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27 00:28:04| 人氣5,79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穀雨閱讀:羅智成《透明鳥》

   書名:《透明鳥》
 
作者:羅智成
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作品曾多次獲獎兩次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著有詩集《畫冊》、《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等,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地球之島》。
 
內容介紹:
「忽然世界一閃神
 好像絆到什麼東西
 時間也停下了腳步
 這時 籠中鞦韆似乎顫動了一下
 我們一起聽到了透明鳥的聲音」……
被台灣的文藝青年暱稱為「教皇」的詩人羅智成,繼2010年的「新絕句」詩集《地球之島》之後,再度推出新作《透明鳥》,童話般的氛圍,華麗繁複的意象,彷彿「細如針錐的美感經驗悄悄在我們心底刺青」。
 
教皇,是台灣六年級以下的文藝青年對羅智成的暱稱,主要因為他是個很受推崇的詩人,影響力非常之大,教皇之名由此而生。詩人林燿德曾在〈微宇宙中的教皇--初窺羅智成〉一文中評述道:「喜直覺、善隱喻的羅智成正是微宇宙中的教皇,他語言的驚人魅力,籠罩了許多八○年代詩人的視野,近乎純粹的神祕主義,使得他在文字中坦露無摭的陰森個性,以及他牢牢掌握的形式,同時成為他詩思的本質。是的,個性和形式不僅是羅智成思想的部分,也是他詩思的本身。」
 
羅智成不久前曾表示:「現在我預設的讀者更年輕了,也更老了,一方面我進行甜蜜的蠱惑,另一面就進行深僻的探索,《夢中書房》和《寶寶之書》屬於前者,《光之書》和《黑色鑲金》屬於後者。」這本最新的童話詩集《透明鳥》,同時對讀者施以甜蜜的蠱惑,也進行深僻詩思的探索。
 
目錄:
輯一 透明鳥
輯二 寂靜布拉格
後記一
尋找透明鳥
後記二
空間幽靈的肖像照
 
後記:尋找透明鳥
他們於是看得更入神了。而我在突然被某種無中生有的奇異氛圍觸動的同時,似乎也感覺到鞦韆在搖晃,或者,那一籠回教世界的空間,開始向我顯現某種可能的奇遇,召喚著我的想像力……
 
濱海小城西迪布薩是我在突尼西亞旅行最驚豔的景點之一。16世紀開始,逃離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結合了安達魯西亞華麗的裝飾風格和當地傳統白色灰泥建築,在這遺世獨立的懸崖上,經營出如夢似幻的居住環境與生活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小城最有趣的特產則是各式各樣的鳥籠,精緻、便宜又極具特色。這些可能承襲自鄂圖曼時期生活文化的鳥籠,通常有著天方夜譚式的宮殿造型,巨大的洋蔥圓頂配上對稱美觀的基座,顯得浪漫而充滿異國風情。
 
這些鳥籠現在已不再用來養鳥,而是突尼西亞人富裕的象徵。如今,象徵也失去意義,成為遊客的戰利品。
我著迷於這些鳥籠的繁縟造型,更被鐵絲所禁錮的空無一物的籠內空間深深吸引,覺得那好像是一個可以隔離時空、隔離現實的神祕次元,所以也搬了一個回台灣,擺在玄關。除了作過詩集《夢中書房》的封面,它始終守著一籠回教世界帶回來的空間,靜靜等候某些故事被開啟。
 
隔年,我們第一個孩童出生。緊張歡欣之餘,也產生了想要為他寫一首童詩的衝動。那將是一首深情、美滿的詩,充滿甜美華麗、恣意奔放的想像,飽含叨絮訴說、堆砌鋪陳的熱情,像一個賣力的老嚮導向外星小移民介紹複雜的地球生活,或一個友善的巫師向地球孩童介紹別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當然,這首詩還將擁有一個進度落後的超齡奶爸,最溫柔的溫柔。
 
不過,這樣一個強烈的寫作衝動並沒找到相襯的主題可以發揮。只在之前之後寫了如〈夢中孩童〉的短詩和未發表的〈嬰語〉。
 
直到有一天,前來探望嬰兒的友人帶來了兩個稚齡兒童。他們立刻被玄關巨大的鳥籠吸引,圍在案前,緊緊盯著裡面看。「為什麼裡面沒有鳥?」他們直覺地提問;「有啊有啊!這是一隻透明鳥,你們看不見的,」我信口回答:「但是你們看,籠子裡的鞦韆不是有在動嗎?」趁著他們專心在尋找的時候,我站在後面抿著嘴吹撮出鳥叫的尖細聲音。
 
他們於是看得更入神了。而我在突然被某種無中生有的奇異氛圍觸動的同時,似乎也感覺到鞦韆在搖晃,或者,那一籠回教世界的空間,開始向我顯現某種可能的奇遇,召喚著我的想像力。
 
〈透明鳥〉第一個版本大概一個禮拜就完成了!主要的內容就是目前文本的前半部。如同我預期的,一首溫柔美滿的詩,刻意以華麗的修辭刻鏤出我的投入與用心。但是它太純粹、圓滿了,反而讓我有種難以言喻的心虛。覺得表現不夠完整,缺乏一個真正的結局或真正的完成。或者應該這樣說:它根本還沒走出去,現有的文字處理的,其實是透明鳥的「顯現」,這個顯現太圓滿,以至於根本不需要經過一連串的曲折過程,就已經找到「聖杯」。
 
美滿的〈透明鳥〉於是成為燙手的山芋,甚至雞肋,不上不下地懸在概念的籠子裡。我焦急地希望往下走,但是受限於原先對童詩、對美滿的偏執想像,完美的結局注定在完美的出發點動彈不得。
 
解決的辦法越來越清晰、確定:〈透明鳥〉必須要有下半段--遇見透明鳥之後還要發生別的故事,才不會原地踏步,重複單薄的訊息。但是太多的過程或太具體的細節,勢必無法保存原先作為一首美滿的童詩兼具一首哲理詩的曖昧性,因為後者本質上難以融合一個明顯天真、純粹的世界觀--智慧畢竟只能作用於不美滿的真實之中。〈透明鳥〉必須要有下半段,得而復失,或失而復得都可以。要寫一首童詩或哲理詩,則只能二選一。
 
那大約已是十年前的事了,〈透明鳥〉陸陸續續補齊了下半段。牠新增加的經歷其實並不多,但是在漫長的修補過程中,作為創作者的我卻漸漸遠離了起初迎接嬰兒誕生的美滿心境,向另一頭擺盪到我較積極參與現實或社會後,難以掩飾的憤世嫉俗與對媒體文明的憂心。〈透明鳥〉變成修練不成的童話,好像另一首刻意「不美滿」的長詩〈夢中情人〉的孿生兄弟。
 
這樣的結果跟我本來的預期相差頗遠,我自己也無法接受這樣的改變,懸置的鳥籠於是被無限期擱置了。當然,像對其他幾篇過了賞味期限的作品一樣,每隔一陣子我就會回頭去看一看,耐著性子重新咀嚼,但是要再做什麼修改已經不可能了!因為那樣的故事結構已成為我真正的心路歷程,不是別的虛構情節或情感可以替代的。而如果想作廢的話,我也不需要下什麼決心,只要繼續耽擱、猶豫就好。
 
2011年,離最初的原稿快十一年,離第二個孩童出生九年,第三個孩童也出世了!被晨曦加溫過的幸福歡欣洋溢屋宇,伴隨年齡的增長、心境的寬裕,再次懷著內疚地翻閱〈透明鳥〉時,卻發現這七、八百行長詩的布局似乎可以說服得了自己了:詩中美滿的初衷如今依然充盈、堅實,足以經得起各種不美滿、各種凡俗憂忡的試煉,〈透明鳥〉的象徵或透露出來的訊息也和我試圖建立的文明解讀架構,或某些特定的普世關懷自然契合。
 
更重要的是,在這遲遲不能定稿的冷熱兩極作品中,我屢屢被某種熱切對孩童訴說的努力和奕奕神采,鮮明喚起原先我對他們的濃烈情感與殷切期待。於是決定把它發表出來,送給賦予我完整生命意義的三個小孩。
 
羅智成
 
鴻鴻:如何讓透明鳥重新歌唱
台灣能書寫長詩的詩人,屈指可數。
寫長詩或源於旺盛的傾訴慾望(如弦的社會批判、陳克華的繾綣抒情、洛夫的生命省思),或源於敘事的需求(如江自得的台灣史詩),或因為詩人提出了必須反覆辯證的知性命題。
 
台灣能書寫長詩的詩人,屈指可數。寫長詩或源於旺盛的傾訴慾望(如弦的社會批判、陳克華的繾綣抒情、洛夫的生命省思),或源於敘事的需求(如江自得的台灣史詩),或因為詩人提出了必須反覆辯證的知性命題。羅智成雖獨擅後者,其實所有面向他都曾孜孜經營。他的《泥炭紀》追摹尼采的哲思論辯、紀德的詠嘆密語,散發理性的詩意。他寫過歷史感濃重的敘事詩(如〈問聃〉),戲劇性的說書(如〈說書人柳敬亭〉)及獨白體(如〈齊天大聖〉),或是以抒情包裝言志的《夢中情人》。更別提那些綿延的組詩《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地球之島》,以及作為當代寓言的「夢中」系列,也都不妨以長詩視之。無論以產量、以題材的豐富程度而言,羅智成的確是台灣詩壇最善於營構長詩體裁的詩人。即令後輩詩人對羅智成的抒情風格追隨者眾,卻還沒有人能企及他於長詩視野與格局的掌握。
 
長詩自成宇宙,往往承載了詩人的世界觀。
身為「鬼雨書院」教皇,羅智成雖獨擅後者,其實所有面向他都曾孜孜經營。他的《泥炭紀》追摹尼采的哲思論辯、紀德的詠嘆密語,散發理性的詩意。他寫過歷史感濃重的敘事詩(如〈問聃〉),戲劇性的說書(如〈說書人柳敬亭〉)及獨白體(如〈齊天大聖〉),或是以抒情包裝言志的《夢中情人》。更別提那些綿延的組詩《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地球之島》,以及作為當代寓言的「夢中」系列,也都不妨以長詩視之。無論以產量、以題材的豐富程度而言,羅智成的確是台灣詩壇最善於營構長詩體裁的詩人。即令後輩詩人對羅智成的抒情風格追隨者眾,卻還沒有人能企及他於長詩視野與格局的掌握。
 
長詩自成宇宙,往往承載了詩人的世界觀。身為「鬼雨書院」教皇,羅智成也十分自覺地打造自己的價值體系。 關鍵可見於《泥炭紀》的開篇之語(在新作《透明鳥》中也再度出現):
歷史的暗流之一
是細緻的靈魂和粗糙靈魂之間的
傾軋
對詩人而言,重要的是「細緻」與「準確」,拒絕被豢養於成規裡。也就是說,立場與理論旗幟都不足依憑,質感才是重點,「創意、美感經驗的呈現與收藏」(〈智教斷簡〉),才是詩人的使命。這也顯現在,詩人對於凡俗大眾的不耐,而甘願成為少數沒錯,羅智成曾經創立的出版工作室,便命名為「少數」。即使對這少數的讀者群,詩人也並不信賴:「在稀有的閱讀者中/大部分仍不是我們所期待的人」(《泥炭紀》)。身為少數中的少數,注定被排擠,卻也換來了寶貴的自由:「自負、孤獨,因為我自由。」(〈齊天大聖〉)
 
為了彰顯孤獨,羅智成的意象一貫宏大、荒涼、而神祕。他的宇宙由冰河、星雲、流星雨所構成,他的心靈流浪是在阿拉斯加與阿爾及利亞,他的時間以千年到億萬年計,他的履歷包括「在一家飛碟工廠擔任人事主管」,而他的信仰叫做「智教」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卻充滿異國情調與異教色彩(「異教徒」也是他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在安達魯西亞向獨眼摩爾老人買回來的「透明鳥」,珍貴、肉眼無法辨識,堪稱這個意象體系中的結晶。
 
《透明鳥》始於為孩子編織的童話。童話,從來是潛意識的偽裝。尤其編給孩子的童話,更有意要將父輩的價值關懷、與自我投射的形象,像時空膠囊一般真空保存起來,傳遞給下一代。
 
《透明鳥》共50節。
前20節,以蔓藤纏繞、鑲嵌交疊的文字與形容,極力描摹「半肉體、半靈體」的透明鳥,透過歌唱,才能驗證牠的存在。然而透明鳥的美妙婉轉嗓音,卻必須在摒除塵世干擾之後,才聽得見。於是,「為了容易捕捉透明鳥的動靜/我們的感官必須新鮮 柔軟 靈敏」。即使車囂、人聲、冷氣裡的馬達,甚至太粗魯的字眼、太強硬的口氣、太強烈的想法,都會侵擾到牠的歌聲。然而一旦聽見後,我們和地球上其他頻率的事物,便有了更多交契的基礎。
 
無須揣測,這透明鳥,便是「詩」人類心靈最纖細善感的那個部分,之隱喻。詩人在第21節,忍不住直白地揭曉這點。為透明的隱喻著色,為的是接續可以更澈底地論述,詩與人世的關聯。全詩於是褪除童話色彩,進入了憤世嫉俗的雄辯,透明鳥也現形為詩人自身的投射。
 
一如羅智成曾以《文明初啟》命名年輕時的敘事筆記,他對文明的原型深深迷戀,也曾以〈恐龍〉歌詠這特大號的祭司,「護守地球孩提的祕密」。終於在自己有了小孩之後,在孩子身上目睹文明初啟的真實歷程。詩人再度以透明鳥的信仰,定義「文明最初期的形式」。初期的文明,乃一桃花源。在《透明鳥》第27節,他生動描繪了這個烏托邦的形貌:「以風為窗 密葉為褥」、「馬路上野狗和麋鹿徜徉/汽車躡手躡腳地行駛」。但歷史不可能停在這裡,離開了伊甸,詩人開始嘲罵、甚至痛斥這個墮落毀壞的人世,但他用的主詞不是「他們」,而是「我們」。「我們」讓詩人可以廁身群眾之間,卻發出清醒的鳴叫聲。
 
從32到35節,是充滿反省的觀察。
他發現,我們對貪婪、愚昧、惡俗沒有免疫力,因為貪婪是意志的動能,愚昧是信仰的基礎,而惡俗,則不但是生命的原貌,也是藝術「抗拒與迎合 一體兩面的辯證」。「我們」雖清高卻不免自私,「我們堅定地維護正義/但只對我們計較的權益/我們充滿巨大的同情/但只對自己同情的族群」。羅智成的思辨能力畢現於此。
 
但是透明鳥的歌聲如何穿透這一切分割不開的霧障,指引迷津?這首詩也無法提供解答。詩人只能讓透明鳥一路專心歌唱,直到自身消失在空氣中。詩人忿忿咒罵這「迷失 躁鬱的世界」,並期望能透過孩子的傾聽,讓透明鳥回到人世。
 
這樣的期望彷彿兜了一圈,又回到「文明初啟」的原點。無能和人世、和貪婪愚昧惡俗的「我們」共處的透明鳥,即使回來了,能有兩樣的命運嗎?換言之,當孩子長大,他能豁免於詩人此時面臨的世界嗎?一味祈求內心的淨地,如何能改善外在的世界?如果詩人永遠只是如此高貴、如此耽美,鄙視平凡,肯定「寶石」而否定「麵粉」(41節),他與世界的關係就只能是無休止的緊張對立。當許多年輕詩人(如唐捐、阿芒、隱匿……)把「太粗魯的字眼、太強硬的口氣、太強烈的想法」反芻為詩的一部分,投入與這惡俗的世界相斡旋;透明鳥的歌聲雖然悠揚,卻顯得孤高而自憐。
 
透明鳥面臨的困境由來已久。
幾年前在《夢中邊陲》的一首詩中,羅智成即曾自問:「一首和抑鬱的時代/並肩困坐一隅的詩作/能為失落莫名的人群/提供什麼樣的出路呢?」
更早在三十多年前,《泥炭紀》即已意識到這個危機,並提出解答:
好不容易,巷尾的鐵門打開,走出一個平庸的女佣一個遲緩的東方婦人背向我遠去。許久,當她消失,而我頓時覺悟到,她是我唯一可以接觸與探問之人。我後悔不已。
何須繼續空悔呢?趕上前去,也許她即是透明鳥的化身。
 
作者:鴻鴻
本名閻鴻亞,1964年生於台灣。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曾任《表演藝術雜誌》、《現代詩》、《現在詩》主編,先後創立密獵者劇團、黑眼睛跨劇團、及《衛生紙詩刊+》。曾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著有詩集《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土製炸彈》、《與我無關的東西》、《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黑暗中的音樂》,及散文、小說、劇評、劇本等多種。曾擔任三十餘齣劇場、歌劇、舞蹈之導演,電影導演作品有《3橘之戀》、《人間喜劇》、《空中花園》、《穿牆人》及多部紀錄片。2004-08年任台北詩歌節之策展人,致力於詩的跨領域交流。
有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hhung及http://blog.chinatimes.com/hhung
 
書摘:
1
終於
我們把透明鳥給買回家。
那是我們在安達魯西亞
向一個摩爾老人還價而來的
「雖然花了你們十個月亮幣
七百七十迪納Dinar,」
臉上縱橫歲月溝渠的獨眼老人說
「那不過是個簡陋的儀式
你們即將經歷的 卻是
已修煉成真的夢境 一個
半肉體、半靈體的傳奇」
他再一次舉著鳥籠靠向我們
「再聽聽看
它的歌聲多麼美妙迷離」
半盲老人的一隻眼睛裡
閃著兩隻眼睛的光芒
 
2
那是一座美輪美奐的鳥籠
金絲與銀線編織的袖珍宮殿
還是七彩陽光替換了玻璃窗
奇幻的暖房?
或更像催眠者巨大、絢麗的鐘擺
搖晃著外在世界
禁錮著我們的目光?
光與影的空中花園
沙漏般流洩著視覺的輝煌
延展性良好的貴重金屬
順著熟練的手勁延伸
繁殖出繁縟多變的花紋
螺旋形波浪形的蔓藤
攀緣纏繞 鑲嵌交疊成
讓所有飛禽忘了天空的
華麗牢籠
 
3
籠中空無一物
只有鞦韆兀自擺盪
「你聽 你聽」
半盲老人的耳朵像
甦醒的雙翼 被
負載著神祕頻率與
優美旋律的氣流所鼓動
翩翩於凌亂的銀髮間
覆蓋在寬大白袍下的
乾癟身軀像
一把被風捲起的曼陀鈴
酩酊在流質的喜悅
與滿溢的共鳴中
 
4
「我聽見遠處
被距離曝曬過的市集聲
近處鐘錶齒輪碎步在攀登
蝗蟲彈跳 在昏昏欲睡的草坪
壁毯擺動 摩挲馬賽克鑲嵌的風景
但我沒聽見鳥叫的聲音」
韜韜把耳朵貼著鳥籠 焦急地說
「你必須在聽不見這些聲音之後
才聽得見透明鳥的歌聲」
老人耐心的講解:
就像在海水中尋找淡水
森林中尋找松露
你必須拋棄掉
幾乎等於全部的大部分
 
5
許久 通往茉莉花圃的大廳
寂靜得只剩若隱若現的耳鳴
我們的呼吸被稀釋於
一隻闖進的蜥蜴
更快更細微的脈搏裡
像孵化一只聽覺的海螺
我們的意識吃力掃描著
有無之間無限大的空隙
忽然世界一閃神
好像絆到什麼東西
時間也停下了腳步
這時 籠中鞦韆似乎顫動了一下
我們一起聽到了透明鳥的聲音
 
6
那是多麼優美的歌聲啊
隱約浮現在緊繃的聽覺
期待被音波輕拂的
片刻鬆懈裡
清新 純粹
但暗含複雜的啟示
細膩 婉轉
卻傾注堅實的安慰
 
7
而介於
絲綢被絲綢研磨 與
瓷器碎末掉落瓷杯
之間的那音色
細如針線的水柱穿過針孔
滴斷一根琴弦之前
震動出來的
那音波
以及
雪國潔淨的風
被早春樹林一千萬個孔竅過濾後
才被初生野兔的觸鬚
所承接的
那音質
像被蒸餾了三次的
嬰兒笑聲
在睡醒前寤寐傳入夢中
有如一粒被攪拌後
完全溶解於這塊空間的

瞬間讓空氣都
甜蜜了起來
 
8
透明鳥以出乎我們預料
自在 自由的嗓音
裁剪著巍然 塊狀的寂靜
剔透 婉轉的歌聲
穿梭於頭顱與廳堂的穹頂
殷切飽滿的神祕情感
灌注於隱匿的體腔中
忽而低抑 忽而悠揚
率性堆砌的音階一路綻放
像漂浮空中的水晶旋梯
引領我們向未知的塔頂攀登
像無數被調色的
閃亮灰塵
引領我們向每道被仰望的光柱
上升
 
9
我們聽得如醉如癡
或者不是
那歌聲好像不是聽見的
是我們自身願望與想像
行經耳殼內的神經時
被塑造 定型的回響
還不曾透過空氣
不曾透過媒介的
心的盪漾
 
10
我們聽得如醉如癡
想用樂譜的形式把它捕捉下來
但是它的旋律無跡可尋
想用心情的起伏把它銘記下來
但是這奧妙的詠嘆無從追隨
耳窩裡的亂流
音符的蝶陣
燃亮了
我們大腦的額葉皮層
又迅速熄燈
繽紛著
我們的記憶之網
又不停地
漏網而去
 
11
像復活的除濕機
被巨大的眼淚觸動
長久以來以濕氣、微塵之形
殘存空氣中
未及命名的感觸
被涓滴收藏
我們卻發現
聽覺曲折的洞窟裡
那些遺忘 蒸發的水漬
已凝積成嶙峋的鐘乳
儼然列立在彼
等候為一聲從未發出的喟嘆
齊奏、共鳴 啊超大的
教堂管風琴
 
12
拎著神奇的鳥籠
回到亞熱帶海島
像曾經誤闖天堂的
太空船旅客
誤讀了一行詩而窺見真理的
幸運使徒
逗留到最後才離席卻發現到
一幕永沒被別人看過的劇情的
少年觀眾
我們把那未預期的天啟
仔細斟酌 珍藏
 
13
我們加高了竹籬和晨霧
把透明鳥安置在院子裡
撐著濃濃綠蔭的百年樟樹
每日餵以蜂蜜 銀箔或朝露
伴以輕聲細語和無限的聆聽
我們追索飛禽間神祕的聯繫
昆蟲在地球存活的想像力
「這些可折疊的
五光十色的活風箏
如何分辨載有窺視
和載有花香的氣流?」
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蔔素
又如何以色彩之舞呼應季節的嬗遞?
為了容易捕捉透明鳥的動靜
我們必須進入周遭生靈的內裡
為了容易捕捉透明鳥的動靜
我們的感官必須新鮮 柔軟 靈敏:
車囂 人聲 冷氣裡的馬達
甚至太粗魯的字眼
太強硬的口氣
太強烈的想法
都會侵擾到空氣中平衡的砝碼
危及一朵雲彩的轉世
 
14
我們發現
各種聽覺環境都伴隨
或產生著
不同的知覺 感情 與思想
鳥類的聲音傳達了
飛翔物種的世界觀
價值觀或感官
那是一種
因為一粒粟米就感到富足
一樁心事就沉重得無法起飛
一間討論太冗長的書房
就會心悸恐慌
一付被腦髓裡的鐵質感受得到的磁極
就足以進行全球定位導航的
高感度世界
 
15
我們改變了
重新看世界 好像回到
物種早先出發的地點
其實
當我們被說服去買下一只鳥籠
去看看不見的羽翼
去聽聽不見的訊息
我們就已經改變:
在人類熟悉、掌控的世界裡
永遠永遠對應著
必須謙虛 純潔以對
另個可能世界
 

台長: 讀.冊.人
人氣(5,791) | 回應(2)| 推薦 (8)| 收藏 (1)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張曼娟:為孩子種一棵閱讀樹
此分類上一篇:穀雨閱讀:《9288奇幻之旅》ALEPH

讀.冊.人
童話詩集《透明鳥》
始於詩人父親為孩子編織的童話。
童話,從來是潛意識的偽裝。尤其編給孩子的童話,更有意要將父輩的價值關懷、與自我投射的形象,像時空膠囊一般真空保存起來,傳遞給下一代。

《透明鳥》共50節。
前20節,以蔓藤纏繞、鑲嵌交疊的文字與形容,極力描摹「半肉體、半靈體」的透明鳥,透過歌唱,才能驗證牠的存在。無須揣測,這透明鳥,便是「詩」人類心靈最纖細善感的那個部分,之隱喻。

從32到35節,是充滿反省的觀察。
但是透明鳥的歌聲如何穿透這一切分割不開的霧障,指引迷津?這首詩也無法提供解答。詩人只能讓透明鳥一路專心歌唱,直到自身消失在空氣中。詩人忿忿咒罵這「迷失 躁鬱的世界」,並期望能透過孩子的傾聽,讓透明鳥回到人世。

台灣文藝青年暱稱詩人羅智成為「教皇」。
主要因為他是個很受推崇的詩人,影響力非常之大,「教皇」之名由此而生。
2012-04-27 01:40:06
子樵
羅智成是除了瘂弦之外,我最喜歡的詩人!早年他的詩集幾乎每本都買,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泥炭記...等,當時他獨樹一格的詩風真是令人驚艷!
現在有出透明鳥!趕快去買!鴻鴻也不錯,以前跟他有數面之緣,只是他多才多藝,不光寫詩而已!
2012-04-27 12:48:2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