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輕鬆搞懂疫苗、流感、細菌與病毒 書名: 《唉唷!這些惱人的小麻煩:輕鬆搞懂疫苗、流感、細菌與病毒》
作者:黃瑽寧 基督徒。小兒科醫師。兩個孩子的爹。現任職於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著有育兒書《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時報出版),及親子書《身教》(寶瓶文化)。《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曾任TVBS「健康兩點靈」節目主持人。其部落格:「疑難雜症的故事」為2009第五屆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情報推薦優格。
內容介紹: 小孩生病,誰是元兇?搞清楚敵人是誰,一切輕鬆搞定。 不管小孩打預防針還是莫名其妙發高燒,都能穩如泰山來判斷,就像小兒科醫生在你家一樣。 世界上沒有人能一輩子不被病菌感染,兒童時期更是感染的高峰期。在台灣,小朋友生病有80%以上都是因感染所造成,這往往造成許多家長的緊張與焦慮。俗語說得好:「知識使人自由。」家長若能了解幼兒常見感染症的前因後果,就能紓解因為小朋友生病帶來的焦慮情緒,並與小兒科醫師有效溝通、對症下藥。 本書作者黃瑽寧醫師以風趣幽默的筆觸,帶您認識幼兒病菌與預防方法: 1. 認識媒體報導上常出現的病菌種類,讓您不再被聳動新聞標題所驚嚇。 2. 介紹常見的小兒感染性疾病,幫助家長與小兒科醫師有更良好的溝通。 3. 針對驚動家長情緒、變化多端的流感議題,提供淺顯易懂的防備招數。 4. 擺脫醫學專有名詞的束縛,讓家長輕鬆了解眾多幼兒疫苗的由來。
本書特色 輕鬆搞懂感染科的專業常識,史上最幽默的小兒健康知識書,小兒科醫生來幫你上課,看完書、上完課,小朋友生怪病,父母不用太擔心。 一個醫生可以花多少時間看一個病人?尤其小孩生病不舒服時只會哇哇大哭,這時父母不僅要回答醫師的問診,並像醫師提問,如果醫生無法精準回答解決父母的疑惑,反而讓父母更加擔心、焦慮;但如果父母具備基本的小兒感染醫學常識,不管媒體報導多聳動,不管醫師說了多少醫學專業詞彙,您都可以穩住心情,知而不懼,就像有個小兒科醫生住在家裡一樣! 目錄: 前言 第1章 微生物--這些惱人的小傢伙們 1.第一課:大家來比大小 2.細菌是什麼東西 3.病毒像愛人 4.給你一封情書:談感染途徑 第2章 喉嚨痛死了啦--咽喉腔的細菌與病毒 1.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喉嚨發炎 2.蛇蠍美人:A型鏈球菌 3.嘴巴長泡泡:腸病毒,人類皰疹病毒
第3章 哈啾!咳咳--呼吸道的細菌與病毒 1.一號鐵雄:肺炎鏈球菌 2.二號大明:流感嗜血桿菌 3.驚奇四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 4.我不是黴菌!我是黴漿菌 5.著涼真的會感冒嗎?
第4章 別在我的肚子裡搞怪--腸胃道的細菌和病毒 1.遊走於各種動物之間:沙門氏菌感染 2.小心誤診被抓去開刀:彎曲桿菌 3.一樣吐與瀉: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第5章 分出青紅皂白--皮膚上的細菌與病毒 1.史上最籠統診斷:什麼是病毒疹? 2.疔疔瘡瘡:討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3.伺機而動的古老疾病:麻疹 4.不是新一點靈:B19微小病毒
第6章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其他重要細菌與病毒 1.新生兒的第一個威脅:B型鏈球菌 2.春季殺手:腦膜炎雙球菌 3.登革熱:骨痛熱症 4.從EB病毒談青少年性病
第7章 你也可以成為流感專家--流感病毒懶人包 1.常見流感FAQ 2.一分鐘搞懂B型流感 3.深度聚焦:兒童與流感大有關係! 4.預防流感必備十招
第8章 不花一毛錢,打造黃金免疫力 1.就這麼簡單,打造孩子黃金免疫力 2.洗手!洗手!再洗手!
第9章 誰知疫苗情,針針皆辛苦--家長需要知道的疫苗知識 1.五S方法,減輕寶寶打預防針的疼痛 2.流感疫苗,為誰打? 3.看懂疫苗安全性的兩大門道 4.三種新疫苗:肺炎鏈球菌、輪狀病毒、人類乳突病毒 5.保護孕媽咪:德國麻疹疫苗的時效性 6.蛋蛋出頭天:雞蛋過敏終於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7.一位醫師引發的疫苗醜聞
第10章 黃醫師的叮嚀 1.抗生素的歷史與哀愁 2.我家小孩老是被開抗生素 3.醫生,你這麼想割我的扁桃腺嗎? 4.懷孕生子時養寵物之必備知識 前言: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一輩子完全不被病菌感染,尤其是在兒童時期,更是感染的高峰期。在台灣,八○%以上生病的小朋友,都是因為感染所造成,每每造成許多家長的緊張與焦慮。 俗語說得好:「知識使人自由。」家長要從小朋友生病的焦慮情緒中釋放,進一步了解感染症的前因後果,應該是最好的紓壓方法。 別被我的開場白嚇到了,這本書的內容一點也不困難,保證讓家長們可以輕鬆的閱讀。看完本書之後,接下來的故事就不會發生在您的身上了: 大寶因為肺炎住院,經過詳細的一番檢查之後,大寶還在發燒,但精神不錯。媽媽焦慮的問主治醫師:「到底是什麼細菌讓大寶生病?」 醫師回答:「不知道,也許不是細菌,是病毒吧!」 「那麼是哪一種病毒呢?」媽媽接著問。 「不知道,可能是腺病毒吧!」又是一個不知道,那你知道什麼? 「好吧,醫師,那我們開始治療腺病毒了嗎?」媽媽報著最後一絲希望。 「腺病毒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被醫師連澆了三盆冷水,大寶媽媽只好無助的上網搜尋:腺病毒。第一個連結打開:「腺病毒是一種雙股的DNA病毒,其病毒顆粒直徑在七十五奈米(nm)左右,目前在臨床上已被確定的腺病毒科的種類已超過四十三種之多……」 才看到第三句,她的嘴角已經開始抽搐,眼睛無法對焦,頭腦立刻當機。這是什麼東西,誰看得懂呀? 於是大寶媽媽繼續焦慮,繼續不知所措,繼續搞不清楚治療方向,直到有一天大寶終於退燒,然後就莫名其妙出院了。朋友關心詢問,大寶是生什麼病住院,媽媽無奈地回答:「好像是肺炎吧?我也不知道。」 這個故事以四個不知道做為結束,真的是很遺憾。事實上,家長只要擁有一點點微生物的知識,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醫生,幸好不是細菌性的肺炎。有可能是腺病毒感染嗎?」 「媽媽您真內行,的確有可能是腺病毒的肺炎。」 「醫生,我知道腺病毒的培養需要十天,所以沒關係,這段時間如果可以不用抗生素,就儘不要使用,好嗎?」 醫生聽到這句話,感動的流淚。孩子退燒當天,馬上就出院了。面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大寶媽媽高興地回答:「幸好有接種肺炎鏈球菌的疫苗,這次病毒性肺炎只是虛驚一場!」 這樣的結果不是很美妙嗎? 讀過醫學相關科系的學生應該都記得,在大學時期,「微生物」與「免疫學」是在同一門課程的。我常常舉例,免疫系統就像是軍隊;一個軍隊的建立,應該要先了解敵人是誰,才能進一步去對付它。敵人從空中來侵犯,你卻在磨關刀,練劍術,這樣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 所以我希望在這本書當中,家長可以粗略地認識報章雜誌上常出現的一些細菌和病毒種類,不再被一些聳動的標題所驚嚇。當然,我也會介紹一些常見的小兒感染性疾病,讓大家在診間與小兒科醫師溝通時,能在短時間內,了解醫師的想法與邏輯。 先預祝大家,開卷有益,輕鬆育兒!
推薦文:喔!原來可以這麼輕鬆搞懂微生物和傳染病 文∕邱南昌(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秘書長.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資深主治醫師) 醫師的職責在於治療「疾病」,錯啦!應該是在治療病「人」。可是,醫學的知識浩瀚,更有許多人窮畢生精力,發現或研究出一個特殊疾病或治療方法,所以醫學上有一大堆以哪位仁兄命名的症候群或疾病,讓醫學生們在求學過程,光是背這些名字就弄得七葷八素;往後成為醫師,面對病人或家屬解釋病情時,往往習慣成自然,愈講愈複雜,講得天花爛醉,對方卻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結果是,許多需要時間才能痊癒的疾病,若能讓病人和家屬清楚整個病情的最可能的發展過程,能夠安下心,耐心等一下,就可省掉許許多多不必要的麻煩,原本病人在這段時間應該要好好休息,卻因為過度操心反而拖延生病時間,加重病情。換句話說,許多病,應該是說清楚講明白,病大概也好了一半,這才是治療病「人」的王道。所以能讓病人和家屬清楚了解病情,對醫師而言應是非常重要的本領。 黃瑽寧醫師無疑是「說清楚」的高手,在這本書裡更可看出他如何以有趣又有系統地將「傳染病(感染症)」和「微生物」介紹給讀者。只要先翻開第一章看,你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導致傳染病的「惱人的小麻煩」還頗像「愛人」,與「情書」有密切關係!雖然談的是傳染病和導致這些疾病的微生物,讀者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不會讓你們覺得醫學是多麼深奧難懂;看完後,萬一將來不幸給「惱人的小麻煩」纏上身,也可以從容的了解發病過程的來龍去脈以及要注意的事項。就請泡壺茶或點杯咖啡,輕鬆地翻開下一頁吧! 推薦:輕鬆聽懂醫生的專業醫囑 文∕紀鑫(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所謂天下父母心,當父母的最怕家中的小寶貝生病了,除了到醫院看病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還有醫生講的話父母經常有聽沒有懂,只能理解到,醫生說的話有中文專有名詞和一大堆英文。更甚者,醫生才開始講重點,父母就已經霧煞煞、腦鈍鈍,然後,醫生的話就像咒語或經文,嗡嗡地在耳邊響著。 我們小兒感染科醫生,最常被爸媽問的不外乎就是,「為什麼小朋友會被感染?到底是被什麼感染?」我們的回答也不外乎是,「有病原體、傳染途徑和易感受宿主。」所以父母最想搞懂,除了感染的病程之外,就是如何增加小朋友的免疫力,這樣就不用一天到晚上醫院。 還有一些經常造成家長困擾的問題,那就是哪些細菌感染要用抗生素治療?哪些可以不用?抗生素療程要注意什麼?有沒有副作用?要吃多久?預防注射是降低疾病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沒有副作用?打了可以保護多久?儘管現在網路發達,看起來大家也都有上網找資料的能力,但上述這些問題還真不容易有萬無一失的正確答案。 黃醫師在本書中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生動清楚地回答上述這些令人難以理解的專業問題,不僅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而且在沒有壓力之下,輕鬆了解這些艱澀的醫學常識。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專業學理的說明亦十分用心,避開大家較不熟悉的字彙,使用大家熟悉的語言,讓讀者可以輕易看懂,這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書摘:驚奇四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 感染兒童的呼吸道病毒其實非常多,如果我今天每一種都詳細介紹,這本書將會非常乏味。 就像我們看電影,總希望劇中人物各有特色,角色鮮明,這樣觀眾才能分辨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然而「病毒感染」這部電影非常難看,因為每一種病毒造成的症狀都差不多,臨床上幾乎無法分辨,很多時候劇情都已經到了尾聲,還不知道主角是誰!
所以本人在此特地挑選四種特色比較鮮明的呼吸道病毒,也是常常在報章雜誌上出現的卡司,來跟各位介紹一下。這四種病毒症狀都很類似,同樣會造成一般感冒、肺炎、急性細支氣管炎、中耳炎和鼻竇炎等等。我們試圖同中求異,在症狀當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可以給醫生一點線索,來做鑑別診斷。
1. 腺病毒 綽號:燒久姬 一般症狀:發高燒、咳嗽。 特殊症狀:眼睛泛紅、結膜炎、扁桃腺化膿、頸部淋巴結腫大。 英勇事蹟:常常燒超過七天,把醫生嚇得半死,把家長累成人乾。 檢驗方法:咽喉採檢送病毒培養,培養出病毒需要七天甚至更久,常常病人都痊癒回家了,報告才出來。 對付它的方法:無,只能多喝水多休息。 注意事項:腺病毒患者抽血檢查中白血球與發炎指數經常偏高,因此常被誤認為細菌性的感染,其實不然。但是不可諱言的,腺病毒也可能在感染後數天併發細菌感染,所以對於每一位兒科醫師而言,如何做出正確的診斷,適時地使用抗生素,真是一項大考驗。
2. 流感病毒 綽號:冬日殺手 一般症狀:發燒、咳嗽、流鼻涕。 特殊症狀:B型流感容易肌肉酸痛。 英勇事蹟:發燒大約三到五天,每年冬天都會大流行,造成幼兒與老人嚴重的併發症。 檢驗方法:咽喉快篩可以迅速診斷,但並非百分之百準確,有時候會造成誤判。傳統的病毒培養需要五天左右,緩不濟急。 對付它的方法:在這四種病毒當中,唯一有口服藥物可以治療,也就是著名的「克流感」,於發病兩天內使用效果較好,孕婦嬰兒皆可服用。另外還有預防性的流感疫苗,每年秋冬都可接種。 3. 呼吸道融合病毒 綽號:哮喘製造機 一般症狀:發燒、咳嗽、微喘。 特殊症狀:常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氣喘發作,嬰幼兒哮喘,以及久咳不癒超過兩週以上。 英勇事蹟:早產兒與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感染此病毒可能會住院,甚至死亡。它也是造成一般小孩急性細支氣管炎住院主要的病毒之一。 檢驗方法:咽喉或抽痰可送快速篩檢,報告兩天內就會出來。 對付它的方法:有吸入型抗病毒藥物ribavirin,但是副作用多,又有致畸胎的可能,所以不會用在每個孩子身上,只使用在加護病房的病童。另外,針對高危險的極度早產兒與先天性心臟病童,健保給付一種對抗病毒的單株抗體(Synagis),可以保護直到一歲或兩歲,但是每個月都要接種一劑。
此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如果沒有影響到食慾及睡眠,居家照顧就可以了。讓孩子喝開水,多休息,食慾較差沒關係,有必要時可使用化痰藥物。若是感染嚴重,已經喘鳴到不能睡覺,也不肯喝水,才需要住院治療。
住院當中會使用的治療包括使用氧氣帳(讓孩子呼吸比較舒服),點滴輸液(讓脫水的孩子得到水分補充),以及氣管擴張劑。很多醫院會教導家長拍痰或幫忙抽痰,然而除非是早產兒,或不能移動的臥床病人,否則這些拍痰與抽痰的動作都沒多大的作用。
4. 副流感病毒 綽號:鎖喉王 一般症狀:發燒、咳嗽、鎖喉。 特殊症狀:造成「哮吼」疾病,咳起來像狗吠,聲音沙啞,呼吸困難。成人如果得到此病毒,也會沙啞的說不出話來。 英勇事蹟:如果鎖喉太過嚴重,小孩可能因為呼吸困難,半夜被送到急診室急救。 檢驗方法:咽喉採檢送病毒培養,培養出病毒需要五天甚至更久。 對付它的方法:無,喝開水多休息,大約一週至兩週會痊癒。在家可以使用氣霧機,或者浴室的蒸汽,讓寶寶吸入潮溼的空氣,可以紓緩一下症狀。 注意事項:如果鎖喉太嚴重,在急診會先給予一支肌肉注射針,裡面是長效的類固醇,避免繼續惡化。吸入蒸汽的腎上腺素藥可以暫時讓聲帶消腫,哭聲會比較悅耳一點,但是藥效一過,又回到原來的沙啞了。
好啦!很快的我將兒童呼吸道最常見的四大病毒介紹完畢,下次當醫生告訴您可能是哪一種病毒感染的時候,就可以到這裡複習一下。上述介紹的檢驗方法是指「一般的醫療院所」可提供的檢查,某些大型的醫學中心可能會有特殊的快速篩檢,可能需要自費,這裡就不詳述了。
如果您的孩子得到病毒性肺炎,或細支氣管炎,走到了最後還是沒有得到答案,那很有可能就是不屬於這四種病毒的感染。相信我,還有非常多族繁不及備載的病毒,等著感染我們的孩子,我馬上可以列出一長串:鼻病毒、boca病毒、各式各樣的冠狀病毒、HMPV病毒…… 所以家長們,別再逼兒科醫師一定給您一個清楚的答案,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流感之外,所有的病毒都無藥可醫,只能症狀治療,所以就算知道了答案,也只是心理上對「真相」的渴求吧!
最後一提,拍痰與抽痰對活動力正常的孩子而言,都沒多大的效用,就請大家高抬貴手,以輕柔安撫取代用力拍痰吧! 懷孕生子時養竉物之必備知識 單身的時候,或是剛結婚的小倆口,家裡養隻貼心的寵物是很棒的事。然而當媽媽開始懷孕之後,難題就來了:難道寶寶和狗狗貓咪,只能二選一嗎?
過敏體質的問題先不談,我們今天只談感染的問題。 有一位懷孕的媽媽,家裡養了一隻貓。主人跟貓感情很好,即使已經身懷六甲了,依然保持讓貓咪同床睡覺的習慣。不久之後,寶寶提前早產,看起來較瘦小,以及黃疸。幾天之後,醫師發現孩子有抽搐的現象,經過超音波與電腦斷層証實,腦部有許多散在的鈣化點。於是一切真相大白:寶寶患有先天性弓漿蟲症,在媽媽肚子裡就被感染了。
弓漿蟲是一種寄生蟲,它最大的宿主就是貓咪。台灣地區約有二五%的貓咪感染過弓漿蟲,人類則有10%,比率非常的高。弓漿蟲的卵會從貓咪的便便排出,主人在清理貓沙,或者玩耍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汙染了雙手,進而吞到肚子裡去。如果不幸在懷孕前三個月時感染的話,那麼寶寶就會有先天性的異常,包括早產,視力受損,水腦症,癲癇等等。
嚇到大家了嗎?別怕別怕,我已經將與兒童最嚴重的人畜共通疾病講完了。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平安長大,顯然也沒有上述的疾病問題,那麼接下來的部分就沒有更恐怖的了。
一般狗貓之類的寵物,可能帶有的健康威脅來自四個地方:皮膚、爪子、糞便和口腔。皮膚是最容易理解的,因為眼睛看得到。一位愛護寵物的主人,一定會定時幫牠洗澡,並定時幫寵物除蚤。只要有完成這些措施,就能避免一些皮膚的疾病傳播到小孩身上。
至於爪子抓傷,一般人馬上想到「貓抓熱」,是一種叫做巴東氏細菌(Bartonella henselae)所感染的疾病。雖然貓抓熱經常是「幼貓」抓傷導致,但是「老貓」,或是狗抓傷,也有可能感染之。即便這疾病的名稱看似恐怖,但幾乎所有的免疫正常孩子感染之後都能自行痊癒,而不需要抗生素治療,顯然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有時候兇手並不是家裡養的寵物,而是在小朋友在馬路邊跟流浪貓玩耍,左手背被抓傷,看起來傷口並不嚴重,一開始不以為意。一兩週後(甚至長達兩個月後),小朋友左邊腋下的淋巴結就腫起來了,不止疼痛,還會發燒畏寒。這時候如果醫生診斷正確,雖然不見得需要治療,但是吃抗生素可以稍微縮短疾病的病程,也算是減輕痛苦的另一種選擇。
第三個是糞便,其實動物的糞便才是最經常威脅到兒童健康的來源。寵物的飼料,或是吃主人剩下的廚餘,常常都受到細菌的汙染,其中不乏會感染人類的「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等等,吃進寵物的肚子裡之後,也許不會有很明顯的腹瀉,但是主人在處理牠們的糞便時若沒有特別小心,很容易就汙染了雙手,進而傳染給抵抗力較差的小孩。有些小嬰兒明明還在喝奶,卻感染了沙門氏菌腸炎,一問之下家裡有養寵物,我就心知肚明了。寵物的糞便裡還有一些比較罕見的寄生蟲(如犬蛔蟲),也會感染人類,但機率並不高就是了。
最後就是口腔,是動物身上第二骯髒的位置。狗狗會去舔屁股這件事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貓咪幫自己「擦澡」的時候也是舔遍了全身,想想看牠剛剛才從貓沙裡走出來,身上可能沾了什麼。因此如果讓狗狗貓貓舔小朋友的臉,小朋友手一抹,回頭沒洗手就吃零食點心,豈不是把沙門氏菌又吃下了肚!口腔的另一個危機就是牙齒,如果不幸被家中寵物咬傷,很有可能得到巴斯德菌的蜂窩性組織炎(就是一隻平常住在狗貓口腔裡的細菌),抗生素治療個七到十天,又是另一場夢靨。
上述四大感染途徑雖然駭人,但是我並非主張不可以同時養小孩與養寵物,而是了解原因之後,防範措施要做好,才不會輕易地讓孩子暴露在危險當中。以下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網站所建議的規範,我整理給各位家長作參考:
1. 寵物餵食的地方不可以在煮飯的廚房裡,裝飼料的碗更不可以放在廚房。 2. 餵食寵物前與後,都要用肥皂或酒精洗手。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洗手,要在家長監視之下,不能隨便亂洗。
3. 清理寵物的糞便後,要用肥皂或酒精洗手。寵物若有腹瀉,要帶去獸醫檢查是否有沙門氏菌感染。
4. 跟寵物玩耍不要太激烈,以免被抓傷。玩耍之後要洗手。 5. 不要讓寵物舔,親吻,咬您的手,更不可以舔小孩的臉。 6. 寵物要定期給獸醫師檢查,以及接種預防疫苗(然而上述的疾病都沒有疫苗可預防)。 當然這些規範也適用於參觀動物園,以及面對路邊的野生動物。根據統計,三○%養寵物的家庭,孩子和寵物會一起吃東西,另有二一%的家長讓寵物舔孩子的手或臉,表示一般民眾對於養寵物與兒童健康安全仍不熟悉。
近年來有些人甚至開始豢養一些特殊的寵物,比如說爬蟲類(蜥蜴、烏龜),兩棲類(青蛙),野生動物(刺蝟)等等。這些動物更是沙門氏菌的大傳染源,以及其他族繁不及備載的細菌們。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家中若有五歲以下的幼童,或是有免疫不全的成人與老人,就不應該飼養這些原本屬於野生的動物,請家長三思而後行。
有讀者可能疑惑着,怎麼整篇文章沒提到狂犬病?嗯,這就是處於海島國家的好處:因為帶有狂犬病的狗,游不過太平洋與台灣海峽,所以目前台灣的狗應該是都沒有狂犬病,大家可以放心。但狂犬病並不限於狗,其它哺乳類動物都可能會有,因此未來如果不幸有本土的狂犬病發生,我的文章可能又要增加篇幅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