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13 13:34:32| 人氣1,3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肯恩.費雪、菈菈.霍夫曼斯。譯者:許瑞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2.2.27)
「在資本市場裡,你的直覺與常識往往是你的敵人,你不應該以它們為決策基礎」,這是《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書裡頭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要提醒投資人,不要一味聽信常理下的所以理論。
這是要花些心思閱讀的一本工具書,並需要一一做筆記的閱讀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

 

(圖.文摘錄博客來網站,並做重點註記)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

 

Debunkery:Learn It, Do It, and Profit from It-Seeing Through Wall Street’s Money-Killing Myths

 

作者:肯恩.費雪、菈菈.霍夫曼斯

原文作者:Ken FisherLara Hoffmans

譯者:許瑞宋

 

公認的投資「真理」不可信!

為什麼獲得理想的投資績效這麼難?

因為貌似精明、正確、公認的投資「智慧」,

很大一部分其實是胡說八道!

 

學會破除投資人最常誤信的50個迷思

才能提升獲利、打敗大盤

 

  暢銷書《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10條路,賺很大!》作者肯恩.費雪,既是基金界傳奇經理人,也是《富比世》雜誌長期專欄作家,他將在本書告訴大家如何藉由破除迷思,規避許多投資人仰賴「常識」、直覺或老生常談時犯下的慘痛錯誤。

 

  破除迷思並不難,只要你願意質疑常見的投資「智慧」。一旦學會怎麼做,你的投資視野將日益清晰,不再受代價高昂的投資謬論蒙蔽。

 

  費雪以投資界普遍接受的50個「真理」為例,示範如何破除投資迷思。他以易懂且幽默的方式,釐清許多人們普遍認為理所當然之事:

 

高失業率令股市下跌?

股市很在乎美元強弱?

政府財政赤字會危害股?

消費者信心很重要?

定期定額一定可以讓你安心賺?

黃金是又好又安全的投資?

還有很多,很多……

 

  本書將告訴讀者,投資絕對沒有萬試萬靈的法則,沒有「情況A要賣出,情況B得買進」這回事。真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作為投資人,你不能更不必以「絕不犯錯」為目標,那是不可能的。你該做的是減少錯誤、提升投資報酬率。本書將助你一臂之力,除了為你拆穿50個常見的投資迷思,還會學到如何拆穿所有與投資相關的迷思,好讓你能在投資生涯中持續實踐。

 

作者簡介:肯恩.費雪 Ken Fisher

 

  費雪最廣為人知的事跡,是為《富比世》(Forbes)雜誌撰寫「投資組合策略」專欄,眾所矚目下研判市場走勢逾二十五年,是該雜誌創刊九十多年來,執筆時間第四悠久的專欄作家。他同時也是費雪投資公司創辦人、董事長暨執行長,這家獨立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旗下資產超過320億美元(截至2010630日)。

 

  費雪在「富比世2009年美國四百大富豪榜」上排名第289位,在「富比世2010年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721位。2010年,他入選《投資顧問》(Investment Advisor)雜誌近三十年最具影響力人士的30人名單。費雪曾寫過許多專業與學術文章,包括曾獲獎的〈市場預測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in Market Forecasting)。此外他已出版六本著作,包括《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與《10條路,賺很大!》(中譯本均由財信出版),以及《How to Smell a Rat》。美、英、德主要金融與商業刊物多曾訪問或報導費雪,他也為德國主要財經雜誌《Focus Money》撰寫每週專欄。

 

菈菈.霍夫曼斯 Lara Hoffmans

 

  費雪投資公司內容經理,MarketMinder.com撰稿編輯,曾與肯恩.費雪合著《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10條路,賺很大!》及《How to Smell a Rat》。畢業於聖母大學。

 

譯者簡介: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與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佳作獎。譯有《未來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超級趨勢》、《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經典重譯.最新增修版)、《決勝人才力》、《美好價值》、《總體經濟的聖杯》、《國家的命運好好玩》、《髒錢》及《10條路,賺很大!》等書。(suisung@@kimo.com

 

 

名人推薦

AMAZON.《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林茂昌∣知名財經作家

角∣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

——專序推薦 /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有一種書,讓我們有相見恨晚的激動。《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正是這樣的一本書。當我看到書稿時,第一個感覺就是「終於有人願意出來寫這樣的書了」——知名財經作家 林茂昌

 

  在投資的路上,雖然我選擇了不選股、單純以指數化投資工具獲取大盤報酬的被動投資之路,但我仍然相當喜歡某些傑出主動投資人士的作品,肯恩.費雪就是其中之一。理由無它,就在於費雪以邏輯為基本、破除許多迷思的寫作內容,不論對主動或被動投資人而言,都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

 

 

引言 輕鬆學會破除迷思

∣第1篇∣ 令你賠大錢的基本謬誤

迷思1 債券比股票安全

股票通常是遠優於債券的投資標的。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必須有所成長,而你又能給股票一些時間,股票還是比債券更安全的資產!一切取決於你的投資期限。

迷思2 能安枕的投資人表現較優

股票歷史績效遠優於債券,債券報酬優於股票時,差距並不大。所以訓練自己多給股票期限長些時間,股票會優於債券報酬。

數據:30年平均總報酬〈美股2509%、美債524%

20年平均總報酬〈美股909%、美債247%

債優於股期間的20年平均總報酬〈美股239%、美債262%(差距並不大)

迷思3 退休人士應採保守的投資策略

別忘了通膨,退休65歲仍有很長的餘生要過,所以仍需要持有一些股票。

迷思4 以年齡決定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主要取決三個要素:1.投資期限2.報酬期望3.現金流量(每年所需多少現金、何時開始、持續多久對你應採取什麼基準有重大影響)

迷思5 期望獲得平均報酬率

平均報酬率並非正常現象,正常的年度報酬率是極端的。

建立一個非常接近大盤的資產組合,然後持有它,績效緊隨大盤,長期優於債券。

迷思6 保本和成長是可以兼得的!

但如果想要成長,即使只是小幅成長,你必須接受一些波動風險,也就是放棄真正保本的概念。不必全部買股票!你可以將10%的資金配置在股票上,其餘則是公債。保本兼成長是有可能做到的。美自1926年起每個20年時期,美股從不曾出現負報酬,一次也沒有。

迷思7 相信直覺

不少人認為市場的修正走勢是可以捕捉的,但事實是,從不曾有專業人士可以長期持續做到這點。因此,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直覺,在相對低點賣出,結果很可能只是讓自己多付交易費用並錯失未來的漲勢而已。按兵不動有時是最積極的反應,反而獲得豐富報酬。

迷思8 一次大空頭即足以致命

不少人會想,經歷了個大空頭,資產價值跌了很多。持有現金和債券保護自己免受未來風險傷害─錯。回頭看無法告訴你接下來將發生什麼事,投資人無論何時應該向前看,並想想自己的長期目標是什麼,不受空頭嚇倒,不要為平均值所惑。空頭市場的確可以跌的很深,但多頭市場更長久、更強勁,且未來很可能一如以往主導大盤。

迷思9 確定是多頭市場才進場

現實中沒有能確實顯示市場展開新多頭走勢的信號。有的話我們會知道,而所有人也都會知道。錯過多頭前三個月升勢可以造成高昂且持久的代價。V形底部兩邊的波動都很劇烈,你事後才會知道自己正經歷空頭末段或多頭初期的波動,無法當下就知道。

迷思10 無論何時,成長股最好。不,是價值股。不,是小型股

某一風格、市值規模、類別或領域的資產可能風騷很長一段時間─比你預期的長,但你不應該永久熱愛任何一類資產,因為領先有時,落後有時,熱門的資產總是不停在更替。

迷思11 詐欺高手很難辨識

保護自己很容易。並非每位保管資產的投顧都是金融騙子,但金融騙子,每個都是直接掌管客戶的資產。不要將你的資產交給他們。

∣第2篇∣ 華爾街「智慧」

迷思12 停損可停止虧損!

股價下修若不是基本面出問題,不一定要停損,常進出只是增加交易手續成本。

迷思13 掩護性買權是好東西

掩護性買權和賣權的風險與報酬皆相同

迷思14 定期定額法降低風險,提升報酬

即使你真的做了一次時機極差的單筆投資,但記住:長期而言,多頭市場將幫你收復失土。相對於空頭市場,多頭市場漲幅更大,持續更久─未來很可能也將如此。簡而言之:定期定額無法產生人們期望的效果,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是一心想增加佣金收入的券商。

迷思15 變額年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無論你能從變額年金獲得多少報酬,但可能昂貴的費用犠牲很多。

投資和保險分開做,不要互相影響

迷思16 股價指數年金優於一般年金

同上,投資和保險分開做

迷思17 被動型投資很容易

下次股市下跌15%,若能保持冷靜,不受市場波動影響,不被熱門股迷惑,獲利會優於多數人。

迷思18 送伴侶去購物,改善你的共同基金操作績效

購買基金,注意手續費成本、轉換費(不要頻繁轉換標的通常無法提升績效適得其反),長期持有(前提是優質基金)

迷思19 貝他測量風險

它只預測過去的風險,無法預示未來表現,丟了吧!

迷思20 股票風險溢酬——輕鬆預測未來的報酬

迷思21 VIX指數升至高位是進場良機

迷思22 消費者信心是市場方向的重要指標

消費者信心指標預測未來6-12月,但已反映在股價上,不具未來

迷思23 道瓊工業指數無比重要!

 

∣第3篇∣「大家都知道」

迷思24 1月行情預示股市全年表現

僅反映1月行情

迷思25 5月應該賣掉股票

不足採信

迷思26 低本益比代表低風險

無論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股息殖利率、股價營收比,都沒有這種神奇功能,所以不要幻想某個指標可以預測。

迷思27 強勢美元真好

僅供參考

迷思28 別跟聯準會作對

升息週期開始股市的報酬率跟聯準會升息沒有直接的關連

迷思29 我需要股息支付開銷

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殖利率股,並隨大環境改變做調整

迷思30 買一張利率5%的存款單,就能得到5%的現金流——簡單不過!

5%的存款單抵抗通膨是不夠的

迷思31 嬰兒潮世代退休如同世界末日,諸如此類

嬰兒潮世代退休,他們累積大量財富會轉換消費或投資,亦或傳給別人消費投資,其過程將促成經濟成長、衍生更多財富,讓企業盈餘與股東價值增加。

嬰兒潮世代退休賣掉的股票可能落在其成長倍數的國家如:巴西或秘魯

另社會福利制度問題,國會通過議案的能力不用懷疑。

迷思32 集中資源,累積財富

分散投資,遵循5%法則,是適合自己承擔的風險

∣第4篇∣ 歷史教訓

迷思33 政府最好能有財政盈餘

大多數的人或企業都負責地運用債務,足以了解適當舉債,貨幣流通。

所以股票投資人要樂見財政赤字才對。財政盈餘對股市是不利。

迷思34 高失業率很恐怖

失業率是落後指標,金融海嘯一役後,企業既使在景氣回升時,不見得會釋出職缺,在失業率觸頂前6個月買進(也就是在失業率仍在上升時買進),可捕捉到新多頭市場初段非常強勁升勢,報酬率比在失業率觸頂時買佳。

迷思35 黃金是好投資

除非你是預測市場走勢的一流高手,否則不要做黃金投資。

迷思36 低稅有利於股市

不要根據稅法改變的事實或相關恐懼去預測股市走勢,因為賦稅煩惱是全民消遣,沒有證據證明對股市影響利或不利。

迷思37 油價漲,股市跌

現在影響油價、股市的原因很多,沒有油價漲,股市跌這樣制式的說法

迷思38 豬流感、SARS、伊波拉及其他疫症會令股市病奄奄

它們是基於情緒面而非基本面,來得快也去得快,當發現杞人憂天時,修正便迅速結束。

迷思39 消費支出最重要

消費支出佔美GDP71%但在經濟衰退時跌幅卻比預期低,反而是企業投資和淨出口波動大。消費支出對經濟重要嗎?當然。但消費支出並不像多數人所擔心的那麼波動。不用被相關謬論所迷惑

迷思40 總統週期影響股市是胡說

重大法案通常在任期前二年通過,第三年是股市最好的一年,第四年政客又開始競選,總統週期影響股市是胡說,但政治風險是影響股市重要因素之一。

迷思41 我支持的政黨對股市最有利

X,不足採信

迷思42 股市報酬率太高了,必將回落

比較任何圖表,刻度比例要相等才能有效比較,長期而言,股市報酬率遠比你想像中穩定。

 

∣第5篇∣ 美麗大世界!

迷思43 外國股票感覺太陌生了

美國股市約佔全球43%,別再抗拒外國股票,有效管理風險,放手投資全球吧。

迷思44 誰需要外國股票?

資產較多元,整體表現相對平穩些,只管投資時放眼全球。

迷思45 高負債遲早拖垮國家

英國1750-1850年間英國公債淨額對GDP的百分比超過100%,觸頂時250%以上,是今天美國的4倍,但國家整體表現並不差,1725-1875年是英國的黃金時期。現今環境優於英國當時,美國應有能力應付目前的負債。

2010年希臘歐債,歷史可據,過去希臘利息支出對GDP的百分比曾高達目前水準的兩倍以上,該國還是可度難關,該國需要的是厲行肅貪、大砍社會主義政策、力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促進經濟成長、降低負債。

迷思46 美國應付不了其債務

除非犯下1970年代的貨幣政策大錯誤,造成全球惡性通膨及超高利率,否則將經歷一段低利時間。反之利率漲,但這需要一些時間。並且隨著經濟成長,美國利息支出對GDP的百分比將縮小。

這不是好事,但美國的利息成本目前不成問題,許多人是過慮─這不是短期內要害怕的事。以正確的刻度去解讀數據,再放眼全球,你就能看清問題─這是簡單的破除迷思技巧。

迷思47 美國欠中國太多錢了

美國公債持有,美國佔70%(美聯邦政36.6%.美本地投資人27.7%.公共退休計畫及州政府5.7%)、中國7.3%、日本6.2%、英國1.5%

如果中國賣了美債,會推高美債殖利率,吸引其他國家承接,結果是美債整體來看,沒多大影響。

諷刺的是,不過20年前,美國人就像今天害怕中國人那樣害怕日本人:「他們正到處收購,買我們全部的資產」結果美國人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

迷思48 貿易逆差對市場不利

美國人購買商品超過賣出的,龐大的貿易逆差拖累美國經濟和股市,且讓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貿易逆差主要看國家的競爭力。美國經濟成長比其他國家快,就有能力讓進口超過出口,所以對美國而言不見得壞事。

迷思49 GDP推動股市上漲

經濟強勁成長時,人們的期望有時還是會偏離現實。有時人們普遍預經濟成長非常強勁─成長率遠高於平均水準,但如果不如預期,投資人可能失望。通常不足引發空頭,但也讓股市漲勢有限,反之亦然。有時人們預期經濟成長非常疲弱,但如果成長率低於平均水準但優於人們的預期,股市走勢或許仍可受激勵。畢竟,中期之內左右市場走勢的,是出人意表的事─無論好壞。

而且,股市向前看,GDP則是測量剛發生的事,而且是事後一段時間才公佈。因此,雖然經濟成長是影響股市走勢的一個因素,但別指望它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指標或某種領先指標。它不是。

迷思50 恐怖行動嚇壞股市

恐怖行動對股市的影響是短暫的,無法改變股市當時的趨勢。

∥謝 辭∥

 

 

推薦序〉一本期待已久的好書  知名財經作家  林茂昌

 

  有一種書,讓我們有相見恨晚的激動。《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正是這樣的一本書。當我看到書稿時,第一個感覺就是「終於有人願意出來寫這樣的書了」,並對費雪先生的無私分享,由衷敬佩。

 

  股市變幻莫測,成功的投資,絕不是按照某種錦囊妙計去做,就可以保證達成。如果我們找到了某種投資法則,並按部就班去執行,根據我個人有限的經驗,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狀況,甚至於得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呢?費雪先生說的很好,一方面因為人腦不是為資本市場而設計的,一方面則因為股市的特色──股市沒有可長可久的規律。長期而言,股市的規律就是沒有長期有效的規律。

 

  因此,投資人必須練就一種檢討反省的思考習慣,這種思考有別於一般的「陽性法則」。所謂的陽性法則,就是積極地找出某種規律,並運用這個規律,譬如說,「要用功讀書,才會有好成績」。而「陰性法則」則是根據經驗,避開某種障礙或不利因素,譬如「不要浪費時間」。

 

  在簡單的環境裡,陽性法則和陰性法則常常是等義的,而且陽性法則更具體、更容易執行、且更有成效(正如用功讀書和不浪費時間的例子)。但是在複雜的環境裡,很可能不存在長期正確的陽性法則。股市正是一例,譬如費雪在書中所說的,「如何打敗大盤」的法則,常常害慘許多投資人。因此,我們只能依賴陰性法則,機警地調整修正。

 

  習慣陽性法則的人,很難一下子轉進陰性法則,甚至完全無法理解陰性法則的概念,例如,巴菲特給投資人的建議是「不要賠錢」;費雪的說法就親和多了──「少犯一些錯誤」。

 

  不斷地練習,對各種陽性法則提出懷疑和驗證,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我有許多朋友,包括我個人,都喜歡做這樣的練習。費雪書中稱之為「破謬練習」。

 

  但破謬練習,知易行難,尤其是獨自一人摸索,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雖然,事後回想,是個愉悅的思考旅程。總而言之,我們需要經驗豐富的前輩來帶領。如今,費雪現身說法,其珍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他有系統地帶領我們破謬,讓我們一窺投資名家的思考脈絡。

 

  書中所舉的案例,有些部分也許離我們很遠,感覺很陌生;有些部分也許得出與我們完全相反的見解。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養成破謬的思考習慣;一旦習慣了破謬,就會讓我們的投資行為脫胎換骨,進入另一個境界。

 

推薦序〉投資是一場避免犯錯的歷練   綠角財經部落格格主  綠角

 

  在投資的路上,雖然我選擇了不選股、單純以指數化投資工具獲取大盤報酬的被動投資之路,但我仍然相當喜歡某些傑出主動投資人士的作品,肯恩.費雪就是其中之一。

 

  理由無它,就在於他以邏輯為基本、破除許多迷思的寫作內容,不論對主動或被動投資人而言,都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與許多主動投資人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費雪先生相當務實。他知道要勝過市場的要件,在於知道市場上其他人不知道的事物。而不是在其他人已經知道的消息與方法上,不斷琢磨鑽研,然後以為自己就會成為高人一等的投資人。後面這種態度,是把投資當成一種工藝技巧,就像木匠、外科醫師一樣,你做得愈久、愈熟練,你的技巧就愈好。但可惜的是,這並非投資市場的狀況。在投資世界,知曉其他人都已經知道的消息或技巧,是不會有額外回報的。研究投資的方法,應是自行提出假設然後進行驗證,以找到市場上其他人未知的技巧或消息為目標。這種科學驗證的方法,也正是作者提倡的投資之道。

 

  所以,這本書中,作者便以科學實證的方法,引領讀者看過金融市場上一個又一個的投資迷思。

 

  聽過高本益比時股價偏貴,低本益比時則值得買進的說法嗎?作者以歷史實例讓讀者看到,在高本益比的狀況下,市場繼續帶來可觀的正報酬,以及在低本益比時,市場帶來負報酬的情形。許多被這些「傳統論點」所蠱惑的投資大眾或財經專家,會自動忽略這些「例外」。太多沒有自行下功夫研究的投資人,在看到這些報導或他人的分析後,也會以為傳統智慧是對的。於是,慢慢在投資界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觀念。不過,錯誤的論點恐怕對投資報酬毫無助益。

 

  聽過GDP可以預測股市走勢的論點嗎?但實情是股市領先GDP,而非GDP領先股市。在2008年,美國GDP還有些許的成長,但該年美股大跌37%2009年三月,全球股市開始強力反彈,但經濟要到第三季才開始回春。除了美國的例子外,書中也列出中國從20002009年這十年的經濟成長與股市報酬,讓讀者可以一眼看到,高經濟成長絕非高股市報酬的同義。

 

  聽過消費支出不振,所以經濟難有起色的言論嗎?聽過政府赤字不利於股市的論點嗎?聽過美國欠債太多的說法嗎?作者在書中一一破解,告訴投資人,其實我們不必為這些事情而改變投資方向。

 

  作者指出,目前還沒有出現那一個指標,讓投資人一看到該指標,就知道何時該出場,或是何時該進場。大家都在找,但似乎沒人抓得準。絕大多數「因為現在出現某某訊號,所以我們投資人應該怎樣」的言論,都應該要受到質疑,因為它們往往沒有實據,也無法帶來更好的績效。說這些話的人,通常只是希望以一種指出方向的可靠態度,吸引眾多企圖在金融市場中找到方向的投資人。

 

  為什麼本書書名會點出要「破除投資的迷思」?因為研究投資一段時間後,許多人都將發現,投資並不是一個要做出許多成功決策或判斷的過程,而是一個避免犯錯的歷練。

 

  避免自己的直覺與衝動成為行動的主宰。許多人在市場下跌時嚇得不知所措,倉皇賣出,然後在接下來的反彈中,再次不知所措,不知道應不應該再度進場。這些人被市場波動左右情緒,接著被情緒控制行動,成為市場的俘虜。事先理性的設想,預到下跌時應如何應對,有何預防措施,才是正確的做法。

 

  避免輕易的相信市場上許許多多的方便說法。以為看GDP、利率、消費支出等數據變化,就可以抓到市場轉折?投資要是有那麼簡單就好了。面對這些少有人懷疑的「傳統智慧」,以自己的理性思辨,用歷史證據驗證一下,有時候答案會是相當明朗。

 

  「投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活動?或許可說是一個壓制自身的動物衝動、懶惰從眾,轉而發展自己的理性思考與勤勞求證的過程。投資,為什麼是個讓人喜歡或甚至著迷的活動?很主要的一個理由,就在於投資可讓人鍛鍊自己成為一個更理性的人。

 

  不論你選的是那個投資之路,假如你的終點在於追求理性,那麼你已經踏上了一段收獲豐碩的旅途。而《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這本以理性為基礎而寫下的投資書籍,也會是這趟旅程的良伴。

 

 

輕鬆學會破除迷思

什麼是「破謬」(debunkery)?這是一個「討厭的組合詞」。數十年前,我太太開始將我杜撰的、大致可理解的詞稱為討厭的組合詞。講到「破謬」,我希望你能直覺地理解為破除謬論、拆穿迷思。

 

我希望你將「破謬」當成一種遊戲。別誤會,我不是叫你別把它當回事。本書講的是資本市場、投資及金錢,都是嚴肅的題材。但遊戲是我們的學習方式之一,而「破謬」——尤其是破除投資迷思——是必須專心投入、經常練習的遊戲。可以的話,為什麼不在此過程中享受點樂趣呢?本書所說的「破謬」,是指發掘真相,或至少推翻常見及多半有害的市場謬論、迷思及誤解——它們害慘了許多投資人。

 

進一步說明「破謬」之前,我想指出,本書並非要提供一個如何打敗大盤的理論體系;書中沒有一條能超越大盤的公式,甚至不會明確告訴你如何投資。如果你想看一本有關整體投資策略的嚴肅入門書,我建議你參考我先前的幾本著作。本書的目的,是告訴你如何藉由破除迷思來提升投資成功機率,少犯一些錯誤。

 

本書可跟我2006年的著作《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搭配著看,你可以在本書中看到有關那3個問題的更多例子。你也可以當它是一本入門書,教你如何在適當時候,(正確地)顛覆傳統觀念。

 

∣盡可能降低錯誤率∣

成功投資很大的一部分,不外乎是規避多數人不斷重犯的常見錯誤——這是本書的焦點。多數人打心底無法接受投資涉及不確定性這件事。但資本市場實在太複雜了,投資不可能每件事都是確定的。投資講求的是可能性或概率,一如醫療、工程及多數的科學。我們接受醫療是這樣的——我們了解藥物及手術的風險,沒有萬無一失這種事,沒有人能保證結果。但因為某些原因,許多投資人要求投資不能涉及任何不確定性。這導致嚴重的錯誤。

 

所有投資人都會犯錯,即便是頂尖投資人,也會一再犯錯。我也犯過許多錯,有些還很嚴重!我可以保證,未來我還會繼續犯錯。如果你認為自己未來不會犯錯,那你就錯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曾犯錯,你要不是沒做過多少事,就是自欺欺人。我的父親很欽佩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美國最大化學公司)創始人陶赫伯(Herbert H. Dow),陶先生有句名言:「永遠不要提拔不曾犯過大錯的人,因為這種人一定沒做過多少事。」這道理也適用於投資。頂尖投資人——包括已位居頂峰很久的高手——同樣會犯許多錯誤。長期從事投資者,決策正確率幾乎不可能高於70%。如果多年下來,你的投資決策有接近70%是正確的,你將成為投資界的傳奇。許多人認為巴菲特是歷來最優秀的投資人,但連他也曾犯過一些著名的錯誤(我這麼說完全沒有批評他的意思)。所有人都會犯錯。投資人的目標不是絕不犯錯,而是長期而言,做對決定多過犯錯。

 

絕大多數投資人是犯錯多過做對決定,他們的投資績效因此不如大盤。如果你能做對決定多過犯錯,你將成為少數能打敗大盤的業餘或專業投資人。因此,降低錯誤率是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

 

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將會犯錯,而且是犯很多錯,你將會是一名心態調整得比較好的投資人(而且你的伴侶也會更喜歡你)。如果你還能努力降低自己的錯誤率,你的心態不僅能調整得比較好,未來的投資績效很可能也將顯著改善——比多數人好得多!本書正是希望在這方面助你一臂之力,告訴你一些可導致嚴重投資錯誤的迷思。了解這些投資迷思,你便能學會避免這種錯誤。不過,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我希望你能看到,破謬是十分有趣的事,進而學會應用相關技術,破除更多迷思。

∣錯得離譜∣

 

許多人很難相信大量投資人——專業的、評論界的、學術界的,以至經驗豐富的散戶——常常抱持一些完全錯誤的觀點。而且,他們基本上將一直如此,不斷、不斷地重犯那些愚蠢的錯誤。

 

但你知道我說的是事實——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專業投資人無法打敗大盤?並不是因為他們智商太低。他們的智商不低(多數比我聰明;當然,比我聰明的人太多了)。在這些表現不如大盤的投資人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做得那麼極端?為什麼常常會有很多人蜂擁投入「熱門」領域,剛好來得及看著它們變冷?而且還一再重蹈覆轍?為什麼他們會白白錯過市場從谷底反彈的大多頭走勢,一心等待永不來臨的「更清晰」走勢?

 

或許你覺得自己並未抱持錯誤的觀點,而且投資表現非常好——表現差的是其他人。很好!(不過,記住:高估自己的投資技術是常見的認知錯誤。)但即使你已經是非常優秀的投資人,你仍可受惠於降低錯誤率。所有人皆可因此獲益。我今年60歲,但我仍在努力降低錯誤率。容我再講一次。我是少數能長期打敗大盤的投資人之一,經營一家掌管320億美元資產的投資公司,迄今已為《富比世》雜誌撰寫「投資組合策略」專欄達二十六年之久,出過七本書(包括本書),當中三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而且,我未來的職業生涯,肯定遠比我已度過的短。但我仍在努力學習降低自己的錯誤率,因為這是投資人能做的、真正能改善投資績效的少數事情之一。

 

那麼,為什麼人們的投資觀念會錯得這麼離譜,因此常常做錯決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腦並未根據資本市場的要求而演化。「常識」與直覺在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非常重要(往往是不可或缺),但應用在投資上,卻經常令人損失慘重。我們還因為偏見、意識形態及各種認知錯誤(本書將加以剖析)而變得盲目。行為財務學,一門逐漸成熟的學科,研究我們承傳自祖先的腦袋如何令我們在投資上常常犯錯。

 

另一個問題,是規律有時會改變。有些規律以前有效,現在則已過時,有些則是僅在某些情況下有效。為什麼呢?股市能有效消化公開的資訊,但人卻沒那麼容易改變想法,尤其是如果許多聰明人長期相信這種想法的話。而且,某條規律看似有效越久,相信它的人就越難想像該規律可能會失效。千萬不要無條件地相信任何東西。

 

例如,數十年前,資料難得,而且成本不菲。若投資人能藉某些方法取得關鍵資料,往往能佔得很大優勢。現在,任何人無論身處何地,均能隨時取得上市公司的盈利、資產負債表,以及股票評價等資料;資訊之多,已越過多數人的處理能力。

 

我的第一本著作《超級強勢股》(Super Stocks),是講如何藉由分析股價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去尋找股價遭大幅低估的個股。這在當年是新概念,人們還不了解其中道理。我的方法十分有效!但只維持了一段時間。股價營收比的概念逐漸廣為人知,而且數據越來越容易取得(當年我必須付錢取得資料,然後自己計算該比率)。今天,你能在網路上免費找到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價營收比。因此,這比率一度擁有的預測能力,如今已大致喪失。某些時候,它還能幫助你,但你必須知道是哪些時候(我在《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中討論了這問題)。因此,你不能指望曾經有效的規律,會一直有效下去。當前的股價反映哪些因素,總是在改變。

 

投資人犯錯的另一個原因,是金融業者有時會向投資人推銷一些他們其實不需要的商品。為什麼呢?可以帶來豐厚收入的商品,業者自然會努力推銷。停損(迷思12)、掩護性買權(迷思13)、定期定額法(迷思14)、變額年金(迷思15)及股價指數年金(迷思16),均以幫助投資人降低風險為賣點。但如你將看到,實際應用起來,它們可能大大增加你的風險。不過,它們肯定也增加了業者的佣金收入。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將清楚告訴你這一切。

 

∣破謬入門∣

 

有關投資,有句老話近數十年來因為巴菲特而再度流行:「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確是金玉良言,市場情緒處於極端狀態時尤其適用。但是,在恐懼與貪婪這兩個極端之間,市場情緒常處於令人無所適從的狀態。如果貪婪與恐懼的人各半,又如何呢?你相信哪一半?為什麼?你可能會跟隨其中一派,但你選擇正確的可能性有多大?這要如何測量?在這種時候,你正需要藉由破謬驅散迷霧。

 

一旦你直覺接受:

1 人們普遍接受的投資智慧大多並不明智。

2 無論如何你還是會犯錯,但可以致力降低錯誤率,藉此改善投資績效。

那要破除迷思實際上是很容易的。真的很簡單!要破除迷思,你可以這麼做:

找到適當的尺度。數字太大總叫人害怕!這是因為我們仍在演化的頭腦有一部分仍停留在石 器時代。但如果你能找到適當的尺度去衡量大數字,它們不僅不再嚇人,還可能變得十分可愛。

反直覺思考。投資時不要仰賴常識指引方向,要懂得反直覺思考。

檢視歷史。你不斷聽到媒體上出現這種話:「XYZ發生了,這很糟糕」,或是「ABC這種事真好!」但真有證據顯示,XYZ歷來就是產生壞結果,ABC產生好結果嗎?這通常不難查證,但很少人會想這麼做。倘若某件事過去並未可靠地產生期望中的結果,認為這次不一樣的人,必須提出有力的根據。但他們通常做不到。

放眼全球。投資人如果不考慮本國以外的東西,世界觀就可能驚人扭曲。如果你能放眼全球,許多誤解將消失。「跳出固有的思考框框」固然重要,「跳出本國思考」對投資人尤其重要。

自行檢查數據。這跟檢視歷史類似。現在許多歷史數據可以免費找到,因此你可以自行檢查幾乎任何數據。

檢驗相關性。學會使用Excel。如果有人說X導致Y,你可以自行檢驗事實是否如此。多數人相信X導致Y時,事實往往並非如此。X可能並不導致任何東西,也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東西,例如Q

如果多數人相信某件事,質疑它。常識可能是迷思。如果所有人都說某東西是壞事,要有勇氣問:「萬一是好事呢?」然後檢查歷史數據,檢驗相關性。(當然也可以反過來:檢驗一下大家都說是好事的東西,會不會其實是壞事。)

用「四格法」檢查結果。我會告訴你怎麼做。例如,常有人說,1月份股市若下跌,代表整年將下跌。你可以檢查歷史數據,統計四種可能情況(1月跌整年跌、跌漲、漲漲,及漲跌)出現的頻率,看看這說法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將在迷思24及其他地方示範這做法。)

 

我將在本書中示範如何應用上述技術(當然還有更多)。有時你只需要一招就能破謬,有時則需要多招並用。不過,你最好學會全部招式。好好練習!將它們靈活應用在各種投資觀念上。又或者試著用它們來駁斥我在本書提出的觀念。那會是很好的練習。

∣顛覆傳統觀念∣

 

年輕時,我想成為一名林務員,因此到森林學校上學。那時,老師說,我心愛的紅杉夏天需要沐浴在霧氣中,這樣才能透過毬果繁殖(這是真的)。大家假定霧越多越好,以為這是一種線性關係。這觀念跟眾所皆知的一個現象有關:最高大的紅杉集中在加州海岸山脈的北部,那裡霧最濃。這成了一種常識。近幾年來,我的年輕友人史蒂夫.謝雷特(Steve Sillett)證明,這說法某程度上是對的。他是頂尖的紅杉專家,任教於加州洪堡州立大學(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

 

謝雷特證明,超過某程度後,太多霧反而不利紅杉繁殖,此時更重要的是陽光。這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顛覆了近百年的傳統觀念。投資也應當如此:尋找可以質疑的東西,說不定你就這樣顛覆了一些傳統觀念;結果可能令你不安,也可能帶給你許多樂趣。

 

注意:你不必相信我在本書講的任何東西。完全不必!畢竟我才跟你說,不要無條件相信任何東西。因此,你也不必無條件相信我的話。不過,你可以不接受我的觀點,但不要只是說:「這很蠢!我不信!」如果你這麼做,你只是在利用自己的直覺或常識,而這種行為會被股市——別名「大羞辱者」——修理得很慘。如果不接我的觀點,你應該應用我教你的統計與分析方法,證明你對我錯。這是很值得做的。而且,我將在本書中提出許多很強的觀點,駁倒我的說法可帶給你很大的好處和樂趣。

 

此外,記住,因為資本市場無比複雜,事情未必總是按你認定的方式運作——即使你已成功破除一些市場迷思。別忘了,投資是講可能性或概率的,沒有必然的事。低概率的事不常發生,但偶爾還是會發生——擲硬幣是有可能連續100次擲出正面的。確實有這種事。但這不代表你應押注將連續出現100次正面。可能性極低!不過,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時,你應振作精神,吸取教訓,然後繼續上路。

 

∣檢視迷思∣

 

和我早期兩本著作——1987年的《華爾街的華爾茲》(The Wall Street Waltz),以及1993年的《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個人》(100 Minds That Made the Market)——一樣,本書是可以一篇篇分開看的,看多少隨讀者高興,而且不必按照一定的次序,完全可以跳著看!隨便從哪裡開始都可以。有些章節互有關聯,對某些問題提供進一步的背景資料,這種情況我在書中會一一指出。本書的設計,是提供讀者馬上可以應用的短篇幅投資經驗。當然,你也可以花幾個小時,一氣呵成把它看完。

 

你會發現,本書駁斥的迷思分以下五類:

1. 令你賠大錢的基本謬誤:它們是對資本市場和資本體制基本法則最大、最基本的誤解。建議你從這裡看起,如果不想看其他章節,也盡可能看完這部分。

2. 華爾街「智慧」:金融業的運作方式,有時會促使你失敗。看穿此類迷思,有助你分辨什麼是 真正的傳統,什麼是昂貴的慣例(儘管整體而言害處不大),什麼是非常致命的迷思。

3. 「大家都知道」:經驗法則及其他「民間智慧」或許能令人安心,但不代表它們是對的。當中有許多迷思,但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慧見。

4. 歷史教訓:許多有害的迷思一直存在,因為絕大多數人不會以歷史數據檢驗自己相信的東西。

5. 美麗大世界:人們因為未能放眼全球,結果一直相信許多迷思。培養自己的全球視野,你就能不受此類迷思傷害。

 

在以上每一部分,你將應用所有的標準破謬技術,以及我將在書中介紹的更多工具。但本書並非涵蓋一切市場迷思,也無意這麼做。有關市場迷思和謬論,我可以寫10冊百科全書,但即使如此也只是觸及皮毛而已。不過,沒有出版社願意出一本2,000頁的書,而以本書短短的篇幅,你就已經能夠掌握自行破除迷思的方法了——這是我能送給各位最珍貴的東西。

 

本書破除的迷思,是我近年最常遇到的:從電視上聽到、從新聞標題中看到、從客戶或《富比世》讀者處聽到,以及跟同業聊天時聽到。因此,我覺得它們是你眼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最常碰到的。當中有些歷史悠久,有些較新,有些則跟2010年(及未來)特別有關。

 

有些迷思時冷時熱。你可能多年不見有人抱怨貿易逆差太大,然後這種恐懼忽然重現(迷思48)。有些恐懼則不時反轉——大家有時擔心美元太弱,有時又擔心美元太強,就像美元匯價有某種完美狀態似的。(事實上是沒有,或至少在2010年時看不出來有。見迷思27。)因此,本書既是投資迷思手冊,也是學習終身受用的破謬技術的作業本。

 

這裡提到的迷思,無論你自己原本相信多少個,本書仍十分有用,因為這些迷思是多數投資人相信的——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看世界看得比多數人清楚,能帶給你極大的力量。

 

是時候開始破除迷思了。我希望你喜歡這本書,也希望你享受很困難但很有益的投資遊戲。如果你能藉由破除迷思掌握正確的投資觀念,這遊戲就更有益了。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