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胸痛、喘不過氣,恐怕要多小「心」!前總統陳水扁戒護外醫,證實罹患冠心症。過去,冠心症好發族群為55歲以上男性,但近年冠心症有年輕化趨勢,患者多有吸菸、過重、少動、常熬夜等不良習慣。
醫師說,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臟供血不足,心肌可能因此缺血壞死,引發心肌梗塞,有致命危險。年輕心肌梗塞患者近年有增加趨勢,三總去年接受心導管手術患者中,40歲以下占6至7%,且年輕人往往自恃年輕、症狀不明顯,容易忽視心肌梗塞的危險。
醫師說,排除特殊疾病、濫用藥物,年輕患者多生活型態不良,吸菸又最是關鍵。研究顯示,吸菸者心肌梗塞風險是無吸菸者2至3倍,吸菸量愈大,罹患冠心病等風險更大。
醫師說,除了吸菸,代謝症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國人飲食習慣西化、攝取熱量增加,但少動、生活壓力大,使代謝症候群患者增加。醫師提醒,年輕人常熬夜,但晚上12時至凌晨6時,受自律神經影響,若已有血管阻塞問題,更容易急性病發。
醫師說,因為女性荷爾蒙,更年期前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相對比男性少,但臨床上年輕女性患者也有略微增加現象,恐怕也與生活習慣不良高度相關。醫師提醒,如果感覺胸悶、氣粗,體力降低,就該多留意,出現急性胸痛,必須要就醫檢查,及早診斷。
蔬果5+5 輕鬆達成
●選擇不同口感蔬菜搭配,瓜類滑脆、菇蕈類柔軟多汁、根莖類Q軟、筍類有嚼勁 。
●蔬果可入飯,如彩蔬毛豆拌飯、三色腰果拌飯 。
●水果可入菜成菜餚,如芒果咖哩、鳳梨木耳。
●打成蔬果汁或加入牛奶成蔬菜牛奶、木瓜牛奶 。
●新鮮水果榨汁,但不加糖(每天不超過240C.C.)。
●用天然果乾代替少量水果,選購時以未加糖為佳,如葡萄乾 。
●多選用含鉀豐富蔬果,如莧菜、韭菜、菠菜、空心菜、金針菇、綠蘆筍、竹筍、芭樂、哈密瓜、桃子、香瓜、奇異果、椪柑、香蕉等 。
●蔬菜易受天候而影響產量,若價格上漲,可以改選。根莖類:如蘿蔔、洋蔥、竹筍、蘆筍、茭白筍、芋頭。菇蕈類:如金針菇、洋菇、香菇、草菇、木耳。其他:番茄、茄子、甜椒、辣椒、海帶、紫菜等。
預防冠心病 別讓「壞膽固醇」找碴
文╱殷偉賢/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近年來,已開發國家心血管病發生率逐漸下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占半數以上,四成與治療進步有關,六成歸功於冠心病致病危險因子有效預防,尤其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控制及戒菸。
在國內,腦中風發生率近年呈現下降趨勢,但包含冠心病在內的心臟病發生率,卻沒有明顯下降,顯示在冠心病預防及治療上,仍有努力空間。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強度視個人狀況而定。冠心病發病風險高或已有心血管病者,為了預防惡化,甚至要使用預防性藥物。最新歐洲血脂異常治療指引建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數值,是預防冠心病的主要目標之一。
高危險群 少酒少鹽控體重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包含已發病者及第二型糖尿病、中重度慢性腎病病人,或推算未來1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超過10%的病人,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到70mg/dl以下。
未來1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5至10%者,應降到100mg/dl以下;未來1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5%者,應降到115mg/dl以下。為了達到治療目標,必要時應持續使用足量降膽固醇藥物。就算低密度膽固醇已達治療目標,上述高危險群病人仍有很高的心血管病風險,主要來自代謝症候群和血脂異常,如三酸甘油脂太高、好膽固醇太少,以及其他同時存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糖等。
根據治療指引,這類高危險群病人,應選擇適當藥物降低三酸甘油脂,同時控制血壓和血糖等危險因子,加上改變生活型態、控制體重、增加體能活動、減少飲酒及鹽分攝取。
糖尿病患 血壓血糖勿過低
近年歐美大型研究顯示,糖尿病人血壓不應降得太低,尤其合併冠心病時,若收縮壓低於120mmHg,可能減少心臟供血量,增加死亡率。
血糖控制方面,一般建議將糖化血色素控制於6.5至7%以下,但有低血糖風險族群,如老年人,血糖控制可以不要太嚴,以免低血糖發作而增加死亡率。
至於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在預防「已病之病」的次級預防,效果顯著,但在預防「未病之病」的初級預防上,需權衡用藥好處與出血風險,再決定是否使用。一般建議,10年內心血管病風險超過10%以上的病人,才使用阿斯匹靈進行初級預防。
控制多重危險因子,在次級預防上,有多大成效?2007年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內科治療與裝置支架加內科治療相比,兩者減少未來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和死亡率,一樣有效。完善的次級預防,是治療冠心病的基石。
心血管繞道 死亡風險較低
最新研究顯示,患心血管阻塞問題的老年病患,若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取代血管擴張與支架裝置(angioplasty and stents)手術,長期下來,死亡風險較低。
醫師進行心血管繞道手術時,會由身體其他部位移植健康的替代血管,繞過供應心臟血液的阻塞動脈。而血管擴張術,則以心導管前端氣球打通阻塞的動脈,再植入一個網管狀結構的支架,撐開血管。
研究人員分析19萬名心臟血管阻塞2至3條患者的資料,結果發現,不論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和血管支架手術,病患術後1年的死亡率相當。不過,4年後,接受血管擴張和血管支架手術病患的死亡率為21%,心臟繞道手術病患死亡率則為16%。
研究並非提供結論性證據,但醫師指出,這個結果提供了另一種看法,改變我們對習慣療法的印象。
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代理主任蘇珊‧舒藍表示,美國每年進行逾100萬次手術,治療心血管阻塞問題,這項研究提供全面、大規模和全國性的資料,以協助醫師和病患決定治療方式。
遠離心臟病 先戒菸再減重
心肌梗塞找上年輕人,多是生活習慣惹禍。預防心肌梗塞,從飲食、運動及戒菸開始。 醫師說,預防心臟病,最重要的是控制血壓、戒菸、降低血脂肪。醫師說,肥胖及飲食、作息不正常者,容易血壓、血脂不正常。研究顯示,只要戒菸,死於心臟病風險,第一年就降低50%,15年後風險可降至最低,「因此能不碰就不要碰(菸)」,請癮君子及早戒菸。
近年心肌梗塞患者多有吸菸加上過重、肥胖等問題。不少人擔心戒菸後,體重增加,薛光傑建議,可先戒菸、再減重,循序漸進地讓自己遠離心臟病。
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併糖尿病者,最難控制病情,若血糖異常,應該多留心,從飲食、運動積極控制體重及相關指數。控制血壓、血脂及減重、預防心臟病,一定得改變多油、少纖維的飲食方式。許惠玉推薦,近年各界推崇、控制血壓佳的「得舒飲食」(DASH),蔬果、高蛋白食物多些,五榖雜糧以全穀類為主,喝脫脂或低脂奶,蛋白質攝取以豆製品、白肉為主,少吃紅肉,另外每天宜吃一小把核果類,少用油。
最好的纖維來源是蔬果,不該迷信或僅依賴纖維素等保健食品,蔬果不僅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還有植化素,可有效減少身體累積壞膽固醇。