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14 08:32:21| 人氣3,0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譯 阮胤華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7.4.15)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讀一本書,如果有收穫,我想就值得了
第七章傾聽,「觀察」和「傾聽」是我常扮演的角色,讀起此書來份外輕鬆
只是這大環境,自我主觀意識強烈,多數人都想分享並不願改變
故要運用其生活之中並不易
反求諸己,提升自我的能量,必可先行
因此,當自己心滿了,裝不下別人的垃圾時
選擇暫時離開,躲在自我的書堆裡消化、沈澱
如同書中建議般「換一個環境」吧
透過「觀察」和「傾聽」,用「同理心」去感受,合宜去改變了人際關係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更凸顯了人際關係,溝通,傾聽,感受
,協調的重要性,對親人尤甚。
因為加了親情的元素,分寸更難拿捏,雖然艱鉅卻是不能捨棄的課題
只能傾聽,調和理性,不急著處理,順其自然走下去
(隨筆摘錄)
P16,非暴力溝通的過程:
1.我的觀察是什麼
2.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4.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麼
P21,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他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心意相通,樂於互助。
亦可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改善人際關係、改進工作,用來協調各個層面的爭執和衝突。
P34,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上的隔閡。
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在言語和行為上相互傷害,道德評斷就是其中的一種。他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成是錯誤或邪惡。
P43,觀察-若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
非暴力溝通是動態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並清楚描述觀察結果。
P57,感受-具體表達、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P67,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的需求,別人可能也不會。
P71,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透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社會文化並不鼓勵我們揭示個人的需要。對婦女而言尤其如此,她們的形象常常和無私奉獻聯繫在一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時他人快樂,
2.面目可憎-此時我們拒絕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P85,表達請求而沒有提及感受和需要,別人可能會聽到命令。
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發言時,想要的回應,講的愈清楚,就愈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其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第七章,傾聽
傾聽他人,不要急的提供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的體會對方,
傾聽他人有助於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與此同時,不論別人用怎樣的詞語表達自己,我們只須用心體會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有時,我們可以主動回饋,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保持關注,為對方充分表達創作條件,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他人時,我們需要
1.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聲地提出請求
3.換一個環境
P130,傾聽親人也許極為困難。
p134,在別人沉默時,傾聽沉默背後的感受和需要
傾聽有賴於我們體會他人的能力
P137,傾聽使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傾聽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並瞭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P139,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是培養對自己的愛。
P147,不論你選擇做什麼,了解自己為什麼要那樣做。
P148,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為了錢,他人的贊同,以及出於恐懼,羞愧或內疚的心理,你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你為什這些事情付出的代價?
P151,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可以透過自我哀悼和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
評價自己的行為時,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求,這樣就不再出於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是使發自內心以對人我幸福提出的貢獻,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而不再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或羞愧,透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並充滿歡樂。
P167,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表達我們的心聲,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與其批評和指責別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是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有時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他們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後,也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需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應用非暴力溝通。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原文作者: Marshall B. Rosenberg
譯者: 阮胤華
內容簡介
  生活在充斥著比較與論斷的社會文化中,我們習於判斷他人的是非對錯,話語中也往往充滿指責、嘲諷、批判的意味,這些思考和溝通模式帶來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加疏離、冷漠,人際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早年深受言語和肢體暴力之苦,使他不禁開始思索:「究竟是什麼,使人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最後,他發現了一種愛的語言,依此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心意相通、和諧共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者深信在一切衝突的表面下,反映出人心深處尚未得到滿足的種種需要。透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不但能誠實地表達自己,又能深入地傾聽他人,建立心與心之間的聯繫,使雙方毋須委曲求全就能滿足彼此的需要,和平地化解衝突。
  非暴力溝通的功能:
  →突破那些引發爭論、憤怒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和平地化解人際衝突,諸如發生在家庭、學校、職場或種族間的衝突。
  →培養彼此尊重、互愛互助的人際關係。
  →療癒人際關係中的傷痛,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作者簡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 Ph.D.)
  是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 The Center 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這一非營利機構的創始人及教育服務主管。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他早年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底特律市,遭遇了許多暴力。於是,他對運用新的溝通方式和平解決分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促使他開始學習臨床心理學。1961年,他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得該專業的博士學位。他接下來的生活經歷和對宗教的比較研究激勵他發展了非暴力溝通模式。
  手上拿著吉他和布偶,在世界上一些最為暴力的區域工作,盧森堡博士展示了如何創造一個更和平的世界。
譯者簡介:阮胤華
  199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畢業後,輾轉於廈門、廣州、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尋找生活道路。2006年起接受非暴力溝通培訓師呂靖安女士的個人輔導,並於當年12月前往印度參與馬歇爾.盧森堡主持的國際培訓。目前在中國大陸主持基於非暴力溝通過程的心靈溝通工作坊,詳情可參見www.lifeatwork.cn。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第二章 是什麼蒙蔽了愛?
第三章 區分觀察和評論
第四章 體會和表達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請求幫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第九章 愛惜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達憤怒
第十一章 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第十二章 重獲生活的熱情
第十三章 表達感激
後記
附錄一:非暴力溝通模式
附錄二:表達感受的詞彙表
附錄三:人類共通的基本需要

台長: jean
人氣(3,050)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給逆境中的你》陳文茜
此分類上一篇:原著‧電影〉解憂雜貨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