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22 09:42:26| 人氣2,9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個「九分」的人齊力合作,比兩個「十分」的人各自為己更強! Nike 創辦人 菲爾.奈特 商周10507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Nike 帝國創辦人 菲爾.奈特  商周1494期10507
一個沉默害羞的領導者,如何打造全球最大運動帝國?
公司叫「Nike」不是他的點子。
麥可.喬丹不是他簽下的。
「Just Do It」不是他想的。
氣墊鞋不是他發明的。
你所知道的耐吉(Nike)重要大事,都與他無關,但沒有他,就沒有耐吉。
他愛穿一身黑、低調害羞……創辦人自傳,首揭耐吉創業前16年歷程
他就是耐吉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
墨鏡、黑外套、黑T恤、牛仔褲,低調的裝扮是他的註冊商標,他全身與耐吉只有兩個連結:一是褲管下那雙耐吉慢跑鞋;二是褲管裡面,菲爾的左腳踝上方有個約兩、三公分長、褪色的耐吉勾勾(Swoosh)刺青。
為什麼刺這麼小?曾經有人這麼問他。
「因為我怕痛」,他笑了。
「怕痛」,洩露出奈特的真面貌:一個敏感、害羞、缺乏自信的二流田徑選手;過去,他曾是失敗的百科全書推銷員;如今,身價超過二百四十四億美元,是《富比世》美國富豪排行榜第十七名。
打造耐吉帝國的奈特,低調、甚少接受採訪,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他在二十萬字的《跑出全世界的人》自傳中首度公開創業過程,《商業周刊》獨家取得授權,揭露外人無從知曉的前十六年歷程。
自認田徑場魯蛇,
最熟悉的風景,就是隊友的背景
這,正是他奠定耐吉帝國根基,最重要的一段時期,他坦承自己是運動場上的魯蛇,他更把自己的團隊形容為「雜碎」。
但,為何他能夠用一千美元,在地下室帶領雜碎們創造出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哈佛商業評論》更稱其為「美國創業的夢幻經典」?
他沒有賈伯斯的遠見、沒有蓋茲的智慧,住在美國奧勒岡州鄉下的奈特,就跟這個世界上80%的人一樣,只是這個社會的follower(追隨者),但他卻成為企業史上少數「後勤領導者」的典範,成了全球運動產業的Game Changer(改變遊戲的人)。
奈特曾在母校史丹佛MBA的畢業典禮講台,跟畢業生分享人生,他說:「兩個九分的人齊力合作,遠勝過兩個十分的人各自為己。」這句話就是奈特畢生的信念,這個體認是因為他,在田徑場上最熟悉的風景,就是隊友的背影。
奈特出生於美國西部奧勒岡州的保守家庭,個性內向,父親是強勢的報社老闆,他則是個在成長過程中努力符合父親期待的乖寶寶。
從小,奈特夢想成為一流運動員,但他高中被踢出棒球隊,到大學田徑隊又跑不贏。人生道路上從來不是跑在前面的奈特,就跟這世界80%的人一樣,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研究所畢業後,他唯一的線索,是一份被同學噓的創業報告:從日本進口便宜的跑鞋到美國銷售。
奈特期待父親能像資助他念大學、研究所那樣,贊助他創業,沒想到父親擔心他失敗,一口拒絕,但答應讓兒子旅遊一年,尋找方向。
在這一年裡,奈特賣過百科全書,也當過證券業務員銷售基金,最後他動身到日本談下跑鞋代理權,跨出創業第一步。
人要的不是錢,
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
當現在慢跑,成為風行全球的休閒運動,耐吉一年賣出三億五千萬雙慢跑鞋的時代,你絕對無法想像,奈特在五十二年前選擇開始賣鞋子時,竟被他的報社老闆父親視為不入流的行業。因為當時美國社會不但沒有跑步概念,平常若在路上慢跑還會被扔垃圾,跑步只存在田徑場,市場小,更沒有通路願意銷售奈特的跑鞋。
他的父親擔心奈特會失業,而要求他再進大學修習會計,出來當個會計師、把賣鞋當副業,生活圖個保障,朋友們因此給了他一個外號——簿記員巴克(Buck the bookkeeper)。
找酒鬼、胖男、失婚社工創業,
公司高層會議,他稱作「雜碎會議」
平日,奈特在會計師事務所擔任企業簽證會計師,週末假日開車跑遍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各種運動會,趁空檔直接和教練、跑者、粉絲銷售跑鞋。
第一年營業額八千美元,這金額雖不高,但跟過去賣百科全書和基金比起來,賣鞋讓他感覺活了過來,他發現:「我不是在賣東西,而是我相信跑步;我相信跑步會讓世界變得更好。我有堅定的信念,信念擋不住,也讓人無法抗拒。」奈特對跑步的信念,吸引的不只消費者,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
只不過,這些團隊成員全是魯蛇—有失婚的社工人員強森(Jeff Johnson)、坐輪椅的癱瘓男伍德爾(Bob Woodell),體重超過330磅(約150公斤)、因太胖而無法成為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的酒鬼海斯(Del Hayes),還有另一個體重將近三百磅,被奈特形容長得像北美野人,有長毛象感覺的史崔瑟(Rob Strasser)。「如果沒有奈特,我們這群人都還睡在公園躺椅上。」強森曾說。
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賣鞋起家,身材與運動更是顯得格格不入,對於當時全球第一大運動鞋公司阿迪達斯來說,他們就是一群雜碎。奈特把他與這些團隊成員的高階會議,稱為「雜碎會議」 (buttfaces meeting)。
開會颯髒話、什麼都講,不指揮也不讚美,
沒人搶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
耐吉的「雜碎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決定公司未來的決策走向,但會議裡看不到一張投影片,也不討論任何數字,什麼意見都可以講,包括髒話、就連對持股比率最高的奈特也不例外,雜碎會議凝聚並塑造了耐吉重要文化:自由、平等:沒人搶著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
奈特非常自覺的維持這種「講真話」的氣氛,他從不指引也不讚美,自我管控發言在二十五字之內,讓其他人充分發表各種意見,並且彼此辯論,最後找出真正的共識。
「體壇有兩種領導風格,一種是前鋒領導(lead from front),一種是後勤領導,前者讓人畏懼,後者貼近人心,」 1978年便加入耐吉擔任顧問的教練瑞佛林(George Raveling)說,「奈特無疑是後者。」哈佛商學院、領導學程教授希爾(Linda Hill)將「後勤領導」(leading from behind)稱為是未來十年領導學。
後勤領導源自南非黑人民權領袖曼德拉,他在自傳中將領袖比喻為牧羊人,他在書中描述:「牧羊人待在羊群之後,讓最靈巧的羊跑在前面,其餘羊群跟著牠,渾然不知方向指引來自背後。」後勤領導不是推卸責任,對領導者而言,必須具備兩項責任:第一、必須確保組織內的人想創新,要創造大家渴望歸屬的社群。在這裡,每個人被看待為「人」,且有機會做出超乎個人的貢獻。
第二、在創新過程中,領導者必須具備組織能力。
所謂的「組織能力」包括:透過口頭辯論產生點子的能力(創造的摩擦力);透過簡短的追問來精煉點子的能力(創造的靈活力),以及整合各方資訊下判斷的能力(創造的決心)。
這幾乎就是奈特舉辦雜碎會議的精神。
假如當初奈特假裝自己是「前鋒領導者」,凡事以自己的決策為主,要求團隊聽從的話,耐吉就要改名為「六度空間」(Dimension Six)了,而阻止他做這個蠢事的人,是奈特的第一名員工強森。
強森認為,史上知名大品牌如可口可樂,名稱裡都有「K」的發音,而且音節要簡短,就在一次睡夢中,他夢到「Nike」這個字,意思是希臘文的勝利女神,便成為今日的耐吉。
這個想出耐吉名字的人,原本是奈特的頭痛人物,也是第一個敢向奈特開口要求加薪的入,強森渴望得到奈特的肯定,奈特卻不聞不問,他讓強森照自己的方式發揮創意。
律師搞行銷、自閉男成業務戰將
「每個人都不夠好,但一起就能成事」
「人要的不是錢」,奈特在《跑出全世界的人》裡寫道,「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強森不擅人際交往,又自閉,但他主動建立客戶名單,寫信回覆客戶所有問題,讓他的業務推銷範圍從美國西部十三州,擴大到美國東岸共三十七州,竟成了耐吉的頭號業務戰將。
奈特最倚賴的管理者,是因一場意外,一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的癱子伍德爾。這個人除了會計和法務,所有重要位置全都待過。「我希望公司具有這個人的靈魂,」奈特曾經說,他在伍德爾身上看到共同的特質:專注、獨立、熱愛競爭。
奈特的團隊裡兩個體重破三百磅的成員:酒鬼海斯,是奈特在會計師事務所的主管,因為過胖無法成為合夥人,職場失意,他卻建立耐吉的自動化會計系統;極力主張簽下喬丹的,是長得像長毛象、律師出身、從沒做過行銷的耐吉行銷主管史崔瑟。
奈特訂定了耐吉朝運動員精神的主軸發展,讓這四個人各自在不擅長的領域發揮到極致,他曾在哈佛商學院的個案分析裡,解釋自己為何如此:「在當時既沒有製鞋產業,也沒有錢去找專業人才,所以是看能力而不是專長(look for ability more than specialties)。每個個人都不夠好,但合在一起便能成事,這也解釋了耐吉成功的原因。」成就感和自尊可用於驅動人心,容忍失敗,則是奈特帶領耐吉創新、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的關鍵。
現在大家都知道,氣墊鞋是耐吉稱霸全球的招牌。但氣墊其實不是耐吉公司的人發明的,甚至就連阿迪達斯當初也看不上眼。
奈特在《跑出全世界的人》一書裡,親自透露了
這個故事:
他名叫法蘭克·魯迪(M. Frank Rudy),當過航太工程師,是個十足的怪人。看他一眼,你就知道他是個瘋狂教授,只不過要到幾年後,我才領教到他瘋得有多徹底。(他把自己的性生活和排便寫成了巨細靡遼的日記。) 1977年3月的那天早上,我甚至不確定如何安排了這次的會面。
「好了,者弟。」我說。「你們有何高見?」魯迪把重量靠在會議桌邊,微笑以對。「奈特先生,我們想出辦法把……空氣……灌進跑鞋裡。」我皺起了眉頭,把鉛筆一丟。「為什麼?」「為了強化防震。」他說。「為了強化支撐。
為了走一輩子。」我瞪大了眼。「你在說笑是吧?」我在鞋業聽過很多不同的人講過很多蠢事,但這件。哦,媽呀。
魯迪遞給我一副鞋底,仿彿是靠念力從二十二世紀送來。又大又笨,裡面是——氣泡嗎?我把它翻過來。「是氣泡嗎?」我說。
「壓縮氣囊。」他說。
我把鞋底放下,湊近看著魯迪,從頭打量到腳:六呎三吋,身形瘦長,黑髮散亂,眼鏡厚如瓶底,笑起來嘴斜一邊,而且我心想他嚴重缺乏維生素D,完全沒有曬夠太陽,要不然就是《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失散已久的成員。
魯迪依然不受打擊。他鍥而不捨,處變不驚,全神貫注。最後他聳聳肩說他明白了。他嘗試過向阿迪達斯推銷,而他們也是存疑。天靈靈地靈靈。我要聽到的咒語就是這個。
首款氣墊鞋穿了會解體,引爆退貨潮,
他卻說:「重新來過,是光榮的事」
奈特在隔年底就把氣墊科技,用在新跑鞋「順風」(Tailwind)裡。當時,耐吉年營業額已突破一億四千萬美元,離阿迪達斯的兩億多美元越來越靠近,他打算要用這個創新產品痛擊阿迪達斯。
期待越高,摔得越重。沒想到順風的設計出現問題,塗料有誤,導致氣墊爆開解體,引發全國退貨潮,奈特下令全面回收、退費,有一半最終進了回收桶。
「用來提振士氣的東西最終卻重創了大夥兒的信心。人人各有自己的反應方式。海斯開著推土機狂兜圈子、伍德爾每天在辦公室待得更久,我則是茫然的坐困在棒球手套和躺椅之間。」奈特回憶。
這耐吉史上第一雙氣墊鞋,它的失敗並沒有嚇到奈特,「重新來過,是件光榮的事。」奈特只是提醒團員說,「以後不要在一隻鞋子裡塞進十二樣創新。這對鞋子的要求太高了。」一個失敗的產品,多數人可能老早拋諸腦後,但,奈特字典裡沒有「放棄」二字。
奈特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曾說:「耐吉一貫的哲學都是:先賭一把,再學經驗(Take a chance and learn from it)。」九年後,耐吉重新改款,以可見式的大氣墊中底,取代隱藏式氣墊,並在鞋底打上「Air」標誌,終於打響氣墊鞋名號。奈特不僅讓耐吉超越阿迪達斯,引導全球運動鞋產業走向科技創新潮,更把一個曾是不入流的行業,變成全球最熱門的生意。
兩個「九分」的人齊力合作,比兩個「十分」的人各自為己更強!
Nike帝國
最「隱形」的創辦人——奈特年營收306億美元、全球最大運動品牌耐吉的創辦人身價244億美元,《富比世》美國富豪榜第17名
2013 擊敗蘋果,獲選為全球最有創意公司最有價值的運動品牌,品牌價值逾150億美元
2015 獲《霸榮週刊》選為全球受尊敬企業第9名
2016 《富比世》選為最有品牌價值第18名,更勝LV 奈特退休,出版自傳
市值850億美元
整理:邱碧玲
人要的不是錢,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一家運動鞋商,品牌價值比LV更高、比蘋果更創新耐吉哲學就是:先賭一把,再學經驗
撰文者單小懿
*****************
(可不登)
賈伯斯讚它「史上最偉大行銷公司」 
痛恨廣告 如何變最會廣告品牌?
「我還是不相信廣告的威力,一點都不。我認為,產品自會證明一切,否則就是假的,終究只有品質才算數。我無法想像有任何廣告文宣真能證明我錯了,或是改變我的思維。」說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耐吉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
弔詭的是,耐吉卻是史上唯二得過兩次坎城廣告獎(編按:全球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廣告競賽)最佳廣告主的公司,也是艾美獎唯一拿下兩次最佳廣告獎的得主。
它的廣告詞「Just Do It」在1999年,被《廣告時代》(Ad Age)選為二十世紀最偉大廣告詞第二名。1997年,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甚至讚美耐吉:「是史上最偉大的行銷公司」。
何以一個不相信廣告、討厭廣告的人,卻經營出全球最會廣告行銷的公司?
法則一:賣態度不賣產品
第一支廣告,畫面裡「見人不見鞋」
你一定看過許多企業的廣告,由代言人或明星拿著企業主力產品,訴說這個產品的好處。但是,耐吉在1976年的第一支廣告,居然沒有出現耐吉唯一的產品「鞋子」。
就因為奈特不相信這套,因此耐吉的廣告策略一開始走的路,就與眾不同。
「耐吉在廣告裡從不講鞋子,不提氣墊,也不提跟其他人的不同」賈伯斯分析耐吉在行銷上的獨特之處,「他們向運動員致敬,藉此告訴大家他們是誰、他們做什麼。」耐吉的廣告商、全球最大獨立廣告公司Wieden+Kennedy創辦人魏頓( Dan Wieden)回憶,當初耐吉找上他們做廣告,開宗明義就說「我們痛恨廣告!」「因為他們長期跟運動員合作,不想用任何假掰或操控的方式溝通;這個精神貫穿所有耐吉的廣告。」耐吉問世的第一支平面廣告「沒有終點線」 (There is no finish line ),就是這樣的產物。廣告中有位跑者孤單的跑在奧勒岡的鄉間道路上,四周環繞著高聳的花旗松;旁邊文案寫著:「戰勝競爭對手相對容易,戰勝自己則是永無休止的投入。」整張廣告看不見一雙鞋。
曾在美國做過耐吉廣告、ppaper辦人包益民指出,耐吉之前的籃球鞋代表品牌如Converse,他們的廣告很重產品,代言人魔術強生( Magic Johnson) 和大鳥柏德( Larry Bird)手持運動鞋朝著鏡頭笑,目的在為產品背書,是一種產品導向的溝通語言;「而耐吉不賣東西,在傳達思維。」溝通產品,具體好辨識,但溝通概念,要如何具體?
奈特認為,一個概念必須在二十四個字之內被溝通,否則現在的世界過於複雜,訊息很快便會被淹沒,無法打進消費者。這也解釋為何耐吉的形象廣告詞,都是接近口說的slogan (標語)。
法則二:用挑釁凝聚注意力NBA禁止喬丹穿的鞋,大賣1.3億美元
奈特認為,要喚起情感連結才能喚起消費者的行動,否則看廣告只是一種移情作用。其中最能激動情感的,就是用叛逆溝通。
耐吉簽下喬丹,讓他穿著喬丹一代亮相,就是最佳範例。
1984年,耐吉用高於市場代言人十倍的價格(約一百萬美元)簽下喬丹當代言人,這麼高價一定要有點不同,於是耐吉為喬丹設計出黑紅相間的喬丹一代籃球鞋。當時NBA規定,球員穿著球鞋必須是黑白相間,不能有其他顏色,喬丹穿喬丹一代上場打球等同違背聯盟規定,只要喬丹出賽,耐吉每場被罰五千美元。
隔年,耐吉推出一個32秒的廣告,喬丹足蹬喬丹一代拍打籃球,旁白說:「10月18日,NBA不讓喬丹穿上場,幸運的是,NBA卻阻擋不了你。」那一年,喬丹一代銷售額為一億三千萬美元,成為當時史上最暢銷運動鞋。
法則三:讓神回歸普通人
拍籃球之神親口談失敗、詹皇加油打氣畫面
運動行銷找代言人,耐吉不是第一人,但讓它與眾不同之處是:讓距離遙遠的運動員,呈現普通人的一面;「看人的共同點,不是人的差異點」,包益民說。
例如,曾經有一支喬丹的廣告,集合他場上失誤的畫面,由喬丹自述自己曾經經歷九千多次投籃失敗、輸過三百多場球,經歷一次次失敗,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又例如,前年籃球皇帝詹姆斯回歸家鄉克里夫蘭騎士隊,耐吉在球季開始前同步推出兩分半的廣告「在一起」 ( Together),廣告裡詹姆斯在球場上與隊員聚攏打氣,然後把全城凝聚在一起。
這些例子都在說明一件事:偉大的球星不是紳,而是我們身邊的人。
耐吉的這些做法,不是只出現在廣告裡,就連耐吉的總部都把這些球星,當成是身邊的人。
走進耐吉位於美國波特蘭的總部,奈特說:「我環顧所有的這些建物,看到的不是建物,而是殿堂。」這裡的各建築物走道,都掛有巨幅旗幟:超級運動員、傳奇、巨星和巨頭的動態照,他們把耐吉提升為不只是品牌。
哈佛商學院教授、現任文化策略集團總裁( Cultural Strategy Group )霍特( Douglas Holt)分析,耐吉能夠超越品牌而變成時代印記,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它利用代言人迅速建立起與消費世界的關係,而代言人所訴求的不是財富或權勢,而是普世個人價值。
不相信廣告的奈特,一開始當然不知道他的個人堅持,竟意外翻轉了廣告世界的法則,但這些累積與廣告行銷手法,卻因為一次失敗,才真正讓耐吉脫胎換骨,從只注重產品的公司,在1990年代後成為稱霸世界的行銷大師。
以前,只專注研發
敗給一雙會解體的鞋後,
才開始學親近消費者
奈特深信產品力,因為他的成功,來自「為專業跑者打造專業鞋款」、由上而下的銷售策略,他讓1960年代不流行跑步的美國消費者,開始穿運動鞋通勤,跑鞋市場大開,營業額從他1972年創辦時的320萬美元,到1986年營業額破十億美元,成長超過三百倍後,開始停滯不前,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有氧運動。
當時耐吉高階主管的另一半都瘋迷有氧運動,人腳一雙銳步( Reebok)的有氧運動鞋,其中包括奈特合夥人鮑爾曼的太太;她甚至親自打電報給耐吉設計總部,建議開發有氧運動鞋。
奈特並未忽視新興的有氧運動趨勢,只是看在耐吉研發團隊眼裡,銳步的有氧運動鞋材質差、穩定度低、容易壞,完全不合格。於是耐吉推出專業的有氧運動鞋款和休閒鞋,且購併高單價休閒鞋品牌Cole Haan,卻對停滯的業績毫無幫助。而且耐吉在1985年出現連續兩季營收衰退,1987年更將龍頭寶座讓位給銳步,成為上市七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失敗。
失敗,竟是因為成功。
「我們過去深信,如果讓最好的運動員穿上耐吉最好的鞋,我們不會輸,現在銳步竟然用過軟、會解體的鞋子超越了耐吉。」當銳步公布營業額超越耐吉的那天,奈特沮喪的說:「因為女性消費者說他們的鞋穿起來舒服,如果壞了就再買一雙,跟我們想得截然不同。」失敗,也刺激奈特和團隊通盤檢討,發現現在的失敗植基於過去成功的原因:專注於產品科技,忽略大眾市場的需求,也缺乏跟大眾市場溝通,要補強這一塊,必須靠行銷。
「專注產品是品牌起步該做的事情,現在我們離起步甚遠」奈特告訴《哈佛商業評論》:「現在應該從了解消費者是誰以及品牌代表的意義,開始學習所有親近消費者的事。」在耐吉輸給銳步一年後,奈特這個創辦人為耐吉灌注的強烈個人特質,塑造出「Just Do It」這句話。
在這句響亮口號的幫助下,耐吉的銷售量不斷提升,終於在三年後超越銳步,重新奪回全美第一大的寶座。從此,耐吉不斷加大行銷上的力量,再也沒有其他運動品牌,能夠撼動耐吉的地位。
為信念,不惜換掉接班人
執行長被fire,
因為看新廣告問「為何沒產品」
奈特式的行銷理念,成了耐吉強大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還搞掉了奈特自己欽定的第一個空降執行長接班人培瑞茲( Bill Perez )。
由於奈特想翻轉耐吉內部高階主管皆出自原有經營團隊的傳統,2004年,他從一家消費性化學品公司挖角培瑞茲接替他,擔任耐吉的執行長,培瑞茲也是第一個空降的外部高階主管。
培瑞茲進入耐吉後,除了他事事要求數字、KPI讓員工感到不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無法理解耐吉的行銷手法。
一位耐吉內部員工透露,在一次廣告會議上,培瑞茲看完新出爐的廣告,劈頭就問行銷總監:「為什麼裡面沒有產品?為什麼只有幾句話?」讓行銷總監哭笑不得。
耐吉的行銷賣得不是商品,而是精神和態度,如果無法接受這樣的行銷內涵,就無法融入這裡的企業文化。
十三個月後,培瑞茲被奈特在董事會議上無預警解職,他換上由耐吉設計師出身的現任執行長帕克( Mark Parker)。
你賣的是態度、還是產品?
廣告界門外漢奈特,用耐吉的故事證明,打動人心的態度,絕對比產品更禁得起時代的考驗。
撰文者單小懿
*************
執掌耐吉52年,奈特自傳曝光 
78歲創辦人最真誠告白:你越努力不懈,運氣就越強
 
《一路玩到掛》到頭來根本就不是喜劇,而是一部談生命終點的電影。兩個人,尼可森和弗里曼,都是癌症末期,決定要在剩下的日子裡做遍好玩的事、瘋狂的事,自己一直想做卻沒做,以便在掛掉前充分利用時間。電影演了一小時,卻讓人笑不出來。
看《一路玩到掛》巧遇巴菲特、蓋茲
我差點問:你們的遺願清單是?
那部片和我的人生還有很多奇怪、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首先,尼可森一直讓我聯想到《飛越杜鵑窩》,這又讓我想到了凱西(編按:《飛越杜鵑窩》作者),而把我拉回了在奧勒岡大學的日子。其次,尼可森的角色把看喜馬拉雅山排在遺願清單的前面,而這件事也把我帶去了尼泊爾。感覺起來是好久以前,卻又好近。
當電影演完、燈光亮起時,我和佩妮(編按:奈特夫人)都如釋重負的站起來,回到現實生活的明亮炫光下。
戲院是新的十六廳巨大場館,位在大教堂市(Cathedal City)的中心,就在棕櫚泉(Palm Springs)外面。如今在冬天時,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去那邊,以躲避奧勒岡冷颼颼的雨。在走過大廳,等待眼睛適應時,我們認出了兩張熟面孔。
起初我們想不起來是誰。我們在腦中看到的還是尼可森和弗里曼。但這些面孔同樣熟悉、同樣有名。此時我們想到了,是蓋茲和巴菲特。
我們晃了過去。
兩人都不是你會稱為死黨的人,但我們在社交活動和會議上見過他們好幾次。我們有共通的志業、共通的興趣、幾位共同的舊識.「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們!」我說。然後我就手足無措了。
我真的這麼說了嗎?我在名人面前還是會害羞又尷尬的情況下,這有可能嗎?
「我才剛想到你。」其中一位說。
我們輪番握了手,談的多半是棕櫚泉。
這個地方豈不是很美嗎?脫離寒冷豈不是很棒嗎?我們談了家庭、生意、運動。
我聽到背後有人在低聲說:「嘿,你看,是巴菲特和蓋茲耶。另外那個人是誰?」我笑了。應該的。
我忍不住在腦中很快算了一下。此刻我的身價是一百億美元,這兩位的身價則各是五、六倍以上。把我從不現實帶進了現實。
佩妮問他們覺得電影好不好看。兩人都說好看,並低頭看著自己的鞋,雖然這有點令人洩氣。「你們的遺願清單是什麼?」我差點就要問了,但並沒有。
蓋茲和巴菲特似乎這輩子所要的一切都做到了。他們肯定沒有遺願清單。
這使我不禁自問:我有嗎?
我回想,有一次詹姆斯跑來告訴我:
他在表上刻「謝謝對我賭一把」
四十年後,我卸任耐吉的執行長,在我認為是後繼有人並相信是體質良好下離開了公司。在最後一年的2006年,營業額是一百六十億美元。(阿迪達斯則是一百億美元,但誰在算那個?)我們的鞋子和衣服進了世界各地的五千家店面,而且我們有一萬個員工。
在比佛頓的世界總部,五千個員工是安頓在伊丹尼克(Edenic)的大學校區。
它是兩百英畝的野外林地,有溪水潺潺流過和簡易的球場散布其中。
身為董事長,我多半還是會去辦公室。
我環顧所有的這些建物,看到的不是建物,而是殿堂。只要你用心打造,任何建物都是殿堂。
在校區建物之間,沿著校區走道,都掛有巨幅的旗幟:超級運動員、傳奇、巨星和巨頭的動態照,他們把耐吉提升為不只是品牌。
喬丹、柯比、老虎.伍茲。
我回想起2005年的7月。在某次活動的中場,雷霸龍.詹姆斯(LeBron James )要求私下談談。
「菲爾,我能不能耽誤你一下?」「當然好。」他說:「我當初跟你簽約時,對於耐吉的歷史並沒有了解得那麼多。所以我研究了一下。」
「喔?」
「你是創辦人。」「唔,共同創辦人。對,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耐吉是誕生在1972年。」「唔,誕生——?對。我想是。」「那好,所以我去珠寶店請他們找了一只1972年的勞力士手表。」他把表拿給我,上面刻著:謝謝對我賭一把。
我不曉得該說什麼。我想要告訴他,那不太算是賭一把。他就跟打包票沒什麼兩樣。一如平常,我什麼話都沒說。
但對別人賭一把上說得對。你可以說一切就是這麼回事。
在溫布頓其中一屆,我看著彼特.山普拉斯(Pete Sampras)把每個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在拿下最後一分後,他把球拍扔進了觀眾席——要給我!(他扔過了頭,打中我後面的人,當然就挨告了。)我看到彼特的宿敵安德烈.阿格西(Andre Agassi)以非種子身分在最後一拍贏得美網後,流著淚跑到我的包廂前。
「我們做到了,菲爾!」我們?
我不斷想起那句台詞:
衡量自己時,要看用你衡量自己的人
老虎.伍茲在奧古斯塔(Augusta)打進最後一記推桿時,我露出笑容——還是在聖安德魯斯(St.Andrews)?他擁抱了我,而且抱得比我預期中要久了好幾秒。
我把思緒拉回到許多私下、親密的時刻,與我共享的人有他、波.傑克森(B0 Jackson)和麥可.喬丹。住在喬丹的芝加哥住宅裡,我拿起客房床邊的電話,發現有聲音傳來。需要為您效勞嗎?是客房服務。如假包換、夜以繼曰、使命必達的客房服務。
他們全都像是兒子和兄弟,也就是家人。不折不扣。
我想起了那句話。「純粹是生意。」絕非純粹是生意,永遠都不是。假如有朝一日真的變成純粹是生意,那就代表那門生意非常糟糕。
我不斷想起《一路玩到掛》裡的一句台詞。「你在衡量自己時,要看的是用你來衡量自己的人。」我忘了那是尼可森還是弗里曼。這句台詞直(對,真是非常對。而且它帶我去了東京,去了日商的辦事處。我在不久前去那裡拜訪。電話響起。「找您的。」日本接待員說,並把話筒遞過來。「找我?」是麥可.強森,三屆金牌得主,兩百和四百公尺的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做到這一切時,所穿的都是我們的鞋子。他說他恰巧在東京,聽到我也在。「你要不要吃個飯?」他問說。
我受寵若驚。但我告訴他沒辦法。日商為我設了宴。我邀請他過來。幾個小時後,我們就一起坐在地板上,面前的桌上擺滿了涮涮鍋,並用一杯接一杯的清酒互相敬酒。我們談笑、歡呼、乾杯,彼此之間心有靈犀,就跟我和大部分合作的運動員之間一樣心有靈犀。是情慼交流,是肝膽相照,是某種聯繫。它梢縱即逝,但幾乎總是會發生,而且我知道,我在一九六二年跑逼世界時,有一部分要找的就是這個。
忘了自己才能真正認清自己。你我一家。
在某方面合而為一,樣子或外型,它就是我所認識的每個人所追尋的東西。
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
其一是說魔術強森「闖不出名堂」
我睡不著。我止不住的想到那部該死的電影《一路玩到掛》。躺在黑暗中,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你的清單上有什麼?
金字塔?去了。
喜馬拉雅山?去了。
恆河?去了。
所以……沒有了嗎?
說說耐吉的故事或許還不錯。其他每個人都說過這個故事,或者試著說過,但他們總是一知半解,所以搔不到癢處。
或者反之亦然。在開啟或結束這個故事時,我或許是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也許是幾千個。說魔術強森是「沒有位置的球員,在NBA永遠闖不出名堂」的人是我。
經理人當得不夠好,沒有避開資遣。
十年裡有三次,總共一千五百人。還是耿耿於懷。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遺憾沒有花更多的時間陪兒子。假如有的話,也許我就能解開馬修.奈特的密碼了。
然而,我知道這個遺憾和我最大的遺憾有所杆格,那就是我無法重來一遍。
我會告訴25歲的男女:
不要隨便找個工作,要找志業
我則想要分享經驗、起落,使某個在某方面遇到同樣考驗與磨難的年輕男女,或許能得到啟發或安慰,或警覺,也許是某個年輕的企業家,某個運動員、畫家或小說家,或許能往前衝刺。
全都是同樣的心願。同樣的夢想。
我會告訴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女,不要隨便找個工作或行業,甚至是職業。要找的是志業。就算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去找就對了。假如跟著志業走,疲憊會比較容易熬過去,絆腳石會成為燃料,高牆則會像是你壓根就感覺不到。
我想要告訴其中的佼佼者、叛逆分子、創新分子、反動分子,他們總是會樹大招風。樹越大,風就越強。這不是一人主言,而是自然定律。
那些侈言企業家要永不放棄的人呢?
不懂裝懂。有時候你非放棄不可。知道什麼時候要放棄、什麼時候要另謀出路,有時候才是本事。放棄不代表停下來。
千萬別停下來。
運氣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我想要公開坦承運氣的威力。運動員要靠運氣,詩人要靠運氣,生意要靠運氣。努力不懈至關重要,好的團隊不可或缺,頭腦和決心無比珍貴,但決定結局的或許是運氣。有些人可能不把它稱為運氣,而是稱為道、原道、智或命。或是天意。或是靈。
這麼說吧。你越努力不懈,你的道就越強。而且由於從來沒有人好好定義過道,所以我現在都試著固定去望彌撒。
要對自己有信念,但也要對信念有信念。
不是別人所定義的信念。而是你定義的信念。是信念在你心中定義自己的信念。
我想要以什麼形武說出這一切?回憶錄?不,不是回憶錄。我無法想像它怎麼能全部套用在一套統一的敘事裡。也許是小說。或者演講。或者一系列的演講。也許只是給孫子的一封信。
我在黑暗中瞇著眼。所以也許我終歸還是有遺願清單?
有好多事要做。有好多事要學。我對自己的人生有好多事不知道。
現在我真的睡不著了。我起身把桌上的黃色拍紙簿拿過來。我走去客廳,坐在我的躺椅裡。
不動如山、平靜無比的感覺向我襲來.
我瞇起眼來看著窗外的月亮發光。同樣的月亮曾啟發古代的禪宗大師無所擔憂。在那顆月亮的亮光下,我開始列出清單。
整理者邱碧玲
Nike 帝國創辦人 菲爾.奈特  商周1494期10507


耐吉的行銷賣得不是商品,而是精神和態度
奈特認為,一個概念必須在二十四個字之內被溝通,否則現在的世界過於複雜,訊息很快便會被淹沒
PS.台灣受益的耐吉概念公司─寶成.儒鴻.豐泰


(摘錄商周)
一個沉默害羞的領導者,如何打造全球最大運動帝國?

公司叫「Nike」不是他的點子。
麥可.喬丹不是他簽下的。
「Just Do It」不是他想的。
氣墊鞋不是他發明的。
你所知道的耐吉(Nike)重要大事,都與他無關,但沒有他,就沒有耐吉。

他愛穿一身黑、低調害羞……創辦人自傳,首揭耐吉創業前16年歷程

他就是耐吉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
墨鏡、黑外套、黑T恤、牛仔褲,低調的裝扮是他的註冊商標,他全身與耐吉只有兩個連結:一是褲管下那雙耐吉慢跑鞋;二是褲管裡面,菲爾的左腳踝上方有個約兩、三公分長、褪色的耐吉勾勾(Swoosh)刺青。
為什麼刺這麼小?曾經有人這麼問他。
「因為我怕痛」,他笑了。
「怕痛」,洩露出奈特的真面貌:一個敏感、害羞、缺乏自信的二流田徑選手;過去,他曾是失敗的百科全書推銷員;如今,身價超過二百四十四億美元,是《富比世》美國富豪排行榜第十七名。
打造耐吉帝國的奈特,低調、甚少接受採訪,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他在二十萬字的《跑出全世界的人》自傳中首度公開創業過程,《商業周刊》獨家取得授權,揭露外人無從知曉的前十六年歷程。

自認田徑場魯蛇,
最熟悉的風景,就是隊友的背景

這,正是他奠定耐吉帝國根基,最重要的一段時期,他坦承自己是運動場上的魯蛇,他更把自己的團隊形容為「雜碎」。

但,為何他能夠用一千美元,在地下室帶領雜碎們創造出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哈佛商業評論》更稱其為「美國創業的夢幻經典」?

他沒有賈伯斯的遠見、沒有蓋茲的智慧,住在美國奧勒岡州鄉下的奈特,就跟這個世界上80%的人一樣,只是這個社會的follower(追隨者),但他卻成為企業史上少數「後勤領導者」的典範,成了全球運動產業的Game Changer(改變遊戲的人)。

奈特曾在母校史丹佛MBA的畢業典禮講台,跟畢業生分享人生,他說:「兩個九分的人齊力合作,遠勝過兩個十分的人各自為己。」這句話就是奈特畢生的信念,這個體認是因為他,在田徑場上最熟悉的風景,就是隊友的背影。

奈特出生於美國西部奧勒岡州的保守家庭,個性內向,父親是強勢的報社老闆,他則是個在成長過程中努力符合父親期待的乖寶寶。

從小,奈特夢想成為一流運動員,但他高中被踢出棒球隊,到大學田徑隊又跑不贏。人生道路上從來不是跑在前面的奈特,就跟這世界80%的人一樣,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研究所畢業後,他唯一的線索,是一份被同學噓的創業報告:從日本進口便宜的跑鞋到美國銷售。

奈特期待父親能像資助他念大學、研究所那樣,贊助他創業,沒想到父親擔心他失敗,一口拒絕,但答應讓兒子旅遊一年,尋找方向

在這一年裡,奈特賣過百科全書,也當過證券業務員銷售基金,最後他動身到日本談下跑鞋代理權,跨出創業第一步。

人要的不是錢,
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

當現在慢跑,成為風行全球的休閒運動,耐吉一年賣出三億五千萬雙慢跑鞋的時代,你絕對無法想像,奈特在五十二年前選擇開始賣鞋子時,竟被他的報社老闆父親視為不入流的行業。因為當時美國社會不但沒有跑步概念,平常若在路上慢跑還會被扔垃圾,跑步只存在田徑場,市場小,更沒有通路願意銷售奈特的跑鞋。

他的父親擔心奈特會失業,而要求他再進大學修習會計,出來當個會計師、把賣鞋當副業,生活圖個保障,朋友們因此給了他一個外號——簿記員巴克(Buck the bookkeeper)。

找酒鬼、胖男、失婚社工創業,
公司高層會議,他稱作「雜碎會議」

平日,奈特在會計師事務所擔任企業簽證會計師,週末假日開車跑遍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各種運動會,趁空檔直接和教練、跑者、粉絲銷售跑鞋。

第一年營業額八千美元,這金額雖不高,但跟過去賣百科全書和基金比起來,賣鞋讓他感覺活了過來,他發現:「我不是在賣東西,而是我相信跑步;我相信跑步會讓世界變得更好。我有堅定的信念,信念擋不住,也讓人無法抗拒。」奈特對跑步的信念,吸引的不只消費者,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

只不過,這些團隊成員全是魯蛇—有失婚的社工人員強森(Jeff Johnson)、坐輪椅的癱瘓男伍德爾(Bob Woodell),體重超過330磅(約150公斤)、因太胖而無法成為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的酒鬼海斯(Del Hayes),還有另一個體重將近三百磅,被奈特形容長得像北美野人,有長毛象感覺的史崔瑟(Rob Strasser)。「如果沒有奈特,我們這群人都還睡在公園躺椅上。」強森曾說。

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賣鞋起家,身材與運動更是顯得格格不入,對於當時全球第一大運動鞋公司阿迪達斯來說,他們就是一群雜碎。奈特把他與這些團隊成員的高階會議,稱為「雜碎會議」 (buttfaces meeting)。

開會颯髒話、什麼都講,不指揮也不讚美,
沒人搶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

耐吉的「雜碎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決定公司未來的決策走向,但會議裡看不到一張投影片,也不討論任何數字,什麼意見都可以講,包括髒話、就連對持股比率最高的奈特也不例外,雜碎會議凝聚並塑造了耐吉重要文化:自由、平等:沒人搶著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

奈特非常自覺的維持這種「講真話」的氣氛,他從不指引也不讚美,自我管控發言在二十五字之內,讓其他人充分發表各種意見,並且彼此辯論,最後找出真正的共識。

「體壇有兩種領導風格,一種是前鋒領導(lead from front),一種是後勤領導,前者讓人畏懼,後者貼近人心,1978年便加入耐吉擔任顧問的教練瑞佛林(George Raveling)說,「奈特無疑是後者。」哈佛商學院、領導學程教授希爾(Linda Hill)將「後勤領導」(leading from behind)稱為是未來十年領導學。

後勤領導源自南非黑人民權領袖曼德拉,他在自傳中將領袖比喻為牧羊人,他在書中描述:「牧羊人待在羊群之後,讓最靈巧的羊跑在前面,其餘羊群跟著牠,渾然不知方向指引來自背後。」後勤領導不是推卸責任,對領導者而言,必須具備兩項責任:第一、必須確保組織內的人想創新,要創造大家渴望歸屬的社群。在這裡,每個人被看待為「人」,且有機會做出超乎個人的貢獻。
第二、在創新過程中,領導者必須具備組織能力。

所謂的「組織能力」包括:透過口頭辯論產生點子的能力(創造的摩擦力);透過簡短的追問來精煉點子的能力(創造的靈活力),以及整合各方資訊下判斷的能力(創造的決心)

這幾乎就是奈特舉辦雜碎會議的精神。

假如當初奈特假裝自己是「前鋒領導者」,凡事以自己的決策為主,要求團隊聽從的話,耐吉就要改名為「六度空間」(Dimension Six)了,而阻止他做這個蠢事的人,是奈特的第一名員工強森。

強森認為,史上知名大品牌如可口可樂,名稱裡都有「K」的發音,而且音節要簡短,就在一次睡夢中,他夢到「Nike」這個字,意思是希臘文的勝利女神,便成為今日的耐吉。

這個想出耐吉名字的人,原本是奈特的頭痛人物,也是第一個敢向奈特開口要求加薪的入,強森渴望得到奈特的肯定,奈特卻不聞不問,他讓強森照自己的方式發揮創意。

律師搞行銷、自閉男成業務戰將
「每個人都不夠好,但一起就能成事」

「人要的不是錢」,奈特在《跑出全世界的人》裡寫道,「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強森不擅人際交往,又自閉,但他主動建立客戶名單,寫信回覆客戶所有問題,讓他的業務推銷範圍從美國西部十三州,擴大到美國東岸共三十七州,竟成了耐吉的頭號業務戰將。

奈特最倚賴的管理者,是因一場意外,一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的癱子伍德爾。這個人除了會計和法務,所有重要位置全都待過。「我希望公司具有這個人的靈魂,」奈特曾經說,他在伍德爾身上看到共同的特質:專注、獨立、熱愛競爭

奈特的團隊裡兩個體重破三百磅的成員:酒鬼海斯,是奈特在會計師事務所的主管,因為過胖無法成為合夥人,職場失意,他卻建立耐吉的自動化會計系統;極力主張簽下喬丹的,是長得像長毛象、律師出身、從沒做過行銷的耐吉行銷主管史崔瑟。

奈特訂定了耐吉朝運動員精神的主軸發展,讓這四個人各自在不擅長的領域發揮到極致,他曾在哈佛商學院的個案分析裡,解釋自己為何如此:「在當時既沒有製鞋產業,也沒有錢去找專業人才,所以是看能力而不是專長(look for ability more than specialties)。每個個人都不夠好,但合在一起便能成事,這也解釋了耐吉成功的原因。」成就感和自尊可用於驅動人心,容忍失敗,則是奈特帶領耐吉創新、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的關鍵。

現在大家都知道,氣墊鞋是耐吉稱霸全球的招牌。但氣墊其實不是耐吉公司的人發明的,甚至就連阿迪達斯當初也看不上眼。

奈特在《跑出全世界的人》一書裡,親自透露了
這個故事:

他名叫法蘭克·魯迪(M. Frank Rudy),當過航太工程師,是個十足的怪人。看他一眼,你就知道他是個瘋狂教授,只不過要到幾年後,我才領教到他瘋得有多徹底。(他把自己的性生活和排便寫成了巨細靡遼的日記。) 1977年3月的那天早上,我甚至不確定如何安排了這次的會面。

「好了,者弟。」我說。「你們有何高見?」魯迪把重量靠在會議桌邊,微笑以對。「奈特先生,我們想出辦法把……空氣……灌進跑鞋裡。」我皺起了眉頭,把鉛筆一丟。「為什麼?」「為了強化防震。」他說。「為了強化支撐。

為了走一輩子。」我瞪大了眼。「你在說笑是吧?」我在鞋業聽過很多不同的人講過很多蠢事,但這件。哦,媽呀。

魯迪遞給我一副鞋底,仿彿是靠念力從二十二世紀送來。又大又笨,裡面是——氣泡嗎?我把它翻過來。「是氣泡嗎?」我說。

「壓縮氣囊。」他說。

我把鞋底放下,湊近看著魯迪,從頭打量到腳:六呎三吋,身形瘦長,黑髮散亂,眼鏡厚如瓶底,笑起來嘴斜一邊,而且我心想他嚴重缺乏維生素D,完全沒有曬夠太陽,要不然就是《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失散已久的成員。

魯迪依然不受打擊。他鍥而不捨,處變不驚,全神貫注。最後他聳聳肩說他明白了。他嘗試過向阿迪達斯推銷,而他們也是存疑。天靈靈地靈靈。我要聽到的咒語就是這個。


首款氣墊鞋穿了會解體,引爆退貨潮,
他卻說:「重新來過,是光榮的事」

奈特在隔年底就把氣墊科技,用在新跑鞋「順風」(Tailwind)裡。當時,耐吉年營業額已突破一億四千萬美元,離阿迪達斯的兩億多美元越來越靠近,他打算要用這個創新產品痛擊阿迪達斯。

期待越高,摔得越重。沒想到順風的設計出現問題,塗料有誤,導致氣墊爆開解體,引發全國退貨潮,奈特下令全面回收、退費,有一半最終進了回收桶。

「用來提振士氣的東西最終卻重創了大夥兒的信心。人人各有自己的反應方式。海斯開著推土機狂兜圈子、伍德爾每天在辦公室待得更久,我則是茫然的坐困在棒球手套和躺椅之間。」奈特回憶。

這耐吉史上第一雙氣墊鞋,它的失敗並沒有嚇到奈特,「重新來過,是件光榮的事。」奈特只是提醒團員說,「以後不要在一隻鞋子裡塞進十二樣創新。這對鞋子的要求太高了。」一個失敗的產品,多數人可能老早拋諸腦後,但,奈特字典裡沒有「放棄」二字。

奈特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曾說:「耐吉一貫的哲學都是:先賭一把,再學經驗(Take a chance and learn from it)。」九年後,耐吉重新改款,以可見式的大氣墊中底,取代隱藏式氣墊,並在鞋底打上「Air」標誌,終於打響氣墊鞋名號。奈特不僅讓耐吉超越阿迪達斯,引導全球運動鞋產業走向科技創新潮,更把一個曾是不入流的行業,變成全球最熱門的生意。

兩個「九分」的人齊力合作,比兩個「十分」的人各自為己更強!
Nike帝國
最「隱形」的創辦人——奈特年營收306億美元、全球最大運動品牌耐吉的創辦人身價244億美元,《富比世》美國富豪榜第17名
2013 擊敗蘋果,獲選為全球最有創意公司最有價值的運動品牌,品牌價值逾150億美元
2015 獲《霸榮週刊》選為全球受尊敬企業第9名
2016 《富比世》選為最有品牌價值第18名,更勝LV 奈特退休,出版自傳
市值850億美元

整理:邱碧玲

人要的不是錢,而是用生命成就某些價值觀一家運動鞋商,品牌價值比LV更高、比蘋果更創新耐吉哲學就是:先賭一把,再學經驗

撰文者單小懿

 
 

執掌耐吉52年,奈特自傳曝光 
78歲創辦人最真誠告白:你越努力不懈,運氣就越強
 

《一路玩到掛》到頭來根本就不是喜劇,而是一部談生命終點的電影。兩個人,尼可森和弗里曼,都是癌症末期,決定要在剩下的日子裡做遍好玩的事、瘋狂的事,自己一直想做卻沒做,以便在掛掉前充分利用時間。電影演了一小時,卻讓人笑不出來。

看《一路玩到掛》巧遇巴菲特、蓋茲
我差點問:你們的遺願清單是?

那部片和我的人生還有很多奇怪、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首先,尼可森一直讓我聯想到《飛越杜鵑窩》,這又讓我想到了凱西(編按:《飛越杜鵑窩》作者),而把我拉回了在奧勒岡大學的日子。其次,尼可森的角色把看喜馬拉雅山排在遺願清單的前面,而這件事也把我帶去了尼泊爾。感覺起來是好久以前,卻又好近。

當電影演完、燈光亮起時,我和佩妮(編按:奈特夫人)都如釋重負的站起來,回到現實生活的明亮炫光下。

戲院是新的十六廳巨大場館,位在大教堂市(Cathedal City)的中心,就在棕櫚泉(Palm Springs)外面。如今在冬天時,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去那邊,以躲避奧勒岡冷颼颼的雨。在走過大廳,等待眼睛適應時,我們認出了兩張熟面孔。

起初我們想不起來是誰。我們在腦中看到的還是尼可森和弗里曼。但這些面孔同樣熟悉、同樣有名。此時我們想到了,是蓋茲和巴菲特。

我們晃了過去。

兩人都不是你會稱為死黨的人,但我們在社交活動和會議上見過他們好幾次。我們有共通的志業、共通的興趣、幾位共同的舊識.「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們!」我說。然後我就手足無措了。

我真的這麼說了嗎?我在名人面前還是會害羞又尷尬的情況下,這有可能嗎?

「我才剛想到你。」其中一位說。

我們輪番握了手,談的多半是棕櫚泉。

這個地方豈不是很美嗎?脫離寒冷豈不是很棒嗎?我們談了家庭、生意、運動。

我聽到背後有人在低聲說:「嘿,你看,是巴菲特和蓋茲耶。另外那個人是誰?」我笑了。應該的。

我忍不住在腦中很快算了一下。此刻我的身價是一百億美元,這兩位的身價則各是五、六倍以上。把我從不現實帶進了現實。

佩妮問他們覺得電影好不好看。兩人都說好看,並低頭看著自己的鞋,雖然這有點令人洩氣。「你們的遺願清單是什麼?」我差點就要問了,但並沒有。

蓋茲和巴菲特似乎這輩子所要的一切都做到了。他們肯定沒有遺願清單。

這使我不禁自問:我有嗎?

我回想,有一次詹姆斯跑來告訴我:
他在表上刻「謝謝對我賭一把」

四十年後,我卸任耐吉的執行長,在我認為是後繼有人並相信是體質良好下離開了公司。在最後一年的2006年,營業額是一百六十億美元。(阿迪達斯則是一百億美元,但誰在算那個?)我們的鞋子和衣服進了世界各地的五千家店面,而且我們有一萬個員工。

在比佛頓的世界總部,五千個員工是安頓在伊丹尼克(Edenic)的大學校區。

它是兩百英畝的野外林地,有溪水潺潺流過和簡易的球場散布其中。

身為董事長,我多半還是會去辦公室。

我環顧所有的這些建物,看到的不是建物,而是殿堂。只要你用心打造,任何建物都是殿堂。

在校區建物之間,沿著校區走道,都掛有巨幅的旗幟:超級運動員、傳奇、巨星和巨頭的動態照,他們把耐吉提升為不只是品牌。

喬丹、柯比、老虎.伍茲。

我回想起2005年的7月。在某次活動的中場,雷霸龍.詹姆斯(LeBron James )要求私下談談。

「菲爾,我能不能耽誤你一下?」「當然好。」他說:「我當初跟你簽約時,對於耐吉的歷史並沒有了解得那麼多。所以我研究了一下。」

「喔?」

「你是創辦人。」「唔,共同創辦人。對,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耐吉是誕生在1972年。」「唔,誕生——?對。我想是。」「那好,所以我去珠寶店請他們找了一只1972年的勞力士手表。」他把表拿給我,上面刻著:謝謝對我賭一把。

我不曉得該說什麼。我想要告訴他,那不太算是賭一把。他就跟打包票沒什麼兩樣。一如平常,我什麼話都沒說。

但對別人賭一把上說得對。你可以說一切就是這麼回事。

在溫布頓其中一屆,我看著彼特.山普拉斯(Pete Sampras)把每個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在拿下最後一分後,他把球拍扔進了觀眾席——要給我!(他扔過了頭,打中我後面的人,當然就挨告了。)我看到彼特的宿敵安德烈.阿格西(Andre Agassi)以非種子身分在最後一拍贏得美網後,流著淚跑到我的包廂前。

「我們做到了,菲爾!」我們?

我不斷想起那句台詞:
衡量自己時,要看用你衡量自己的人

老虎.伍茲在奧古斯塔(Augusta)打進最後一記推桿時,我露出笑容——還是在聖安德魯斯(St.Andrews)?他擁抱了我,而且抱得比我預期中要久了好幾秒。

我把思緒拉回到許多私下、親密的時刻,與我共享的人有他、波.傑克森(B0 Jackson)和麥可.喬丹。住在喬丹的芝加哥住宅裡,我拿起客房床邊的電話,發現有聲音傳來。需要為您效勞嗎?是客房服務。如假包換、夜以繼曰、使命必達的客房服務。

他們全都像是兒子和兄弟,也就是家人。不折不扣。

我想起了那句話。「純粹是生意。」絕非純粹是生意,永遠都不是。假如有朝一日真的變成純粹是生意,那就代表那門生意非常糟糕。

我不斷想起《一路玩到掛》裡的一句台詞。「你在衡量自己時,要看的是用你來衡量自己的人。」我忘了那是尼可森還是弗里曼。這句台詞直(對,真是非常對。而且它帶我去了東京,去了日商的辦事處。我在不久前去那裡拜訪。電話響起。「找您的。」日本接待員說,並把話筒遞過來。「找我?」是麥可.強森,三屆金牌得主,兩百和四百公尺的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做到這一切時,所穿的都是我們的鞋子。他說他恰巧在東京,聽到我也在。「你要不要吃個飯?」他問說。

我受寵若驚。但我告訴他沒辦法。日商為我設了宴。我邀請他過來。幾個小時後,我們就一起坐在地板上,面前的桌上擺滿了涮涮鍋,並用一杯接一杯的清酒互相敬酒。我們談笑、歡呼、乾杯,彼此之間心有靈犀,就跟我和大部分合作的運動員之間一樣心有靈犀。是情慼交流,是肝膽相照,是某種聯繫。它梢縱即逝,但幾乎總是會發生,而且我知道,我在一九六二年跑逼世界時,有一部分要找的就是這個。

忘了自己才能真正認清自己。你我一家。

在某方面合而為一,樣子或外型,它就是我所認識的每個人所追尋的東西。

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
其一是說魔術強森「闖不出名堂」

我睡不著。我止不住的想到那部該死的電影《一路玩到掛》。躺在黑暗中,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你的清單上有什麼?

金字塔?去了。
喜馬拉雅山?去了。
恆河?去了。
所以……沒有了嗎?

說說耐吉的故事或許還不錯。其他每個人都說過這個故事,或者試著說過,但他們總是一知半解,所以搔不到癢處。

或者反之亦然。在開啟或結束這個故事時,我或許是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也許是幾千個。說魔術強森是「沒有位置的球員,在NBA永遠闖不出名堂」的人是我。

經理人當得不夠好,沒有避開資遣。

十年裡有三次,總共一千五百人。還是耿耿於懷。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遺憾沒有花更多的時間陪兒子。假如有的話,也許我就能解開馬修.奈特的密碼了。

然而,我知道這個遺憾和我最大的遺憾有所杆格,那就是我無法重來一遍。

我會告訴25歲的男女:
不要隨便找個工作,要找志業

我則想要分享經驗、起落,使某個在某方面遇到同樣考驗與磨難的年輕男女,或許能得到啟發或安慰,或警覺,也許是某個年輕的企業家,某個運動員、畫家或小說家,或許能往前衝刺。

全都是同樣的心願。同樣的夢想。

我會告訴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女,不要隨便找個工作或行業,甚至是職業。要找的是志業。就算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去找就對了。假如跟著志業走,疲憊會比較容易熬過去,絆腳石會成為燃料,高牆則會像是你壓根就感覺不到。

我想要告訴其中的佼佼者、叛逆分子、創新分子、反動分子,他們總是會樹大招風。樹越大,風就越強。這不是一人主言,而是自然定律。

那些侈言企業家要永不放棄的人呢?

不懂裝懂。有時候你非放棄不可。知道什麼時候要放棄、什麼時候要另謀出路,有時候才是本事。放棄不代表停下來。

千萬別停下來。

運氣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我想要公開坦承運氣的威力。運動員要靠運氣,詩人要靠運氣,生意要靠運氣。努力不懈至關重要,好的團隊不可或缺,頭腦和決心無比珍貴,但決定結局的或許是運氣。有些人可能不把它稱為運氣,而是稱為道、原道、智或命。或是天意。或是靈。

這麼說吧。你越努力不懈,你的道就越強。而且由於從來沒有人好好定義過道,所以我現在都試著固定去望彌撒。

要對自己有信念,但也要對信念有信念。

不是別人所定義的信念。而是你定義的信念。是信念在你心中定義自己的信念。

我想要以什麼形武說出這一切?回憶錄?不,不是回憶錄。我無法想像它怎麼能全部套用在一套統一的敘事裡。也許是小說。或者演講。或者一系列的演講。也許只是給孫子的一封信。

我在黑暗中瞇著眼。所以也許我終歸還是有遺願清單?

有好多事要做。有好多事要學。我對自己的人生有好多事不知道。

現在我真的睡不著了。我起身把桌上的黃色拍紙簿拿過來。我走去客廳,坐在我的躺椅裡。

不動如山、平靜無比的感覺向我襲來.

我瞇起眼來看著窗外的月亮發光。同樣的月亮曾啟發古代的禪宗大師無所擔憂。在那顆月亮的亮光下,我開始列出清單。

整理者邱碧玲

 

台長: jean
人氣(2,996) | 回應(0)| 推薦 (1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請問首席執行官:吳小莉訪談卓越華人企業家》 吳小莉
此分類上一篇:最迷人的怪咖好生活 商業周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