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02 08:35:30| 人氣1,3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切皆有可能:給未來世代的6個忠告 梅克爾 天下雜誌

推薦 9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切皆有可能:給未來世代的6個忠告 梅克爾 天下雜誌
梅克爾給哈佛畢業生:你們將決定未來!別讓內心高牆阻止追求真理
精華簡文梅克爾給哈佛畢業生:你們將決定未來!別讓內心高牆阻止追求真理
現年64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到哈佛大學給畢業生致詞。



梅克爾給哈佛畢業生:你們將決定未來!別讓內心高牆阻止追求真理
天下雜誌674期  整理 吳怡靜  
5月30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來到波士頓,出席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她分享了自己從學生到東德科學家,歷經柏林圍牆倒塌,接著成為政治人物的人生經驗,現已宣布不再競選連任的她,面對下一代的領導人,誠懇的給出6個忠告。
她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歐洲的實質領導人,叱吒全球政壇14年。
美國總統從小布希、歐巴馬換成了川普,現年64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依舊穩坐大位。
但是,梅克爾時代正步入尾聲:去年10月底,她宣布不再尋求連任,最晚將在2021年卸任下台。
這位低調沉穩的「歐洲女王」,沒有華麗的言辭或手勢,冷靜執政,3度連任總理至今,帶領德國和歐洲度過多次危機,包括歐債風暴和歐洲難民潮。
難民危機,成了梅克爾從政以來最棘手的難題。
她打開大門,接收上百萬難民,雖然贏得舉世讚揚,卻也為國內帶來壓力,導致德國民粹主義抬頭,執政的基民黨在去年地方選舉挫敗,讓她決定交棒,淡出政壇。
5月30日,梅克爾穿上招牌藍色西裝外套,來到波士頓,出席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分享她自己的人生經驗、價值觀,以及給下一代的忠告。
以下是演說的重點整理:
今天的典禮,代表你們人生一個重要篇章的結束,同時也打開了通往新階段人生的大門。
德國作家赫賽在《階段》這首詩中寫道,生命中的每個階段,「每個開端都蘊藏著一種神奇力量,它將保護我們,並幫助我們生存下去。」當我在24歲拿到物理學學位時,這段話深深激勵了我。(延伸閱讀:祖克柏哈佛大學畢業致詞:請給年輕人失敗的自由)
柏林圍牆無法限制我的夢想
那時是1978年,還是冷戰時代,世界分成東西兩大陣營。
我在東德長大,那是一個不自由的獨裁國家,人們遭受迫害和監視。
東德政府因為擔心人民投奔自由,建造了柏林圍牆,一座鋼筋水泥打造的牆,試圖翻越的人都會被射殺。
這座牆分隔了人民和家庭,包括我的家庭在內。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東柏林科學院擔任物理研究員,就住在柏林圍牆附近,每天回家都會經過,圍牆的另一邊,是自由的西柏林。
每天,我沿路走近圍牆,然後就得掉頭,走回住處。
每天,我都不得不在最後一刻轉身,背向自由,天曉得我有多沮喪。柏林圍牆限制了我的機會,然而,它限制不了我的思想、我的個性、我的想像力、我的夢想和渴望。
1989年,歐洲各地湧現了一股對自由的共同渴望,這波浪潮從波蘭、匈牙利、捷克席捲到東德,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最後推倒了圍牆。
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暗黑的圍牆上,一扇門突然打開了,我再也不必轉身離開,而是可以跨越這座牆,勇敢走向開放的世界。
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改變的,這是我在30年前的親身經歷。
也是我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第1個忠告:任何看似絕對不會變的東西,其實都可以改變。
例如二戰時,德國為歐洲帶來了難以想像的痛苦。戰後,勝敗雙方很可能持續敵對下去,但歐洲各國克服了幾世紀來的衝突鬥爭,建立了以共同價值而非個別利益為基礎的和平秩序。
德國和美國的關係也是如此,證明戰爭中的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這種建立在民主與人權等價值上的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帶來了70多年的和平與繁榮。
再過不久,我們這一代的政治人物即將走入歷史,各位畢業生,你們這一代將成為帶領大家走向未來的領導人,你們將在接下來幾十年裡,面對21世紀的許多重大挑戰,包括:保護主義和貿易衝突正危及自由的國際貿易,進而危及繁榮的基礎;數位轉型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所有面向;戰爭和恐怖主義,導致許多人流離失所,被迫遷移。
尤其,氣候變化對地球的自然資源構成了巨大威脅,而這個危機是人類造成的,我們必須盡一切所能應對,因此,我將盡一切力量確保我的國家──德國,在2050年之前,達成「氣候中和」的目標。(掌聲)
如果我們共同面對,改善是可能的;單打獨鬥很難成事。
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2個忠告:我們的思考和行動必須比以往更加多邊(而非單邊),更加全球性(而非只考慮個別國家),更加向外看(而非孤立化)
比起我這一代,你們將有非常不同的機會來迎接這些挑戰,畢竟,你們的手機可能比我當年寫博士論文用到的蘇聯製大型主機更厲害。(笑聲)
今天,我們開始把AI用在醫療上,做更好的診斷;將來機器人還能用來支援病患的個人需求。
科技帶來的機會是巨大的,但人類如何運用這些機會,就要看你們了,你們將決定未來我們如何工作、溝通和移動。
我常自問:是否做對的事
作為總理,我常問自己,是否在做對的事。
這也是我要分享的第3個忠告:不斷問你自己,做這件事,是因為它是對的,或只因為它有可能做得到?
我們正在為科技奠定規則,還是,科技正在決定我們的互動?應該優先重視個人尊嚴,還是把人們當成消費者、數據來源和監控對象?
這些都是難題,但如果我們試著從他人角度來看事情,試著尊重他人的歷史、傳統、宗教和認同,並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我們不衝動行事,而是花點時間停下來、靜止、思考,往往就能為難題找到好答案。
當然,這麼做需要勇氣,但更重要的,我們需要誠實地對待他人、面對自己。(延伸閱讀:「還在找靈感,那你應該先住手」庫克、祖克柏超真實人生建言)
還有什麼地方比哈佛更適合這麼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這裡學習、研究和討論當前的各種議題。
而哈佛「追求真理」的校訓,要求我們不能把謊言當作事實,把事實扯為謊言。(全場師生起立鼓掌)
然而,有什麼力量可能阻止我們追求真理?答案是「高牆」:人們內心的牆、無知和偏見的牆。
所以,我的第4個忠告:切記,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自由不是天生的,民主、和平和繁榮也並非必然。
如果我們打破圍牆,勇敢擁抱新的開始,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我們可以控制全球暖化、杜絕飢荒、消除疾病,解決移民問題。
所以不要自我設限,以為不可能做得到,讓我們從「有什麼是可能的」(what is possible)開始,找出過去從未試過的新方法。
2005年,當我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在議會首次發表政策演講時,就是這麼說的。
我要把當時的話作為第5個忠告:讓我們對自己刮目相看吧,找出什麼是可能的,而且是我們有能力做到的。
30年前,柏林圍牆的倒塌,讓我得以走向自由開放的世界。
就在那一刻,我放棄了科學家的工作,進入政壇。那是令人興奮的神奇時刻,正如你們的人生,同樣將充滿興奮和神奇,但也會面臨懷疑和擔憂,因為你們只知道過去,卻不曉得未來會怎樣。
放下舊的自己才有新開始
因此,我想跟你們分享的第6個忠告是:當你走入外面世界的一刻,也會是展開冒險的一刻;放下舊的自己,才會有新的開始,因為有結束才有開始,有夜晚才有白日。
我相信,我們需要做好準備,讓每個階段都有結束,才能去感受全新開始的神奇,並充分利用未來的機遇。
這是我從當學生、科學家,現在當政治人物的經歷中學到的心得。
誰曉得當我不再是政治人物時,人生又會發生什麼?但有一件事很清楚,未來的人生將會是不同的、全新的。(延伸閱讀:桑德伯格:我無法修復死亡 但可以練習活著)
我把這6個忠告,送給你們思考。
最重要的是,別以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現狀不會一成不變,一切皆有可能發生。(責任編輯:邱千蕙)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