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28 02:00:00| 人氣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嬰兒與母親的哲學意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論語11.24》)與乃嘉許之意。孔子何以獨與點,古今對此,異論紛紜,其中解釋得最精切的,依然當推朱元晦的集註。茲錄於: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稍欠缺。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視三子之規規於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嘆息而深許之。按朱子是以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亦即是仁的精神狀態,來解釋曾點在當時所呈現的人生境界。若果如此,則孔子何以只許顏淵以其心三月不違仁,而未嘗以此許曾點?實際,朱元晦對此作了一番最深切地體會工夫。而由其體會所到的,乃是曾點由鼓瑟所呈現出的大樂與天地同和的藝術境界。孔子之所以深致喟然之嘆,也正是感動於這種藝術境界。此種藝術境界,與道德境界,可以相融和。所以,朱元晦順著此段文義去體認,便作最高道德境界的陳述。一個人的精神,沉浸消解於最高藝術境界之中時,也是物我合一、物我兩忘,可以用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稅欠缺這類的話去加以描述。但朱元晦的態度是客觀的,體認是深切的。於是在他由體認所領會到的曾點的人生意境,是初無舍己為人之意,是不規規於事為之末。這又分明是不關心的滿足的藝術精神,而不是與實踐(價值)不可分的道德精神。由此也可以了解,藝術與道德,在最高境界上雖然相同,但在本質上則有其同中之異。朱元晦實際已體認到了,領會到了。但他只能作道德的陳述,而不能說出這是藝術的人生,是因為孔子及孔門所重視的藝術精神,早經淹沒不彰,遂使朱元晦已體認到其同中之異,都為其語言表詮之所不及。後人紛紛以為朱元晦此處是受了了佛老的影響,真是痴人說夢。(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52.2初版,17-19。)

        與乃嘉許之意非也,應是同也。另,若藝術與道德,在最高境界上雖然相同,但在本質上則有其同中之異藝術與道德在本質上則有其同中之異,何來藝術與道德在最高境界上雖然相同?因為,在最高境界本質同中之異,其只有在仁的和而不同意義下為真。即:仁總德而義禮信等諸德的殊途同歸,是謂下學上達的舉一三反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顯諸仁藏諸用,乃從心所欲不踰矩矣。故,非大樂與天地同和的藝術境界,實呈現了:道德精神後的倫理世界,進而倫理世界中的政治實踐,終為政治實踐的享天倫之樂也,乃具體道德的普遍倫理之歷史見證也,是謂民無信不立的承諾德治也。(含孔孟荀的批判)蓋,吾與點也即「民無信不立的承諾德治」呈現出來的享天倫之樂,乃學而優則士與仕的任重道遠也,任重道遠於仁、禮、學的「學孔子的誠哉是言也而民到于今稱之的民到于今受其賜」!因此,絕非只能作道德的陳述孔子及孔門所重視的藝術精神早經淹沒,實問仁為仁仁難的識仁未透而自以為的自得自道也。所以,宋明理學興,興於周子的誠、張子的太和及邵雍的物,終為學者須先識仁、必使學者汲汲于求仁、學者第一事便要識仁及不敢不敬恭領受明了自己,筆者乃謂大疑的識仁認識自己。即:中體西用的識仁。中體於仁,仁於文本句讀、歷史詮釋及時代討論,更仁於中國人,尤其是仁、禮、學(含習、俗的社會化而免疫於禮壞樂崩、以理殺人、禮教吃人)的中國人。西用於知識論的句讀、詮釋與討論,尤其是基根的句讀及現象學詮釋學生命哲學的詮釋,更尤其是本體與方法的雙開放性和而不同討論。基根者,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本探究,其即一多的無限後退、循環定義、二律悖反及典範的不可共量性全般考量、釐清與設計,乃為徐復觀先生自稱的甚沾地步,實對仁作如是的知識論表詮,由是乃能給出孔子對美與藝術的自得自道主張。蓋,仁者,既是本體仁,也是實體仁,還是主體仁,仍是客體仁,更是附體仁,特從仁的本體義、實體義、主體義、客體義及附體義理解,舉一三反下學上達一以貫之的豁然貫通終始條理理解,更是贊參生命與共的理解,是謂仁即無限在有限忠底下學上達的事實論。蓋,我們都是從主體仁藉主體義與附體義(特性及符號)發現自己(主體仁)及知道客體仁(媽媽爸爸),知道他們都是實體仁。同理,我們更發現的知道了萬物都是什麼的體,乃各由它們自己的什麼體義而被發現或知道的體,如嬰兒因奶而發現及知道媽媽等。因為,奶不會從媽媽那主動到餓的嬰兒嘴裏,乃是透過奶的特性附體義顯發之實體義聯接嬰兒與母親,由是完成了知識論的意義而解決了實際的餓等問題了。蓋:

        如果只是認識論,嬰兒與母親仍須摸索與溝通,直至清晰明瞭的理解嬰兒需要什麼的正確提供其所需或服務,問題乃實質的處理解決了,此即綜合命題的符應說真理知識論,其更隱緼了融貫說與實用說的真理知識論。因為,各義的分析、判斷與驗證,即融貫與實用的意義,尤其是義與體的分析、判斷與驗證更是融貫與實用的意義而為符應的基礎。如是的檢別,方能下學上達的從心所欲不踰矩,其至即一以貫之性與天道的和而不同,由是乃能與權寶位的德施普道濟天下而吾與點也,是謂百世可知之因的士仕承諾德治而民到于今受其賜永祀永錫大同禮運!故,吾與點也,由是乃不同於禮壞樂崩的類似於堯舜禹之治而集大成地開出新王之政,即不僅於選賢舉能的聖君賢相,更學士仕的與權寶位德施普道濟天下而吾與點也。因此,一統天下的是孔子,特從薩滿精神、逝者如斯(制禮作樂)及子在川上(三才兼三才)呈現吾與點也(中國)。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