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27 01:20:12| 人氣5,3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滿閱讀:《止學》

 
小滿閱讀:《止學》
 
書名:
止學:成大事者與平庸者的成敗之謎
 
作者:
文中子
王通(西元584年~617年),字仲淹,諡號文中子,外號王孔子,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縣通化)人,隋朝大儒。
 
年輕時見隋文帝,獻「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後被推薦任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郎,不久棄官歸隱,於家鄉北山白牛溪著書講學為業。門下弟子多人,包括溫彥博、魏徵等唐初名臣,時稱「河汾門下」,隋室四度徵召,始終不仕。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病逝,弟子取《周易.坤卦.象辭》:「黃裳元吉,文在中也」之義,諡為「文中子」。
 
馬樹全
中國古籍整理專家,曾國藩研究專家。曾譯註出版古籍《止學》、《小人經》(又名榮枯鑒)、《守弱學》(以上三本為好讀出版)、《勢勝學》、《予學》、《厄學》、《權經》、《宦經》、《機遇學》、《度心術》、《人生攻守進退智慧書》等。 
 
內容介紹:
在「止」與「不止」之間,是一條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
當進則進、當止則止,對止的輕視和無知是引發災禍的原因。
香港首富李嘉誠:經營企業「知止」兩個字最重要。
中國大儒曾國藩:人生成敗之另一要竅,乃大智知止,唯知止者長遠也。
先秦智者墨子: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長生久視之道。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過猶不及,知止不敗。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於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於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敗;對於賭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贏……「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自古有一種杯子叫「公道杯」,酒裝七成則容納,過七成則神奇般的遺漏殆盡,告誡人們辦事不要貪心,適可而止,「謙受益,滿招損」,《止學》更多的是告誡做人的哲理,辦事、斂財要有「度」。 
 
目錄:
第一卷.智卷
第二卷.用勢卷
第三卷.利卷
第四卷.辯卷
第五卷.譽卷
第六卷.情卷
第七卷.蹇卷
第八卷.釋怨卷
第九卷.心卷
第十卷.修身卷
 
前言:
也許讀者知道文中子(王通)這個人的不多,但對他門下弟子的大名應該就不陌生了:魏徵、李靖、房玄齡……考察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成功之道,其恩師文中子的《止學》教導可以說貫穿始終,其功大焉,是他們賴以成事的基石。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追根溯源,出版本書就十分必要了,它不僅可以讓人開闊視野,增長智慧,更能使人學有所用,掌握成功的訣竅。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莊子》、孔子的《論語》都有涉獵。但作為一種專門學問,隋朝的大儒王通卻是歷史上第一個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祕密的第一人。他的「大智知止,小智唯謀」、「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情之不斂,運無幸耳」等真知灼見,從根本上解開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成敗謎因,第一次道破了在「止」與「不止」之間,實是一道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也是成大事者與平庸者的分界線。
 
到了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和人們的欲望遠比從前任何時期都為強烈,此時重溫研讀《止學》便有了十分重要的實用意義。當進則進,這是一般人都不難做到的,也是人們極為推崇的,而當止則止,就少有人真正實行了。撇開人性的弱點不論,對「止」的輕視和無知當是人們盲目好動,四處伸手的一大原因。他們片面信奉與無限誇大「進」的功效,直至無不敢為,不擇手段,結果引發種種禍事,令人觸目驚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給人的啟發和教益是巨大的,它不僅一語道出「止」是「進」的必要補充和另一種形式,還具體而準確地指明了在各種情況下,人們當止的行為和應採取的正確方法。這也構成了本書實用性強,操作性大的顯著特色。
 
清朝名臣曾國藩少時就深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和成就,處處都有「止」的烙印。現代香港首富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於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他們均是「知止」的典範和「止學」的受益者,這正告訴人們,《止學》的影響是深遠的,任何人都不該忽視,成大事者尤其如此。
 
書摘:
一、智
智極則愚。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窮哉。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二、用勢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凶也,仁者勿衿。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於力,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也。眾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凌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三、利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遠有興衰,存畏警焉。

 
四、辯
物樸乃存,器功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也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五、譽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懼焉。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不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賞名勿輕,輕則譽賤,譽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得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六、情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自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痴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七、蹇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阻害之蔓焉。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重,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八、釋怨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禰禍不消。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九、心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十、修身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延伸閱讀:王通「文中子」
584年-617年,仲淹,諡號文中子,外號王孔子,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縣通化)人,隋朝大儒。
 
王通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是當時望族太原王氏的旁支。
18歲時秀才及第。仁壽三年(603年)西遊長安,見隋文帝,獻上「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遂吟《東征之歌》而歸。後來由於同鄉薛道衡的推薦,授以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郎,不久「棄官歸,以著書講學為業」,於家鄉北山白牛溪授徒自給,有弟子多人,時稱「河汾門下」,「門人常以百數,唯河南董恆、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東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京兆杜淹等十餘人為俊穎,而以姚義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識,方之莊周。」隋室四度徵召,始終不仕。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病逝於龍門縣萬春鄉甘澤里第,弟子取《周易·坤卦·象辭》「黃裳元吉,文在中也」之義,私諡為「文中子」。著有《續六經》(又名《王氏六經》),已佚,《文中子中說》,簡稱《中說》,仍流傳至今。
 
王通雖然著作等身,但他英年早逝,早在38歲之年就已離世。然而,其弟王績是初唐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孫子王勃初唐四傑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成為了唐太宗初年的名臣。他的學說,也對後來宋代的理學影響深遠。

台長: 讀.冊.人
人氣(5,319)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管理春秋 |
此分類下一篇:芒種閱讀:松浦彌太郎《思考的要訣》
此分類上一篇:立夏閱讀:稻盛和夫《努力,認真地活著》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