宿世之善行,怎麼可以不忘掉,而記得清清楚楚,還時常拿來「講述」(炫耀)一番呢?
  蓋「三輪體空」之實義,乃是教人,於「施者、受者、施物‥三輪」之中,「體驗‥空」。 (此空,不是天空之空,而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空。)
  三輪體空,阿文釋之為‥
「空,是『滅盡貪瞋痴』時,之狀態也!
 行善布施,是人天福報;
 行者要當於‥行善布施中,自淨其意,除滅貪瞋痴;
 如是於‥施者、受者、施物三輪中——
 依滅、向捨、趣空、般涅槃,
 才能說心解脫‥自在、無礙、畢竟大樂。」

  (佛教名相太多,不堪細述,其實‥這所謂「依滅、向捨、趣空、般涅槃」,只是名相不同、用處不同,其意義,或者目的,都是相同的,簡而言之,可謂之為‥「解脫自在」是也!)
 
 ・自淨其意,即是在滅除‥人生世間,生死惱苦之根源‥貪瞋痴。
  人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之時,倘若「不知、不能、不肯‥自淨其意」,則只是受「人天福報」,而不能「了脫生死、憂悲惱苦」。
  倘若「不知、不能、不肯‥自淨其意」,那麼‥就算終其一生,止惡行善,也是「白白蹧蹋了‥因緣時機」啦! 蓋‥受人天福報,終有享盡之時;依舊於六道之中輪回、於生老病死之中往來、於憂悲惱苦之中浮沉,豈不可惜?
 
  再說‥就算一輩子,乃至千生萬劫,行善布施,也拯救不完,芸芸眾生哪!
  〈大願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也只是其之「弘誓」,此心此願,可敬可佩,但真要「行之」,則是‥「竹籃提水——白費工夫」是也! 阿文道‥
「這『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還有可能成為‥自己不能成佛的『藉口』呢!
 自己未能成佛,則道‥『因為‥地獄尚不空』嘛!
 十方三世諸佛,可都是在‥宿世菩薩道中‥
 自利利人、自覺覺人、自渡渡人,福慧俱足、功行圓滿,然後成佛的。」

  呵呵!阿文造口業啦!實不該‥如此「誤解」,地藏王菩薩之弘誓哪!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眾生」的存在,其實‥都是因為「我」的存在啊!
  有「我」的存在,就有「六道」的存在——
「我」之念念中,即有造就「六道」之因緣哪!
上善為天、中善為人、下善為阿修羅;下惡為畜生、中惡為餓鬼、上惡為地獄。
所謂‥「天堂與地獄,在於一念之間。」
「我」若只會在善惡之中打滾,則於六道之中,輪回不休;
不但地獄不空,餓鬼也不空、畜生也不空;阿修羅也不空、人也不空、天也不空。
「我」若能夠「自淨其意」,則了脫生死纏縛——
如是無我,則無眾生、無六道——
地藏王菩薩,可因此成佛;眾生,亦可因此成佛。
  地藏王菩薩所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其心念中之地獄,如不能空,也就成不了佛;
不用發誓不成佛,就算「發誓要成佛」,也成不了佛呀!
其心念中之地獄,倘若能空,也就能成佛;
就算「發誓不成佛」,一樣也能成佛呀!
地藏王菩薩,所要空的是‥自己心念中之地獄,而非他人,心念中之地獄也!
是故‥不必擔心‥地藏王菩薩,成不成得了佛啦!
還是‥「反求諸己——好自為之」哪!
 
 ⊕我渡眾生渡
  人能止惡行善,即能「自利、利人」;進而從止惡行善中,自淨其意,依滅、向捨、般涅槃,這是在「自覺、自渡」,因而解脫自在;然後‥將其所經歷的過程、覺悟的方法,告知他人,也讓他人,能因此而「自覺、自渡」,這就是在「覺人、渡人」。
  只是‥「各人吃飽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言其「覺人、渡人」,人家要不要「被覺、被渡」,還是人家的權利呢!
  所謂「覺人、渡人」,也只是「但作因緣」‥覺不覺、渡不渡,還在於個人呢!俗謂‥「師父引進門,修持看個人。」是也!
  譬如‥為人母者,也只能煮好一桌飯菜,卻不能替子女吃飯;子女肚子要飽,還是得自己吃下肚去——是故‥子女肚子飽,是因為‥子女自己吃飽的;可不是‥母親吃了,子女就會飽呀!
  一切止惡行善、自淨其意,皆是為了‥自覺、自渡也! 譬如‥吃飯,是為了‥讓自己肚子飽;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的肚子飽呀! 自己吃的飯,可從來沒能‥飽到別人的肚子去呀!
  我們所能夠做的,也只是‥自己吃飽了,也讓別人,有飯可吃——至於‥別人要不吃,要不要使其肚子飽,也就不是我們,所能撰擇、決定的啦!
  是故‥要渡的,不是眼前的眾生,而是‥自己心念中的眾生哪!
  眼前的世間、眾生,皆是我心意識中之世間、眾生的投現——我已渡,即表示‥心意識中之世間、眾生已渡;若心意識中之世間、眾生未渡,則不當言‥我已渡。 譬如照鏡,鏡中所呈現的影像,皆是鏡外景象的投現——無我照鏡的行為,就無鏡中,我之影像的發現;若我不照鏡,鏡中就無我之影像——若想除滅鏡中,我之影像,拿布猛擦鏡子,那是白費工夫;只須自己轉身離去,不照鏡子,則鏡中,我之影像,也就自然消失啦!
 
  《金剛經》中,佛謂‥
「須菩提!於意云何?
 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渡眾生。』
 須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 實無眾生,如來渡者!
 若有眾生,如來渡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因為‥一切眾生,本是「自性自渡‥自知自證」。
  若想「渡人、渡眾生」,若以為「有人、有眾生」可渡,那便是執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將永遠也渡不盡人、渡不盡眾生。
  豈不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因「我」而有,若「無我」,則「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相」皆無,何來「人、眾生」可渡呢?
  人不捨「我」故,所以才有「人、眾生」,而想「渡人、渡眾生」——
勞心費力地,去「渡人、渡眾生」,不過是讓「我」,有個理由,能夠「存在」,而存在得‥「有意義、有目的、有事可做」罷了!
  若能了知‥
「有『我』才有『我的』;有我生,才有我的人生世間生‥
 人生世間,是『自我主觀獨立的人生世間』——
 我生,則『我的人生世間』生;我滅,則『我的人生世間』滅——
 眼前的人生世間裡,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事物,
 皆因『我的存在』,才有意義;若我不存在,則一切的一切,都無意義。」

  原來‥
「自生——人生、一切眾生生;自滅——人滅、一切眾生滅;
 自覺——人覺、一切眾生覺;自渡——人渡、一切眾生渡。」

 
                  2005.11.08.二 23:30:50 初稿
 
▃▃▃▃▃▃▃▃▃▃▃▃▃▃▃▃▃▃▃▃▃▃▃▃▃▃▃▃▃▃▃▃
■阿婆的回應。2005.10.31.一 12:51:44
阿文‥
  你好!
  讀了《感恩與回饋》,想快樂的跟阿文說‥「我懂!」
  因為‥我有一次經驗……
  一次,拖著大行李,從台中北上。到了台北,領了行李,還要提著上樓梯,很重很難。
  一位年輕人,就上來幫我的忙,也是不很容易的,提到了出口平台。
  我真的不知,怎麼感謝才好。
  當他放了手上的大皮箱……
  我想,我不是很合宜的,對著他的眼睛,很誠懇的說‥
「謝謝你!年輕人!我以後,會記得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像你一樣。」
  他沒有接著說什麼,只是笑笑的,走開了。
  可是,我的生活很簡單,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多,雖然,我有幫助別人的心意,但做得並不多就是了。有時,會因為那句話,而感到慚愧,但大多時間,就想順其自然也好,不強求什麼。
  阿文的文章和音樂,都給人一種平靜安詳的感覺,真是好!
  願與阿文一同‥
平安喜樂!
                   阿婆
                     2005.10.31.一 12:51:44
 
◇阿婆的庭院: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nlmnreev/
◇阿婆的電郵:mls855242@att.net
 
~~~~~~~~~~~~~~~~~~~~~~~~~~~~~
■阿文給阿婆的信。2005.11.09.三 07:42:40
阿婆‥
  感謝‥阿婆對於《感恩與回饋》一文的回應!
  因為‥阿婆的一段話,也使得阿文‥想了好多好多呢!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寫了這麼篇‥《行善止惡自淨意》。
  雖然‥扯得很冗長,也扯得離題,還扯到不了了之,沒個結尾,但相信‥阿文所言,是很耐嚼、很值得玩味的。
  故也將此文,獻給阿婆,與阿婆同享。
  如您從中,有新的體會,也別忘了‥予阿文同享哦!
  阿文只要活著的一天,也會多看多想,而對本文,加以補充,是故‥隨時都有可能,予以「更新」的哦!
  以後,您可至阿文的網誌中去看看,阿文就不再另寄「新版」的了。
  祝‥
法喜充滿!
                   阿文
                     2005.11.09.三 07:42:40
 
~~~~~~~~~~~~~~~~~~~~~~~~~~~~~
■註解
【三輪體空】布施之時,能體達「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皆悉本空,摧破執著之相,稱為三輪體空。
  一、施空‥能施之人,體達我身本空,既知無我,則無希望福報之心,稱為‥施空。
  二、受空‥既體達本無能施之人,亦無他人為受施者,故不起慢想,稱為‥受空。
  三、施物空‥物即資財珍寶等物,能體達‥一切皆空,則雖有所施,亦視為空,故不起貪想,稱為施物空。 (佛光大辭典)
【三輪相】指「施者、受者、施物」三者。 三輪之相,存於意中,稱為‥有相之三輪;滅此三輪,住於無心而行施,則為三輪清淨,之檀波羅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世人行施,心希果報,是為著相;而菩薩行施,了達三輪體空,故不住於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卷上》‥「攝伏在三輪,於相心除遣。(中略)此顯所捨之物,及所施眾生,并能施者,於此三處,除著想心。」
  《法界次第卷下》‥「若布施時,施人、受人,及財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實相正觀。」
  《心地觀經》曰‥「三輪清淨是檀那,以此修因德圓滿。」
  故三輪相,有粗細之分,施者於自身起慢心、對受者懷愛憎之念、對施物生惜心,此即粗三輪相,乃未達萬法如幻之理;執實我之法,而布施者,是為細三輪相。 (佛光大辭典)
 
~~~~~~~~~~~~~~~~~~~~~~~~~~~~~
■附註
  由於阿文,對於自己文章的編校、內容、言論等,認真負責,自求甚嚴,到死之前,都會修改、更新;讀者朋友,可至原網站,查閱新版文章。
  若有發現錯字,或錯謬不當之處,也請告知,阿文會很感謝的。
  若讀後,有任何想法,也請告知阿文,彼此分享、討論。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3.27.五 06:00:35
◎潘文良《行善止惡自淨意》。2005.11.09.三 07:42:40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54428
※本文佈告於臉書「觀照思惟錄」。2020.03.27.五 06:00: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31395227626959/
■標籤: 阿婆、行惡止善、隨緣、隨喜、隨力、日行一善、行善是權利、利人利己、損己利人、損人損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宗教、放生、防癆郵票、愛盲原子筆、打腫臉來充胖子
==========================================================
 

台長: 阿文
人氣(66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法海遊蹤 |
此分類下一篇:◎心如明月放清輝
此分類上一篇:◎姻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