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23 09:21:28| 人氣1,56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

(109.2.18)

抬頭看看天空吧!

中午,冷冽的空氣,暖陽仍不敵寒流來襲

有一隻老鷹在天空遨翔。城市裡,難得一見

此刻的它,也許亦懂得這份孤冷。

 

起點與終點《之間》,人生最痛莫非失去至親。

失眠夜。《之間》,讀著吳清文

「你走後,我的心彷彿經歷一場寒冬」第18章,談著兒子。

兒子的純淨世界,來不及懂得,猝離的短暫。

縱然佛法修行,在難關之前,人不捨情執。

凌晨兩點,夜更長了。

 

總撿拾時間閱讀著。終章「雲的自由」

「在最沒有防備的一刻,面對大限來臨之際,要在最短時間內平息下來。」

來不及新書發表,只在《誠品時光》簽下題字。

2017.7.18瀟灑停至。六十七歲之一生。

闔上書,安然踱步,默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令午後暖陽安住這淡淡的憂傷。

望著高樓間遠方的山頭,漸層的雲瀑,像極了「雲的自由」。

 

吳清友,自喃説,「我的生命裡總感到有種抹不盡的淡淡的哀傷。」

閱讀《之間》,憶起他嚴謹的神情,

三年訪談,看見至情至性。也是他最後的喃説。

莊稼漢,誠&信一路走來,建築、美學、藝術、閱讀探索堆疊的根基

書,文化的落根,道盡他根韌心念,聚與散的堅持

利益眾生〈誠品〉,種樹人吳清友,精神永在。

 

隨筆摘錄)

p13,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法國哲人,巴斯葛,如是説

風,好像一把看不見的梳子,非常強勁,幾乎撫平一切似的。

p20,前塵影事。

p22,有親人埋骨、有墳可上的地方,即是故鄉。吳清友説,人是活在記憶裡的,特別是開始有點年紀之後,總會時常憶起從前,他有感而發:「如果,旅行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那麽,我們的心靈其實是沒有所謂真正旅行,因爲那顆繫念故鄉的心,從沒離開過。」

p41,「我們努力過,認真付出了,這便是我們真正的所得」,對母親來說,所謂收穫不一定是有形之物,反而可能是無形的感受,領會。表面雖然沒有得到果實,但是這個耕耘、付出、投注的心力歷程,就是生命的收穫。「」

p86, 「寺」不同於「廟」,廟是的父親帶他去上香,祈求全家健康平安學業可以進步的地方,裊裊輕煙中,人間一切七情六欲融為一爐。而「寺」,為修行安頓心靈之所,在強調減法的捨棄,出離,著重個人生命的追尋與修煉。

關之嶺大仙寺,在寺裡幾天,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黃昏時的擊鼓聲,莊重、宏遠地在山中迴盪一聲、二聲、三聲、久久不散,總叫他放下手邊動作,專心聆聽。

p90,父親吳寅卯,即便身處逆境,仍謹慎自重,穿著整齊。深刻影響了他。

吳清友說,這輩子任何逆境都不曾讓他慌了手腳,也不曾吹亂他整齊的儀容。一輩子再苦,都沒有讓人覺得他是狼狽的。

p133,「財物有時而盡,唯一誠字終生受用不盡」-父親訓勉。

我從未失敗,只是尚未成功。

遇到困境,探究竟為何失敗?知道原因,可積累經驗,同時減少下次失敗的可能性。

p136,我們深刻了解到,廣告不能改變事實,實力不必依賴誇張,經驗則必須建築在日積月累的深耕裡,我們相信因果,我們知道本末,更一致認同,滿足顧客的需求才是企業成長之道。

p142,洪瑞麟曾這樣寫下創作心情,在他們一鏟一鏟單調的節奏中,不可否認的,他們掘取的不是煤,而是生活的本質,生命莊嚴的躍動。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丶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

吳清友第一次收藏這些作品,他説,藉著深思著礦工們的生存方式在暗淡的色彩感受其堅韌的生命力,自我警惕。這種人文關懷無形中讓他摒除了商人的銳氣和貪婪。

p144,吳清友說,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必須要找到永遠不喪失,蘊藏於內的自我驅策力,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這種生命內的動能不能建立在別人的讚賞,鼓勵,獎酬之上,而是源自於內心,他如同靈魂裡的火焰,奮力向上,熊熊燃燒,永不偃息。

p152,精通音樂、神學、哲學,史懷哲《文明的哲學》,學醫救人,入世

陳慧劍著《弘一大師傳》,出離,律宗

p157,人文追索,深刻體驗到閲讀對生命的重要性。感到書本如此無私對一個人敞開,如此眾生平等。他説,我一直從書本中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衝擊。悟到在生命對應之後,你從書裡「讀到什麽」。

赫曼.赫塞《輕微的喜悅》《流浪者之歌》

p167,歸零,人生歸零,止、定、靜、安、慮、得。

建築,美術,藝術,畫廊,〈誠品〉一切起心動念

p190,閱讀最大的功德在於創造一種情境,誘發人去思考與想像。他認為,書,涵蓋生命所有的外部和內部活動,今天人類所能觸及的一切議題,幾乎都可以在不同的書本裡看到,讀到,學到。他讚嘆,閱讀如生命無量又無邊。

p215,我這輩子最長的休假是在lcu(加護病房)度過的,面對存在,面對生命,面對自己最深的探討,我們可以把病痛視為上天的恩賜,把他當做一個老師、朋友,透過疾病,這是一個人最寧静、最坦誠、最深思的時刻。我想,人最深刻的覺醒不是在寺廟或教堂,恐怕是在醫院裡。所謂苦難生智慧,煩惱即菩提,於我真實不虛。

 

p286,利益眾生,誠品。用事業實踐佛法。

p293,《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尤瑟夫.皮柏。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一種靈魂的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重拾寧静與洞見,培養無為之心。

p312,「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自在而已」-三毛

 

  

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

作者: 吳錦勳  

生與死,起點與終點,每個人都一樣。

只有在這兩點「之間」(In Between),才產生不同的差異……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  生前唯一授權

  金鼎獎得主吳錦勳 歷時三年近身採訪

  收錄珍貴手稿、私人照片近五十幅

 

  生命是一種探索,可以超越得失。舉凡病痛、失敗、賠錢,都是「探索」的過程和風景,你的付出就是你的所得。――吳清友

  吳清友,一個出身鄉野漁村的孩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飯,學習過程滿是挫折。他非名門望族,亦無傲人學位,但面對生命的無常、苦難與病痛,仍持續精進自我,豐厚強大的心靈。

  九○年代初,房地產讓他賺飽了荷包。卻在同時,要命的心臟病險些奪去他的生命。大病初癒,他思索著生命的意義與奮鬥的目標,為了實現他對善、愛、美的嚮往,以及對自我生命的探索――創立「誠品」,並經歷了長達十五年的虧損。然而他無怨無悔,期待將誠品打造成台灣最傲人的文化資產,並踏出台灣,成功將誠品帶往海外……

  他曾言:「誠品未必需要我,但我的生命需要誠品。」經營誠品的所有挫折與挑戰,都是其自我的許諾與完成。他深信:「人的一生,都應為自己相信的美好價值而無怨無尤!」

  本書是關於――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與心念、追求與探索。

序 附錄 憶父親

  親愛的老爸

  已經非常久沒有這樣稱呼您了,習慣稱您老闆,只因老爸的身分無需任何稱謂提醒,老闆的指示卻要時時謹記在心。

  您其實不知道,好多年來,您在我手機裡的來電顯示一直為「吳清友先生」,因為我發現之前用「老爸」或「爸比」時,會讓自己對應您的態度公私難分,容易踰越了分際。經過這麼多年的訓練,「如果是老闆的話可能會怎麼做?」、「如果是老闆的話會希望怎麼做?」已成為我面對事物與決策的第一反應,就連寫這封信給您時,我都忍不住會想:如果您可以說說話,針對自己的驟然離世、我們的巨大悲痛,與社會廣泛的迴響與悼念,您會想說些什麼呢?

  我相信,您會將這最後的機會,全部用來表述您對家人、生命與世界的愛。

  您是7月18日傍晚離開的。回想起6月25日週日中午我們一起走路去山仔后吃小籠包,暢談2個多小時關於家人與生命的對話,我腦海首先浮現的是我們散步回家後,您倚在一樓長長落地窗前凝視著午後苗圃的整片綠意對我說:「妳知道我為什麼想再讀哲學嗎?我覺得我還有好多人生的風景沒看過,我好想知道,前方還有什麼是我可以再去經歷的……。」

  您走了以後,我不只一次又一次地想,是不是您感到這身軀受到的限制已不夠您的想像馳騁了,所以決定換個形式重新開始……?

  那天您對我說了好多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有一些內容我們早談過多次了,如今回想,這一陣子以來,您彷彿在對今生進行一個非正式的總結。您提到您最敬愛與感佩的父親,「阿公真的是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遠的人……」,又很自豪地對我說,「妳看從大姑姑到阿伯阿叔們,有人比我們家兄弟姊妹感情更好的嗎?」您感念自己兄弟姊妹對於您和誠品長期默默的支持與照顧,突然有點神祕地悄聲對我說:「我是不好對外說啊!這跟基因有關。我們家族的基因真的是很好。」因為這也大大褒揚到我了,我邊喝著雞湯猛點頭邊對您說「老闆,確實是。千、萬中選一啊!」

  這些日子,您對我說最多的是關於媽媽。您希望我們一起鼓勵她把日文學好,以後我們去日本吃好料點菜要靠她,您希望我們多建議她放寬心思去旅行,過些自在的日子不用一直擔心您的身體。7月13日我們一起去巡視誠品R79中山書街的途中,您反覆記掛媽媽是否有著什麼您不知道的煩惱,卻不好直接開口問她,沿途一直商量應如何向媽媽打探,我記得我們從捷運中山站的手扶梯走出來望向對面的新光南西二館時,您凝視了天空很久,對我說:「我真的希望媽媽能快樂!」

  您過世的前一個週末,我因為怪異的骨頭燒疼失眠與不能臥床,連續二天都沒有出門,您於是勸我7月18日別去大陸出差了,我7月17日向您報告確定不出差時,您點點頭看著我說:「正確的選擇。」當天晚上,您知道媽媽連著2週同樣怪異的發燒,晚上十點了仍堅持要我坐計程車去向醫師拿藥,特別交代我要放在媽媽床前,讓她一睜眼就可以看見。

  7月18日那天早上,您特別早醒,我在佛堂做大禮拜時看您開門緩緩走出來,面容略顯蒼白但是非常平和慈祥,您看我一眼,安安靜靜對我用左手比了一個「讚」,走去看看已經早起在讀書的媽媽,您問候她的身體,提醒媽媽要記得吃您要求我拿回來的藥,又再安安靜靜走回房間續眠。我怎麼也無法預料,這幅畫面,竟會成為我們三人生前的最後一面。

  那天下午三點多,我打電話向您報告一項重點業務推進的好消息,您欣喜的很淡定,在電話那端對我說「恭喜。」您的聲音顯得有點疲倦,我刻意大聲跟您閒聊幾句,您還告訴我「再晚一點我就會進辦公室了。」

  傍晚六點多,再在辦公室見到您時已全程一片慌亂,我心裡不住想「真是現在嗎?真的發生了嗎?」握著您還微溫的手,不敢動不敢哭也不敢觸碰您的心臟,只會忍不住一直呼喚您「爸爸……」。隔幾天我終於重回您的辦公室,走進去才環視一遍就淚如雨下,我不相信您不在了,心痛如絞。我不想移動您的任何物品,坐進您書桌前的沙發椅上,輕輕旋轉一會兒,嘗試模擬您當時的心緒與動作,您的桌面井然有序,筆也放的整齊自然,我知道您可能只當自己簽書有些累了,筆擱下將頭靠著沙發背椅休息一會兒……,我模仿著您當時可能的動作,假裝寫幾個字,輕輕放下筆,也將頭靠著沙發椅背,手安放在椅坐上,微微後仰。不同的是,您沒有任何的悲傷或恐懼,在最熟悉的氛圍環境與短短幾十秒的寂靜中就此離去,我卻只能放聲痛哭再擦乾眼淚,日復一日面對不再有您但充滿您印記的辦公室。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一瞬間失去這麼多人,一個對我越來越溫柔的父親,一個獨一無二自信篤定的老闆,一個深度分享人生、閱讀與打趣說笑的好朋友,還有一個企業的前瞻導師與穩定靠山……,這麼巨大的失落與痛苦,讓我曾浮現我將再也無法面對家裡、辦公室、店裡所有您生活過的空間,它們加起來幾乎就是我的24小時。我看著您用過的東西、來不及用的東西,覺得這些物件通通都失去了存在的定義。在您走後,我才懂得何謂失怙之痛,我突然發現自己過去怎麼對所有失去父親的人如此無感?

  也是在您走了以後,每次凝視您的照片,我才開始發現我跟您的相似之處,以前我不喜歡承認,總覺得媽媽美麗多了,像媽媽比較好,但您卻一直得意這一點,如今,我多麼慶幸我能與您相似!在合掌祈禱與您的對話裡,我也跟您說好了,請您不用擔心媽媽和我,也不要因為我們的淚水而駐足停留或有任何牽絆,您儘管大步向前,不要回頭!這些是想念的淚水,也是祝福的淚水,我們知道您已獲得極大的福報與指引,凡是見過您面容的人,都已受到您的安撫與寬慰。

  您去年十月在身分證生日的那天曾寫下:「我最新的發現,在生命的某一階段,保持從容,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思考、探索、想像,檢視自身的生命經歷,極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領悟。我更該思考如何多愛身邊的親人。」

  您已把「愛」當成生命中的必修與功課。

  就像您有時會因為思念哥哥凝望天空而哭泣不已,7月18日上午,我看著自己與哥哥小時候的照片,也坐在桌前流淚。我們家剩下的三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懷念他,然每當聚集談起他,我們都只談論他的可愛與慈悲。

  我萬萬不會想到,同樣是這一天的傍晚,您也會離開我們了。直到現在,我仍不全然明白這件事之於我們的意義。唯一讓我們能微笑並承受所有心痛的慰藉,就是您離開的毫無痛苦,前去的光明磊落,入境的是淨土與悲憫之地。

  從您離去至今,從台灣、西康到印度,有這麼多仁波切與喇嘛為您修法。看著您的面容,媽媽和我都百分之百確定,您將到達慈悲之境,我們相信,您將成為菩薩,有著一樣純真的笑容,乘願再來。

  而我同時也明白,這輩子將難再有停淚的一天。傷心時會哭,快樂時也會哭,孤單時會哭,感動時也會哭,因為您的離去,打開了我的傷口。

  哥哥離去時,讓我發現我有傷口,您走了以後,我知道這傷口將永遠存在,而且將越擴越大。您揭示了這個傷口,讓我明白,有傷口、會疼痛,才會真正地愛。

  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帶著傷口,一直感受到自己的傷口,才會了解別人也有的傷痛。我相信,這是除了您在世時為我們長期積累的各方善意、多種善緣與溫暖友誼之外,另外要送給我的特別的禮物。

  然後,我也知道,作為一個父親,您會給我的囑咐,如同您不時對我提起的:「誠品不應是妳生活的全部,該要給自己保留空間與時間,活得適情適性一點。」

  最後,您最放心不下、心中牽掛惦念的媽媽,您也對我深具信心。這一輩子,她不會對您說好聽的話,然而您心中清楚明白只要您遇到了麻煩,她總會守候並照顧您。您三不五時會提醒我出差在外要記得打電話問候媽媽,您說她的喜怒哀樂,總牽動著我們二人的情緒高低與日子好壞。

  「雖然媽媽已經睡了,妳還是要幫她拿藥回家,讓她一醒來就看見。」這是您關於母親對我最後的交代,我也會努力用這樣的方式,照顧我們的媽媽。

 感謝您,親愛的老爸,賜給我們如此美麗的禮物。這個柔軟的、永不癒合的傷口,連結了我們與整個有情世界。這個傷口,牽引纏繞,也會是我們重逢相認的誌記。

 

吳旻潔

 

第十五章  心臟崩壞

誠品黑暗苦撐的那幾年,各方挑戰接踵而來。先是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台灣經濟,緊接著二〇〇一年九月,納莉風災來襲,誠品敦南、台北車站等店幾乎全數「泡湯」,損失慘重。誠品一度面臨跳票危機,最後吳清友以誠信擔保,獲得銀行諒解而展延驚險過關。

當公司最困難時,連幾十萬、百萬,他都跑得很辛苦。吳清友被現實圍困,他必須挺住一個寬大的胸膛,小心翼翼去護衛理念的火苗,壓力交疊之下,二〇〇一年他身體承受不了,第二度緊急送醫。

在醫院裡覺醒

一天深夜,正當吳清友準備就寢時,後背深處傳來一陣無法形容的痛。不願承認,但不得不意識到心臟又發生狀況了。

吳家斜對面就是消防隊,救護車剛好待命在旁。在家人的協助下,他被火速送到新光醫院,他的救命恩人洪啟仁恰巧時任新光醫院院長。檢查之後,確定主動脈正在剝離。經驗豐富的洪院長,和主治醫師林佳勳研究,決定用藥物取代外科手術。他們先以藥物降低血壓、減弱脈膊,讓內部的裂口可以自然結痂癒合。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為強迫穩定休養,吳清友被迫躺在加護病房中,一待整整十七天,無法處理業務、不能見訪客、致虛守篤,形同閉關。出院後他有感而發寫下:「我這輩子最長的休假是在ICU度過的,面對存在、面對生命、面對自己最深的探討,我們可以把病痛視為上天的恩賜,把它當作一個老師、一個朋友,透過疾病,這是一個人最寧靜、最坦誠、最深思的時刻。」

後來他公開演講的很多想法與領悟,大都是這段期間省思來的,「我在病房待得時間很久,很多思緒、很多反省。我最清楚的感覺是沒有懼怕。我想,人最深的覺醒不是在寺廟或教堂,恐怕是在醫院裡。所謂苦難生智慧,煩惱即菩提,於我真實不虛。」

出院之後,他跟好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吃飯,對他說:「我對這場病覺得很滿意,認真想一想,上天已經給我兩次bonus。因為我的心臟病,兩次都曾經很危險,要走就走了;如果還留在世上,還有機會享受生之喜悅,那可能是上天認為我的人生功課還沒修完,我還得做事。」

然而,對洪肅賢來說,卻無法像吳清友在大病一場之後還說「很滿意」,而且還要加緊腳步做事。她真心覺得自己的丈夫「好可憐」,終日忙成這樣,忙到了最後什麼都沒有,好可憐;甚至接連身體又再度搞垮,也好可憐。她在擔憂和矛盾中,充滿深深的不捨與同情。

用情太深、太執著

回到公司經營上,吳清友的種種堅持,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卻可能是一種「盲點」。最慘的時候,誠品有位股東提醒他:「吳清友你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書店明明賠錢,為什麼不關?」

事後,他自剖,之所以如此「執迷不悟」,一方面認為一個地方有家誠品本身就有意義,因此仍想努力改善營運,救亡圖存。他想,「這些青少年來看書,即使不買,也總比去吸毒或飇車要好吧?書店如果關掉,那小孩子要讀什麼?」

另一方面涉及他無法表明的情感因素,每家店都是嘔心瀝血打造的,「好像自己好不容易生了孩子,父母再怎樣辛苦也不會因缺錢,就將心肝寶貝拿去賣掉,對吧?」

有一回,誠品的票就要到期了,資金完全沒有進來,隔天只能面對跳票了。吳清友正在煩惱著,在家中走過來走過去,再走回來走回去。過了好一會兒,他看太太準備睡覺了,忍不住對她說,「阿洪啊,我很羡慕妳,這時候妳怎麼睡得著?」洪肅賢看他一眼,沒好氣地說,「如果現在不睡,明天怎麼有力氣面對事情?」

歷經ICU長假之後,吳清友再怎麼樂觀,仍會想到自己有什麼萬一,必須為誠品預做設想。他甚至列出心中理想的接手人選及條件,寫了一些名單,一度考慮要把誠品,轉手。

說到「轉手」,吳清友頓了一下,都堅持了十三年,談到敏感的問題,他顯得吞吐遲疑,「……不光是賠錢,我還有非常多憂心,很多牽腸掛肚、很多惦念、很多無奈。我被部分股東誤會,母親的身體也不好,我總有一種無法喘過氣的感覺……」他緩緩說:「這一年,我一共哭了四次。」

吳清友過去在人前從不示弱,,哭更是一次都沒聽說,何況「四次」!

有次,他被某家跨國企業負責人恭維誠品做得很成功,足堪台灣之文化地標等等。他聽了之後,未露半點喜色,卻一反常態說:「這輩子當老闆的,都是不曉得上輩子造了什麼業?」像是在叩問又似嘆息。

私密的「幸福加油站」

未改裝前的敦南誠品二樓咖啡店,面向書店出入口,有一張類似吧台的長桌。吳清友若心情不好,便會來到這裡,坐下來,看著進出書店的人們出神。他見讀者們滿足的笑容,輕快的步履,竟而油然生出一種「值得」之感。他的安慰來自讀者笑容的迴射,因而感到同樣被賜福了。

這個小小天地,就是他私密命名的「幸福加油站」。

吳清友深信,人沒有道理失去希望,失去希望甚至是一種罪惡,「其實那時候,我大概都是在自我安慰。畢竟大部分來逛書店的人,大抵不會太憂鬱,他們的容顏,彷彿繼續鼓舞著我,讓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確的。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便喜歡到這裡。」

那幾年,如果到敦南誠品,很大機率會看到二樓咖啡廳長桌最左邊的位子上,端坐一位長者,全身白衣、白頭髮、黑眼鏡,嚴肅而近乎悲愴的臉,像被蠟封住一般,寬大的肩膀壓著無形的千斤萬擔似的,眼神盯著前方,整個人放空,維持一種「入定」的姿勢。

只是想要自由

女兒從英國留學回來後,開始在英文報社工作,每天採訪寫作,但總覺得工作非興趣所在。吳清友在文化界影響力廣大,一直希望介紹他的朋友給她,她感到父親的影子無所不在,深感壓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她很迷惘,於是又興起再度留學的念頭,她說:「也不是真心想念書,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我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就是想盡一切努力要逃開他和他的影響力。」

申請了學校之後,吳旻潔跟吳清友約在敦南誠品咖啡館見面。一坐下來就巧遇建築師友人姚仁喜,他還說:「你們父女感情真好,還一起喝咖啡啊!」

殊不知,她正抱著跟老爸攤牌的決心哩。

吳清友當時正處在經營誠品的低潮,她感到這一天的老爸很安靜,籠罩在一種低抑的憂鬱中,她丟出已經申請到學校的震撼彈,準備好迎戰。吳清友聽後淡淡地說:「好。可是妳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吳旻潔心想:「你們商人就是這樣,總是喜歡談條件。」她以為他即將質問「妳確定真的要出國?」或「再去讀冊敢好?」

但出乎意料的是,吳清友和緩地提出他的條件:「妳不必太用功念書,也不要擔心錢,就盡量去各地方旅行……」還特別強調:「人在三十歲之前,可以過些從容的生活,是很難得的。」

她本準備重拳反擊,卻打向軟綿綿的虛空。不知為何整個談話過程,吳清友一直滿淡然的,總是「是喔!」「好啊!」「可以呀!」「不錯啊!」甚至沒有問她要讀什麼。

原本做女兒的非常想逃離父母,逃離被安排、逃離所有熟悉的環境與人脈……。可是當她發現自己都安全了,得到的比預期的還要多,篤定卻感到心虛,「當妳要的東西全都得到時,妳可以全部都拿嗎?妳可以就這樣拿嗎?」她自問。

他們陷入一陣空洞的、無以為繼的沉默。她換回到女兒的角色,嘗試想轉換氣氛:「啊你嘞?公司最近怎麼樣?」

吳清友口氣索然,「啊,就一樣啊――」之後,她突然冒出一句連自己都沒有料到的話:「不然我去你公司試試看好了。」這完全不是她心中的劇本。更奇怪的是,吳清友也不驚訝,「可以啊!」劇情忽然來到一個很平靜的轉折,他也很平靜的接受。

第二天,吳清友發現女兒沒有改變主意,這件事才開始變成真的了。

一場意外

洪肅賢曾經多次問女兒,要不要進公司幫爸爸的忙。吳清友倒是完全沒有給她任何壓力,父女倆甚至從來未曾坐下談談未來的規劃,人生要走什麼路?

吳清友真心要女兒自由地飛,他不強迫、不暗示、不建議、安排。外人看來,似乎覺得吳清友要女兒接班的方法「很高竿」,其實完全是一樁意外。

二〇〇四年四月,吳旻潔進入誠品,以「特助」身分在吳清友身邊見習,在外人來看,或許是對父親辛勞的不捨,或對誠品使命的承擔。但是,她之後曾對父親剖析自己:「我覺得人好奇妙噢,你真的要什麼,有時是在你真的得到之後,才知道你其實不是要這個。我後來才發現我要的不是再出國,而是選擇的自由。」

之前有那麼一次,吳旻潔在聽了父親描述誠品的經營狀況之後,一時熱血沸騰說想試著到誠品工作看看。可是當天早上她起床後,居然莫名感到胃痛頭昏、渾身不對勁。那天上午她蹲坐在佛堂的階梯上,打電話向老爸說不去了。她感受到父親的失望,「當時,我下決心以後絕不能再隨便開這種口,如果我下次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

這次,吳旻潔守住了諾言,也改變了她的人生走向。在誠品任職後十天,吳清友寫下一張感性卡片送她「但請隨緣、隨心、適性!」可以感覺他自己都還不太相信,也開始意識到接下去女兒是認真的。

台長: jean

楊風
真感人
好書細賞
2020-03-23 09:38:25
版主回應
「抬頭看看天空」,總想起吳清友
有過一面之緣。嚴謹、自信
敬重,他為人的態度
也感恩創辦「誠品」的利益眾生

《之間》吳清友的傳記,推薦予您~
2020-03-23 12:01: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