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5 11:43:07| 人氣2,8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講座》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蔡穎卿(Bubu)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1.5.19)幸福的投資是什麼,對我而言,就是讀到感動的好書,聽到有共鳴的演說~
幾乎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去聽講座,蔡穎卿我是喜愛的親子教育作家之一,讀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驚喜的、受用的在她的文字裡,一路幾乎看過她全部的著作。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入圍「2012年新北市一城一書」書籍,特別邀請她為這本書導讀。
一本書背後的含義,透過作者親自的陳述、表達,更能深刻清楚作者的用心。
她希望透過《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這本書,讓父母知道,孩子學習生活獨立和求取學識的比例一樣重要。
「生活教育」需要從小、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建立
不需要一步驟一步驟的教導,不需要太多說教的言語
多一些對孩子的信任,相信她們可以獨立完成
給她們多一點空間,發揮自己對美術的想法
提供安安靜靜的環境,慢慢的、逐步的、專注的完成工作
「減法」教育,回歸家庭單純生活
面對未來環境險峻,教育孩子物質「檢樸」、「需要」與「想要」,避免追求慾望帶來衝擊。
在她徐徐不紊的演說,空氣也跟著緩慢了,快速的生活也柔和了
她微細「觀察力」、用「美學」點點綴生活、「親情」的凝聚力,潛移默化的拉進家庭和孩子的力量;讓孩子的面對環境的挑戰和無畏自信的去面對。

原來一直在我們的家中的檢樸生活,才是生活的根本。


ps.會後幸運的抽中有作者親筆簽名的《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一書,幸福喔!!!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圖.文摘錄博客來)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蔡穎卿(Bubu)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
  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孩子的認真與天真,同樣都令人愛憐。我們的教養任務,就是保存這樣的本性。每個好大人都可以透過許多小事,為孩子詮釋生命的美好,在他們的心靈裡留下幸福的感覺。

  我很贊成「情境教育」的主張,於是試著以「小廚師」活動來投射我對教育的熱情,並以此印證孩子需要家庭的關懷。我就像在當一個生活的主人,以工作邀約孩子與我品嚐生活;我所掛念的,是自己能不能展現幸福的總總面貌給孩子?那些感覺包含:

  我很歡迎你與我一起工作。
  我想教你做出比你自己想像更難的作品,因為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我不怕麻煩但你不要緊張,因為我會等你一下。

  我一點都不在乎這份影響夠不夠大,每一次從幾個孩子身上所激盪出的生命熱情以及領略到的希望,已經使我感到滿足。愛是需要學習與努力的,只要有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記得與我們靜靜工作時的愉快,那就是我投資給幸福所得到最豐厚的報酬。

  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家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只有「父母」。我願它是一場愛的接力,從我手中傳到你的家庭裡。如果家家都有「小廚師」,每對親子之間應該會有更向心的家庭愛,每個孩子也將會有更完整的生活力。——蔡穎卿

關於本書

  餐桌雖然只是一方木頭或其他質地形塑的圍坐空間,但在餐桌的活動中,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很容易就顯露而出。餐桌文化絕非只是口腹之間豐盛與美味的問題,它或許可以被視為最見微知著的教養顯示。

  2009年2月,蔡穎卿展開了一項生活教養計畫——「小廚師」活動,藉由餐飲工作的練習場,讓孩子從備料、烹調、點菜、上餐到買單,擔任一天的小廚師,希望幫助孩子習得烹飪實作、美食的知識、時間感與自己對餐廳文化的貢獻,真實體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每次的小廚師活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活劇場,不同的孩子表現出不同的特質,不同的事件投射出不同的思考;蔡穎卿把這些小廚師的工作身影與歷程,以及從中獲得的教養啟思,化為溫柔流動的影像與文字記錄,提醒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陪伴他們一步步地發現自己、肯定自己、美好自己。

  第一部分〈愛的接力〉,將「小廚師」一年半來的帶領活動日記整理成27篇有主題的分享,期待父母不只視其為一場活動的觀察,也能找到與孩子相處時,適合每一個家庭的同工方式。

  第二部分〈美的實作〉,則是以寫給孩子的角度,一方面呈現小廚師的現場料理紀實,一方面設計各種讓孩子感受小小樂趣的食譜實作,分享其中的知識、操作方法與趣味。只要父母願意協助孩子,在家裡一樣能創作這樣的喜悅,共同探索生活的輕盈美感、體會認真投入工作的快樂。

【我的幸福投資——關於小廚師的美好分享】

  ◎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在同工之中,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孩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與能幹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

  ◎因為注意孩子的反應,我一觀察出他們聽不懂我的話時,馬上就改變另一種說法來增加了解的可能。我盡量避免使用同樣的說法,只靠著增加口氣的力度來達成溝通。

  ◎這是我當母親與教學時永遠掛在心上的準則: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選擇就不要用問句。假的民主只會引起沒有邏輯的言辭辯論,沒有道理支持的訴求,氣勢雖大卻很空洞。

  ◎如果我想出口稱讚一個孩子,一定會說出為什麼他受我欣賞的具體事實或行為。有比讚美更重要的事,是不要隨便詆毀、批評、強硬插手,或以善意與心急搶奪任何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出錯時,讓他們完整地了解處理的方法並親自整頓,是更好的選擇。我相信成人帶領孩子面對錯誤的穩靜態度,能慢慢累積成他們將來引以為參考的判斷根基。

  ◎如果我們都把語言留給最有用的分享,而不是用來做耳提面命的反覆告誡,相信學與教的人都會有更多的空間,並能從穩靜的思考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觸發與分享。

  ◎我把公平當做一種愉快的心情來自我要求,只求自己的情感出發時都相同,而不是用刻意的行為來彌補不公平或昭彰公平的決定。一旦緊張自己公不公平,一定很難做到公平。

  ◎孩子實在有天生包容、彼此接納的美好性情。我常忘情看著他們專心一致地提攜合作,教的人一片真心,學的人一片誠意。我也因而更了解孩子的潛力,童心善意確實是世界的珍寶。

  ◎只要激起孩子對眼前工作的挑戰熱情,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執著與能幹。我並不擔心孩子的能力不夠,他們能做多難,關鍵常在於我們願意給多少機會。

  幸福絕非是一種叮嚀,而是一種傳達與展示。除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緊抓住生活的各種介面,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愛與關懷,我想不出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一個熱情的孩子。

作者簡介:蔡穎卿(Bubu)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個人部落格:www.wretch.cc/blog/bubutsai
 
【推薦序】讓心中感動的漣漪擴大   鍾惠蘋
【自  序】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蔡穎卿
致本書的攝影者——我的先生Eric
愛的接力
緣起
了解
反應
真主意不假商量
選擇
來!我們來……
好好回應
好玩
小老師,好架勢
啟動思考的能力
自信的本質
責備與安慰之間
馬麗亞卡拉絲的啟發
判若兩人
公平
秩序
安全
沒有跟不上的孩子
跟進
大與小
教育的成本
孩子的心懷
老吾老,幼吾幼
相親推薦書
幸福
童言童語
種種可愛
美的實作
【看看小廚師怎麼做】
實作分享1:做菜就像蓋房子一樣
實作分享2:靜靜聽,認真看,專心做
實作分享3:用擺盤為主菜加分
實作分享4:甜點與快樂
實作分享5:責任、辛苦與好吃
【來!我們也來試試看】  
搖出來的魔術:手工奶油
嘴甜心也甜的禮物:棒棒糖
夏天的好朋友:水果冰沙
甜美的分享:焦糖烤布丁
為家人做早餐:白煮蛋
想要,就動手做:蛋杯
不會「遺忘」的味道:蛋白糖
漂亮的好「手」藝:甜薯茶巾絞
最特別的禮盒:馬鈴薯沙拉
神氣的小元寶:包水餃
西方麵疙瘩:馬鈴薯餃
發揮你的好創意:蔬菜派
享受拉絲的樂趣:披薩
在餐桌上環遊世界:小旗子
把食物變得更美麗:紙環
【後記】謝謝我同工的伙伴們
【附錄】我的幸福投資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推薦序  讓心中感動的漣漪擴大  - 摯友 鍾惠蘋

  在一次電台的專訪中,Bubu談到她是個很有耐心,但同時也很沒有耐心的媽媽。她舉例:教女兒綁鞋帶時,她願意以幾天的時間,清楚而仔細地耐心教導,確定每個步驟她完全都學會了;而不願因匆匆教導,日後為了沒有真正明白,需要一而再為綁鞋帶的事煩心。這次對話令我印象深刻,也看到Bubu個性中的某些特色─確實,精準,敏銳,實用。

  本書分享的是在小廚師課程裡,Bubu與孩童在教導─學習互動中的觀察所感。我們一向重視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其實在書本外,動手做的過程更能看到孩子的學習是否紮實,在崗位上的盡心投入更能帶來內心滿足的自信。

  〈小老師,好架勢〉提到她在工作安排上刻意打破年齡的迷思,因為我們總以年紀設限了許多的可能;此外也提醒大人在教導孩童時,不能只停於口頭示範,為人師者一定要有不怕麻煩的心態,才能提供給孩子真實學習的機會,即使產生錯誤的結果,也是學習中可貴的經驗。在〈讚美與自信〉一文,我們常對孩子說「你好棒」,其實對孩子而言,這是很含糊空洞的言詞。在孩子逐步努力完成工作中,隨之產生踏實自信的能力,大人發自內心的讚賞並能說出具體事實或行為,對孩子才能產生實質的鼓勵。

  〈真主意不假商量〉提到當小朋友互換原已安排好的工作,身為大人如何不強勢介入,卻又能顧及願望與公平的機會,使一份看起來無趣的工作,因著適當的引導而產生對工作的投入和執著,當不起眼的工作被肯定稱讚時,亦開啟孩子心靈的新視界。聖經有言:「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意謂大人不要常以自己的經驗,擅自為兒女做決定、下結論,或在言語行為中不尊重感受,以致惹孩子的怒氣,長久更會使他們失了志氣。

  在書中另一單元,是教導小朋友動手做的食譜。我本以為之不同於一般食譜,會簡化困難度或複雜性,但正如Bubu一貫的信念,問題不在難易,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因需要父母的協助,所以在內容設計上以食材器皿的方便性但又不失趣味來定調,期盼親子在配搭互動中,不僅完成美味成品,更體悟到在汗水與麵糊中,也可能無預警地開啟心靈喜悅,美好回憶也有可能在廚房的混亂中累積。

  以前中文系老師鼓勵我們寫作要以「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為目標;其實Bubu的文章所寫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熟悉的場景,只是我們太輕忽心中晃過的感受,沒有認真正視問題所在,而少去省思其所帶來的哲理智慧。

  猶記大四畢業時,學校對畢業生有份身家及職業的調查統合,中文系的我們,所填的職業不外乎是教師、作家、編輯;而Bubu填的竟然是「家庭煮婦」,不免引起同學心中的疑問,這個普通平凡的頭銜,是份正職嗎?它不是工作之外,另一個身份嗎?二十多年過去了,在生活上,Bubu大大實踐她對「家」衷心的熱愛及夢想,無論對女兒的教養,對精緻美食的樂在其中,更令我驚豔的是對理想家居裝潢的設計和監督施工,才明白一份對家原始的愛,透過屋內溫馨擺設的呈現,廚房飄出香味給予的安定感,以及點滴教導所開啟的心靈對話,在內外兼顧的經營中,都可看到因為用心付出,得以培育家人快樂且健康的美好關係。本著樂於與人分享的理念,Bubu以同樣細膩的觀察和感受延伸到小廚師的學習,在完成一道道精緻餐點的過程中,不僅教導孩子的做事態度,也給大人更多的省思和挑戰。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自序
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
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蔡穎卿

  我曾在演講中回答一位年輕爸爸的詢問,他想知道我如何能花費這麼多心力舉辦活動,我告訴他:是年齡的問題。如果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即使我已有帶領孩子的能力,也絕不會舉辦「小廚師」活動。因為在那個階段,我正忙於工作也忙著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當時,我的工作與教育並無任何相關,即使深信某些想法值得分享,我還是得先把屬於自己的本份責任好好完成,再談其他。

  時間轉眼過完二十幾年,當我以虛歲五十的精神與體力來動手帶領「小廚師」活動時,我所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經過自己生活實證的經驗與收穫。藉著對「小廚師」的觀察,來說服每對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就是我這一年半來從工作中抽空、克服一些困難繼續舉辦這個活動,並動手整理這些資料最重要的推力。

  在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的此時,我更加了解,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力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不一心想尋求更神效的教育妙方,這個社會的教育問題自然會單純許多,父母的心才能安定下來,而所謂的社會風氣也才有自然改變的可能。

  商業概念蓬勃發展的今日世界,教育理想真正的敵手與阻礙,也許是那份「可以將之市場化」的敏銳嗅覺,與刻意曲解競爭所引發的爭先恐後。於是,當一個孩子被看見的時候,他背後可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一分也沒有被遺漏地同時被計算,只因父母對於教育成果越來越熱切,並願意花大筆金錢來作為投資的籌碼。

  父母當然應該為孩子投資,然而,金錢卻非唯一的可能,也非萬用的靈丹。恰恰相反的是,有些教育如果缺了父母的意願和參與,原本自然而能有的成果反而會越離越遠。

  去了更多地方、認識更多的孩子之後,我益加確信,教育絕不是因為透過某一種主張而造成影響的。教育的改變是來自誠意與作為,光是贊同或反對都不夠,我們得提供機會、採取行動,孩子才能從社會的主張中受益。還是莎士比亞的那句話:「只有行動才有力量。」

  承蒙許多讀者對我的信任,「小廚師」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收到一千名等待參加的小朋友,估量自己的力量之後,我隨即關閉了網路上的報名。有記者問我:「既然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收到一千個小朋友,為什麼妳還說,這個活動不能『商業化』?」

  也許這樣回答會更清楚:這個活動的形式並不是不能商業化,教孩子做菜或帶一個活動有什麼難呢?但其中細緻照顧的精神的確是無法商業化的。也因此,我認為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家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只有「父母」。如果你讀完我書中的分享,並真心看重這些價值,徹底執行就不再是困難的決定了。

  我很感謝所有參加過活動的小朋友,更感謝他們的父母親如此地信任我,並允許我刊登活動的照片。雖然,做一場「小廚師」遠比餐廳正常的營運更辛苦,但其中的快樂與隨著照片所留下的童顏笑貌,卻也是無可取代的。

  我在最感到辛苦的時候,常常會想起以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而聞名的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她曾在拜訪「少年宮」時與一位小男孩一起拉琴,照片中夾著琴的頸項雖然是微微上昂的,但帶笑的眼神卻往下望。她充滿情感的凝望剛好與小男孩神氣夾琴上望的眼神知心交會,那笑裡所代表的傳承與希望,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致本書攝影者—我的先生Eric

  我必須非常誠實地說,如果不是因為Eric在每次小廚師的活動中特地為我留下這些照片,我繼續這個活動的熱情也許無法一次次地重新燃起。

  無論我外出演講或接受採訪,當大家看到我的確花了不少時間在實作之上,總喜歡問我:「妳先生對於妳這些想法都給予支持嗎?」

  我確實受到全家人的支持,當然,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條件已在序中提過,那就是我已經把兩個女兒都照顧長大了,在盡責任的優先順序上,不用面對應該先把時間付給誰的掙扎。不過,即使是這樣,持續這些活動所需要的幫助與鼓勵,也絕對是實質與大量的。

  每次辦完一場「小廚師」,我總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看到Eric會在無意間舒展或搥打身體。我知道那是他為了要捕捉孩子專注可愛的動作與神情,又為了不打攪他們工作,得十分敏感地體會工作動線,自動讓路,所以,他常以奇怪的姿勢在拍照,並在不同的工作站中跑來跑去、神出鬼沒地搶下他所能掌握的一切瞬息。孩子不是他的模特兒,除了搶到的鏡頭之外,我們不提供任何特別的方便,有時他一不小心擋到我們一點點路,我就視他為蒼蠅一般,揮之唯恐不及。

  攝影,而是他完全了解並讚許我對教育的想法。所以,在每次「小廚師」之後,雖然我們腰痠背痛的原因並不相同,但看著照片嘴角泛笑的愛卻是一模一樣的,即使這些孩子並非我們的子女。

  我記得Eric每次對我說起自己錯過哪些美妙片刻時的扼腕神情,我最感動的,是他又對我說:「再精彩也絕不要求孩子重做來拍照,因為這就打斷了他們對於活動進行的真實感受。」他這樣地珍惜著孩子的心情,使我也同時領會到他對我的珍惜;我想,這就是別人口中說著的鼓勵吧!

  幾十年前,攝影家卡希用一具簡單的相機拍下許多精彩的鏡頭,他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未按快門時先看和想,心和腦才是真正的透鏡。

  對於孩子,珍惜他們,使他們感到自在,是Eric透過鏡頭捎給我的訊息,我因此而更加懂得要如何親近孩子,更加了解無聲的影像中,永遠記下的種種可愛。

  謝謝Eric!

緣起

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在同工之中,
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孩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
信任交託與能幹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
讓我們把教養觀念都落實在生活中吧!教養是表現而不是表達。

‭ ‬「小廚師」活動在我的心中萌芽雖久,但真正讓我把念頭催化成行動的,是十二位復興小學的小朋友。兩年前,我曾受一位家長之邀,在太平洋百貨公司俱樂部的烹飪教室與幾個家庭相聚,那天,我帶了幾對親子一起學做年菜。

幾個月之後,發起的家長淑惠再度與我聯絡,當時,我已在三峽安置好自己的餐廳並開始營業。淑惠問我能不能再辦一次類似的活動,在答應她的那一刻,我心中浮現了幾度計畫與揣想過的「小廚師」畫面。我脫口就說出要為他們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心裡的勇氣至今還弄不清楚到底打從哪裡而來。總之,在2009年的2月,「小廚師」活動就在復興小學那十二位大大小小、聰明可愛的小朋友的靈活身影之下,揭開了序幕。

活動之前,我在自己的網站中貼了一個關於Bitbit Café的營業告示。

親愛的朋友:
星期五(二月六日)的下午,我們的第一批小廚師將進駐店裡,為他們的父母親烹調一套從前菜到甜點的正式晚餐。
因為這場教學與實作的時間很長,我們將無法提供晚餐的訂位,午餐也將在一點半結束,以清潔用餐現場。
特此敬告

更感謝您的體諒!

對於二月六日與孩子的實作,我滿懷著愉快的期待,希望這會是一場非常特別的晚餐。這些家長給了我機會,我計畫把幾種不同的想法綜合在這堂課程的實作之中。我希望孩子們能學到—

美食的知識
烹飪實作
安排工作順序的重要
時間感
呈現設計的重要
與自己對餐廳文化的貢獻

記得小時候,父母師長是從農民的辛苦來引導我們體會「惜物愛人」的教育。對我這樣在鄉下長大的孩子來說,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境一點都不難。我們的生活環境舉目可見稻田與農民的勞動身影、也有漁民在颱風天中不知能否平安歸來的生活辛苦體會。在那樸實的年代,浪費食物是連別家大人見了都要責備的,更何況是自己的父母。

但是,年代改變了,現在的孩子即使在父母面前糟蹋盤中的食物,懂得為種種不當的態度而教導孩子的父母,恐怕也不多見了。請別人調整來順應小孩的喜好,成了父母愛孩子的新方式;更有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做了不良的飲食示範。在我的餐廳中,就曾發生過好幾次讓我們都瞠目結舌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母親在等孩子下課前先進餐廳就座點餐,她交代服務員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孩子到之前把他的菜上桌,否則,我會被他罵死。」多麼奇怪的改變,如今不但是父母怕被孩子罵死,當小朋友把桌上用來加進咖啡與茶的方糖拿來泡水玩而被勸阻時,有父母竟索性把一整碗的方糖都拿起來倒入水中給我們看。我很想知道,那一刻,眼看著這一切發生的小朋友,從父母行為中得到的教養訊息是什麼?這會影響他將來行事為人的價值觀嗎?
餐桌雖然只是一方木頭或其他質地所形塑的圍坐空間,但在餐桌的活動中,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很容易就顯露而出。餐桌文化絕非只是口腹之間豐盛與美味的問題,它或許可以被視為見微知著的教養顯示。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應該重新體會一粥一飯得來不易的認識,不見得是從「汗滴禾下土」這種與他們生活脫節的意象,而是從真真實實的操作與學習中來理解。

我無法細訴或保證,一個孩子體會良好的餐廳文化對他們的成長有多大助益,但是我願意、也一定要在這個課題上盡我的能力耕耘。這是我願意起步開辦「小廚師」最重要的自我期許。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即使進度很慢很慢,我還是想與認同的父母互勉:讓我們把教養觀念都落實在生活中吧!教養是表現而不是表達。

在開辦「小廚師」之前,我曾去了不少地方、與許多可愛的孩子一起工作過,他們的潛力總是讓我驚訝。這些眼見為憑的感受,使我能更清楚地與父母分享「信任」的重要。在同工之中,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孩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與能幹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

我非常喜歡孩子,不管與哪個團體合作,只要是以孩子為名義而舉辦的活動,我都會提出大人名額越少越好的建議。因為既是以孩子為對象,就該盡可能把注意力都留給孩子。

辦一場活動,我的心力非常有限,如果還要分神給家長,一定會減少關注與教導的時間,這是「小廚師」活動並不以親子同行的形式而舉辦的理由。

第一場活動,復興小學的家長們完全支持我的想法,所以,他們的合作為「小廚師」建立起非常美好的傳統。此後的每一次活動,我們都在一片寧靜的氣氛中與小朋友合作同工。雖然彼此陌生,但我們以專注工作來積累默契。

有好幾次,當我走出自己負責帶領的工作站,遠遠望見伙伴們與孩子在桌前燈下工作,如舞台般動人,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人生中最美麗、最安靜的夢想,一次又一地在孩子們可愛的臉上被完成、實現了。他們使我領會到做個好大人的意義,使我重拾自己孩童時對大人的信賴與仰慕。我知道,我們其實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只要把持自己的注意力、把心思全然地放在孩子身上,就可以共同領受那說起來虛幻,但其實緊緊牽繫著彼此的「愛」。

小老師,好架勢

誰都不能否認,自己要真的懂得了才能教別人,

「可以教」是「學會了」的多面檢視。

我們不用凡事透過考試來測驗孩子的懂不懂,

給他機會去傳授所學,是非常溫和實際的檢視。

成人因為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可以長時間以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但我覺得孩子不一樣。我常常看到大人在教孩子做一件工作時,嘴上講個不停,手就是不肯放開交棒,這情景雖然有趣,但自己卻因為置身其中而看不清楚。

有一次我去新竹帶一場親子實作,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小女生很想幫我忙,我知道她夠大了,所以把手上用完的打蛋器請孩子幫我捲好收起。有個大人就站在我跟孩子中間,她從我手中接過了打蛋器,我以為只是要幫忙遞送給小女孩,沒想到她一邊問孩子:「妳知道要怎麼收嗎?」一邊已經把線都緊緊纏在打蛋器上了。事實是,這一來一回當中,我們好像在教一個孩子,她卻什麼也沒做到。我開始思考:給機會不是口頭說說或心中想想的事,不交出工作就永遠不算。我要自己在心裡謹記這一幕。

為了督促自己在帶領上能給孩子足夠的機會,我採行任命「小老師」的教學方法。那就是每一個工作站,我們只直接教一個孩子,他一學會,馬上任命他當下一個待學者的小老師。一年多來的實驗,我覺得這個方式有許多好處。

一、打破年齡的迷思。不一定每件工作都由大的教小的,而是已經學會的教不會的人,所以,很可能在某一個工作站,一個小一的孩子會擔任另一個小六孩子的小老師。就彼此的認同與工作機會均等的思考來說,這方法非常自然也極有幫助,讓我想到韓愈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事實上,突破年齡的尊重與合作,對完成工作目標有很大的幫助。否則,大孩子或許會在無意識中搶去小小孩的許多機會,一如我們大人始終難以放手的原因,絕無惡意,但剝奪卻是事實。我認為時常抱怨手足爭吵的家庭,應該也試試這種更公平的方法。

二、被任命的小老師開始教下一個小朋友時,我從他的教學中可以了解他剛剛學會的事是否完全正確。誰都不能否認,自己要真的懂得了才能教別人,「可以教」是「學會了」的多面檢視。我們不用凡事透過考試來測驗孩子的懂不懂,給他機會去傳授所學,是非常溫和實際的檢視。孩子們也不用在同一份工作中比高比低,他們知道,要把自己的東西學好,因為等會兒得當小老師,教給下一個伙伴呢!
 
三、教學中有動作的示範,也有語言的陳述,是多層次的學習回吐。我一向很重視孩子的表達能力,他們在教學中,方法夠清楚嗎?用詞夠精確嗎?當我用心地在一旁聽他如何教自己的學生時,我也有機會可以加入討論,提點這些想法。

對小廚師的教學,我要求自己與工作人員盡量縮短口頭上的叮嚀與教誨,我一心想避免的是讓孩子感到「囉嗦」的負擔與不耐。如果不動手做,再多的耳提面命也無法使他們體會要領,不如一邊做,再適時從遇到的問題中進行討論與給予建議。

在一年多來的放手實驗中,我徹底懂得了為什麼大家那麼難以邁開任命授權的第一步。我認為是對於放不放手所產生的後果,並未認真思考。然而,這思考是如此重要,停在教卻不給予做的機會,無意中耗費掉許多不該付出的資源。

以小廚師為例,當孩子把蒸蛋的汁液都按比例打好、過濾之後,他們得先分倒到湯杯裡再送進蒸爐去,給不給他們自己倒,還是我們來幫他們倒?我主張讓他們倒,否則孩子只嘗到工作的一小角,既不完整也不過癮。那萬一打翻了怎麼辦?最糟也就是整理托盤、重補材料。一想清楚,就覺得實在不值得為了「避免萬一」而處處剝奪「可能的機會」。

萬一真的打翻了,那表示孩子的掌握力度還不夠,不能用比較省事的傾倒法,而應該換成小一點的容器,讓他們改用接駁式的舀取填裝。這些觀察對教學者是非常有意義的,不經過做的過程、錯的處境,更好、更正確的引導不會集結成經驗。

一年五個月過去了,好幾百個小廚師曾進出我們的廚房與客席之間,盡量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出現過什麼損失或一時的忙亂嗎?有,我們總共打破過兩個盤子,然而這比我們以餐廳形式營業時少了很多。那次是因為在洗碗途中手套滑,盤子太重而從孩子的手中溜出掉下水槽的。這讓我知道要注意一個重點,因為市面上實在買不到小小孩的手套,所以,真的手太小的孩子,我們就請他們收取洗碗機出籠的乾淨碗盤,做餐具歸位的工作;萬一孩子堅持想嘗試洗碗(對孩子來說,水也有一種魅力),那就絕不能戴手套才夠安全。

我喜歡聽小老師信心十足地教他自己的小徒弟,常常在悉心的聆聽中覺得甘拜下風。他們學得既快,用的語詞有時候比我還專業,方法也更聰明。比如,教計時器的設定時,我說的是「清除」,有位小老師傳授下去時,則告訴他的學生是「歸零」,我忍不住問他幾年級,他對我比比「四」。

在爐台的煙霧迷離中,我想起《論語.子罕篇》孔子的感嘆:「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我真想對他們說:「好孩子!追上來吧。」我們會做更好的大人,幫助你們培養實力、把棒子交給你們。我們要培養自己,更有作為,用努力贏得你們真心的尊敬;我們也會在努力與進取中,真心欣賞你們的好架勢。

自信的本質

成就感很重要,但成就感不是禮物,無法用給的。

迷思中,我們認為透過口中不停說著的「你好棒!」,

就會變出自信來,但是,誰能跨越能力建立的穩紮穩打,

直接用讚美搭建出信心的基礎呢?

很多人看到我很溫和,總以此推論我是常常讚美孩子的大人。我的確喜歡讚美孩子,卻從不憑空只說「好棒!好棒!」,如果我想出口稱讚一個孩子,一定會說出他為什麼受我欣賞的具體事實或行為。

讚美如果不經過嚴謹的思考,便會成為一種工具,變得空洞。迷思中,我們認為透過口中不停說著的「你好棒!」,就會變出自信來,但是,誰能跨越能力建立的穩紮穩打,直接用讚美搭建出信心的基礎?平心靜氣問問自己,我們對自己之所以產生信心,不都是因為真確認識了能力的所在?無論那能力是大是小,都是有過具體的感受而知道自己是不差的,那種自覺才會讓人安心。

我覺得成人並不需要急著把讚美掛在口中。有比讚美更重要的事,是不要隨便詆毀、批評、強硬插手,或以善意與心急搶奪任何學習的機會。

在小廚師的活動中,我曾經多次看過某些孩子有一般人視為「沒有自信」的表現,但是,我總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把這些標籤貼在他們身上。我的工作是集中心力看顧孩子、認真地觀察有沒有幫得上忙的地方?我一定要找尋並落實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可以穩固「能力」的引領。

比如,有個小朋友在削秋葵,才做了兩三下,就把東西一丟,意興闌珊地向我宣告:「我不想做了!」這個時候,如果我說:「不!你好棒!再做一下。」這的確是讚美也是鼓勵,但是對他來說卻不見得有用,如果他還是不想繼續,下一步我又該說什麼?

我看到他的問題了,那削刀,他不大會用,握的方法可能不夠穩,動起來不順手,所以削出來的秋葵,跟旁邊的小朋友一比就顯得差多了。他自己看到、也感覺到其中美醜的差別。手中那秋葵醜醜的,但就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削到跟別人一樣美。索性不要做,是孩子小小心中常有的辦法,尤其是經常被批評比較的孩子,如果能躲得掉,他們就會試著躲。

我能幫他什麼呢?既不是說:「沒關係你削得真好。」也不是昧著事實硬說,這已經夠漂亮了。他心中顯然有個希望,而我或許有更好的方法幫他。所以,我走過去拿起他的削刀,仔細跟他研究,要怎麼使用會更靈活。他握太緊了,力量反而被控制住了,我重新教他,慢慢把一個秋葵豆莢削得非常整齊漂亮。我握著他的手先做兩次,再看他自己又做了兩次,可以了!孩子這下自己都感到非常滿意,那一刻,我們常常掛在口中的「自信」在他心中落地了,接著他又削了滿滿一小鋼盆,削完還問我:「還有嗎?我還想削。」

從「不要」到「欲罷不能」,孩子順利地安頓了自己的心情,這中間並沒有任何一句讚美,但的確有一些具體的幫助,這就是我想說的「建立能力的引領」。

成就感很重要,但成就感不是禮物,無法用給的。成就感,是透過能力來完成的過程,並不只是他人看到結果後給予讚美而產生的喜悅。在逐步完成之中,心裡也會產生踏實的感覺,那種踏實就是信心的本質。而孩子需要一次次藉著與大人同工,來認識、領會這樣的感受。

我喜歡我的小廚師們習慣在人前做事,因為,只有不隨意受批評的孩子才能自在地在別人注視下完成一份工作。也許我們喜歡把這種自在稱為大方,另一種不能的孩子就稱為害羞,但是,如果有適當的環境、有懂得接受與包容的氛圍,每一個孩子其實都能自然地在人前做事。

當身邊的大人總是強勢指導或隨意批評時,孩子們會想要躲躲閃閃,恨不得關在密室裡把事情做好再呈現成果,免得被七嘴八舌指正或平白得來一頓罵。難道只有孩子是這樣嗎,我們不也一樣?設身處地來想,如果我們身在一個非常和諧的環境,就算工作無法一下子上手,也不擔心有人隨意批評;萬一哪裡做錯了,只要真心說聲對不起,也就好了。這就是我想給小廚師們的工作環境。

為了讓孩子能集中心力,用專心來克服被觀察的擔心,我把每道菜都設計得稍為複雜。我並不擔心孩子的能力不夠,他們能做多難,關鍵常在於我們願意給多少機會。如果步驟繁複一些,他們會因為需要更加專注工作而忘了被看的緊張與尷尬,一旦完成時,才發現自己是在人前把工作一一做完。而且做出那麼好看的作品,心下的得意與滿足,把那些大人老掛在嘴邊的害羞、膽怯、自信的問題,都遠遠地踢到一邊了。美好的經驗告訴他,只要完全專心,目標是把工作做好,那麼在別人面前做事,就一點都不可怕。

是啊!當這麼美好的工作成果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讚美根本是不經思索就一定會脫口而出的話語。那一刻,我們深切明白了,為什麼除了「讚美」之外,還有所謂「由衷的讚美」;發自內心的稱讚,原是受事實啟發而不得不有的自然反應。你不是為了加強一個人的信心而刻意開口,你也不會只想說「好棒!好棒!」。因為那刻紋細密有致的蘑菇在他們的小手下,幻化成聖巴索大教堂的屋頂,一大隻去骨雞腿捲起來,被小小賢淑的十個指尖穿針引線般綁成了好看的湖南粽型;那些具體的巧妙逃不過你的眼睛,於是你絕對不會無話可說,而只是空洞地以「好棒!好棒!」來表明你衷心、全然的欣賞與讚意。

幸福

幸福絕非是一種叮嚀,而是一種傳達與展示。

除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緊抓住生活的各種介面,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愛與關懷,

我想不出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一個熱情的孩子。

八十歲的母親每次看到小廚師的活動照片,總是給我非常嘉許的肯定。她說:「妳對孩子們做這些事很好!非常的好。」

沒有人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即使我已經五十歲了,聽到母親這樣的讚許,還是有種像要上台領獎的難掩興奮。事實上,現在的我能對孩子做這些事,完全是因為母親先給足了我對生活的感受。母親使我深信,一個成人可以透過許多小事,來為孩子詮釋生命的美好。

幸福絕非是一種叮嚀,而是一種傳達與展示。除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之外,我想不出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一個熱情的孩子。當我們耳熟能詳地侃侃而談「生活力」的時候,就應該以自己為榜樣,來證實「生活力」是「自我完成」的概述性說法;我們不只要能生活,更要好好生活。

我的母親之所以讚許我,是因為她想起了日據時代自己還是個小學生的前塵往事。母親想起那幸福的感覺,是一種由大人深刻在孩子心靈的圖像與影響。

母親說,她的小學老師非常疼愛她。有一日因為同住的女同事回日本去了,老師大概是因為獨居而感到害怕,所以要她去作伴幾日。媽媽回憶著那幾日早上起床漱口之後,坐在餐桌上的感覺,那景象與氣氛,對童年的她來說,真是驚喜到無法言傳。

六、七十年前的旗山鎮,當然是不可能有冷氣的。但夏日的早餐桌上,她的老師已經想到許多體貼與美感。老師幫她做好了一盤倒扣在盤上的蛋炒飯,一小碟醃菜、一杯冷的紅茶和一只水果,細心照顧她吃完早餐後才讓她去上學。那種觸動,孩子雖然說不清楚,至今卻難以忘記。母親於是喃喃以自己孩童時的心情對我說:「真可愛!真可愛!那些孩子一定會記得妳給他們那種幸福的感覺。」

我很謝謝母親,如果不是她告訴我那份自己曾領受的心情是如此難忘,我也許無法持續地把這份工作,以每一次都新鮮的心情好好地做下去。

我原非要長久直接提供這份幸福的經驗給孩子,而是想藉著活動說服父母,要緊抓住生活的各種介面,用最簡單的形式對孩子表達愛與關懷。

所以當小廚師來到我的身旁時,我所掛念的,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天,自己能不能展現幸福的總總面貌給孩子?那些感覺包含:

我很歡迎你與我一起工作。

我想教你做出比你自己想像更難的作品,因為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我不怕麻煩但你不要緊張,因為我會等你一下。

我從來沒有刻意詢問過孩子來當小廚師是否感到快樂,因為我可以在他們的眼神流連之處得到肯定的答案。那就像你到別人家作客時,絕不是憑著主人口中的「歡迎、歡迎」來判斷自己是否真受歡迎,而是從被接待的方式與情感來確認。

主辦小廚師,我就像在當一個生活的主人,以工作邀約孩子來跟我品嚐生活。我費心思考,什麼能使小朋友感到真正受歡迎呢?幸福的感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不就是自己受到他人的歡迎嗎?

記得小時候,我常向母親提「我很想做……」,我提的,無非就是加入母親正在做的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母親的允許,並不是一聲「好」的言語答應就可以了,在她說好之後,得耐心教我或解說,這對忙碌的媽媽來說是多麼花費時間的工作。可是,她總是說好,並立刻就動手教我。因為那份回憶太鮮明了,所以,在帶小廚師的活動時,不管我們的時間有多緊張,只要孩子開口對我說:「我想做……」我就好像立刻回到自己的童年,母親那聲「好!」自然地從我口中流利而出。奇怪的是,說出口的那一刻,再緊再忙的工作節奏,也總是找得出空間來穿插、安置這份歡迎的心意。

四十年轉眼而過,我在童年因為母親的允許與耐心而看到的世界,如今不只沒有變形而且更加穩固。如果有一個詞可以為我轉述其中的種種情愫,我想,它應該可以叫「幸福」。

搖出來的魔術:手工奶油(演座有親自實驗)

親愛的小朋友,你可曾想過,奶油可以在家自己製作?如果有人真的把半瓶裝了鮮奶油的玻璃瓶交給你,告訴你說,只要搖動,等一下就會掉出一塊好好吃的奶油,你會相信嗎?

嗯……最好你不信,因為,不相信的事就一定要自己做做看,證明不是如他所說,才能辯論真假,對不對?不過,在你還沒有決定要不要動手之前,Bubu阿姨說個故事給你聽,這是我學會做手工奶油的原因。

四年前,當我還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樓上鄰居住著一個名叫Vivian的小女孩。

Vivian很可愛,是新加坡美國學校四年級的小朋友。有一天她敲敲我的門,手裡拿著一份報告,問我能不能跟她一起做完這份功課。原來,四年級的歷史課正在講美國移民的生活故事,從一六二○年五月花號抵達新大陸開始介紹美國的歷史。為了讓小朋友們知道當時的移民是如何用手工攪動的方法製作奶油,老師設計了一份功課,要他們自己也試著做做手工奶油。

那天下午,我跟Vivian照著老師寫在講義上的方法,搖出一塊奶油時,我們兩個忍不住開心地尖叫了起來,在原地轉了好幾個圈。然後,我們決定打開一條餅干,一口口把自己搖出的奶油全吃到肚子裡去。「真是一點都不輸給萊佛士飯店裡供應的手工奶油!」我們相視而笑之後得到這樣的結論,好得意!

材料

◎一個蓋子緊密、可以搖動的罐子,口不能太小,要不然,搖成的奶油會倒不出來。

◎在超市買一小瓶動物性鮮奶油。

作法
1.瓶子洗乾淨完全晾乾或擦乾後,在瓶中倒上半瓶量的鮮奶油,不能太滿,否則沒有空間可以搖動。
2.上下輕輕晃動你的瓶子,如果手酸了,停一下休息片刻沒有關係。
3.不要懷疑地搖到瓶中的奶油從一片黏稠的糊狀,分離出一塊奶油,和所剩的一些比牛奶清盈的脫脂奶。
4.把牛奶輕輕倒出後,再用另一個盤子裝盛你的手工奶油。
5.邀請你的家人一起坐下來好好享受那鬆鬆軟軟、非常自然好吃的手工奶油!

台長: jean
人氣(2,8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講座.展覽心得領略 |
此分類下一篇:講座》杜達美神奇音樂魅力─黃幸華
此分類上一篇:表演》 雲門舞集2《我們在八里起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