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05 13:39:31| 人氣7,8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9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芒種閱讀:陶潛《移居》




芒種閱讀:陶潛《移居》

這組詩寫於公元410年(晉安帝義熙六年),當時作者46歲。根據逯欽立《陶淵明事蹟詩文系年》與郭維森《陶淵明年譜》,公元405年(義熙元年)棄彭澤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園田居。公元408年(義熙四年)六月,陶淵明隱居上京的舊宅失火,暫時以船爲家。兩年後移居潯陽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當是移居後不久所作。


陶潛《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敞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折。
賞析:寫移居求友的初衷,鄰里過往的快樂。吟味全詩,每四句是一個層次。
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爲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領起,將移居和求友聯繫起來,因事見意,重在“樂”字。古人迷信,移居選宅先卜算,問兇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兇險則不移居。有如古諺所云:非宅是卜,惟鄰是卜。(《左傳·昭公三年》)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鄰里之善惡。詩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嚮往南村,卜宅不爲風水吉利,而爲求友共樂。三、四兩句,補足卜居心情。素心人,指心性純潔善良的人。舊說指殷景仁



陶潛《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賞析:這首詩描述重返田園的陶潛,對田園生活的愜意感受。
所以詩一開始說:「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除描述田園生活生活愜意,因而感覺日日為佳日以外,更寫出田園生活的親近質樸,過門即相互招喚,有酒則相互招飲,是一幅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即景圖。


古人習慣以「春秋」二字連稱來表示一年之意,所以「春秋多佳日」就是說一年當中,幾乎天天是佳日、好日。至於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呢?當然是因為陶潛對田園生活的滿足和適意所致。由於如此,所以「登高賦新詩」便成經常性的悠閒活動,這是一種概括性寫作技巧。正因為一年中佳日為多,所以可樂之遊和可喜之事也多,陶潛只選「登高賦新詩」一句,來概括一年之中佳日出遊的可樂之遊和可喜之事,其餘可樂之遊和可喜之事。


在這種情境的描述下,再用「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二句來承接,目的在寫出田園生活的親近質樸,居住在這裏的鄰居彼此過門即相互招喚,有酒則相互邀請招飲,真是一幅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即景圖。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這四句,是寫田園生活的無拘無束。此種親近質樸、無拘無束的心境,從此將享用不盡,亦不可能再離開田園。這種描述方式,表示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除了謀生必須的農事以外,彼此都毫無其他的名利傾奪之心。所以才會有「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迫不及待的喜悅感。同時這個地方也沒有一般世俗禮儀的約束,所以只要心中想念,便可以立即相互拜訪對方,而不會覺得有所唐突。這裏面用「披衣」二字,表示彼此十分親切樸實,所以也不須以世俗的整容戴冠儀節來相互應對。


因具有這種親切樸實的心境,所以便出現「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的感觸。這裏面的「理」字,指的是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自然質樸和無拘無束的心境。「將不勝」就是說這種「理」(自然質樸和無拘無束的心境)將享用不盡。至於「無為忽去茲」一句,就是說既然已經體會到田園生活親近質樸、無拘無束的暢意感,從此絕不可能再離開這種自然質樸和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至於最後的「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二句,則是點出田園生活自食其力,先出力再收穫的滿足心態。這裏的「紀」,是「經營或料理」之意。全詩充滿對田園生活的滿足自適感。


看完上面二首作品之後,會發現陶潛所以受後人推崇,真是名符其實。詩中文字呈顯出來的含意,除在表現田園生活中的質樸自得以外,陶潛還不時提醒自己,歸返田園後的已是平民百姓,所以「力耕不吾欺」的自食其力,才是維持田園生活永久的保證。

台長: 讀.冊.人
人氣(7,817) | 回應(0)| 推薦 (19)| 收藏 (1)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大暑閱讀:張嗣漢《教練自己》
此分類上一篇:小滿閱讀:大倉久和飯店總經理後藤浩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